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枋山車站

指数 枋山車站

枋山車站位於台灣屏東縣獅子鄉,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南迴線的鐵路車站。本站也是目前台灣最南端的鐵路車站。 本站雖位於獅子鄉內,但本站因距離枋山市區較近,故命名為「枋山車站」。.

24 关系: 加祿車站南迴線古莊車站台灣大武車站屏東縣屏東縣立枋寮高級中學屏東縣鄉道列表島式月台中央號誌站內獅車站獅子鄉 (台灣)秘境車站鐵路車站轉轍器臺灣鐵路管理局臺鐵區間車臺東車站枕木枋寮車站枋山溪枋野車站潮州車站普快車

加祿車站

加祿車站位於台灣屏東縣枋山鄉,位於枋寮至內獅間,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南迴線的鐵路車站。最初車站原擬名為嘉祿車站,正式通車後為現名,最初為因應軍方需求,並且台鐵原計畫將該車站作為南迴線調車基地之用,因此該車站用地廣闊。後因該車站使用人次較少,被稱為「最大的小站」。.

新!!: 枋山車站和加祿車站 · 查看更多 »

南迴線

南迴線,位於臺灣,是一條由臺灣鐵路管理局所經營的傳統鐵路幹線,西起枋寮車站,東至臺東車站,途經之地多為山地,人煙稀少。.

新!!: 枋山車站和南迴線 · 查看更多 »

古莊車站

#重定向 古莊號誌站.

新!!: 枋山車站和古莊車站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枋山車站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大武車站

大武車站位於台灣台東縣大武鄉,為台灣鐵路管理局南迴線的鐵路車站。.

新!!: 枋山車站和大武車站 · 查看更多 »

屏東縣

屏東縣(排灣語:Qakaw;閩南語:Pîn-tong-kuān;六堆客語:Pinˇ dungˊ ian;馬卡道語:Akauw),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最南端,也是臺灣西部南北最狹長的縣份,北與高雄市為界,東過北大武山與臺東縣為界,地處熱帶地區,富有熱帶風情。 本縣產業結構上偏重農、漁業,但近年來大力推動觀光產業,紅豆、皮蛋、鹹鴨蛋、鳳梨、芒果、蜜棗、蓮霧(黑珍珠)及石斑魚、櫻花蝦、黑鮪魚、可可、洋蔥已成為屏東縣最具代表性的特產。.

新!!: 枋山車站和屏東縣 · 查看更多 »

屏東縣立枋寮高級中學

屏東縣立枋寮高級中學,簡稱枋寮高中,是一所位於臺灣省屏東縣枋寮鄉的完全中學。.

新!!: 枋山車站和屏東縣立枋寮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屏東縣鄉道列表

屏東縣鄉道列表列出了屏東縣的所有鄉道(包含已廢止的鄉道)。下表為根據2014年1月10日中華民國交通部公告交路10204168302之「公告屏東縣鄉道公路路線調整案」修訂後之路線版本。廢線路段以深色表示,另廢線的公路編號則不再填入起點和終點所在位置。另根據2015年9月24日中華民國交通部公告交路1040030451之「公告修正屏東縣鄉道公路路線表」調整部分的鄉道。屏東縣鄉道的養護與興建均由屏東縣政府負責。.

新!!: 枋山車站和屏東縣鄉道列表 · 查看更多 »

島式月台

島式月台,又名中置式月台、中央月台、中间站台,是鐵路月台的一種型態,為路軌在兩旁,月台被夾在中間的設計。.

新!!: 枋山車站和島式月台 · 查看更多 »

中央號誌站

中央號誌站位於台灣屏東縣獅子鄉,位於枋野車站至古莊號誌站間,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南迴線的鐵路號誌站。站址位於中央隧道西口外,為南迴線唯一雙線區間的西側端點。.

新!!: 枋山車站和中央號誌站 · 查看更多 »

內獅車站

內獅車站位於臺灣屏東縣枋山鄉,位於加祿至枋山間,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南迴線的鐵路車站。得名於附近部落內獅村,設立於1992年10月5日,最初為簡易站,並由加祿車站管理,後於1993年11月1日降為招呼站。內獅車站進出旅客甚少,以2015年全年為例,上車人數138人,下車人數224人,運量每日僅一人左右,目前為臺鐵客運量最低的車站。未來本站將成為臺鐵恆春線的轉運站,計畫運行直通新左營車站,站體也將改建。.

新!!: 枋山車站和內獅車站 · 查看更多 »

獅子鄉 (台灣)

獅子鄉(排灣語:Sisigu)位於臺灣屏東縣東南方,北臨春日鄉,東鄰臺東縣達仁鄉,西鄰枋山鄉,西南連車城鄉,南接牡丹鄉,是全縣面積最大的鄉鎮,1875年的獅頭社事件即發生於此。 本鄉地處恆春半島,地質上屬中央山脈的一部分,地勢險峻,多山少平地,鄉境內有楓港溪、枋山溪流經。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每年冬春兩季均有強勁的落山風吹襲,居民則以臺灣原住民排灣族為主。.

新!!: 枋山車站和獅子鄉 (台灣) · 查看更多 »

秘境車站

境車站(秘境駅)一詞源自日本,意指因為地處偏僻而人煙罕至和不易抵達的火車站,但通常能夠激起鐵道迷一探究竟。.

新!!: 枋山車站和秘境車站 · 查看更多 »

鐵路車站

鐵路車站或簡稱鐵路站,口語慣稱火車站、車頭,是供鐵路列車停靠的地方,供乘客登車或者供貨物上下列車。月台可大致分島式月台、側式月台、港灣式月台、跨站式站房、特殊車站、號誌站等幾類。早期的車站通常是客貨兩用。這類車站現在仍然有;但是在歐美,貨運一般已集中在主要的車站。大部分的鐵路車站都是在鐵路的旁邊,或者是路線的終點。車站內有月台(--)方便乘客乘降。月台用隧道或橋梁跟車站的大堂連接。其它車站設備包括售票、候車室、在月台上供候車的座椅等等。 部分鐵路車站除了供乘客及貨物上落外,亦有供機車及車輛維修或添加燃料的設施。多間鐵路公司一起使用的車站一般稱為聯合車站或轉車站。有時轉車站亦指可供與其它交通工具(如電車、地鐵、公共汽車或渡輪)轉乘的車站。.

新!!: 枋山車站和鐵路車站 · 查看更多 »

轉轍器

轉轍器是道岔的轉換装置,可用来转换道岔或锁闭道岔,同時其頂端通常附帶有標示或指示信號,用以反映道岔尖轨所处的位置。 當列車由一軌道轉至另一軌道或欲進入維修車場、工廠之軌道時,在軌道上必須有特殊的佈置,以引導車輪輪緣順利進入所指定的軌道,此佈置即稱為道岔。 而道岔之構造主要包括一組轉轍器、一個岔心(Frog)、兩根護軌及一排岔枕,其中一組轉轍器係由兩根活動的轉轍器、一組滑板、轉轍桿、轉轍器標誌所組成。.

新!!: 枋山車站和轉轍器 · 查看更多 »

臺灣鐵路管理局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臺灣鐵路局、臺鐵局、臺鐵,或逕稱為鐵路局)是中華民國交通部所屬之獨立事業機構,負責經營臺灣的傳統鐵路系統-臺灣鐵路,為臺灣第一家、也是規模最大的鐵路業者,2016年9月底,在職員工共13,099人,營運路線共有13條,長度達1085.3公里《2010年臺鐵統計年報》,第5頁;若含非營業路程的路線里程,路線長度可達1114.5公里(2010年臺鐵統計年報,P94)。,並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委託經營阿里山森林鐵路。其亦為國際鐵路聯盟準成員。 臺鐵局的創建,可追溯至清朝時代的1887年由臺灣巡撫劉銘傳成立的全臺鐵路商務總局,為臺灣鐵路運輸肇建之始;但機構之前身,為日治時代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簡稱「鐵道部」),現今的組織編制與路線規模多奠基於此時期。其徽章於1950年代啟用,是由代表臺灣的俗體字「--」字、加上鐵軌的橫斷面所組成。.

新!!: 枋山車站和臺灣鐵路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臺鐵區間車

區間車是臺灣鐵路管理局(臺鐵)於2006年11月改點時產生的車種,也是目前臺鐵營運班次最多的車種。其包含各站皆停的「區間車」、以及少數車站不停的「區間快車」,列車票價依復興號的每公里1.46元新臺幣計收。.

新!!: 枋山車站和臺鐵區間車 · 查看更多 »

臺東車站

臺東車站位於臺灣臺東縣臺東市,為臺灣鐵路管理局臺東線、南迴線的鐵路車站。台東舊站廢站後造成市區商圈迅速沒落,臺東新站又受制距離臺東市區太遠,加上人口於20世紀末期後大量外流,臺東新站周邊發展停滯。本站附近商圈依然發展有限,形成都市發展的特殊現象。本站目前配合花東新車站運動將進行改建,惟現在改建工程受到廠商名茂營造惡性倒閉影響,目前由頌和營造接手改建中。.

新!!: 枋山車站和臺東車站 · 查看更多 »

枕木

枕木亦稱軌枕或路枕,是鐵路路軌的組成部份之一,與路軌底部直接連接,能夠穩定路軌的位置,以防止路軌在列車駛過時移位引起危險,也可將列車經過時所產生的壓力,平均分佈在於道碴之上,使列車行駛得更穩定。 昔日的鐵路多數以木材作為枕木,因而得名。材料一般採用柚木,取其堅固耐用,並有天然防蛀物質,但由於供應稀少,現多以壽命約10年的軟身柏木代替。近年的鐵路開始改用一種名為「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枕」的混凝土枕,當中的「預應力」指預先施加與受力方向相反的拉力,可以更有效承受列車行駛時所產生的壓力,而採用混凝土除了更為堅固,也可避免腐蝕的問題,延長其壽命。除了混凝土枕以外,也有重量較輕的玻璃纖維及塑膠材質枕木。 Category:铁路轨道.

新!!: 枋山車站和枕木 · 查看更多 »

枋寮車站

枋寮車站位於台灣屏東縣枋寮鄉,位於東海至加祿間,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屏東線、南迴線的鐵路車站。.

新!!: 枋山車站和枋寮車站 · 查看更多 »

枋山溪

枋山溪,舊稱莿桐腳溪,位於台灣南部,為一縣市管河川,幹流長度25.67公里,流域面積125.48平方公里,分佈於屏東縣中部偏南地區,包含枋山鄉中部及獅子鄉中部。主流(最長河道)上游為西都驕溪,發源於標高1,471公尺之馬羅寺(山名)南側,向南流至阿耶美須附近與枋山溪本流會合,轉向西流經南迴鐵路中央號誌站及枋野站,於莿桐注入台灣海峽。.

新!!: 枋山車站和枋山溪 · 查看更多 »

枋野車站

枋野車站,位於台灣屏東縣獅子鄉,位於枋山車站至中央號誌站間,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南迴線的鐵路車站。目前為三等站。主要的功能為負責列車的待避或交會,並無提供售票與旅客上下車相關服務。由於恆春半島地區落山風強勁,本站還需負責監測枋野二號橋路段風速,當風速超過時,通知列車減速通過、或是停車待命。本站是南迴線中最高的一站,為海拔135公尺。.

新!!: 枋山車站和枋野車站 · 查看更多 »

潮州車站

潮州車站位於臺灣屏東縣潮州鎮,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屏東線的鐵路車站。.

新!!: 枋山車站和潮州車站 · 查看更多 »

普快車

普快車(2006年10月1日前為普通車與平快車)是臺灣鐵路管理局的車種之一。 戰後,臺灣鐵路原只有每站皆停的普通車與某些站不停的快車兩種車種,而各列車編成中有等級不同之車廂,收費亦有所不同。 後於1953年起實施「平等號」列車制度,各列車由單一等級客車廂編成,是故有謂「平快車」即為「平等號快車」的簡稱。自此,狹義來說,普通車是指以三等客車編成,每站皆停的列車,而平快車是指以無空調二等客車編成,某些車站不停靠的列車。 而後時代變遷,1988年9月1日對號特快列車等級取消以後,普通車與平快車乃用以泛指無空調列車,所使用車廂包含通勤客車(三等客車)、用於對號特快與平快車的車廂(二等客車),及多種柴油客車(包括曾為光華號的DR2700型柴油客車;詳見「使用車廂」之段)。普通車與平快車票價後雖相同,惟於列車停靠站與待避之層級上仍有差別(普通車級別低於平快車)。 近年來客車全面空調化,無空調客車僅運用在非電化路線上使用,目前僅剩南迴線存在一天一班往返,南迴線上的普通車客車常為三等與二等客車混合編成;另外曾有一批平快車被加裝冷氣改為冷氣平快,雖有空調,但票價、排點、牽引種別、停靠車站等等,皆與一般平快車無太大差異。.

新!!: 枋山車站和普快車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枋山站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