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新十字型大廈

指数 新十字型大廈

新十字型大廈是香港居者有其屋屋苑及公共屋邨樓宇之一,於1984年發表,並於1987年至2005年間落成的居者有其屋屋苑及公共屋邨樓宇中所廣泛使用,部分政府宿舍更採用此設計。.

67 关系: 厚德邨升降机大窩口邨天宏苑天逸邨天恒邨安田邨寶珮苑寶達邨寶林邨富善邨居者有其屋計劃幸福邨康和型大廈康林苑廣田邨廣源邨德強苑嘉強苑嘉隆苑和諧式大廈八萬五建屋計劃公共屋邨兆麟苑石籬邨禾輋邨筲箕灣美松苑翠灣邨翠林邨環翠邨瓊麗苑瓊軒苑田灣邨盈福苑運頭塘青華苑青衣島青泰苑馬鞍山 (香港市鎮)香港高翔苑鳳德邨龍蟠苑錦鞍苑錦龍苑錦英苑葵芳邨葵青區葵興邨...葵涌邨逸東邨耀安邨東區 (香港)東盛苑東濤苑橫頭磡邨欣盛苑油塘邨油美苑及油翠苑油麗邨沙田區海麗邨新圍苑慈康邨慈愛苑曉翠苑 扩展索引 (17 更多) »

厚德邨

厚德邨(Hau Tak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將軍澳坑口填海區,有六座樓宇,約於1990年開始興建,在1993年開始入伙,由中國海外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頌明苑(Chung Ming Court)和裕明苑(Yu Ming Court),是居者有其屋屋苑,位於厚德邨發展計劃內,共有七座樓宇,在1993年及1994年落成。.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厚德邨 · 查看更多 »

升降机

--,亦稱--、垂直电--梯。在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俗稱「𨋢」(英语lift的譯音),是一種垂直運送行人或貨物的運輸工具。據統計,2002年全球升降机總數超過600萬部,是現代使用最多的垂直運輸工具。 垂直--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4米/秒以下)、快速电梯(4-12米/秒)和高速电梯(12米/秒以上)。.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升降机 · 查看更多 »

大窩口邨

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位於新界葵青區中葵涌大窩口,於1961年入伙,是新界第一個徙置區,也是在所有葵青區的公共屋邨之中,是最接近荃灣區的屋邨,於1970年代開始重建,新建樓宇於分別於1979年至1993年入伙,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管理屋邨。 是居者有其屋屋苑,屬於大窩口邨重建第五期項目,項目還包括大窩口體育館,共有兩座樓宇,在1993年落成。 原是居者有其屋屋苑,位於石頭街,原址為第20座徙置大廈,共有兩座樓宇,屬於大窩口邨重建第六期項目,後來因為政府決定停售居屋,於2004年改為紀律部隊宿舍。.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大窩口邨 · 查看更多 »

天宏苑

天宏苑是九龍市區罕有低密度屋苑,鄰近天馬苑和獅子山郊野公園。屋苑共有三座樓宇,在1992年落成。由於本苑位於地底有溶洞存在,因此天宏苑的大廈比一般的新十字型屋苑矮14層,即高21層(天宏苑設1樓,頂層稱為21樓)。有小巴接駁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及九龍塘又一城。.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天宏苑 · 查看更多 »

天逸邨

天逸邨(Tin Yat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北部,由「宜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天逸邨 · 查看更多 »

天恒邨

天恒邨是香港一個屋邨,位於新界元朗區天水圍新市鎮北部,於2001年落成入伙,共有14座大廈,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天恒邨 · 查看更多 »

安田邨

安田邨(英語:On Tin Estate)位於香港觀塘藍田安田街35及39號,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公共屋邨之一。.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安田邨 · 查看更多 »

寶珮苑

寶珮苑(英語:Po Pui Court)是香港一個居屋屋苑,位於九龍觀塘區觀塘協和街。寶珮苑共有5座住宅樓宇,提供1750個住宅單位,另設一個停車場和兩個遊樂場。 寶珮苑在1995年開售,為居者有其屋計劃計劃第十五期丙。.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寶珮苑 · 查看更多 »

寶達邨

寶達邨(Po Tat Estate)位於香港觀塘秀茂坪東北部,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公共屋邨之一。.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寶達邨 · 查看更多 »

寶林邨

寶林邨(英文:Po Lam Estate)為香港公共屋邨之一,位於新界將軍澳寶琳填海區域,為香港房屋委員會旗下。2003年4月,於租者置其屋計劃第六期甲將寶林邨內部份單位出售予租戶,現由業主立案法團管理屋邨事務。 英明苑(英文:Ying Ming Court)及欣明苑(英文:Yan Ming Court)是寶林邨旁邊的居者有其屋屋苑,分別在1989年及1990年落成,各5座樓宇。.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寶林邨 · 查看更多 »

富善邨

富善邨(英文:Fu Shin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大埔新市鎮東部的大埔海填海區,約於1985年落成入伙,鄰近新興花園。2005年,富善邨為租者置其屋計劃第六期(乙)中,其中一個出售的屋邨。 明雅苑(英文:Ming Nga Court)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之一,位於新界大埔新市鎮。 怡雅苑(英文:Yee Nga Court)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之一,位於新界大埔新市鎮。.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富善邨 · 查看更多 »

居者有其屋計劃

居者有其屋計劃(Home Ownership Scheme;簡稱居屋計劃或HOS)是香港的資助出售房屋計劃之一,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興建房屋,並以低於市值的價格,並扣除地價(1982年第三期乙起)售予低收入市民;計劃內興建的房屋通稱居屋。.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居者有其屋計劃 · 查看更多 »

幸福邨

幸福邨(Fortune Estate)是香港少有採用意譯法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區長沙灣,項目編號為KL74NR,約於2001年落成入伙,現由佳富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幸俊苑是居者有其屋屋苑,在幸福邨旁邊,共有兩座樓宇,在2001年落成。幸福邨及幸俊苑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3)負責設計。.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幸福邨 · 查看更多 »

康和型大廈

康和型大廈是香港居者有其屋屋苑、公共租住房屋及小部分政府宿舍之一,於1999年至2005年間落成的居者有其屋屋苑及小部分公共屋邨樓宇之一。.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康和型大廈 · 查看更多 »

康林苑

康林苑是香港的一個居者有其屋屋苑,位於新界沙田區小瀝源小瀝源路68號,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共有三座樓宇。在香港區議會選舉中,廣林苑及康林苑合組成廣康選區。.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康林苑 · 查看更多 »

廣田邨

廣田邨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觀塘區藍田碧雲道160-172號,於1992年落成入伙。 康栢苑及康瑞苑均是居者有其屋屋苑,在廣田邨旁邊,分別在1993年及1999年落成,有七座及一座樓宇。.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廣田邨 · 查看更多 »

廣源邨

廣源邨(英語:Kwong Yuen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ST12,但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位於新界沙田區城河東小瀝源小瀝源路68號,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全邨連同廣林苑,康林苑及政府宿舍,共佔地12.5公頃,分四期發展,並提供4448個出租單位及2886個居屋單位,可容納33600人居住。廣林苑及康林苑是區內的居者有其屋屋苑,各有三座樓宇,廣源紀律部隊宿舍在康林苑旁邊,當中怡景閣為入境事務處宿舍、而海泓閣則為海關宿舍,此宿舍為居屋的新十字型設計,外立面與康林苑相同,此兩幢宿舍由香港政府委托香港房屋委員會代為興建,建成後交由有關部門把宿舍分派給合資格員工,政府產業署則負責出租及管理。以上各屋苑樓宇均在1989年至1990年落成。 由於廣源邨的所在地並非填海得出,所以與沙田區其他的屋邨不同,是依山而建的。廣源邨共分三期興建,第一期的範圍包括廣楊樓及廣榕樓及附近一帶;第二期包括廣棉樓、廣柏樓及附近一帶;第三期包括廣松樓、廣橡樓及附近一帶。其中第一、二期地勢較低,而第三期則位於地勢較高的地方。 廣源邨屬於第四期租者置其屋計劃,單位於2001年4月2日開始出售,現已有約75%住客購買單位成為業主。 廣源商場獲得1992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優異獎。 在區議會選舉,廣源邨自組成廣源選區,而廣林苑及康林苑則合組成廣康選區;而現時代表廣源區的區議員是新民黨/公民力量的陳敏娟。.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廣源邨 · 查看更多 »

德強苑

德強苑,為一樂富屋苑,位於富強街9號。該屋苑有兩座樓宇,分別名為德賢閣(A座)及德華閣(B座)。兩座樓宇同樣高35層,不過由於德強苑的平台下為香港房屋委員會的辦公室,因此實際上德強苑高40層。德強苑地下有2層停車場 category:橫頭磡 category:香港居屋屋苑.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德強苑 · 查看更多 »

嘉強苑

嘉強苑,是位於香港九龍橫頭磡的居屋屋苑,位於富美街旁。該樓宇出售期數為第十八期乙及第二十期乙,於1998年落成。此樓宇類型為新十字型,共有兩座樓宇,分別稱為嘉匯閣(A座)及嘉盈閣(B座)。兩座樓宇共有610個單位。樓身呈白色和綠色。.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嘉強苑 · 查看更多 »

嘉隆苑

嘉隆苑(Ka Lung Court)為香港房屋委員會建成的居者有其屋屋苑,全苑建有兩座36層及兩座37層高新十字型樓宇,其中嘉昇閣及嘉平閣的地下也設有住宅單位,共1402伙。位於港島南區奇力灣填海區田灣海傍道,在華貴邨旁,於1991年11月入伙。並由富城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嘉隆苑 · 查看更多 »

和諧式大廈

和諧式大廈(Harmony Block)是香港公共房屋大廈的一種重要的設計,於1987年開始起草,1989年正式發表,為1992年至2010年間所落成的公共屋邨樓宇及居者有其屋計劃樓宇中,所廣泛採用。.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和諧式大廈 · 查看更多 »

八萬五建屋計劃

八萬五建屋計劃,簡稱八萬五,是時任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在1997年度施政報告提出的一項政策。董建華提出每年供應不少於85,000個住宅單位,希望10年內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由6.5年縮短至3年。 這項政策的推出,再加上亞洲金融風暴,使香港樓價一落千丈,普遍私人物業在5年多的時間內貶值70%,很多中產階級成為負資產,香港經濟一片蕭條,直到2003年SARS爆發過後才逐漸復蘇。.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八萬五建屋計劃 · 查看更多 »

公共屋邨

#重定向 公營住宅.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公共屋邨 · 查看更多 »

兆麟苑

兆麟苑是香港的一個居屋屋苑,由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設計,耀榮建築公司承建,位於新界屯門青山灣及老鼠洲交界的填海地上,近友愛邨及安定邨,在1992至1994年分期入伙,共有12座35層高樓宇分4期出售,A、B座為第一期,C、D座為第二期,I、J、K及L座為第三期,E、F、G及H座為第四期。.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兆麟苑 · 查看更多 »

石籬邨

是香港新界葵青區上葵涌石梨貝一個公共屋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全邨分成石籬(一)邨及石籬(二)邨,一邨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二邨則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是香港新界葵青區上葵涌兩個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之一(另一個為寧峰苑),位於梨貝街對上的山坡上,原為籃球場,近石籬擴展區,有兩座樓宇,在1999年落成。.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石籬邨 · 查看更多 »

禾輋邨

輋邨(英語:Wo Che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沙田區禾輋。但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禾輋邨約在1977年入伙,與瀝源邨接鄰。禾輋邨是沙田區第二個落成的公共屋邨。.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禾輋邨 · 查看更多 »

筲箕灣

箕灣(Shau Kei Wan)位於香港島,是香港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最早在明萬曆年間,已經有漁民在此海灣居住見明代地方志《粵大記》已標有「稍箕灣」。地區行政上隸屬東區。.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筲箕灣 · 查看更多 »

美松苑

美松苑(Mei Chung Court)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屋屋苑之一,位於新界沙田區的大圍美田路33號,與美林邨毗鄰,於1996年落成,屬居屋出售分期的第十六期乙屋苑。.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美松苑 · 查看更多 »

翠灣邨

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為港島區首個設有Y4型大廈的公共屋邨,位於香港柴灣的填海地,鄰近柴灣公園及漁灣邨。 屋邨共有四座Y4型樓宇,在1988年落成。 1999年,房委會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第二期,將翠灣邨部份單位發售給租戶。為方便行政及管理,房委會便將翠祿樓分拆成只有一座公屋大廈的屋邨。翠樂邨主力提供一至二人小單位大廈的出租公屋大廈,部分則為兩房兩廳及三房兩廳連兩個洗手間的家庭單位設計。翠樂邨前身是翠灣邨及漁灣臨時房屋區的一部份。項目由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在1999年落成。現時翠灣邨的管理已交由屋邨業主立案法團再轉交管理公司負責。由於屋邨位於舊啟德機場的高度限制圈內,所以翠灣邨樓宇雖是Y4型設計,但比一般同型樓宇減少四層的,以及不設1樓,故此31樓已為頂樓。翠灣邨是港島區首個以Y4型設計的公屋項目,以及港島區最後一個設有4個晒衣竹插放孔的屋邨。 是香港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位於香港柴灣內地段第161號的填海地,由房屋署總建築師(3)設計,瑞安承建有限公司承建。由於屋苑位於舊機場的高度限制圈內,所以杏翠苑雖是新十字型設計,但比一般同型樓宇減少一層的(即34樓為頂樓)。另外,由於屋苑鄰近高噪音的永泰道,為符合環境保護署規定及要求,本屋苑A座部份單位的客廳及/或睡房已在入伙前裝有窗口式冷氣機。杏翠苑鄰近柴灣公園及漁灣邨。 屋苑有兩座樓宇,在1997年落成。杏翠苑為一個在翠灣邨騰空地盤興建的居屋屋苑,為滿足該區公屋居民置業願望,以綠表申請18期甲居屋的翠灣邨及漁灣邨住戶,可優先購買杏翠苑的單位,餘下的單位則售予其他申請人。.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翠灣邨 · 查看更多 »

翠林邨

翠林邨(英語:Tsui Lam Estate)為香港將軍澳翠林西北的公共屋邨,屬於香港房屋委員會下的屋邨。並在1988年落成,是繼寶林邨後的第二條公共屋邨,也是將軍澳新市鎮唯一不是建於填海區的公共屋邨。2005年8月於租者置其屋計劃最後一期把邨內部份單位出售予租戶,已成立業主立案法團管理屋邨事務。 景明苑(英語:King Ming Court)是一個居者有其屋屋苑,在翠林邨旁邊,共有三座樓宇,在1988年落成。.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翠林邨 · 查看更多 »

環翠邨

翠邨(英語:Wan Tsui Estate)是香港島上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東區柴灣,港鐵柴灣站現址附近一帶,前身為柴灣邨16至22座,第一座重建後的大廈於1979年落成後,房委會便將柴灣邨16至22座重新命名為環翠邨。屋邨管理方面,除逸翠樓外,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逸翠樓則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此外,環翠邨有通道前往歌連臣角墳場。 茵翠苑(英語:Yan Tsui Court)及悅翠苑(英語:Yuet Chui Court)均是居者有其屋屋苑,在環翠邨發展計劃之內,茵翠苑有兩座十字型樓宇,亦為港島區首個十字型設計居屋屋苑,於1983年落成;而悅翠苑則只有一幢新十字型居屋大廈於1999年落成。.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環翠邨 · 查看更多 »

瓊麗苑

麗苑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者有其屋屋苑,位於香港九龍斧山,鄰近瓊山苑及嘉峰臺。屋苑共有兩座樓宇,在1989年落成。.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瓊麗苑 · 查看更多 »

瓊軒苑

軒苑(King Hin Court)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屋屋苑之一,位於九龍黃大仙區斧山瓊東街1號,與富山邨、瓊山苑、瓊麗苑、新麗花園、宏景花園及嘉峰臺毗鄰,早於2002年3月26日落成,屬「出售剩餘居屋單位」的第四期屋苑。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的結果及透過瓊富選區及相鄰屋苑(例如富山邨、宏景花園、瓊山苑等)的人口數字,估計約有1,000名居民。 2005年因應中國大陸放寬自由行,房屋署曾考慮將瓊軒苑改裝為旅館,但因酒店業界反對而告吹。.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瓊軒苑 · 查看更多 »

田灣邨

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公共屋邨之一,項目編號為HK14RR,位於香港島南區田灣。 ,是香港的一個居者有其屋屋苑,位於香港島南區田灣,近田灣邨,是居屋計劃第十八期乙的屋苑。.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田灣邨 · 查看更多 »

盈福苑

福苑(Ying Fuk Court)是香港居者有其屋計劃的其中一個屋苑,位於黃大仙區,由房屋署總建築師(3)設計,共370個住宅單位。.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盈福苑 · 查看更多 »

運頭塘

運頭塘(Wan Tau Tong)位於大埔區南部,現在主要為住宅用地。運頭塘通常指包括有一個公共屋邨運頭塘邨,和三個居屋屋苑(逸雅苑、德雅苑、景雅苑)的範圍,就是區議會分區運頭塘區的範圍,但有時亦包括附近的的私人參建居屋富雅花園、私人住宅新達廣場、大埔寶馬山、悠然山莊和新峰花園,以及鄰近鄉村,如泮涌、山塘、碗窯等。.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運頭塘 · 查看更多 »

青華苑

青華苑為香港房屋委員會建成的居者有其屋屋苑,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的青衣島青芊街22號,長康邨第二期的對面。屋苑分為兩期發展。第一期於1986年入伙,而第二期於1987年入伙。並由富城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青華苑 · 查看更多 »

青衣島

青衣(Tsing Yi)是香港島嶼,位於葵涌以西,屬於香港十八區之中的葵青區,及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面積10.69平方公里,屬新界範圍,青衣原居民可根據香港法例第97章《新界條例》規定,遺產承繼權依循傳統習俗由男丁承繼。但香港規劃署定義為都會區,而香港房屋委員會則定義為擴展市區範圍。 青衣是香港第五大島嶼,人口約200,400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今日的青衣島,其實是由三個海島填海連結而成。這三個島分別是原來的青衣,以及位於今日青衣東北方的牙鷹洲(原華潤油庫,今為灝景灣及燕京書院)和青衣東南方的洲仔(華潤油庫現址)。 自1970年代起,經過多年來的新市鎮發展,青衣已經成為一個文娛設施、康體設施、大型購物商場、中小學校、大專院校等俱備的大型住宅區。青衣島建有香港多個重要基礎設施,包括多個油庫、船廠和船塢;1990年代初期,機場核心計劃展開後,島上還建有青嶼幹線、機場鐵路、汀九橋、昂船洲大橋、青衣西北交匯處等香港重要交通基建;而青衣島東南面更建有葵青九號貨櫃碼頭;使青衣成為了全港的石油儲存中心、重工業中心以及重要的交通樞紐,甚至成為了全球的航運交通樞紐。 新市鎮發展在島的東北方,屬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但由於荃灣和青衣兩地被藍巴勒海峽分隔開一段距離,而且港鐵東涌綫於青衣設站,青衣居民可以毋須途經荃灣及葵涌市區便能直接往返港九市區,青衣又擁有獨立的「市中心」,市中心內的社區設施齊備,例如青衣公園、青衣市政大廈(內有青衣街市、青衣公共圖書館)、青衣運動場和青衣游泳池和大型商場青衣城等,可以使青衣居民不用依賴荃灣也能在島上自給自足。 青衣島內長3.5公里的青衣自然徑,可俯瞰整個青衣、青馬大橋等景色,成為拍攝愛好者的必到之處。 值得一提的是,青衣島與荃灣和葵涌不同之處是沒有紅色小巴行駛的。.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青衣島 · 查看更多 »

青泰苑

青泰苑(Ching Tai Court)是香港房屋委員會居者有其屋計劃(第九期乙)的其中一個出售的居屋屋苑之一,位於新界青衣島北面。約於1980年代中期開始興建,於1988年開始入夥,現時管理青泰苑的公司是新昌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青泰苑 · 查看更多 »

馬鞍山 (香港市鎮)

鞍山(Ma On Shan)是香港以住宅為主的區域,地區行政上屬香港十八區的沙田區,得名自區內同名山峰。 馬鞍山是沙田新市鎮的擴展部份;不過馬鞍山的發展比較晚,城市規劃大不相同,因此與同樣於1980年代開發的天水圍新市鎮及將軍澳新市鎮同屬「第三代新市鎮」。.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馬鞍山 (香港市鎮)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高翔苑

翔苑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九龍觀塘區油塘東部,分別於2002年及2004年入伙。由於當時停售居屋,屋苑曾經丟空一段時間。到2005年房屋署將1800個單位出租,其餘1000個單位轉為紀律部隊宿舍。現由翔俊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高翔苑 · 查看更多 »

鳳德邨

鳳德邨(英語:Fung Tak Estate)為香港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香港九龍黃大仙區慈雲山山腳的鑽石山,屬香港房屋委員會之公共屋邨,其後於1998年第1期租者置其屋計劃中,把屋苑內單位出售予當時的租戶,現由鳳德邨業主立案法團管理屋邨事務;現在的管理公司為中國海外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鳳德邨銀鳳樓(第7座)及斑鳳樓(第8座)是香港最後一座廣義長型相連大廈,而兩座實際上是同一幢建築,內設通道互通兩者(惟地下不能互通;一樓為老人中心,能互通,但不對外開放;二樓為商場,不能互通,但對外開放)。鳳德邨落成至今,從未進行大型維修工程。 鳳鑽苑(英語:Fung Chuen Court)即鳳德邨第6座,是鳳德邨發展計劃內的單幢式居屋屋苑,於1991年落成。 鳳禮苑(英語:Fung Lai Court)則是鳳德邨邨內騰空地盤加建的居者有其屋屋苑,在鳳禮苑銷售期間,合資格的鳳德邨住戶可優先購買鳳禮苑的兩座樓宇,鳳禮苑於1997年1月落成。其中鳳鑽苑是香港最後一座Y4型居屋大廈,其樓型與雪鳳樓一樣。.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鳳德邨 · 查看更多 »

龍蟠苑

龍蟠苑是位於香港九龍鑽石山的居屋屋苑,於1987年起至1992年期間分3期入伙。.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龍蟠苑 · 查看更多 »

錦鞍苑

錦鞍苑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屋屋苑之一,位於新界沙田區的馬鞍山恆安邨隔鄰,屬居屋第九期甲。為馬鞍山區首個居屋屋苑兼全港首批新十字型大廈之一。.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錦鞍苑 · 查看更多 »

錦龍苑

錦龍苑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屋屋苑之一,位於新界沙田區的馬鞍山利安邨隔鄰,於1993年入伙,屬居屋第十三期乙及第十四期乙。為馬鞍山區第四個居屋屋苑。現時管理公司為佳定管理有限公司。.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錦龍苑 · 查看更多 »

錦英苑

錦英苑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屋屋苑之一,位於新界沙田區的馬鞍山,屬居屋第十二期甲及第十二期乙。在九十年代初、中期,錦英苑亦被稱作「馬鞍台」,因從山下馬鞍山警署望上,儼如一個平台屹立於山腰,也是馬鞍山少數建在實地的居屋屋苑。錦英苑商場內的街市稱為「馬鞍台街市」。.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錦英苑 · 查看更多 »

葵芳邨

葵芳邨(英語:Kwai Fo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於1971年落成,為葵青區內第3個政府廉租屋邨(不計現劃入荃灣區之梨木樹邨),並是全港首個被揭發建築用料低於標準的公共屋邨(26座問題公屋醜聞)。現已經全部重建完成,並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葵芳邨 · 查看更多 »

葵青區

葵青區(Kwai Tsing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個行政區域之一,位於新界南部,是新界面積最小的一區,原本屬於荃灣區,於1985年4月1日從荃灣區中獨立,即現在的葵涌和青衣範圍。其區議會最初稱為葵涌及青衣區議會,於1985年4月1日改稱為葵青區議會,面積約21.82平方公里。據2016年中的統計,葵青區的人口有520,572人。香港經濟命脈之一的葵青貨櫃碼頭亦位於此區,進出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時也必須經過此區及荃灣區,眾多工商大廈座落此區。.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葵青區 · 查看更多 »

葵興邨

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中葵涌,於1970年至1973年間落成入住,為葵青區第2個由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興建之政府廉租屋邨,有5座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廈,於1988年元旦分期拆卸重建,改建成4座相連長型第1型公屋大廈,以及居屋葵俊苑。 葵俊苑是居者有其屋屋苑,在葵興邨旁邊,共有三座樓宇,在1995年落成。.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葵興邨 · 查看更多 »

葵涌邨

葵涌邨(Kwai Chung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位於新界中葵涌,大窩口以東及葵興以西,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是荃灣新市鎮及葵青區最大公共屋邨。葵涌邨於1991年起分4個階段重建,重建工程由房屋署總建築師(採購)作總體設計,而其中部分期數更外判給幾間不同的大型私人建築師事務所作詳細設計,第3期由ARCA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第4期由馬梁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第5期及第7期則由巴馬丹拿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和協興建築有限公司承建,外牆顏色以米黃色作主調,搭配白色及墨綠色,與近年的私人住宅發展選色相近。全邨於2008年4月完成後,共18座住宅樓宇,合計13,742個單位。據立法會文件披露,葵涌邨共居住約4萬人,如以單一屋邨計算,葵涌邨現為全港居住人口最多的公共屋邨。 葵馥苑(Kwai Fuk Court)共有兩座新十字型樓宇,名為安葵閣及樂葵閣;原設計是居者有其屋屋苑,後來因為政府決定停售居屋,於2002年改為紀律部隊宿舍。.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葵涌邨 · 查看更多 »

逸東邨

逸東邨(Yat Tu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西大嶼山東涌的西部,但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於2001年3月入伙。邨內分為逸東(一)邨(項目編號為IS02NR)及逸東(二)邨(項目編號為IS03NR)。逸東(一)邨及逸東(二)邨總由卓安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由房屋署總建築師,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及興業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設計。.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逸東邨 · 查看更多 »

耀安邨

耀安邨(Yiu On Estate)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馬鞍山的東部,項目編號為ST14,但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由房屋署總建築師擔任設計建築師,王董建築師事務所擔任細部項目建築師,乃馬鞍山第二個入伙的公共屋邨,於1988年入伙。與毗連的居屋錦禧苑由時任香港房屋委員會建築小組委員會主席,王董建築師事務所主席何承天於1990年11月29日主持揭幕。耀安邨是昔日馬鞍山礦場經篩選的鐵砂付運到日本的碼頭舊址。 錦禧苑(Kam Hay Court)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屋屋苑之一,位於新界沙田區的馬鞍山,與耀安邨隔鄰,屬居屋第九期丙,乃馬鞍山區第二個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耀安邨 · 查看更多 »

東區 (香港)

東區(Easter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區,範圍包括炮台山到小西灣,2016中人口有555,034人,其中七成祖籍閩南,西起炮台山屈臣道、怡景道,東至小西灣。.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東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東盛苑

#重定向 耀東邨及興東邨#東盛苑 Category:筲箕灣 Category:香港居屋屋苑 Category:單幢公營房屋 en:Public housing estates in Shau Kei Wan#Tung Shing Court.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東盛苑 · 查看更多 »

東濤苑

,位於香港東區筲箕灣的居屋屋苑,於2005年落成,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周古梁建築工程師有限公司設計,西松建設株式會社承建,並於出售剩餘居屋單位第三期及第四期推出發售。 屋苑原本有五座,包括兩座新十字型大廈、兩座康和式單向設計大廈及一座新和諧式小型單位大廈,是香港島首個採用康和式單向設計大廈的居屋屋苑,亦是目前香港島最後一個採用康和式設計居屋的屋苑(同時亦是全港最後一個入伙的全新康和式及新版新十字型居屋)。後來小型單位大廈改為出租公屋,歸入愛東邨,並命名為愛寶樓,而基座則為社區會堂及其他社福團體單位。剩下樓宇原先擬售予房協作公屋,但最後計劃告吹,重新改作居屋出售(而2014年起出售之新居屋,交樓標準以東濤苑為基礎)。 東濤苑同鄰近的東旭苑均是香港島以致全香港綠表市場售價最高的屋苑之一。.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東濤苑 · 查看更多 »

橫頭磡邨

橫頭磡邨(Wang Tau Hom Estate)原是一個徙置屋邨,位於香港九龍橫頭磡,即黃大仙西北部近龍翔道的位置,總共有26座,於1962年建成。1980年代初香港政府開始計劃重建,建成現在的屋邨。新樓宇於1982年至1994年期間落成,現由中國海外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在橫頭磡邨內的富強苑(Fu Keung Court)、嘉強苑(Ka Keung Court)和德強苑(Tak Keung Court)是居者有其屋屋苑,由房屋署總建築師(3)設計,於1991年、1998年及2001年落成。當中德強苑及富強苑均是樂富/橫頭磡綠表市場成交價最高的屋苑,也是九龍以至全香港綠表最高成交價最高的屋苑之一,,未補地價每實呎成交價超過一萬港元。.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橫頭磡邨 · 查看更多 »

欣盛苑

欣盛苑是香港的一個居者有其屋屋苑,由關善明建築師樓有限公司設計,金門建築有限公司承建,位於新界北區粉嶺南(粉嶺上水地段39號),共有七座樓宇,在1993年入伙,首次推出時售價為430,300 - 927,000港元,爲北區目前規模最大的居屋屋苑。.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欣盛苑 · 查看更多 »

油塘邨

油塘邨是香港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KL34RR,位於觀塘區油塘西部,油塘站之上,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及標準策劃)設計,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並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油塘邨 · 查看更多 »

油美苑及油翠苑

油美苑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油塘的「居者有其屋」及紀律部隊員工宿舍的屋苑,屬油塘邨重建計劃的一部分,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所管轄。 油美苑中其中4座已經正式改名為油翠苑,已安排於2009年10月出售其中1座。油美苑及油翠苑分別由翔俊有限公司及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油美苑及油翠苑 · 查看更多 »

油麗邨

油麗邨(英語:Yau Lai Estate)位於香港觀塘區油塘油塘道9號,東區海底隧道九龍出口側,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公共屋邨之一。.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油麗邨 · 查看更多 »

沙田區

沙田區(Sha Ti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的東部,面積約6,940公頃。沙田區最北以大埔尾坑及中文大學(沙田市地段437號)地界與大埔區為界;西北以城門峽與荃灣區為界;西面以蝴蝶谷尖山隧道出入口與葵青區為界,西南面以琵琶山與深水埗區為界;南面以沙田坳道與黃大仙區為界(山上沙田坳道屬沙田區,由半島獅子園開始);東面以馬鞍山落禾沙里與西貢北的大埔區為界。根據政府統計處 《2014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香港人口概況》,沙田區的人口約有659,794人,為全港人口最多的行政區,亦是一個全面發展的新市鎮,主要為住宅用地,約有六成多人口居住在公共房屋,包括出租公屋、租者置其屋及居者有其屋屋苑。另有約29,000人居住在約48條原居民鄉村。此外,沙田區有四個輕工業區,包括大圍、火炭、小瀝源及石門。而沙田區的沙田新市鎮也是新界首三個新市鎮(舊稱衛星城市)的其中之一,於1960年代開始發展,沙田區東部的馬鞍山則於1980年代開始發展並併入沙田新市鎮之內。.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沙田區 · 查看更多 »

海麗邨

海麗邨(英文:Hoi Lai Estate)是九龍長沙灣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西九龍填海區笫10區/深旺道100號,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及ARCA建築師事務所聯手設計,於2001年開始興建,2004年8月21日入伙,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海麗邨 · 查看更多 »

新圍苑

新圍苑(英語:San Wai Court)是位於香港屯門新市鎮西北部的居屋屋苑,地址是田景路23號。 新圍苑北鄰良景邨,東北面是田景邨及兆畦苑,南面與山景邨隔菠蘿山相望,西面是青山操炮區,青山山峰及青山禪院在西南方。.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新圍苑 · 查看更多 »

慈康邨

慈康邨是香港公共屋邨之一,位於九龍黃大仙區慈雲山。現由領先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慈康邨 · 查看更多 »

慈愛苑

慈愛苑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居屋屋苑之一,位於九龍黃大仙區慈雲山。不少慈愛苑居屋單位經補地價之後,已經可以用市值價格自由轉讓。.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慈愛苑 · 查看更多 »

曉翠苑

曉翠苑(Hiu Tsui Court),是香港的居者有其屋的屋苑,前身是英軍情報中心,由天順建築有限公司承建,由於屋苑位於舊機場的高度限制圈內,所以曉翠苑雖是新十字型設計,但比一般同型號樓宇減少兩層的(即33樓為頂樓)。位於香港柴灣小西灣曉翠街7號,是在1990年落成,居者有其屋第十一期甲出售。曉翠苑為港島區首個新十字型居屋屋苑。.

新!!: 新十字型大廈和曉翠苑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新十字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