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暑湾

指数 暑湾

亚平宁山脉。阿波罗12号拍摄(1969年) 浪湾又译作暑湾(拉丁语:"Sinus Aestuum")是月球正面风暴洋东部边缘上的一座月海区,大小约直径300公里,中心月面坐标为。 浪湾西部与风暴洋相连接且无明确的界限,这一侧坐落着突出的哥白尼环形山,它的后面是岛海;东南,宽阔的山区将浪湾与中央湾分隔开;东面则是高度更低的汽海;北面,亚平宁山脉构成了浪湾与雨海的分水岭。 浪湾西侧坐落着二座大型撞击坑-保存完好的厄拉多塞陨石坑及"幽灵坑"斯塔迪乌斯陨石坑;湾区反照率变化十分显著:西部覆盖着明亮的哥白尼环形山溅射物,而东部高地、南面及东南岸则是暗黑的火山喷发物。在浪湾南部()的幽暗区中,坐落着一处被称为格罗特胡森城的异常凸起地貌。.

41 关系: 厄拉多塞陨石坑反照率天文学家尖晶石乔万尼·巴蒂斯塔·里乔利亚平宁山脉國際天文聯會哥白尼环形山皱岭火山火山碎屑岩米迦勒·弗洛伦特·范·朗伦美国空军熔岩熔岩喷泉荷兰質量瘤阿波罗12号阿波罗17号雨海雷达Lexicon Universale格罗特胡森城汽海波兰月亮女神 (航天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月球正面月面学月面座標月谷列表月海斯塔迪乌斯陨石坑日本撞击坑意大利拉丁语晚雨海世

厄拉多塞陨石坑

周边地形图 日出时的厄拉多塞陨石坑 阿波罗12号拍摄照片,在上面可看到厄拉多塞月坑的众多小次生链坑。 沿暗淡的射纹线延伸的厄拉多塞陨石坑次级坑链. 位于 雨海南侧约100公里。 厄拉多塞月坑(拉丁文“Eratosthenes”)是一座位于风暴洋东部暑湾中的撞击坑,直径59公里,深约3.4公里。它是一座相对年轻、保存完好的陨石坑,虽然已没有了明亮的辐射纹。月球地质年代上将此类环形山产生的时期,以它的名字称呼为爱拉托逊纪。但据认为该陨石坑本身约形成于32亿年前,而并非处于爱拉托逊纪所定义的开始端。.

新!!: 暑湾和厄拉多塞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反照率

反照率(albedo)通常是指物體反射太陽輻射與該物體表面接收太陽總輻射的兩者比率或分數度量,也就是指反射輻射與入射總輻射的比值。 反照率或反射係數,是從拉丁文的“白反照”("albedo whiteness"),或“反射的陽光”衍伸出來的,意思是漫反射或是表面反射的能力。 它是從表面反射輻射與入射輻射的比率,是無量綱量。其性質以百分比來表示,度量上從完全黑的表面反照率為0,至表面完美的白色反照率為1。 註解:因為它是以全部的反射輻射對入射輻射,所以包括漫反射和鏡面反射。射輻射對入射輻射的它將包括彌漫性和鏡面反射輻射反映。它們共同承擔表面的反射,然而我們通常假設只有完全漫射或只有完全的鏡面反射,以簡化計算。 反照率取決於輻射的頻率。當引用時未加說明,通常是指適當且平均跨越可見光的光譜。一般情況下,反照率取決於入射輻射的方向分布,除了朗伯表面,其分散是以餘弦函數輻射在所有的方向上,因此反照率是獨立分布的事件。在實務上,雙向反射分布函數(BRDF)可能需要精確的表面特徵的散射特性,但反照率是非常有用的一次近似值。 反照率在氣象學、天文學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在LEED可持續系統性的評量建築物,計算表面的反射率。地球的整體平均反照率,是行星反照率,因為雲層的覆蓋,是30到35%,但由於不同的地質環境特徵,局部的表面有廣泛的不同。 約翰·海因里希·朗伯在1760年將Photometria這個名詞引入光學。.

新!!: 暑湾和反照率 · 查看更多 »

天文学家

天文学家是研究天文学、宇宙学、天体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科学家。因为有些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对天文理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下面的列表中也包括这些人。.

新!!: 暑湾和天文学家 · 查看更多 »

尖晶石

尖晶石是一类矿物的总称,具有通式XY2O4,为等轴晶系,氧原子为立方紧密堆积,X与Y占晶格中的部分八面体和四面体空隙。X、Y可以是二价、三价或四价的阳离子,通常为镁、锌、铁、锰、铝、铬、钛和硅。尖晶石中的氧也可为其他氧族元素所替代。 尖晶石也可指这一类化合物中的一种,镁铝尖晶石,成分为MgAl2O4。.

新!!: 暑湾和尖晶石 · 查看更多 »

乔万尼·巴蒂斯塔·里乔利

乔万尼·巴蒂斯塔·里乔利(Giovanni Battista Riccioli,1598年4月17日至1671年6月25日)是意大利天文学家和耶稣会天主教神父。除其他方面的事情外,最出名是他的钟摆与落体实验、有关126条地球运动论据的论述以及引入了现行月球的命名方案。.

新!!: 暑湾和乔万尼·巴蒂斯塔·里乔利 · 查看更多 »

亚平宁山脉

亚平宁山脉(Appennini),位于亚平宁半岛东侧,是亚平宁半岛的主干山脉,北起阿尔卑斯山南麓,南至亚平宁半岛南端,全长超过1000公里。全境属意大利管辖。 多懸崖峭壁的斷層式海岸。山脉系由一系列山地和丘陵组成的年轻褶皱带,多火山和地震,其中包括维苏威火山和埃特纳火山。 Category:意大利山脈.

新!!: 暑湾和亚平宁山脉 · 查看更多 »

伽利略,多数情况下简称伽,是一个加速度单位,常用于重力场的测定。BIPM SI brochure, 8th ed.

新!!: 暑湾和伽 · 查看更多 »

國際天文聯會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缩写为IAU;法語:Union astronomique internationale,縮寫為UAI),由博士以上的專業天文學家所組成,積極參與天文學研究與教育。於1919年7月28日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成立,由當時的國際天文星圖計畫(Carte du Ciel)、太陽天文聯合會(Solar Union)和國際時間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 l'Heure)等數個組織合併而成。其後,世界各國的國家級天文組織陸續加入,构成今日的規模。該會是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的國際科學聯合成員,也是國際上承認的權威机构,負責統合恆星、小行星、衛星、彗星等新天體以及天文學名詞的定義與英文命名。2014年7月10日宣布「外星世界命名」(NameExoWorlds)活動啟動,開放公眾參與系外行星的命名。 IAU下分成數個工作單位,IAU也負責天文訊息全球電報通報系統,實際工作由中央天文電報局(Central Bureau for Astronomical Telegrams,CBAT)汇总整理天文訊息的匯報及電報的發布。 總會共有90個不同國家或地區共10144位會員,其中美國最多,有2579位會員,其次为法國(700位)、日本(598位)、義大利(568位)、德國(532位)和英國(523位)。.

新!!: 暑湾和國際天文聯會 · 查看更多 »

哥白尼环形山

位于晨昏圈上的哥白尼环形山,月时9.5天。 黎明时分的哥白尼环形山 哥白尼环形山及周边地图 哥白尼环形山,“阿波罗12号”拍摄,朝北。 夜晚的哥白尼中央山丘,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快照,宽度8公里,朝东。 黎明时分哥白尼环形山中的一座中央山丘,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快照,宽度1350米,朝西。 雨海表面,哥白尼射纹带,环形山位于地平线处,射纹中可看到次级坑,“阿波罗17号”(1972年)朝南快照。 雨海南面哥白尼次级坑链的一部分,全长250公里,从雨海暑湾延伸而出,穿过亚平宁山脉和喀尔巴阡山脉间的裂口,逐步合并为一条沟槽。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快照,50 ×13 公里,右为北方。 哥白尼次级坑链形状(位于图像左侧),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拼图,宽度42公里。 哥白尼环形山(Copernicus)是月球风暴洋东部一座陨石坑,属于保存完好、非常突出的月球环形山之一,周围环绕着巨大明亮的射纹系统,直径96.07公里,深度2.846公里。以世界日心说开创者-尼古拉·哥白尼的名字命名。 哥白尼哥白尼环形山大约形成于8亿年前,为月球最年轻的大型陨石坑之一。月球地质史中的哥白尼纪时期就是以该名字命名,是所有形成于该时期带明亮辐射纹陨石坑的典型代表,火星上也有一座同名的撞击坑。.

新!!: 暑湾和哥白尼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皱岭

皱脊(wrinkle ridge)是一种在月海区经常被发现的地貌类型,其特征是在月海表面可能延伸数百公里的低矮、蜿蜒的山脊。皱脊是玄武质熔岩冷却、收缩时形成的地质构造特征。它们往往显示了月海中所掩埋的环状结构的轮廓。在月海表面呈现出圆形轮廓或交错凸兀的山峰。由于类似皮肤下突出的静脉,有时也将它们称之为静脉。右图中是在陨石坑附近发现的皱脊。 皱脊的拉丁名称格式为“Dorsum”(山脊的复数)。国际天文联合会标准命名法以人名来识别月球上的皱脊。因此,伯内特山脊是以“托马斯·伯内特”(Thomas Burnet)之名命名、欧文山脊是以“亨利斯家族的乔治·欧文”(George Owen of Henllys)之名命名。 在火星克里斯平原以及水星、木星与土星的数颗卫星以及飞船到访过的小行星上都发现了皱脊。虽然对火星皱脊的成因已有几种更为先进的假说,但今天,他们通常仍被认为起源于包括褶皱和断裂在内的地质构造。 Wikiflaugergues.jpg|弗洛热尔格撞击坑已受侵蚀的南侧壁及部分坑底地表,箭头指向皱脊。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 CTX 相机拍摄。.

新!!: 暑湾和皱岭 · 查看更多 »

火山

火山是地表下在岩浆库中的高温岩浆及其有关的气体、碎屑从行星的地壳中喷出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形態的地质结构。 地球上的火山发生是因为地壳被分裂成17个主要的和刚性的地壳板块,它们漂浮在地幔的一个更热和更软的层。火山可以分为死火山和活火山。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現喷发事件的活火山叫做睡火山(休眠火山)。另外还有一种泥火山,它在科学上严格来说不属于火山,但是许多社会大众也把它看作是火山的一种类型。 火山爆发可能会造成许多危害,不仅在火山爆发附近。其中一个危险是火山灰可能对飞机构成威胁,特别是那些喷气发动机,其中灰尘颗粒可以在高温下熔化; 熔化的颗粒随后粘附到涡轮机叶片并改变它们的形状,从而中断涡轮发动机的操作。火山爆发是一种很严重的自然灾害,它常常伴有地震。大型爆发可能会影响温度,因为火山灰和硫酸液滴遮挡太阳并冷却地球的低层大气(或对流层); 然而,它们也吸收地球辐射的热量,从而使高层大气(或平流层)变暖。 历史上,火山冬天造成了灾难性的饥荒。 虽然火山喷发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但同时它也带来一些好处。例如:可以促进宝石的形成;扩大陆地的面积(夏威夷群岛就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作为观光旅游考察景点,推动旅游业,如日本的富士山。 专门研究火山活动的学科称为火山学。.

新!!: 暑湾和火山 · 查看更多 »

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是介于岩浆熔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类型的岩石,其中50%以上的成分是由火山碎屑流喷出的物质组成,这些火山碎屑主要是火山上早期凝固的熔岩、通道周围在火山喷发时被炸裂的岩石形成的,碎屑包括岩屑、晶屑、玻璃质屑、浆屑、火山块(直径大于100毫米)、火山砾(直径大于2毫米)和火山灰(直径小于2毫米)。这些碎屑降落到地面或海底,经过固结形成岩石,由于火山也可以在海底爆发,所以火山碎屑岩有陆相沉积的也有海相沉积的。 火山碎屑岩多孔,所以是良好的油、气、水的储集层,有沸石、膨润土、高岭土、叶腊石的贮存,伴生的矿物有铜、铁、铅、锌、黄铁矿、明矾等。在中国的东北、西北、西南和东南沿海都有分布。.

新!!: 暑湾和火山碎屑岩 · 查看更多 »

米迦勒·弗洛伦特·范·朗伦

米迦勒·弗洛伦特·范·朗伦(Michel Florent van Langren)是一位荷兰天文学家暨制图师,1598年4月27日生于阿姆斯特丹,1675年5月在布鲁塞尔去世,其拉丁名为朗伦厄斯。.

新!!: 暑湾和米迦勒·弗洛伦特·范·朗伦 · 查看更多 »

美国空军

美国空军(United States Air Force,缩写:USAF)是美国军队中的空军軍種。其任务是“通过空中、外太空和網絡空间中的武力保护美国及其利益”,它于1947年9月8日正式成立。 美国空军是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技术力量最为发达的空军。美国空军於2013會計年度開始之際,有510,900名人員,其中空軍現役部隊有332,800人,後備部隊有71,400人,空中國民兵有177,221人,以及185,500名民間雇員。 截至2016年11月13日,美国空军共装备无人驾驶飞机约793架,驾驶飞机5,468架(其中轰炸机178架,战斗机2,907架,直升机656架,侦察机1,593架、预警机486架,特种作战飞机1,073架,空中加油机299架,教练机1,382架,运输机543架),另有空军国民警卫队的1,858架,以及空军预备役的2,326架;5,281枚空基巡航导弹,以及3,194枚洲际弹道导弹。各式戰機之多,即使不需海軍航空兵的航母艦載機,與國民警衛隊的反潛偵測機來支援,光單單只計算美國空軍旗下飛機,依然也是世界最大規模的空中作戰力量。.

新!!: 暑湾和美国空军 · 查看更多 »

熔岩

岩是指火山噴發出來的熔化岩石(即岩漿),或這些岩石冷固之後的形成物。地球和其他一些類地行星的內核是由岩漿組成的。在地球中,使得岩石熔化的熱力來自地熱能。當火山噴發時,熔岩就會噴灑出來,最初溫度可達。它比水濃稠十萬倍,但也可以蜿蜒流動。由於其觸變性和剪切稀化的特性,之後會慢慢冷卻凝固變成火成岩。 在溢流噴發時更容易形成熔岩流,而噴發則會形成火山灰和火山碎屑等物質,熔岩流反而不常見。拉丁語系中常用的“lava”一詞來自意大利語,源頭是拉丁語“labes”,意思是“摔下”。.

新!!: 暑湾和熔岩 · 查看更多 »

熔岩喷泉

美国夏威夷10米熔岩喷泉。 火山喷发-熔岩喷泉. 熔岩喷泉(Lave Fountain) - 熔岩在巨大压力下呈现的喷发形式,喷泉的高度可以达到几十米以上。有時候,熔岩像滅火器中的液體一樣噴射出來,形成真正的噴泉,高度有幾十米。 1959年,夏威夷的基拉韋厄·伊基火山噴發的時候,熔岩高達500多米。 1986年,在日本的伊豆-大島中,出現了一次地裂,並釋放出一道高達1500米的名副其實的熔岩簾。.

新!!: 暑湾和熔岩喷泉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新!!: 暑湾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質量瘤

質量瘤是指一顆行星或衛星的地殼上一處具有比周邊地方有更強引力的地域。一般來說,通常提及「質量瘤」這名詞,都是與月球有關。但事實上,在地球及火星,甚或在其他行星或衛星,都可能出現質量瘤。質量瘤的出現,與行星或衛星的構成部份的密度有關。.

新!!: 暑湾和質量瘤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12号

阿波罗12号(Apollo 12)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六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二次载人登月任务。.

新!!: 暑湾和阿波罗12号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17号

阿波罗17号(Apollo 17)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十一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六次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次登月任务。阿波罗17号是阿波罗计划中唯一的夜间发射的任务,也为阿波罗计划画上了句号。.

新!!: 暑湾和阿波罗17号 · 查看更多 »

鈦是化學元素,化學符號Ti,原子序數22,是銀白色過渡金屬,其特徵為重量輕、強度高、具金屬光澤,亦有良好的抗腐蝕能力(包括海水、王水及氯氣)。由于其稳定的化学性质,良好的耐高温、耐低温、抗强酸、抗强碱,以及高强度、低密度,常用來製造火箭及太空船,因此獲美誉为“太空金属”。鈦於1791年由格雷戈爾於英國康沃爾郡發現,並由克拉普羅特用希臘神話的泰坦為其命名。 钛被认为是一种稀有金属,这是由于在自然界中其存在分散并难于提取。但其相对丰度在所有元素中居第十位。鈦的礦石主要有鈦鐵礦及金紅石,廣佈於地殼及岩石圈之中。鈦亦同時存在於幾乎所有生物、岩石、水體及土壤中。從主要礦石中萃取出鈦需要用到克羅爾法或亨特法。鈦最常見的化合物是二氧化鈦,可用於製造白色顏料。其他化合物還包括四氯化鈦(TiCl4,作催化劑及用於製造煙幕或)及三氯化鈦(TiCl3,用於催化聚丙烯的生產)。 鈦能與鐵、鋁、釩或鉬等其他元素熔成合金,造出高強度的輕合金,在各方面有着廣泛的應用,包括宇宙航行(噴氣發動機、導彈及航天器)、軍事、工業程序(化工與石油製品、海水淡化及造紙)、汽車、農產食品、醫學(義肢、骨科移植及牙科器械與填充物)、運動用品、珠寶及手機等等。 鈦最有用的兩個特性是,抗腐蝕性,及金屬中最高的強度-重量比。在非合金的狀態下,鈦的強度跟某些鋼相若,但卻還要輕45%。有兩種同素異形體和五種天然的同位素,由46Ti到50Ti,其中豐度最高的是48Ti(73.8%)。鈦的化學性質及物理性質和鋯相似,這是因為兩者的價電子數目相同,並於元素週期表中同屬一族。.

新!!: 暑湾和钛 · 查看更多 »

铁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Fe,它的原子序数是26,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它是过渡金属的一种。铁是最常用的金属,是地球外核及內核的主要成份,是地殼上豐度第四高的元素和第二高的金屬。鐵常出現在类地行星中,因為鐵是高質量恆星核融合後的產物,鎳-56是放熱核融合反應的最後一個產物,之後會衰變成最常見的鐵同位素。 铁和其他8族元素相同,其氧化態範圍很廣,由−2到+6,但其中+2和+3是最常見的氧化態。在流星体及低氧的環境下,鐵會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但是鐵很容易和氧氣和水反應。鐵的表面是有光澤的銀灰色,但在空氣中鐵會反應生成水合的氧化鐵,一般稱為铁锈。許多金屬在氧化後會形成钝化的氧化層,保護內部的金屬不被氧化,但氧化鐵的密度較鐵要低,因此氧化鐵會剝落,無法保護內部的鐵不受腐蝕。.

新!!: 暑湾和铁 · 查看更多 »

雨海

海 (Mare Imbrium,拉丁文的意思是"淋浴之海"或"海之雨之海")是月球上充滿整个雨海撞击盆地的辽阔月海,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撞击坑之一。雨海是月球被一颗非常巨大的天體撞擊产生的巨形陨石坑,而后又被岩漿覆盖所形成,使用鈾-鉛定年法估計它的年齡在3938 ± 4百萬年。月球上的月海相比于其它的区域较为缺少特徵,因為熔化的岩漿填平了撞擊坑,形成相對較為平滑的表面。由于後來的事件改變了它的表面,雨海已不如原本平坦了。.

新!!: 暑湾和雨海 · 查看更多 »

雷达

雷达(RADAR),是英文「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無線電偵測和定距)的縮寫及音譯。將電磁能量以定向方式發射至空間之中,藉由接收空間內存在物體所反射之電波,可以計算出該物體之方向,高度及速度,并且可以探测物体的形状。.

新!!: 暑湾和雷达 · 查看更多 »

Lexicon Universale

Lexicon Universale是由出生瑞士巴塞尔的约翰·雅各布·霍夫曼(1635年-1706年)于1698年出版的拉丁语百科全书,共四卷,每卷约1000页。.

新!!: 暑湾和Lexicon Universale · 查看更多 »

格罗特胡森城

"格罗特胡森城"常见外观 格罗特胡森城(City Gruithuisen)是月球表面一种“鱼刺状”结构地貌,位于浪湾南部。1822年首次被德国巴伐利亚医生兼天文学家"弗朗茨·冯·格罗特胡森"(Franz von Gruithuisen)观察并描述。.

新!!: 暑湾和格罗特胡森城 · 查看更多 »

汽海

汽海(Mare Vaporum)是月球一座位于澄海西南側和雨海东南侧之间的月海。该月海周围地区地层形成于早雨海世时期,月海自身地层则形成于爱拉托逊纪。它坐落在风暴洋内一个古老的盆地或撞击坑中,直徑245公里(152英里),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2.1万平方英里),大约形成于45.5亿年-38.8亿年前的早雨海世期。月海南面一条浅色细线是许癸努斯月溪,西北与亚平宁山脉相接壤。该月海名称为1651年意大利天文學家乔万尼·巴蒂斯塔·里乔利所命名。.

新!!: 暑湾和汽海 · 查看更多 »

波兰

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位於中欧的共和制国家,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63萬人,位居歐洲第九。目前為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贸组织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新!!: 暑湾和波兰 · 查看更多 »

月亮女神 (航天器)

--號(日文:セレーネ,英文:SELENE)又稱輝--夜姬、輝--夜姬號、輝--夜號(日文:かぐや,英文:KAGUYA),是日本發射的月球人造衛星,耗资2.7亿美元,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人員表示此计划是繼美国《阿波罗计划》後規模最龐大的月球計畫。月亮女神在当地时间2007年9月13日10时35分搭乘H2A-13火箭,从日本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成功升空,开始了其为期一年的旅程。月亮女神已經歷過兩次延期發射,第一次是從2007年8月16日延期到9月13日,第二次是從9月13日再延期到14日(協調世界時)。.

新!!: 暑湾和月亮女神 (航天器) · 查看更多 »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是美国一个发射至月球轨道的无人宇宙飞船。该飞行器原本计划于2008年10月发射,但为了让曾发生氢燃料漏泄的奋进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发射计划遭到了推迟。这个属于月球先锋机器人计划(Lunar Precursor Robotic Program)的无人驾驶飞行器于2009年6月18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这是10年来美国首个目标为月球的航天任务。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首要任务是完成美国的外层空间探索计划。为了成功的达到“计划”的目标,包括人类再次登月,该飞行器将会勘测月球的资源并决定可能的登陆地点。它将沿着绕月轨道运行,这有助于绘制月球表面的三维地图。 搭载了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擎天神五号运载火箭还携带了月球坑观测和遥感卫星(LCROSS),它的任务是在月球表面实施两次撞击,探测月球表面的深坑以及在地表之下寻找月球水冰存在的线索。月球坑观测和遥感卫星和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外层空间探索计划重返月球的先锋。.

新!!: 暑湾和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 · 查看更多 »

月球正面

月球正面是月球永遠朝向地球的半球,而相對的另外半球被稱為月球背面。因為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和它繞著自己的軸心自轉的周期相同,因此在地球上只能看見月球的一面,這種情形稱為同步自轉或是潮汐鎖定。月球直接被太陽照亮,而繞著地球產生的外觀變化稱為月相。月球未被照亮的部分有時也能看到朦朧的影像,這是地球反照的結果。這反映了地球表面反射的陽光也會照亮月球的表面。由於月球的軌道有點橢圓並且對黃道平面傾斜著,因此產生天秤動,使得從地球上累计能觀察到的月球表面總共達到59%(但在任何一個瞬間能看見的略少於一半)。.

新!!: 暑湾和月球正面 · 查看更多 »

月面学

月面学是专门研究月球表面及物理特征的学科。从历史上看,最主要涉及对月球月海、环形山、山脉及其他各种特征的测绘和命名。早期太空时代通过轨道航天器已基本完成了正背面高分辨率图像的拍摄。然而,月球上还有一些地区的图像(特别是在极区附近)及许多特征(如陨坑深度)的精确位置仍不确定。今天,月面学是月球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自身经常被简称为“月球科学”。“月面”一词来自希腊月亮女神塞勒涅(Σελήνη)。.

新!!: 暑湾和月面学 · 查看更多 »

月面座標

月面座標是用來標示地球的衛星,月球表面上的位置。在月球表面上的任何位置,都可以經由相當於地球上的經度和緯度的兩組數字指出位置。經度給出在月球子午線 (這是通過月球面對地球這一側表面中心點的經線,參見地球的本初子午線) 的東側或西側,這個點被認為是從地球上可以看見的月球表面的中間點;緯度給出在月球赤道以南或北的位置。這兩個座標直都以度表示。 天文學家以一個小的碗狀隕石坑 ('莫斯汀 A') 作為定義月面座標的基準點。這個隕石坑的座標定義如下: |緯度: |南緯3° 12' 43.2" |- |經度: |西經5° 12' 39.6" | 這個座標系統已經由月球激光测距实验精確的定義。 在經度90°E至 90°W 之間的表面可都以從地球上看見,但因為天秤動使我們可以看見的月球兩側的總表面達到59%。.

新!!: 暑湾和月面座標 · 查看更多 »

月谷列表

月谷是指月球表面上宽阔的谷地,常呈直线或弧形,陡壁平坦。一些宽大的月谷可能是月海熔岩冷却时因张力而沿断层下落形成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分别于2010年8月18日和2011年3月1日公布了第一批和第二批月球地名标准汉字译名,其中第一批中有月谷地名2条,第二批有5条。.

新!!: 暑湾和月谷列表 · 查看更多 »

月海

月海是月球上大块呈黑色的玄武岩平原,推測是古代火山爆发的产物。.

新!!: 暑湾和月海 · 查看更多 »

斯塔迪乌斯陨石坑

次生坑,其中最大的是斯塔迪乌斯的卫星坑如"斯塔迪乌斯 T"、"斯塔迪乌斯 F"、"斯塔迪乌斯 S"、"斯塔迪乌斯 E"、"斯塔迪乌斯 R"和"斯塔迪乌斯 P",但还有一些并非它的卫星坑(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于2010年1月)。 斯塔迪乌斯月坑(Stadius)是位于月球暑湾中一座古残迹坑,直径70公里,中心坐标为北纬10.48°、西经13.77°()。它是月球上最著名的幽灵陨坑之一及最不寻常的一个对象:几乎已完全被熔岩淹没,只一些零散的壁顶露出在月表之上。 斯塔迪乌斯月坑位于西北80公里的厄拉多塞陨石坑和西南110公里的哥白尼环形山之间,二座大小相同,但更年轻完整的撞击坑。.

新!!: 暑湾和斯塔迪乌斯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暑湾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撞击坑

撞击坑(又称陨石坑或环形山)為行星、卫星、小行星或其它類地天体表面通过陨石撞击而形成的环形的凹坑。撞击坑的中心往往会有一座小山,在地球上撞击坑内常常会積水,形成撞击湖,湖心则有一座小岛。 在具有风化过程的天体上或者具有地壳运动的天体上老的撞击坑会逐渐被磨灭。比如在地球上通过风化、风吹来的尘沙的堆积、岩浆撞击坑会被掩盖或者磨灭。在其它天体上有可能有其它效应来磨灭撞击坑。比如木卫四的表面是冰,随着时间的流易,冰会慢慢流动,使得这颗卫星表面的撞击坑消失。 在地球上约有150个大的依然可以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其中直徑大於100公里的僅有5個,通过对这些撞击坑的研究地质学家还发现了许多已经无法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几乎所有具有固体表面的行星和卫星均带有撞击坑。在有些天体上撞击坑的密度可以被用来确定相应的表面地区的形成年代。.

新!!: 暑湾和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暑湾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拉丁语

拉丁语(lingua latīna,),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書面語稱為「古典拉丁語」,屬於印欧语系意大利語族。是最早在拉提姆地区(今意大利的拉齐奥区)和罗马帝国使用。虽然现在拉丁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死语言,但仍有少数基督宗教神职人员及学者可以流利使用拉丁语。罗马天主教传统上用拉丁语作为正式會議的语言和礼拜仪式用的语言。此外,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仍然提供有关拉丁语的课程。 在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创造新词的过程中,拉丁语一直得以使用。拉丁语及其后代罗曼诸语是意大利语族中仅存的一支。通过对早期意大利遗留文献的研究,可以证实其他意大利语族分支的存在,之后这些分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逐步被拉丁语同化。拉丁语的亲属语言包括法利斯克语、奥斯坎语和翁布里亚语。但是,威尼托语可能是一个例外。在罗马时代,作为威尼斯居民的语言,威尼托语得以和拉丁语并列使用。 拉丁语是一种高度屈折的语言。它有三种不同的性,名词有七格,动词有四种词性变化、六种时态、六种人称、三种语气、三种语态、两种体、两个数。七格当中有一格是方位格,通常只和方位名词一起使用。呼格与主格高度相似,因此拉丁语一般只有五个不同的格。不同的作者在行文中可能使用五到七种格。形容词与副词类似,按照格、性、数曲折变化。虽然拉丁语中有指示代词指代远近,它却没有冠词。后来拉丁语通过不同的方式简化词尾的曲折变化,形成了罗曼语族。 拉丁语與希腊语同為影響歐美學術與宗教最深的语言。在中世纪,拉丁语是当时欧洲不同国家交流的媒介语,也是研究科学、哲学和神學所必须的语言。直到近代,通晓拉丁语曾是研究任何人文学科教育的前提条件;直到20世纪,拉丁语的研究才逐渐衰落,重点转移到对當代语言的研究。.

新!!: 暑湾和拉丁语 · 查看更多 »

晚雨海世

约形成于33亿年前的月球橄榄玄武岩 晚雨海世属于月球地质年代中雨海纪的后半段,起始于38-37.2亿年前,终止于32.4-31.1亿年前,持续时间约5-7亿年。其下限标志为大面积散布的东方海盆地溅射物,它们与已发现的比它更老或更年轻的地层相重叠,但地层的上限年龄基准目前还没有,根据一项提议,可通过陨石坑地表的倾斜度来确定(该时期直径小于。 正是在这一期间,月球撞击盆地底部部分被下层的地幔熔化并被玄武岩漫塞。由于早雨海世的撞击,月球的岩石层变薄,导致地幔因上层压力骤减而上升,熔化了接近月表的的地层;同时,由于隔热覆盖层的减少,上涌的岩浆穿透了地壳。晚雨海世是月球表面熔岩四溢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月球,其三分之二是由看成不见的月海表面所构成。大部分从月球带回地球研究的月岩样本都来自这一时代。 阿基米德环形山 该时期月球上一些极大的陨石坑):.

新!!: 暑湾和晚雨海世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暑灣 (月球)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