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叔诣

指数 叔诣

叔诣(),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他是子叔声伯的玄孫、叔老之曾孙、叔弓之孙、叔鞅之子。 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夏季,叔诣和晋国赵鞅、宋国乐大心,卫国北宫喜、郑国游吉、曹国人、邾国人、滕国人、薛国人、小邾国人在黄父盟会。前513年(鲁昭公二十九年)四月庚子,叔诣卒。.

24 关系: 卫国叔弓叔鞅叔老夏季姬姓子叔声伯子太叔宋国乐大心庚子北宫喜四月 (消歧義)魯昭公鲁国趙簡子薛国邾国鄭國杜预滕国春秋时期曹國晋国

卫国

衞國,中国周朝諸侯國,姬姓,周武王弟康叔後裔。先後建都於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一带。 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其同母少弟康叔於衛。康叔初封在康國(今河南禹縣西北),康叔封此國號曰衛,即取舊地為名。金文中常見的康侯、康公都是指叔封及其子嗣。 周初衛康叔遵守周公教誨,「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政治來貫徹周法,治理得很成功。衛國成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任司寇。這樣,衛國實際上就交由其子庸伯統治。周厲王之前,衛國的歷史少見記述。周平王遷都時,衛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衛武公時一度強盛,為諸侯首領之一。 進入東周時期後由于内乱頻繁而衰弱,前661年被狄人所破,荒淫奢侈的衛懿公被狄人所殺,衛也失國,僅剩五千遺民在宋國、鄭國等國的資助下寄居於曹國。依賴齊桓公的援助,前659年遷衛於楚丘(河南滑縣東),重新建國,方才得以續存,從此淪為小国。衛文公時,國力有所恢復。衛成公元年(前629年),衛為避狄人侵擾,又遷帝丘(河南濮陽),經百年休養生息,經濟始現繁榮。 春秋晚期,衛國孫氏、宁氏專權,君臣關係不和。在孙氏投晋、宁氏被灭之后,卫国又出现了衛後莊公与卫出公父子争国的事件,国力进一步削弱。進入戰國,衛已衰敗,夾在趙、魏、齊、楚之間茍延殘喘。 前343年,魏廢姬姓衛君改立衛靈公的別支後裔子南氏為衛君。前254年,衛終於被魏國兼併,成為其附庸。前252年,魏安禧王改立其駙馬衞元君為衛君。衞元君只是一個封君,是诸侯国國內拥有爵位和封地的人,他不再是诸侯,因此其领地也不能称之为国。前241年,秦攻魏,把衛國原有的濮陽一帶歸入東郡,立姬姓後代衛君角為衞君,並將把他移到野王(河南沁陽),衛又成了秦的附庸。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國滅亡。衛國是周諸侯國中最後一個被秦滅亡的國家。 另一種說法是衛國並非被秦二世廢滅,日本史學家認為因春秋戰國的「立年改元」或「逾年改元」的紀年系統造成的混亂,導致司馬遷誤認衛國多出十二年國祚,也就是衛國是亡於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前221年。這種見解為周振鶴所贊同。.

新!!: 叔诣和卫国 · 查看更多 »

叔弓

叔弓(),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他是鲁文公的玄孙、叔肸的曾孙、子叔声伯之孙、叔老之子,多次出使列国。前543年,到宋国参加安葬宋共姬。前531年,到宋国参加安葬宋平公。前540年,到晉国访问,叔向对他有良好的印象。前536年,又出使楚国。之后,又多次随季孙宿、季孙意如攻打莒国。前529年,叔弓攻打费,没有成功。前527年二月十五,叔弓主持祭祀时,突然去世。.

新!!: 叔诣和叔弓 · 查看更多 »

叔鞅

叔鞅(),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他是魯文公之子叔肸的玄孫,子叔声伯的曾孙、叔老之孙、叔弓之子。 前520年(鲁昭公二十二年)六月,叔鞅到京师,参与安葬周景王,叔鞅从京师回到鲁国,说起王室动乱,闵马父说:“王子朝必不能得胜,亲附他的人,都是上天所弃的。” 前519年(鲁昭公二十三年)正月癸丑,叔鞅卒。.

新!!: 叔诣和叔鞅 · 查看更多 »

叔老

叔老(),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他是鲁文公的曾孙、叔肸之孙、子叔声伯之子,《左传》作子叔齐子。 前559年(鲁襄公十四年)春季,吴国到晋国报告自己战败于楚国,诸侯为吴国策划进攻楚国,鲁国季孙宿、叔老和晋国的士匄、齐国人、宋国人、卫国人、郑国公孙虿、曹国人、莒国人、邾国人、滕国人、薛国人、杞国人、小邾国人和吴国人在向地会见。当时叔老作为季武子季孙宿的副手而参加会见,《左传》说自此晋国人减轻了鲁国的财礼而更敬重鲁国的使臣。前557年(鲁襄公十六年)五月,叔老会郑简公、晋国荀偃、卫国宁殖、宋国人伐许国。前553年(鲁襄公二十年)秋季,叔老第一次到齐国聘问,《左传》说他是合于礼的。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七月辛酉,叔老卒。.

新!!: 叔诣和叔老 · 查看更多 »

夏季

夏季是一年四季的第二季,也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同时也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最长的季节。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此外,由於夏季時全球大部份學生都放暑假,因此也是相當旺盛的旅遊季節。以北半球為例,除了赤道一帶其他地方都有夏季:曼谷夏季約八個月、北極夏季約五個月(另外七個月為冬季)。.

新!!: 叔诣和夏季 · 查看更多 »

姬姓

姬姓是中国上古八大姓之一,周朝的国姓,同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史记·三代世表》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继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姬姓国有53个。.

新!!: 叔诣和姬姓 · 查看更多 »

子叔声伯

子叔声伯(),'''姬'''姓,'''子叔'''氏,名婴齐,谥声,又被称为公孙婴齐、公孙婴、子叔婴齐、叔婴齐,是鲁文公的孙子,叔肸的儿子。鲁成公时,子叔声伯为卿《春秋·成公二年》: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于鞌,齐师败绩。。.

新!!: 叔诣和子叔声伯 · 查看更多 »

子太叔

游吉(),姬姓,游氏,名吉,字子太叔(一作子大叔),中国春秋时期郑国的为政。郑穆公的曾孙、公子偃的孙子、子蟜的儿子。历事郑简公、郑定公。 其兄游眅被废后为卿。善于辞令,多次出使楚国、晋国。辅佐子产执政。前522年,继任子产为政。尽杀雈苻之泽的群盗。他曾经阐述礼和仪的区别,认为礼是天地经纬、上下纲纪的准则。前506年,游吉去世,驷歂执政。.

新!!: 叔诣和子太叔 · 查看更多 »

宋国

宋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國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和安徽淮北一带。.

新!!: 叔诣和宋国 · 查看更多 »

乐大心

乐大心,'''子'''姓,乐氏,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卿(右师)。号称桐门右师。 前535年,郑国子产为丰施把州地的土田归还给晋国韩宣子韩起。韩宣子占有州地感到惭愧,用州地跟乐大心交换了原县。 前521年宋国华氏、向氏之乱。五月十四日,张匄杀死华多僚,劫持了司马华费遂叛乱,召集逃亡的人。五月二十日,华氏、向氏回来,乐大心等人在横地抵御。前520年二月廿一日,宋国的华亥、向宁、华定逃亡楚国,宋元公派公孙忌做大司马,边卬做大司徒,乐祁做司城,仲几做左师,乐大心做右师,乐挽做大司寇,来安定国人。 前517年,鲁国叔孙婼到宋国聘问。乐大心在交谈中表示看不起宋国其他大夫,轻视司城乐祁。叔孙婼对属下说:“右师怕要逃亡了!君子尊重自己,而后能及于他人,因此有礼。现在右师对自己国家的大夫和宗族都不尊重,这是轻视自己,能有礼吗?无礼必定逃亡。”夏,鲁国叔诣和晋国赵鞅、宋国乐大心、卫国北宫喜、郑国游吉、曹国人、邾国人、滕国人、薛国人、小邾国人为了商量安定王室,在黄父相会,这是。赵鞅令诸侯大夫为周敬王输送粮食、准备戍守将士:“明年要送天子回去。”乐大心说:“我们不给天子送粮食,我们是周朝的客人,为什么要让客人送粮食?”晋国士弥牟说,从践土结盟以来,历次会盟宋国都表示一起为王室操心。乐大心不敢回答,接受简札后退出去。士弥牟对赵鞅说:“宋国右师必然逃亡。奉国君之令出使,而想背弃盟约、触犯盟主,没有比这再大的不吉祥了。” 前501年春季,宋景公派乐大心到晋国结盟,迎接乐祁的灵柩。乐大心假装有病推辞,于是就派向巢去。乐祁的儿子子明要乐大心出国迎接,谴责他敲钟作乐。乐大心对别人说子明自己穿着丧服却生了孩子。子明大怒,对宋景公说乐大心没病装病、不肯去晋国,要准备发动叛乱。于是宋国就驱逐了乐大心。前500年,乐大心出奔曹国。由于宋景公宠信向魋,前499年春季,宋景公母弟辰和仲佗、公子地进入萧地而叛变。秋季,乐大心跟着叛变。.

新!!: 叔诣和乐大心 · 查看更多 »

庚子

庚子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7个。前一位是己亥,后一位是辛丑。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庚屬陽之金,地支之子屬陽之水,是金生水相生。.

新!!: 叔诣和庚子 · 查看更多 »

北宫喜

北宫喜,即北宫贞子,中国春秋时期卫国的卿。 前532年,参与安葬晋平公。 前531年,与诸侯会盟,商议救蔡国。前522年,北宫喜和齐豹、公子朝、褚师圃怨恨公孟絷,在六月廿九,杀死公孟絷。卫灵公逃到死鸟。北宫喜的家宰不知道北宫喜参与,杀死齐豹的家宰渠子。北宫喜讨灭齐氏,迎国君回到都城帝丘。公子朝、褚师圃逃到晋国。 前517年,与诸侯会盟,商议周王室的王子朝之乱。 前515年,北宫喜和宋国的乐祁犁想要送被季孙意如驱逐的鲁昭公回到鲁都曲阜。晋国范鞅受了季孙意如的礼物,威胁北宫喜、乐祁犁,二人就没敢再提。.

新!!: 叔诣和北宫喜 · 查看更多 »

四月 (消歧義)

四月可以指:.

新!!: 叔诣和四月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魯昭公

魯昭公(),魯国之二十四代君主。前542年即位,前517年,魯昭公伐季孙氏,但大败,魯昭公逃到齐国,前510年,昭公死。在其任內,他嘗試與季平子政治角力,演變成「鬥雞之變」,使昭公要逃到齊國。.

新!!: 叔诣和魯昭公 · 查看更多 »

鲁国

鲁国,是周朝的一個姬姓諸侯國,為周成王的四叔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国。鲁国先後傳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歷時八百餘年。首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西南部,國力鼎盛時期勢力遍及河南、江蘇及安徽三省。另外,魯国亦是孔子的出生地。.

新!!: 叔诣和鲁国 · 查看更多 »

趙簡子

趙簡子()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趙氏的領袖,原名趙鞅,又名志父,亦稱趙孟。《趙氏孤兒》中的孤兒趙武之孫。晉昭公時,公族弱,大夫勢力強,趙簡子為大夫,專國事,致力于改革,为后世魏文侯李悝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和赵武灵王改革,首开先河。 公元前519年,周王子朝为乱,佔領王城,自稱周王。周敬王匄流寓于外,退往王城東面的狄泉,人稱「東王」,雙方混戰了三年之久。 公元前516年,赵鞅请命于晋顷公,大合諸侯,前往支持周敬王。隨後趙鞅和荀躒率晉軍入周,佔領王城,迎周敬王入城,平定了持續三年的王子朝之乱。 公元前513年(魯昭公29年),赵鞅和中行寅用鐵铸刑鼎,把范宣子制定的刑书铸在铁鼎上。不過孔子认为,这样做就会「贵贱无序」,破坏等级制度,不由得发出了「晋其亡乎!失其度矣」的感叹。 公元前497年,赵鞅(趙簡子)欲将邯郸五百户迁往晋阳,其族弟赵午在进攻齐国后才把五百户人家迁到晋阳,趙鞅於是殺死趙午,赵午之子赵稷據邯郸发动叛乱。范氏家主士吉射與中行氏家主中行寅,則協助趙稷反抗趙氏。趙鞅寡不敌众,退守封邑晋阳。後來智躒聯合魏侈(魏襄子)、韓不信(韓簡子),奉晉定公之命幫助趙鞅,反擊范氏、中行氏。士吉射與中行寅失敗,逃至朝歌。此后,荀跞坐朝,赵鞅出征,随即清剿范氏、中行氏的残余势力。公元前493年,赵鞅领兵战于铁(今河南濮阳),以少胜多,大败范氏及中行氏。不久荀跞去世,赵鞅执政。公元前492年,再次败二卿于朝歌(今河南淇县),徹底清除范氏及中行氏在晉國的勢力。 荀躒想立士皋夷繼承范氏、寵臣梁嬰父繼承中行氏,被赵鞅拒絕。赵鞅乘機將晉國本來的三军六卿格局,裁減为二军四卿。 公元前476年,趙簡子有疾,昏迷了五天,扁鵲替他把過脈。晉定公三十六年(公元前476年)卒。他舍弃嫡长子赵伯鲁而傳位才能出众的庶子趙毋卹,臨終前告訴趙毋卹,他日赵氏有难,晋阳足以依靠。.

新!!: 叔诣和趙簡子 · 查看更多 »

薛国

薛国,夏商周三代东方的一个诸侯国,前段时间由任姓家族统治,后段时间由田齊的妫姓(田氏)家族统治。历经千余年。.

新!!: 叔诣和薛国 · 查看更多 »

邾国

邾國(又名邾婁國、鄒國),中國歷史上周朝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

新!!: 叔诣和邾国 · 查看更多 »

鄭國

鄭国,别名为奠国,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姬姓,伯爵。.

新!!: 叔诣和鄭國 · 查看更多 »

杜预

杜预(),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曹魏末與西晋前期政治家、军事家、学者。以破竹之勢一舉殲滅东吴,幫助西晉完成統一的工作。 出于京兆杜氏,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十一世孫,亦是襄阳杜氏先祖。.

新!!: 叔诣和杜预 · 查看更多 »

滕国

滕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漢書·地理志》記載共傳31世君主,顧炎武在《肇域志》中言傳32世。.

新!!: 叔诣和滕国 · 查看更多 »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前403年),简称春秋, 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當時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併」(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於表面上仍獲尊重。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平王東遷到洛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傳》記載之終(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諸侯國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餘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新!!: 叔诣和春秋时期 · 查看更多 »

曹國

曹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伯爵,國君為姬姓。周文王子曹叔振鐸後裔。建都陶丘,轄地大致為現在的定陶附近。.

新!!: 叔诣和曹國 · 查看更多 »

晋国

晋国,是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原名唐,领地在今山西省,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晉是重要的封國,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一個。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说太原西南),晋獻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晉景公時遷都新田,稱之為新絳,遗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因為春秋初年晉國發生過小宗曲沃篡奪大宗的曲沃克晉,以及晋献公時的骊姬之乱兩件宗室內鬥事件,為避免歷史重演,晉文公開始除太子以外,國君其他兒子及兄弟皆要遷離晉國,《左传》称“晋无公族”,有別於其他國家。晉靈公時,晉的卿大夫勢力開始壯大,成公即位後,封異姓卿大夫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漸成為晉國政權的主導力量。晉平公以後,六卿的實力凌駕於國君之上,形成了六卿執政。晉定公時,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卿族的平衡被打破。到晉出公時,魏氏、韓氏反戈一擊聯合趙氏滅掉最強大的知氏,晉國名存實亡。終於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从晋国中分裂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而晋国仅剩两城,苟延残喘80年后被韩、赵完全瓜分。 三家分晋被視為戰國時期的開始,宋代司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將此事作為開篇。以血緣關係來看,韩国王室是晉國君主的後裔。.

新!!: 叔诣和晋国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