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協調道

指数 協調道

協調道(Concorde Road)是香港九龍九龍城區啟德的一條街道,連接太子道東及承啟道。 協調道是以法國宇航和英國飛機公司聯合研製的中程超音速和諧式客機(Concorde)的名字來命名。客機在1969年首飛,1976年投入服務。據推算,該道路應在啟德機場使用和諧式客機後而命名的。.

24 关系: 太子道客貨車宋王臺工業貿易大樓世運道九龍九龍城九龍城區土木工程拓展署和諧式客機啟德啟德站啟德機場啟德明渠啟新道遊覽車街道香港超音速麗晶花園轿车英國飛機公司沙田至中環綫港鐵

太子道

太子道(Prince Edward Road)是香港九龍半島西部的一條主要道路,貫穿油尖旺區、九龍城區及觀塘區三個行政區域。道路由大角咀東部開始,經旺角、九龍塘、九龍仔、九龍城、馬頭圍及新蒲崗,到達牛池灣經彩虹交匯處接駁觀塘道、清水灣道或龍翔道。.

新!!: 協調道和太子道 · 查看更多 »

客貨車

#重定向 廂型車.

新!!: 協調道和客貨車 · 查看更多 »

宋王臺

宋王臺石碑 宋王臺是位於香港九龍城區的一塊紀念石碑,相傳是宋朝皇帝宋端宗趙昰,和其弟趙昺被元朝軍隊追逼,南逃流亡到此,後人為了紀念這件事,在大石刻上「宋王臺」三個字。「宋王臺」碑石原本是一塊巨大的石頭,立在馬頭涌海邊一個稱「聖山」的小山上,即後來的啟德機場客運大樓一帶,「宋王臺」石碑後來被遷移到距離約300呎的現址放置。 公園現址於1959年底正式落成,香港政府認為石刻宜稱「皇」,其作「王」實沿元朝修宋史之謬,故旁邊街道稱「宋皇臺道」。後來,港鐵在2017年11月27日公佈位於馬頭涌,鄰近宋王臺的沙田至中環綫車站將命名為宋皇臺站。.

新!!: 協調道和宋王臺 · 查看更多 »

工業貿易大樓

工業貿易大樓(英文:Trade and Industry Tower)前稱啟德政府合署(Kai Tak Government Offices),是香港《啟德發展計劃》首階段的項目之一,位於香港九龍啟德前啟德機場北停機坪,地址為協調道3號,佔14,000平方米樓面面積,淨作業樓面面積為32,400平方米,供予近10個香港政府部門設立辦公室及設置一座社區會堂(已命名為「啟德社區會堂」)。.

新!!: 協調道和工業貿易大樓 · 查看更多 »

世運道

世運道(Olympic Avenue),是香港九龍馬頭涌一條道路,位於舊啟德機場旁,昔日為前往啟德機場的主要道路,其旁邊的行車天橋底有一個小公園,名為世運公園。 1964年8月,第18屆奧運會聖火在希臘採集過後,運往主辦地日本東京途中路過香港傳遞,這是香港有史以來第一次迎來奧運聖火。香港政府為紀念此項盛事,把九龍城啟德機場附近一個迴旋處公園命名為「世運公園」,並將附近的街道命名為「世運道」。在當年,火炬手從啟德機場出發,經土瓜灣、尖沙咀渡海到中環,然後再原路折返,最後在世運道開首的世運公園結束。 世運道原來是一條直路,連接機場大廈及宋皇臺道,並在宋皇臺道與譚公道相接。後來機場隧道通車後,宋皇臺道為配合交通變動而改道;世運道亦由本來連接譚公道改為左轉入宋皇臺道,而原來在幸運道至譚公道間之路段曾被併入宋皇臺公園。.

新!!: 協調道和世運道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新!!: 協調道和九龍 · 查看更多 »

九龍城

九龍城(Kowloon City)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九龍城區的中心部份,名稱起源於19世紀清政府駐軍的九龍寨城(Kowloon Walled City,即「九龍牆城」之意,早年英國人曾稱當地爲Chinese Town(意爲「中國城」),城牆後於二戰期間被日軍拆毀),當時九龍寨城爲九龍半島上唯一的城鎮,後來「九龍城」演變成城寨所在地一帶的地名。現時九龍城以住宅樓宇為主,由於相當鄰近前啟德機場,故該區樓宇一直設有相常嚴格的高度限制,儼如鄉郊,直至機場在1998年7月6日搬遷後,逐漸有高樓大廈落成。.

新!!: 協調道和九龍城 · 查看更多 »

九龍城區

九龍城區(Kowloon City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個分區其中之一,大致位於九龍的中部位置。九龍城區北望獅-子山-,南向維多利亞港。東面以聯合道、東頭邨道、東正道、太子道東為界,西面以港鐵東鐵綫路軌為界。面積1000公頃,2016年中人口有418,732人。位於香港市區內的前啟德機場是區內一個最顯著的地標,隨著香港的發展,這個地標可算是香港演變的指標。本區是十八區中,唯一一個分數段時期併入香港土地的轄區(不計算填海,分別為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及九龍寨城清拆,其歷史詳見下述)。.

新!!: 協調道和九龍城區 · 查看更多 »

土木工程拓展署

土木工程拓展署(英文:Civil Engineering and Development Department,縮寫CEDD)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轄下的部門,負責土地(包括岩土)及基礎建設、港口、海事工程(包括填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等各項事務。.

新!!: 協調道和土木工程拓展署 · 查看更多 »

和諧式客機

#重定向 协和式客机.

新!!: 協調道和和諧式客機 · 查看更多 »

啟德

啟德(Kai Tak)又稱啟德發展區(Kai Tak Development Area,簡稱KTDA),或依地理稱為東南九龍(South East Kowloon),是香港地方,位於九龍東南部。現時根據香港政府「分區計劃大綱圖」,包括的是原啟德機場用地,以及鄰近海旁;西至海心公園,東至茶果嶺海濱區。 啟德現時正在根據《啟德發展計劃》和《起動九龍東》進行新一輪的發展。.

新!!: 協調道和啟德 · 查看更多 »

啟德站

啟德站(Kai Tak Station)是香港港鐵沙田至中環綫一個已完成土木工程並有待通車啟用的車站,車站位於啟德新發展區西北部地底,即協調道及啟德明渠旁邊,港鐵公司,2009年6月1日,為一座深兩層的地底車站。2015年7月16日舉行平頂儀式,預計在2019年中啟用。 由於沙中綫將原訂設於大磡村舊址的鑽石山列車停放處改設於紅磡貨場,故港鐵將於本站加設側線供停放列車。另外,根據環評報告附圖所示,本站以北將有一條渡線連接兩條軌道。.

新!!: 協調道和啟德站 · 查看更多 »

啟德機場

啟德機場(1925年1月24日—1998年7月6日)是香港一座已停用的民用機場,位於九龍九龍城區。於1962年至關閉期間正式名稱為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啟德國際機場。1998年赤鱲角機場落成後,啟德機場同時關閉,並承接後者的「香港國際機場」名稱。 啟德機場運作時為全球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客運量全球第三,貨運量全球第一。然而,極為繁忙的啟德機場座坐落於香港市區,只有一條跑道,而且周圍均屬於高密度樓房,空域狹小,在安全及需求考慮下,香港政府於1989年選址大嶼山西北面的赤鱲角填海興建新機場。新機場工程歷時8年,於1998年7月啟用,同時啟德機場完成其歷史任務,正式關閉。啟德機場運作時曾經有「全球十大危險機場」的稱號。經過多年的研究及討論,香港政府在啟德機場的原址推出《啟德發展計劃》。.

新!!: 協調道和啟德機場 · 查看更多 »

啟德明渠

啟德明渠(Kai Tak Nullah),香港東九龍主要排洪渠道之一。總長度約2.4公里,由蒲崗村道起,沿彩虹道經東頭邨和太子道東至啟德發展區,最後連接維多利亞港。 啟德明渠於2011年10月起進行復修工程,預計於2018年中完成,將其化身為啟德河(Kai Tak River)。.

新!!: 協調道和啟德明渠 · 查看更多 »

啟新道

啟新道(英語:Kai San Road)位於九龍東,以連接啟德和新蒲崗命名,凸顯啟德發展區與新蒲崗的連繫。此路連接七寶街及協調道。全線為雙線雙程不分隔道路。此道路在2017年8月17日通車。此路下穿太子道東。原址前身為房屋署新蒲崗工廠大廈第四,五及六座及景康街。 當局公佈啟新道通車的同時,曾發通告謂K9高架道路會在四美街臨時道路通車的同時永久封閉,以便拆卸。多條原途經該天橋的巴士路線(九龍巴士5D線、九龍巴士24線、過海隧道巴士108線)同日起因此需改經新路,運輸署及九巴皆於數天前發佈乘客通告通知乘客,惟因K9橋停用後之巴士改道路線被指過份迂迴,而該等路線皆同時服務隸屬觀塘區的九龍灣啟麗一帶,有關部門卻因天橋非位於觀塘區而沒有諮詢該區議員之意見,故經啟麗地區的區議員表達不滿後,當局被迫暫緩封閉K9高架道路及巴士改道,運輸署及九巴亦從官方網站撤回通告。新路則如期通車,只有九龍區專線小巴88線即時改道途經。最終四條巴上路線延至9月底才改經啟新道。.

新!!: 協調道和啟新道 · 查看更多 »

遊覽車

遊覽車又稱觀光車、觀光巴士或旅遊巴士,是一種集體的運輸工具。遊覽車可分為出售車票給散客的固定行車線號,以及出租給旅行團包車之用。.

新!!: 協調道和遊覽車 · 查看更多 »

街道

街道为“街”与“道”的合称,指城镇中的道路,而且此类道路两边有连续不断的房屋建筑。汉语意境中,人口稠密区中有建筑连片区的道路,尽管多被冠以“街”、“道”、“路”、“马路”、“大道”,不论其主要功能是什么,都可以被认为是街道。对于具有良好基础设施与娱乐休闲功能的道路,即使两边没有连片建筑设施,也被认为是街道。但对以车辆通行为主的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等,很少人會當作街道。 在规划学领域,街道也被看做建筑围合中的一个负空间。 Category:城镇.

新!!: 協調道和街道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協調道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超音速

超音速()簡單說,是指超過環境中音速的速度。在海平面高度,氣溫攝氏空氣中,音速大約是343米/秒(約等於1,125呎/秒、768英里/小時或1,235千米/小時),換算驗證,如。 音速,基本單位定義為1馬赫(Mach),因此,超音速常以音速倍數——馬赫數為量度單位。超過5馬赫的速度有時候稱為超高音速()。物體--有一些部份(例如轉子葉片的末梢)其周遭空氣是超過音速的情形稱為穿音速();出現這種情況,常見的物體速度值是介於0.8馬赫與1.2馬赫之間。單位換算,如。 聲音是在彈性介質中行進的振動(壓力波)。在氣體中,聲波是一種縱波,以不同速度行進,其中最相關的影響因素是氣體的分子量與溫度(氣體壓力影響較小)。既然氣體溫度與組成隨著海拔改變甚鉅,飛行器的馬赫數可以在空速未有改變下有所變動。在室溫的水中,速度超過可被視為超音速。在固體中,聲波可以是縱波或橫波,而且傳播速度更快。.

新!!: 協調道和超音速 · 查看更多 »

麗晶花園

麗晶花園(Richland Gardens)是香港一個私人參建居屋屋苑,由瑞安地產有限公司的附屬公司Triprofit Enterprise Limited發展,及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監管整個發展過程及推售,為瑞安集團首個「設計與建造」項目,而建築師、結構工程師及屋宇裝備工程師均由瑞安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擔任,由瑞安承建有限公司建造,瑞安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物業管理。麗晶花園位於九龍觀塘區九龍灣宏光道80號,鄰近啟業邨。於1983年8月開始動工,1984年10月16日至10月30日接受申請,1985年4月落成入伙,建築費為港幣642,168,000元。它亦為居者有其屋計劃計劃第六期乙唯一一個居屋屋苑。.

新!!: 協調道和麗晶花園 · 查看更多 »

轿车

轎車,某些地區稱房車或私家車,美國英語稱為Sedan,在英國則稱為Saloon,通常指用於人員以及行李運輸的汽車。 轎車除乘客廂外,外觀上可見明顯長度的車頭與車尾,因此可從外形上清晰分辨出引擎室,人員乘坐室以及行李艙(某些地區對這種外形的分類稱之為三廂)。轎車中间高,前后低,其外型類似古代轎子(英格蘭稱轎子為Sedan chairs),故名為「轎車」。轎車是主流車型,因为普遍,曾经用來做家用車的統稱。但隨時代變遷,其他車型數量在部分地区已超過轎車。典型轎車除了擁有上述"三廂"這個條件外,大多為四門車(雙前門+雙後門),乘坐人數為5人,前面两个座位,后面三个座位(某些大型轎車前面有三个座位)。轎車的特点是舒適和實用。 依照市場需求分類,目前最多的类型「經濟型轎車」,例如日產Tiida、寶騰Persona、豐田Vios、納智捷S3......等,這類的車強調廉價、省油、低稅、實用性高、大眾化的條件,所以尺碼較小,排氣量和售價也較低,現在驅動方式多為前置前驅,主攻平民大眾的市場。有些則是「豪華型轎車」,例如賓利Continental Flying Spur、賓士S600L、凌志LS600hL......等,以舒適、高價、配備奢華為主,所以尺碼大,排氣量和售價也偏高,驅動方式多為前置後驅,是以主管老闆等高收入戶為主要市場。還有「性能型轎車」,例如捷豹XJ、三菱Lancer Evolution、速霸陸Impreza......等,這種車型雖然是屬於轎車,但有被性能化,引擎被調教成和跑車般強悍,同時也擁有操控性較佳的懸吊系統,驅動方式多為後輪驅動或四輪驅動,輪胎和輪圈亦被跑格化,有時還會加裝空力套件。 在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汽車分類或稱汽車分級方法,雖然各個地區或國家採用不同的方法,但均對其有明確的定義。詳情請見汽車分類或汽車分級。.

新!!: 協調道和轿车 · 查看更多 »

英國飛機公司

英国飞机公司(British Aircraft Corporation,简称BAC)是英国的一家飞机制造企业,成立于1960年,在英国政府的主导下由英國電氣飛機公司(English Electric Aircraft)、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Vickers-Armstrong Ltd.)、布里斯托飛機公司(Bristol Aeroplane Company)和汉廷飞机公司(Hunting Aircraft)合并而成,其中布里斯托、英國電氣和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分别持有英国飞机公司的40%、40%和20%股份。 1977年工党政府将英国飞机公司,霍克·西德利公司的两家子公司和苏格兰航空公司合并,收归国有,组成国营企业,改称英国宇航公司(British Aerospace,简称BAe)。.

新!!: 協調道和英國飛機公司 · 查看更多 »

沙田至中環綫

沙田至中環綫(簡稱沙中綫,Shatin to Central Link,縮寫SCL)是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正在興建的鐵路擴展項目,港鐵公司宣傳將之稱為「鐵路2.0」的一部分。 沙中綫原來計劃路綫是由沙田直達中環,但現在拆分為「沙田至紅磡段」及「紅磡至中環段」兩部份:.

新!!: 協調道和沙田至中環綫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新!!: 協調道和港鐵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