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尼卡暴动

指数 尼卡暴动

尼卡暴动(希腊语:Στάση του Νίκα)是公元532年在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发生的市民暴动。因暴动中市民高呼“尼卡”(胜利)的口号而得名。也稱作尼卡之亂。.

14 关系: 基督一性论君士坦丁堡希腊语东正教圣索菲亚大教堂哥特人儒略曆皇后羅馬元老院狄奥多拉皇后 (查士丁尼一世)贝利撒留查士丁尼一世波斯拜占庭帝国

基督一性论

基督一性论(也作基督一性说,Monophysitism)是基督论的一个观点,认为耶稣在取得肉身后,其人性、神性得到了统一,只能有一个“位格”,要么为神,要么为神与人之结合。基督一性论的观点与相对,后者认为耶稣在转生后保有人、神两个位格。.

新!!: 尼卡暴动和基督一性论 · 查看更多 »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η;Constantinopolis;قسطنطینیه;现代İstanbul)又譯康斯坦丁堡,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舊名,現在則指伊斯坦堡金角湾與马尔马拉海之間的地區。它曾经是羅馬帝国、拜占庭帝国、拉丁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為新羅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但该城普遍被以建立者之名称作君士坦丁堡。在公元12世纪时Rosenberg, Matt.

新!!: 尼卡暴动和君士坦丁堡 · 查看更多 »

希腊语

希臘語(Ελληνικά)是一种印歐語系的语言,广泛用于希臘、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等国,与土耳其包括小亚细亚一帶的某些地区。 希臘语言元音发达,希臘人增添了元音字母。古希臘語原有26个字母,荷马时期后逐渐演变并确定为24个,一直沿用到現代希臘語中。后世希腊语使用的字母最早发源于爱奥尼亚地区(今土耳其西部沿海及希腊东部岛屿)。雅典于前405年正式采用之。.

新!!: 尼卡暴动和希腊语 · 查看更多 »

东正教

#重定向 正教會.

新!!: 尼卡暴动和东正教 · 查看更多 »

圣索菲亚大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位于现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宗教建筑,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漫長歷史,因其巨大的圓頂而闻名于世,是一幢「改變了建築史」的拜占庭式建築典範。 索菲亞在希腊语裡的意思是神聖智慧。其拉丁语名称则为,希臘語全名是「」,解作「上帝聖智教堂」,教堂供奉在正教神學裡的耶稣。大教堂稱為「聖索菲亞」(),是特別獻給天主聖智的那一位,即聖三中的聖言。這種對耶穌的稱呼可能源自保祿(保羅)對基督的描繪,格前1:24 「基督卻是天主的德能和天主的聖智()」。 在该教堂伫立的地点曾经存在过两座被暴乱摧毁的教堂,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第三所教堂。在拜占庭雄厚的国力支持之下,由物理學家米利都的伊西多爾(Isidore of Miletus)及數學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设计的这所教堂在公元537年便完成了其建造。刚竣工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正教會牧首巴西利卡形制的大教堂,在1519年被塞維亞主教座堂取代之前聖索菲亞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聖索菲亞大教堂由360年落成直至1453年期間都是君士坦丁堡的大教堂 奧斯曼土耳其人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將大教堂轉變為清真寺,还将鐘鈴、祭壇、聖幛、祭典用的器皿移去,用灰泥覆蓋基督教鑲嵌畫。日后又逐渐加上了一些伊斯蘭建築,如米哈拉布、敏拜爾及外面的四座叫拜樓。 随着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1934年该教堂失去了其宗教意义。1935年2月1日,这座见证了数个帝国兴盛衰亡的建筑以博物館的身份重新对世人开放。 大教堂藏有大量聖物,當中以一個15公尺(49英尺)高的銀聖幛最具特色,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君士坦丁堡牧首的聖座,在将近千年的时间里都是正教會的焦點。1054年,樞機宏伯特到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祭壇將牧首米恰爾一世·色路拉里烏逐出教會,該事件被視為東西教會分裂的開端。 作為接近500年來伊斯坦堡最重要的清真寺,聖索菲亞大教堂是眾多奧斯曼帝國時期清真寺如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藍色清真寺)、塞札特清真寺、蘇萊曼尼耶清真寺、魯斯坦帕夏清真寺、奇力克阿里帕夏清真寺的模范。.

新!!: 尼卡暴动和圣索菲亚大教堂 · 查看更多 »

哥特人

--(哥特语:𐌲𐌿𐍄𐌰𐌽𐍃),又譯--,是东日耳曼人部落的一支分支部族,从2世纪开始定居在斯基泰、達契亞和潘诺尼亚。5到6世纪时,分裂为東哥特人和西哥特人。 哥特人生活在今天德國的區域裡,是日耳曼的一個部落。德涅斯特河劃分了他們,河東的叫東哥特人,河西的叫西哥特人。 哥特人曾南下西班牙甚至北非,替代羅馬人,統治西班牙和北非。但亦有一說指哥德人並未有南下到非洲,而是推使了原本在西班牙的汪達爾人橫渡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北非。東哥特人於5世紀末在義大利建立東哥特王國。西哥特人於法國南部和伊比利亞半島,建立西哥特王國。.

新!!: 尼卡暴动和哥特人 · 查看更多 »

儒略曆

儒略曆,是格里曆的前身,由羅馬共和國獨裁官儒略·凱撒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计算的历法,在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取代旧罗马历历法的历法。一年设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閏年於二月底增加一閏日,年平均長度為365.25日。由于累積误差隨着時間越來越大,1582年后由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改良,变为格里历,即沿用至今的公历。但大英帝國、北美十三州等直到1752年才從儒略曆改用格里历。現今儒略曆只有蘇格蘭昔德蘭群島之富拉島、阿索斯神权共和国和一些北非的柏柏尔人使用。.

新!!: 尼卡暴动和儒略曆 · 查看更多 »

皇后

皇后,在中國史籍中常簡稱為--,是世界歷史上帝國最高統治者——皇帝正配的稱號。目前唯一仍有皇后存在的國家及皇室是日本皇室,為明仁天皇(亦是现存唯一的皇帝)的皇后美智子,其他國家君主的正配一般只稱為“王后”。.

新!!: 尼卡暴动和皇后 · 查看更多 »

羅馬元老院

羅馬元老院(Senatus)是一個審議的團體,它在羅馬共和国與羅馬帝國的政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新!!: 尼卡暴动和羅馬元老院 · 查看更多 »

狄奥多拉皇后 (查士丁尼一世)

奥多拉(希腊语:Θεοδώρα,拉丁化:Theodṓra,或译提奥多拉、塞奥多拉等,500年-548年6月28日),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王朝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大帝)的妻子和皇后。和丈夫查士丁尼大帝一样,她也被东正教教会封为圣人,纪念日为11月14日。 她有天生過人實務智慧,與查士丁尼共同為保守古舊的政權加上新動力。532年的尼卡暴動中,城堡大火,亂軍逼近皇宮之際,查士丁尼差點要棄皇宮逃命,狄奧多拉令他恢復勇氣。她拒絕逃命——宣布準備殉身與皇宮共存亡。因為她的堅定,暴亂終結,而查士丁尼的政權得以保存。 548年狄奥多拉死後,查士丁尼失去賢內助,變得意氣全失、優柔寡斷。而查士丁尼晚年的政策轉變也頗有可能跟狄奥多拉之死有關。.

新!!: 尼卡暴动和狄奥多拉皇后 (查士丁尼一世) · 查看更多 »

贝利撒留

貝利薩留(Flavius Belisarius, Βελισάριος,),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麾下名将,北非和意大利的征服者。又譯作貝利薩留斯。 尽管有皇帝查士丁尼的猜忌,贝利撒留的军旅生涯仍可谓相当成功,历史学家将他列为最后的罗马人之一。.

新!!: 尼卡暴动和贝利撒留 · 查看更多 »

查士丁尼一世

查士丁尼一世(拉丁语:Justinianus I;希腊语:Ιουστινιανός;全名为弗拉维·伯多禄·塞巴提乌斯·查士丁尼 Flavius Petrus Sabbatius Justinianus,约)是东罗马帝国皇帝,他的统治时间是从527年到565年。由於他收復了許多失土,重建聖索菲亞教堂,並編纂查士丁尼法典,功不可沒,因此也被称为查士丁尼大帝。 查士丁尼一世是古罗马时代末期最重要的一位统治者,他的统治期一般被看作是历史上从古典时期转化为希腊化时代的东罗马帝国的重要过渡期。比如他于542年废除了执政官这个从罗马共和国遗留下来的官职(可能出于费用的考虑)。他还加强了皇帝作为神在地上的代表的地位,这一举动彻底破坏了罗马帝国中皇帝被视为首席执行官、“国家之父”,“第一公民”的形象。但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就已经对查士丁尼一世的政策提出了深刻的批评。普罗科匹厄斯的著作是今天对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期研究最重要的一手资料。.

新!!: 尼卡暴动和查士丁尼一世 · 查看更多 »

波斯

在的伊朗在世界上的位置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是伊朗歷史的一部份。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時期領土東至印度河平原,西北至小亚细亚、欧洲的马其顿、希腊半岛、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或也门。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新!!: 尼卡暴动和波斯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歷史上知名的帝國。羅馬帝國自东西分治後,帝國東部羅馬政權的延續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相对于帝國西部的西羅馬帝國),16世紀以後,開始有學者稱之為拜占庭帝国。其国民在其一千多年的存在期内自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帝國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東羅馬帝國共历经12个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为新罗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即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國土。 关于帝國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标志。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标志。 東羅馬帝國本为羅馬帝國的东半部,較為崇尚希臘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東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席哈克略皇帝首次讓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使得東羅馬帝國成為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後,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為了區分其帝國的古羅馬時期及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國」作為稱呼,並被現代史學上所使用。 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國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東羅馬帝國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1204年4月13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鄂圖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灭亡,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

新!!: 尼卡暴动和拜占庭帝国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尼卡暴乱尼卡起义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