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

指数 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

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股份公司(ОАО «Луганськтеплово́з»;拉丁转写:OJSC Luhanskteplovoz)是一家位于乌克兰卢甘斯克州卢甘斯克市的著名铁路机车车辆制造商,主要生产各种柴油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以及铁路重型机械设备。 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前身为卢甘斯克加尔特曼蒸汽机车制造厂,由德国企业家古斯塔夫·哈特曼(Gustav Hartmann)于1896年创立,于1900年生产出第一台蒸汽机车。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之后,工厂于1918年更名为十月革命机车制造厂,后来又更名为十月革命伏罗希洛夫格勒内燃机车制造厂,曾经是苏联国内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内燃机车制造工厂。在1956年至1985年间,工厂共生产了45000多台各型干线货运内燃机车,平均每年生产机车1500多台,其产品除了供苏联国内使用,同时也大量出口到其他十几个国家。.

16 关系: 十月革命卢甘斯克乌克兰俄罗斯帝国動車組罗马化盧甘斯克州鐵道機車車輛转写股份有限公司電力機車M62型柴油机车TE10型柴油机车TE3型柴油机车2TE116型柴油机车2TE121型柴油机车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p),苏联文献中正式称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r),又稱紅十月、十月起義、列寧革命或布尔什维克政變,是1917年俄國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後的第二个阶段,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建立布尔什维克派领导的政府。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 这场革命跟随并且利用了发生于同年的二月革命,那场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并建立了以贵族和前贵族为主体组建的临时政府。此时城市工人开始组建委员会(俄语称「苏维埃」),其中革命者批评临时政府及其行动。发生于彼得格勒的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并给当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占据多数(俄语称「布尔什维克」)的派别控制的苏维埃赋予了权力。紧接着开始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宣扬社会主义的国家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随着这场革命未能得到彼得格勒以外地区的广泛承认,俄国内战(1917–1922)爆发并于1922年建立苏联。 这场革命由布尔什维克利用他们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中的影响力组建武装力量来领导。布尔什维克赤卫队武装在指挥下开始于儒略历1917年10月24日接管政府建筑。翌日,冬宫(当时俄国首都彼得格勒的临时政府所在地)被夺取。 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組織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派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革命推翻了以资产阶级的俄国临时政府,為1918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礎。而持有反对观点的学者认为,俄国临时政府实质上是由俄国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派等社会主义者为主要成员的政府,而并非“资产阶级政府”;“冬宫之夜”也并未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

新!!: 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和十月革命 · 查看更多 »

卢甘斯克

卢甘斯克(Луганськ;Луганск)位于盧干斯克东部,人口大多讲俄语。現為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國首都。 卢甘斯克是东欧重要的工业中心,尤其以铁路机车制造而著名。 卢甘斯克在1935年至-1958年和1970年至1990年间称为伏罗希洛夫格勒(Ворошиловград),以纪念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

新!!: 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和卢甘斯克 · 查看更多 »

乌克兰

乌克兰(Ukrayina;),东欧国家,南接黑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人口约4285.41万(不包括被俄罗斯吞并的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爾,2015年9月8日)。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在9世纪时,基辅罗斯作为东斯拉夫人的国家曾一度十分强盛,直至12世纪分裂。自14世纪中叶起,乌克兰被欽察汗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先后统治。在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乌克兰被其他势力瓜分。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归属于俄罗斯帝国,其余部分为奥匈帝国领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乌克兰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暂独立。在乌克兰内战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1922年成为了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之一。随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為波蘭統治的西烏克蘭併入苏维埃乌克兰。在1945年,乌克兰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重获独立,作為独联体发起与创始国之一。但由於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于同年宣布退出独联体。乌克兰在獨立後由於實行未成熟的市场经济方向改革,使得國家进入八年的经济衰退时期,不过其间也出现过高增长。乌克兰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在世界上是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基础,並维持着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 根据乌克兰的行政区划,乌克兰有24个州、一个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但2014年已另外建立克里米亞共和國並且实质由俄羅斯管治),和两个直辖市(首都基辅和塞瓦斯托波爾,后者實質由俄羅斯管治)。人口构成上78%为乌克兰人,其余有俄羅斯人和羅馬尼亞人等。乌克兰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

新!!: 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和乌克兰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旧俄語:Россійская Имперія;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亦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帝俄或俄国,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起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罗斯,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1867年前),包括了整个中亚、波兰及芬兰,与挪威、瑞典王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波斯(今伊朗)、阿富汗、中國(當時為清朝)、朝鲜與日本(前期為江戶幕府、後為大日本帝國)接壤。根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罗斯帝国共有1億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億6,570万人,仅次于大清帝國及大英帝国。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羅斯帝國”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而彼得大帝刚刚更换了一个拉丁化的代名词。也许后者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发生在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 俄罗斯帝国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纪後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欧洲几大强国,尽管在此期间推行了几次较为成功的改革(如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派通过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苏维埃俄国取代,但沙俄的残余势力直到1922年俄罗斯内战后才被完全消灭。.

新!!: 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和俄罗斯帝国 · 查看更多 »

動車組

動車組系指由若干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和不带动力的车辆(拖车)组成的、在正常使用寿命周期内始终以固定编组运行、不能随意更改编组的一组列车。动车组按动力类型分为内燃动车组与電力動車組,按动力配置分动力集中式与动力分散式。 动车组是源自中国大陆的地区性名词。世界各地都有型号和数量众多的动车组,但它们在这些地区一般不使用“动车组”这个名称。例如對於動力分散式的动车组,常按照动力来源被称作“电联车”和“柴联车”。“源自中国大陆的地域性名词”——“动车组”一词自1980年起多次出现于中国大陆印刷出版物中,但极少见于其他地区。港台等繁体中文地区有与“动车组”相关的“电联车”、“柴联车”等称谓,而且在某些时候可以和“动车组”相互指代;但因各自涵盖范围不同,无法直接等同。 中短途旅客运输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客运运输工具。动车组为不需摘挂作业即可在铁路线上往返运行的列车。”.

新!!: 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和動車組 · 查看更多 »

罗马化

羅馬化(Romanization或Romanisation),又稱拉丁化(Latinization,Latinisation),是語言學中將不是拉丁字母(又稱羅馬字母)形式的文字系统,轉換成拉丁字母的过程。主要是将被转换系统裡的非拉丁文字,按照转写系统的规则和转写表,忠实地将字符(也包括字符的附加符号及单音素双字符)对号入座地转写成转换系统裡的拉丁字符。被转换系统与转换系统的字符也可以逆向转写。 羅馬化的方案有很多,包括用以表達書面語的音譯、和用以表達口語的轉錄。後者可以再被分為兩類:音位轉錄,用以記錄音素或者一段說話裡的語義數量。和更嚴格的標音轉錄來記錄說話聲音。而每一個羅馬化方案均有一套獨立的規則,規定了每一個已羅馬化字元的發音。除了拼音文字之外,現今唯一採用語素文字系統的漢字也從近代起出現羅馬化方案,但並未完全取代漢字原有的功能。 類似羅馬化的文字轉寫型式還有「」(又稱「斯拉夫化」),即將一個語言音譯或轉錄成西里爾字母的過程。.

新!!: 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和罗马化 · 查看更多 »

盧甘斯克州

盧甘斯克州(Luhans'ka oblast'、Luganskaya oblast),原名伏罗希洛夫格勒州,乌独立后更此名,它是烏克蘭最東的州,東接俄羅斯。面積26,684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 2,409,000。首府盧甘斯克。在2014年5月11日举行“独立公投”后,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于12日宣布成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但未获得国际认可。.

新!!: 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和盧甘斯克州 · 查看更多 »

鐵道機車車輛

鐵道機車車輛(英文:Rolling stock)是一個集合名詞,稱呼所有在鐵路運輸上的車輛。通常包含了有動力及無動力兩種,像是鐵路機車、鐵路車輛、鐵路客車.

新!!: 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和鐵道機車車輛 · 查看更多 »

转写

转写(transliteration)是将一个拼音文字系统的字符,按照一个字符对照表,忠实地,对号入座地转换成另一个拼音文字系统的字符的过程(包括基础字符的附加符号和用双字符表示的单音素),转写在文字系统之间进行。 例如拉丁字母、西里尔字母都是由希腊字母转变而成,所以希腊字母α在转写成其他语言时,便变成了西里尔字母a及拉丁字母a。 汉语拼音一般不作文字使用,不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制作了维、蒙、藏文字母和中国盲文点字对汉语拼音字母的对照表。维、蒙、藏与汉语拼音字母的对照表见于《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盲文点字对汉语拼音字母的对照表见于《中国盲文》(GB/T 15720-1995)。 逆向转写:把被转换文字系统的字符转写成转换文字系统的字符之后,可以再往回转写,即从转换系统的字符转写到被转换系统的字符。.

新!!: 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和转写 · 查看更多 »

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公司指由两个或以上个体持有公司股票份额的企业组织形式。在股份公司的形式下,股份是企业组织(公司、合伙制企业)的所有权凭证。股份公司通过公开、非公开的方式发行股票,通过经营、投资、财务融资等方式创造利润回报股东;而股东则可以出售手中股票,将代表自己对公司所有权的利益转让给其他人。近现代各国公司法都对股份公司的组织形式进行了界定,在法律学视角下,股份公司由于其法律定义和组织形式的特点,往往和“法人组织”、“有限责任”属于同义词,因此股份公司基本上是以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存在。但在一些法律上没有界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地区,股份公司也可以以无限责任公司的方式注册。但在美国,无限责任公司依旧可以被称视为股份公司的一种。.

新!!: 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和股份有限公司 · 查看更多 »

電力機車

電力機車是指從外界擷取電力作為能源驅動的鐵路機車,電源包括架空電纜、第三軌、電池等。同樣使用牽引電動機的電傳動柴油機車、燃氣機車等並不屬於電力機車。.

新!!: 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和電力機車 · 查看更多 »

M62型柴油机车

М62型柴油机车是苏联第二代柴油机车的其中一种,由位于乌克兰的卢甘斯克机车厂(Луганский тепловоз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завод)设计制造,并大量出口到许多华约组织成员国、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捷克斯洛伐克、蒙古、古巴等地。除了最普遍的单机双司机室车型外,也有双机固定重联的2М62型、三机固定重联的3М62型机车。从1965年至1994年间,共生产了超过7100台单节机车,组成超过5200台(组)М62、2М62、3М62型机车。.

新!!: 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和M62型柴油机车 · 查看更多 »

TE10型柴油机车

TE10型柴油机车(ТЭ10)是苏联铁路的电传动柴油机车车型之一。原型车由馬雷舍夫工廠于1958年研制成功,并于1960年研制了双节重联的2TE10型柴油机车。1961年起,2TE10型机车交由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继续生产及改进,先后推出了2TE10L、2TE10V、2TE10M、2TE10MK、4TE10S、2TE10U等各种改进型,以及2TE10G型天然气机车,形成了庞大的TE10型柴油机车系列,总产量超过8500台,成为苏联铁路史上运用最广泛的干线柴油机车。.

新!!: 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和TE10型柴油机车 · 查看更多 »

TE3型柴油机车

TE3型柴油机车(ТЭ3)是苏联铁路的柴油机车车型之一,由位于乌克兰的哈尔科夫运输机械制造厂于1953年研制成功。TE3型机车为双节重联的干线货运柴油机车,采用2D100型二冲程柴油机、直—直流电传动。至1973年停产,馬雷舍夫工廠、科洛姆纳工厂、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共生产了6797台TE3型机车。此外,中国在TE3型机车的基础上,仿制出东风型柴油机车。.

新!!: 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和TE3型柴油机车 · 查看更多 »

2TE116型柴油机车

2TE116型柴油机车(2ТЭ116)是苏联的第三代柴油机车车型之一,是由位于乌克兰的盧甘斯克機車製造廠在科洛姆纳工厂、哈尔科夫运输机械制造厂、哈尔科夫重型电机厂及全苏铁道运输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协作下,于1971年研制成功的大功率干线货运柴油机车,被广泛应用于苏联铁路的多个铁路局,以及苏联解体以后的独联体国家。 2TE116型机车是双机重联的组合式机车,每组由两节结构相同的机车通过车钩、通过台、重联线等连接而成。机车采用交—直流电传动,装用1А-5Д49型柴油引擎,机车總功率为6120马力。自投入使用以来,不论机车制造厂还是机务段均多次对2TE116型机车的主要部件进行持续改进,以提高机车的可靠性。.

新!!: 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和2TE116型柴油机车 · 查看更多 »

2TE121型柴油机车

2TE121型柴油机车(2ТЭ121)是苏联的大功率干线货运柴油机车车型之一,是为适应苏联货物列车重量不断增长的需要,由位于乌克兰的伏罗希洛夫格勒内燃机车制造厂于1978年研制成功。2TE121型柴油机车是在2TE116型机车基础上研制而成的8000马力双节重联式柴油机车,由两节结构相同的六轴机车联挂而成,采用交—直流电传动,主要特点为使用整体承载式车体、架悬式转向架、囊式司机室、25吨轴重、大直径车轮等先进技术。2TE121型柴油机车能够牵引6000吨重载列车通过9‰长大坡度,并能够在各种恶劣气候条件下正常行驶。.

新!!: 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和2TE121型柴油机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十月革命机车制造厂卢甘斯克机车厂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