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全唐文

指数 全唐文

《欽定全唐文》,簡稱《全唐文》,是清朝官修唐人總集。全書一千卷,並卷首四卷,輯有唐朝、五代十國文章共18,488篇(一說20,025篇)、作者3,042人(一說3,035人)。.

92 关系: 劉嗣綰劉榮黼古文苑史評吳信中吳椿吴锡麒孫玉庭孫爾準宋湘小说岑仲勉崔沔帥承瀛中央研究院席煜五代十国廖寅徐松俞樾刘禹锡嘉庆嘉庆帝周之琦周绍良唐大詔令集唐太宗唐詩紀事唐朝唐文粹唐文拾遺全宋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唐詩全唐文補編光绪四庫全書石韞玉石承藻秦恩復秦承恩秀寧穆彰阿繼昌翟錦觀隋朝莫晉覺羅桂芳計有功...高翔麟高适謝階樹費丙章趙佩湘黄旭胡敬胡承珙阮元董國華董誥葉紹本鄧廷楨英和陳官俊陳希曾 (清朝)陳傳經陳用光陳鴻墀陳邦彥陶樑陸心源陈其元李宗昉李恩繹杜堮桂昌永乐大典汪端光汪潤之沈維鐈法式善洪瑩清朝潘世恩潘恭辰戴衢亨文寧文苑英華敕令曹振鏞晋书 扩展索引 (42 更多) »

劉嗣綰

劉嗣綰(,乾隆二十七年四月初九日-道光元年七月二十六日),字簡之,又字芙初,號醇甫。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今屬常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詩人、詞人。.

新!!: 全唐文和劉嗣綰 · 查看更多 »

劉榮黼

劉榮黼,字春舫,一字矩堂,晚号怡云老人,云南大姚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嘉慶十三年,登進士,改庶吉士,嘉慶十四年,授翰林院編修,官至貴州遵義府知府。.

新!!: 全唐文和劉榮黼 · 查看更多 »

古文苑

《古文苑》是周到南朝齊詩文總集,凡21卷,詩2卷,著作不詳,北宋孫洙得自佛寺經龕之中。有詩、賦、雜文共260篇。 《隋书·经籍志》、《新唐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均未著录古文苑,故清人钱熙祚刻《守山阁丛书》将《古文苑》收入,又以為此書是宋人偽託唐人之書。例如卷二《舞赋》:“编《古文苑》者以篇首有楚襄王与宋玉问答,遂以此赋为宋玉所作,唐人不应有此巨谬,其出宋人无疑。”.

新!!: 全唐文和古文苑 · 查看更多 »

史評

史評體是透過理論和方法上闡述史書體裁。 梁启超認為史評體主要有两类:一是批评史迹,如贾谊《过秦论》、陆机《辨亡论》;二是批评史书,如刘知几之《史通》、章学诚之《文史通义》。.

新!!: 全唐文和史評 · 查看更多 »

吳信中

吳信中(),字閱甫,號藹人,江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朝狀元、政治人物。.

新!!: 全唐文和吳信中 · 查看更多 »

吳椿

吳椿(乾隆三十五年-道光二十五年,即),字蔭華,安徽歙縣人,清朝大臣。.

新!!: 全唐文和吳椿 · 查看更多 »

吴锡麒

吴锡麒(),字聖徵,號穀人。浙江錢塘縣(今杭州市)人。清代文学家。.

新!!: 全唐文和吴锡麒 · 查看更多 »

孫玉庭

孫玉庭,字嘉樹,號寄圃,山东济宁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全唐文和孫玉庭 · 查看更多 »

孫爾準

孫爾準(),字平叔,一字萊甫,號戒庵、戒菴,江蘇金匱(今無錫)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全唐文和孫爾準 · 查看更多 »

宋湘

宋湘(),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客家人,清代政治人物、诗人 。.

新!!: 全唐文和宋湘 · 查看更多 »

小说

小說是文学的一种样式,一般描寫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 它是擁有完整布局、發展及主題的文學作品。 而對話是不是具有鮮明的個性,每個人物說的話是不是有獨特的語言風格,是衡量小說水準的一個重要標準。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緻的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達亦远矣。”这里所说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谈、小的道理,与现时所说的小说相差甚远。文學中,小說通常指長篇小說、中篇、短篇小說和詩的形式。 英文「Novel」是指篇幅較長的小說(參見長篇小說),而「Fiction」是指虛構的故事作品(不限於文字)。中文的「小說」嚴格來說沒有單一合適的英語單字可以對應,但是大多會將Novel譯為小說。.

新!!: 全唐文和小说 · 查看更多 »

岑仲勉

岑仲勉(),名铭恕,字仲勉,原名汝懋,生于广东顺德桂洲乡人里村,历史学家。.

新!!: 全唐文和岑仲勉 · 查看更多 »

崔沔

崔沔(),字善沖,博陵(今河北安平)人。唐朝政治人物。.

新!!: 全唐文和崔沔 · 查看更多 »

帥承瀛

帅承瀛(),字仙舟,湖北黄梅人,清朝大臣,进士及第。.

新!!: 全唐文和帥承瀛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台灣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直接隸屬於總統府。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位於臺北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中研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台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研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新!!: 全唐文和中央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席煜

席煜(),字子远,号松墅,江苏常熟人。清朝翰林。.

新!!: 全唐文和席煜 · 查看更多 »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新!!: 全唐文和五代十国 · 查看更多 »

廖寅

廖寅(,乾隆十六年四月十九日-道光四年正月十一日),字亮工,號復堂,四川省鄰水縣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己亥恩科舉人。歷署布政使、按察使,遷兩淮鹽運使。.

新!!: 全唐文和廖寅 · 查看更多 »

徐松

徐松(),字星伯、孟品,原籍浙江上虞,寄籍顺天府大兴县。清代翰林,著名地理学家。.

新!!: 全唐文和徐松 · 查看更多 »

俞樾

俞樾(),清末朴学大师。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

新!!: 全唐文和俞樾 · 查看更多 »

刘禹锡

刘禹锡(),河南洛阳人,字梦得,祖先来自北方,自言出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又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唐朝著名诗人,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因曾任太子宾客,故称刘宾客,晚年曾加检校礼部尚书、秘书监等虚衔,故又称秘书刘尚书。.

新!!: 全唐文和刘禹锡 · 查看更多 »

嘉庆

嘉庆(p;;公元1796年至1820年)为滿洲清朝第七位(入關後第五位)皇帝清仁宗颙琰的年号,公元1796年37歲(虛歲)即位,前后共二十五年。 嘉庆二十五年八月清宣宗即位沿用。.

新!!: 全唐文和嘉庆 · 查看更多 »

嘉庆帝

清仁宗顒琰(z)(),又稱嘉慶帝,爱新觉罗氏;原名永琰,乾隆六十年立为皇太子时為避諱而改作颙琰;汗號「萨伊什雅尔图伊鲁格尔图汗」(Сайшаалт ерөөлт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嘉慶」,廟號仁宗(v),諡號睿皇帝(v)。 嘉慶帝乃乾隆帝第十五子,在位於1796年至1820年,是清朝第六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五位皇帝。.

新!!: 全唐文和嘉庆帝 · 查看更多 »

周之琦

周之琦(),字稚圭,河南祥符人。清朝政治人物。 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嘉慶十三年(1808年)中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道光九年(1829年),由浙江按察使升任廣西布政使。道光十二年(1832年),升任江西巡抚。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由刑部右侍郎调任廣西巡撫。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因病解任,同治元年(1862年)卒於家鄉。 周之琦著有《金梁夢月詞》二卷,《懷夢詞》二卷,《鴻雪詞》二卷,《退庵詞》一卷,總名《心日齋詞》傳世。.

新!!: 全唐文和周之琦 · 查看更多 »

周绍良

周绍良(),别名一粟,天津人,祖籍安徽建德县(今东至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红学家、敦煌学家、佛学家、文史学家、收藏家、文物鉴定专家。.

新!!: 全唐文和周绍良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唐朝.

新!!: 全唐文和唐 · 查看更多 »

唐大詔令集

《唐大詔令集》130卷,宋代宋敏求編,輯錄有唐一代的重要詔令。現存107卷,詔令1460餘篇。.

新!!: 全唐文和唐大詔令集 · 查看更多 »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三年……五月……己巳,皇帝崩於含風殿」(歐陽修《新唐書·卷二:本紀第二》),換算為公曆即7月10日 。),中國唐朝第二任皇帝。生于陕西武功县,626年至649年在位。父親是唐高祖李淵,母親是太穆皇后窦氏。竇皇后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按長幼顺序為:李建成、平陽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軍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終統一天下。 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是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時間只使用一個年号贞观。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為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能够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52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 ,諡號「文皇帝」,葬于昭陵。.

新!!: 全唐文和唐太宗 · 查看更多 »

唐詩紀事

唐詩紀事,唐代詩歌集。南宋計有功編,凡81卷。 唐詩紀事收錄唐代詩人1150家,自序說凡唐代“三百年間文集、雜說、傳記、遺史、碑誌、石刻,下至一聯一句,傳誦口耳,悉搜採繕錄。間捧宦牒,周遊四方,名山勝地,殘篇遺墨,未嘗棄去”。胡震亨曰:“計氏此書,雖詩與事蹟、評論並載,似乎詩話之流,然所重在錄詩,故當是編輯家一巨撰。收採之博,考據之詳,有功於唐詩不細。”四库館臣称是集“或录名篇,或记本事,兼详其世系爵里,凡一千一百五十家。唐人诗集不传于世者,多赖是书以存”。本書亦有疏于考订,误收的情况。王禧自序亦云:“因得是书,立命数十吏抄录,其间不能无鲁鱼亥豕之误”。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王禧刻本是目前所見最早刻本。1989年王仲镛出版有《唐诗纪事校笺》。.

新!!: 全唐文和唐詩紀事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全唐文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唐文粹

《唐文粹》又稱《文粹》、《唐賢文粹》,100卷。宋代姚鉉(967~1020)編。 《唐文粹》選錄《文苑英華》中唐詩以古體詩為主,但不收四六文、近體詩,序言稱“以古雅為命,不以彫篆為工,故侈言曼辭率皆不取。”。分〈古賦〉九、〈詩〉十三、〈頌〉五、〈贊〉二、〈表奏書疏〉七、〈文〉四、〈論〉五、〈議〉四、〈古文〉八、〈碑〉十七、〈銘〉五、〈記〉七、〈箴誡銘〉一、〈書〉十二、〈序〉八、〈傳錄紀事〉二。共收文、賦1104篇,詩961首。《唐文粹》收錄精簡,在宋真宗朝大為盛行。南宋周必大说《唐文粹》是“铨择”《文苑英华》的缩编本,但《文苑英华》一直到南宋嘉泰元年(1201)才付印,姚氏實無法看見《文苑英华》。 明代張溥有《唐文粹刪》,清代王士禎有《唐文粹詩選》,郭麐有《唐文粹補遺》二十六卷。民國初年黃侃在去世前一天,大量嘔血,堅持把《唐文粹補遺》末二卷圈點讀完。.

新!!: 全唐文和唐文粹 · 查看更多 »

唐文拾遺

《唐文拾遺》,共72卷,陸心源编。 清朝古文獻學家陸心源於同治年間编集成《唐文拾遺》,收錄文章約2500餘篇,唐朝作者約310人,光緒年間刊印。俞樾《唐文拾遗序》--“有唐一代文苑之美,毕萃于兹,读唐文者叹观止矣”。又有《唐文續拾》16卷。 Category:集部總集類 Category:輯本 Category:清朝典籍.

新!!: 全唐文和唐文拾遺 · 查看更多 »

全宋文

《全宋文》是中國当代所編輯的宋朝文選,全书共360册,8345卷,由曾枣庄、刘琳等人編輯。 1985年夏天始有《全宋文》的编纂計劃,“收文力求不重不漏不误,体例力求谨严”,1988年至1994年陆续出版50册,由于经费原因就停止出版。1996年3月,巴蜀书社以360万元把《全宋文》的版权转让给诚成集团。200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接手《全宋文》的出版工作。《全宋文》大量收錄宋朝文人作品,包括史乘方志、类书笔记、碑刻法帖、释道二藏等,均应在网罗之列,甚至以“全集”或“別集”形式收入,全书收文17萬餘篇,作者近萬人,大都是辑佚所得,例如宋庠《元宪集》已佚,清初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宋元宪集》四十卷,《全宋文》再輯得宋庠文佚文三十一篇,字數達一億一千多万字,並附“作者小传”,幾乎是《全唐文》980万的十倍以上。 《全宋文》可以說是一部宋代经济史、文化史、军事史、法制史、科技史、宗教史的百科全書,例如《全宋文》所收奏议是赵汝愚编輯《国朝诸臣奏议》與黄淮、杨士奇编輯《历代名臣奏议》的數倍以上;《全宋文》更從《大正藏》、《正统道藏》中辑出大量文章;《全宋文》所收理學家的文章是《宋元学案》與《补遗》的數倍以上;宋人编有《宋大诏令集》,《全宋文》所收诏令是《宋大诏令集》的五倍左右。 宋朝上接五代之亂世,下啟元朝,有大量文人歷經二朝甚至更多朝代,《全唐文》已收者,《全宋文》則不收,但如有《全唐文》誤收者,《全宋文》考慮收入;《全元文》已收者,《全宋文》亦考慮不收。缪钺提到此書“普查搜採之难,校勘辨订之难,分类编序之难,制订条例之难”,因此還是難免有“取舍不当、张冠李戴”之誤。.

新!!: 全唐文和全宋文 · 查看更多 »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國唐代以前文章總集,嚴可均(1762年—1843年)编,共七百四十六卷。.

新!!: 全唐文和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 查看更多 »

全唐詩

《全唐詩》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汪士鋐、汪繹、俞梅、徐樹本、車鼎晉、潘從律、查嗣瑮等10人奉敕編校,“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共計900卷,目錄12卷。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詩》,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十九日奉命刊刻、校對,康熙四十五年初一日書成,全书即编成奏上。康熙四十六年四月十六日康熙御製序。全書架構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統籤》和清代季振宜《唐詩》的基礎上,旁採殘碑、斷碣、稗史、雜書,拾遺補缺,巨細靡遺。全书以〈帝王〉、〈后妃〉作品列首,〈乐章〉、〈乐府〉次之,又以年代為限,列出唐代詩人,附以作者小传。接著是〈联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谶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求〉,最後為〈补遗〉、〈词缀〉。 《全唐诗》在编校之時,曾訂正材料之真偽。《四库全书总目》載:“如《册府元龟》所载唐高祖赐秦王诗,则考订其伪托。又旧以六朝人误作唐人者,如陈昭仪沈氏、卫敬瑜妻之类;以六朝人讹其姓名误为唐人者,如杨慎即陈阳慎、沈烟即陈沈炯之类;以六朝诗误入唐诗者,如吴均妾《安所居》、刘孝胜《武陵深行》误作曹邺、薛道衡《昔昔盐》误作刘长卿之类;唐诗之误以诗题为姓名者,如上官仪《高密公主挽词》作高密诗,王维《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作慕容承诗之类,亦并厘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 但《全唐詩》也有誤收、漏收、张冠李戴之弊,如《全唐詩》收唐溫如之詩,但唐溫如實非唐代人,一些敦煌故物不見於當時,如王梵志的詩,韋莊《秦婦吟》則未見記載。近人佟培基考订《全唐詩》重出误收诗约近7000首,涉及作主900余家,故有重修《全唐五代诗》之議。 中华书局编《全唐诗外编》,收集了日本人河世寧(市河宽斋)的《全唐詩逸》3卷,王重民辑《补全唐诗》,收诗104首,孙望《全唐诗补逸》20卷、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21卷等4種。另外,刘师培有《全唐诗发微》,岑仲勉有《读全唐诗札记》。张忱石编《全唐诗作者索引》。.

新!!: 全唐文和全唐詩 · 查看更多 »

全唐文補編

《全唐文補編》一百六十卷--附錄四種、《全唐文再補》八卷、《全唐文又再補》十卷,陳尚君編,補清仁宗欽定《全唐文》,陸心源《唐文拾遺》、《唐文續拾》未及收錄的唐、五代文。.

新!!: 全唐文和全唐文補編 · 查看更多 »

光绪

光緒(a;;公元1875年至1908年)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載湉的年号,前後三十四年。同治、光緒兩朝,常被合稱為同光,如同光體、同光中興。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溥仪即位之初沿用。.

新!!: 全唐文和光绪 · 查看更多 »

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套叢書。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始編纂,歷時9年成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據文溯閣本79897卷),36304册,近230萬頁,约8億字。整套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期的眾多古籍,也收入和存目了西洋傳教士參與撰述的著作,包括從西洋傳入中國的數學、天文、儀器及機械等方面的著作。 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有部分書籍由於政治或質疑儒家經典的原因而被列为禁书,称之四库禁书,另一方面亦尋回和修復了不少早已失傳的中國古籍。 整套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44類,其中包括《論語》、《大學》、《孟子》、《中庸》、《周易》、《周禮》、《禮記》、《詩經》、《孝經》、《尚書》、《春秋》、《爾雅》、《説文解字》、《史記》、《資治通鑑》、《孫子兵法》、《國語》、《水經注》、《戰國策》、《本草綱目》、《茶經》等經典著作,還有日本、朝鮮、越南、印度以及歐洲人的一些著作,為後代學者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較完善的文獻資料。.

新!!: 全唐文和四庫全書 · 查看更多 »

石韞玉

石韞玉(),字執如,號琢堂,晚號獨學老人,又號花韻庵主人。江苏吴县人。清朝状元、政治人物。.

新!!: 全唐文和石韞玉 · 查看更多 »

石承藻

石承藻,字黼庭,湖南湘潭人,清朝官員、探花。 父石养源,官至洛川知县。嘉慶十三年(1808年)一甲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嘉庆十五年(1810年),任山西鄉試主考官,提拔祁隽藻、葛天柱等。迁御史,巡视南城,改给事中,以敢言聞名。以母丧,歸鄉守孝。嘉慶年間參修《全唐文》。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湘潭爆發土客械斗,“闭城罢市,械斗兼旬,人心汹汹,几激大变”,侍郎周系英与巡抚吴邦庆互劾。周系英之子周汝桢曾致书承藻,被吴邦庆發現,因此牽連罷官,卒於鄉。有《桐叶山房诗草》。.

新!!: 全唐文和石承藻 · 查看更多 »

秦恩復

恩復(),字近光,號敦夫,江蘇江都人。清朝政治人物、文学家,进士出身。 生於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丁未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讀書好古,所居名「玉笥仙館」,藏書室名「石研齋」。阮元聘為主诂经精舍,不談學問,罕為人知。卒於宣宗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著有《享帚词》三卷。.

新!!: 全唐文和秦恩復 · 查看更多 »

秦承恩

承恩(),字芝轩、慎之,江苏江宁人,清朝大臣。 南宋宰相秦檜的後代,秦大士之子。乾隆二十六年中式辛巳科二甲第十一名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擢拔為侍讲。出京为江西广饶九南道,再升迁為直隶布政使。乾隆五十四年,擢陕西巡抚,負責剿匪。秦承恩依附和珅。和珅垮台後,秦承恩被遣戍伊犁。嘉慶七年(1802年)释还。歷任直隸通永道,擢江西巡撫,遷左都御史仍署巡撫事。,嘉慶十一(1806年)年授工部尚书,同年六月改刑部尚書署直隸總督,嘉慶十三年春,北京城發生了著名的「敏學事件」,黃帶子宗室愛新覺羅敏學大鬧步軍統領衙門,秦承恩捏造事實為敏學開脫,被革去刑部尚書一職,降翰林院編修在文穎館效力。終官司经局洗马,三品卿銜。嘉慶十四年(1809年)卒。父秦大士,有子秦耀曾、秦念曾,兄弟翰林院侍講學士禮部尚書銜秦承業為愛新覺羅旻寧老師。.

新!!: 全唐文和秦承恩 · 查看更多 »

秀寧

#重定向 秀堃.

新!!: 全唐文和秀寧 · 查看更多 »

穆彰阿

彰阿(p;),字子樸,號鶴舫,別號雲漿山人,郭佳氏,滿洲鑲藍旗人。.

新!!: 全唐文和穆彰阿 · 查看更多 »

繼昌

繼昌可以指:.

新!!: 全唐文和繼昌 · 查看更多 »

翟錦觀

翟錦觀(),字絅之,號雲莊,贵州贵阳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嘉慶六年(1801年)中舉人。嘉慶十年(1805年)乙丑科進士,二甲六十一名,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官至雲南按察使。.

新!!: 全唐文和翟錦觀 · 查看更多 »

隋朝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國歷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一個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稱隋唐高明士(2006年):《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導論-隋唐史的特質〉,第一節〈承先啟後的歷史地位〉,第3頁-第101頁。。隋朝源自581年隋文帝楊堅受禪建立隋朝,至619年王世充廢隋恭帝楊侗為止,國祚39年。楊堅屬於北周的胡漢關隴世家,於北周宣帝繼位後逐漸掌握周廷。幼年的北周靜帝即位後,身為外戚的楊堅控制朝政,先後平定尉遲迥、司馬消難等反楊叛軍。581年北周靜帝禪讓給楊堅,北周亡,楊堅定國號為「隋」《》、《》:楊堅的爵位是隨國公,依照慣例應將國號定為「隨」,但「隨」字的「辶」有忽走忽停不穩定的意思,於是他去掉「辶」,以「隋」這個新字作為王朝名。。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北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隋朝以火為德運並選取與火德對應的紅色為正色。隋文帝於587年廢除後梁,於589年隋滅陳之戰攻滅南朝陳,俘虜陳後主。隔年9月,控制嶺南地區的冼夫人歸附隋朝。至此,天下一統,隋朝結束了中國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重新建立大一統的國家。 隋文帝總結歷朝興亡的原因,維護與農民的關係,調和統治集團內部的關係。這些使社會矛盾趨於緩和,經濟、文化得以迅速成長和繁華,開創出開皇之治。然而隋文帝晚年剛愎自用,提倡嚴苛重刑《隋書·刑法志》:「盜一錢以上棄市,三人共盜一瓜均死,事發即時行決」,因猜忌而大殺功臣《隋書·高祖紀》:「稽其亂亡之兆,起自高祖,成於煬帝,所由來遠矣」,國力開始衰退。隋文帝的次子楊廣爭奪長子楊勇的太子位獲勝。604年隋文帝去世,楊廣繼位,即隋煬帝。隋煬帝為了鞏固隋朝發展,興建許多大型建設,又東征西討,隋朝發展到極盛。然而隋煬帝好大喜功,嚴重耗費隋朝國力,其中又以三次東征高句麗為最甚,最後引發隋末民變。616年隋煬帝離開東都,前往江都(即今江蘇揚州)。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隋煬帝;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李淵正式稱帝,建立唐朝;隔年,王世充擁立的隋恭帝楊侗也被廢,隋朝亡。隋末群雄割據的局面,最終也为唐朝所終結。 在政治制度方面,隋朝確立了影響後世深遠的三省六部制,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制定出完整的科舉制度,以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能力。另外還建立政事堂議事制度、監察制度、考績制度,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深刻影響到唐朝與後世的政治制度編輯部編輯(1992年):《中國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 〈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1頁。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改革府兵制;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制等清差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開皇之治。 為了鞏固隋朝發展,隋文帝與隋煬帝興建舉世聞名的隋唐大運河、隋長城、馳道以及大興城與東都洛陽。這些都提升了位於關中的隋廷對北方地區、關東地區與江南地區的掌控力,使隋朝各地的經濟、文化與人民能順利交流,還誕生出經濟重鎮江都(今揚州)。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內屬的東突厥等國都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隋朝結束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奠定日後大唐盛世的基礎,對中國歷史的意義重大。隋朝的漢族已經不再是純漢族,很多胡漢混血改成漢姓。隋朝對於外族文化的接受度高,並與漢族文化融合,與唐朝合為中國歷史上較為開放的朝代。.

新!!: 全唐文和隋朝 · 查看更多 »

莫晉

莫晉,字錫三,號寶齋,又號裴舟,浙江會稽(今屬紹興市)人。 莫晉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中式乙卯恩科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倉場侍郎,因事左遷內閣學士。.

新!!: 全唐文和莫晉 · 查看更多 »

覺羅桂芳

桂芳(v,),清朝大臣,爱新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字香东。 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多次主持顺天府和江南的乡试。林清之变,他写文章切入时弊,警示朝政。历任户部右侍郎、内务府大臣。嘉庆十三年(1813年)十月,桂芳学习行走入直军机处。十九年(1814年)三月,桂芳改漕运总督。在到广西办差的路上去世。嘉庆帝说他良才难得。谥号文敏。.

新!!: 全唐文和覺羅桂芳 · 查看更多 »

計有功

計有功,字敏夫,自號灌園居士。安仁(今四川邛崍東北)人。生卒年均不詳。 張浚之從舅,宣和三年(1121年)進士。紹興五年(1135年)以右承議郎擔简州知縣,有政绩。被提舉兩浙西路常平茶鹽公事。後居張浚幕府中。獻上所著《晉鑑》,有《唐诗紀事》传世。 J Category:宣和三年辛丑科進士 Category:计姓.

新!!: 全唐文和計有功 · 查看更多 »

高翔麟

翔麟,江苏吴县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嘉庆十三年戊辰科,登进士,改庶吉士,次年,授翰林院编修,后担任衡水郴桂道。.

新!!: 全唐文和高翔麟 · 查看更多 »

高适

適(),字达夫,沧州渤海人(今河北景县)。唐朝邊塞诗人,詩詞語言質樸,風格雄渾,與岑參並稱“高岑”。.

新!!: 全唐文和高适 · 查看更多 »

謝階樹

謝階樹(),字欣植,一字子玉,號向亭,江西省宜黃縣城北人。清朝官員。.

新!!: 全唐文和謝階樹 · 查看更多 »

費丙章

費丙章(),原名和,字會宜,號新橋,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嘉慶十三年(1808年)登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道光二年六月初一(1822年7月18日)由江南淮扬道道员升任廣西按察使。道光四年闰七月十一(1824年9月3日)升任山东布政使。.

新!!: 全唐文和費丙章 · 查看更多 »

趙佩湘

趙佩湘(),字雲浦,江蘇省鎮江府丹徒縣 (江蘇省鎮江市)。 乾隆五十八年(1793)進士。授內閣中書,嘉慶十五年(1810年)出督四川學政。后任禮科掌印給事中。.

新!!: 全唐文和趙佩湘 · 查看更多 »

黄旭

旭(),江苏南通人,中国国家体操队运动员,是一名全能型的选手,强项为雙槓和鞍马。他的技术特点是动作幅度大、韵律好、规格高。 黄旭5岁开始练习体操,1989年进入江苏队,1993年入选国家队。 黄旭第一次在世界大赛亮相是1997年的第33届瑞士洛桑世界体操锦标赛,就和队友一起夺得了团体冠军。 黄旭技术全面,没有明显的弱项,因此他一直是中国体操队的团体成员。他相继参加了1999年第34届中国天津世界体操锦标赛、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3年第37届美国安那罕世界体操锦标赛,他都发挥出色,夺得团体冠军。他还获得了第3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双杠单项的银牌。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操男队惨遭滑铁卢,但黄旭是所有队员中唯一正常发挥的选手。 2006年第39届丹麦奥胡斯体操世锦赛,黄旭在法国的拉练备战过程中,伤势愈加严重,最终退出比赛。 2007年9月,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在率先举行的男子团体比赛中,杨威和黄旭两员老将带领肖钦、梁富亮、陈一冰和邹凯以绝对优势蝉联了冠军。 在一些世界杯分站赛上,黄旭多次获得冠军。如2004年英国格拉斯哥世界杯分站赛获得吊环冠军,2006年比利时根特体操世界杯分站赛获得双杠冠军。.

新!!: 全唐文和黄旭 · 查看更多 »

胡敬

胡敬可以指:.

新!!: 全唐文和胡敬 · 查看更多 »

胡承珙

胡承珙(),字景孟,号墨庄,安徽省图书馆。,安徽涇縣人,清朝官員。 嘉庆十年(1805年)乙丑科進士。嘉慶十四年(1809年)授翰林院編修。道光元年(1821年)擔任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胡承珙潜心经学,着意《毛诗》,广证博考以求本意,著有《毛诗后笺》。另有《仪礼古今文疏义》、《尔雅古义》以及《求是堂诗文集》等。 子胡先翰、胡先頖。.

新!!: 全唐文和胡承珙 · 查看更多 »

阮元

阮元(),字伯元,號芸臺,江蘇儀徵人。清朝政治人物,乾嘉學派經學家。.

新!!: 全唐文和阮元 · 查看更多 »

董國華

董國華(),字琴涵《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下冊,1579,一字榮若《清朝御史題名錄》380,號琴南,又號綠谿漁隱、清簡居士。江蘇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清代官員、詞人。.

新!!: 全唐文和董國華 · 查看更多 »

董誥

董誥(),字雅倫,號蔗林。浙江富陽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全唐文和董誥 · 查看更多 »

葉紹本

葉紹本,字仁甫,号筠潭,浙江歸安縣(今屬湖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葉紹本於嘉慶六年(1801年)中式辛酉恩科二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嘉慶十一年(1806年)出督福建学政。历官山西布政使,降鸿胪寺卿。嘉庆十九年六月初五,由大理寺少卿调任廣西布政使。嘉庆二十二年九月十二(1817年10月22日),升任广西巡抚。嘉庆二十三年十月初二(1818年10月31日),解任。道光四年九月初七,由江苏按察使调任廣西按察使。道光七年七月初九(1827年8月30日),升任山西布政使。著有《白鹤山房诗钞》。.

新!!: 全唐文和葉紹本 · 查看更多 »

鄧廷楨

鄧廷楨(),字维周,又字嶰筠,晚号妙吉祥室老人、刚木老人。江苏江宁人,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清朝官員。善诗文,是著名的书法家,著有《双砚斋诗钞》。邓廷桢本人表面上附和林则徐虎门销烟,邓廷桢的儿子却是广州最大的鸦片商人之一。.

新!!: 全唐文和鄧廷楨 · 查看更多 »

英和

英和(),初名石桐,字樹琴,號定圃,索綽絡氏,内务府滿洲正白旗人,中國清朝政治人物。.

新!!: 全唐文和英和 · 查看更多 »

陳官俊

陳官俊(),字伟堂,山东濰县人。清朝官员。.

新!!: 全唐文和陳官俊 · 查看更多 »

陳希曾 (清朝)

陳希曾(),字集正,一字雪香,號鍾溪,江西新城人。清朝政治人物、探花。 陳希曾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式己酉科江西鄉试第一名举人(解元)。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中式癸丑科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四川學政、山西學政、詹事、內閣學士等職。官至刑部左侍郎。.

新!!: 全唐文和陳希曾 (清朝) · 查看更多 »

陳傳經

陳傳經,浙江诸暨暨阳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嘉慶十三年,登進士,改庶吉士,嘉慶十四年,授翰林院編修。.

新!!: 全唐文和陳傳經 · 查看更多 »

陳用光

陳用光(),字碩士,江西新城縣(今黎川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學者。 陳用光於嘉慶六年(1801年)中式辛酉恩科二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歷官江南道、廣東道監察御史、國子監司業、內閣學士、福建學政、禮部右侍郎、浙江學政,官至禮部左侍郎。 陳用光以學行名重一時。著有《太乙舟文集》。《清史稿》有传。.

新!!: 全唐文和陳用光 · 查看更多 »

陳鴻墀

陳鴻墀(),原名治鴻,字萬甯,號範川、東圃,又號抱箫山道人,浙江嘉善人。 嘉慶十年(1805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執教於越華書院。嘉慶年間,擔任《全唐文》的總纂官,輯《全唐文紀事》120卷、《全唐文年表》4卷。著有《賜硯齋詩文集》、《抱箫山道人遺稿》2卷。.

新!!: 全唐文和陳鴻墀 · 查看更多 »

陳邦彥

陳邦彥(),字世南,一作思南,號匏廬,匏廬道人,又號春暉,晚自稱春暉老人。浙江海寧縣人。清朝政治人物。 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年),少失雙親,由伯父陳元龍撫養。康熙四十一年壬午(1702年)科舉人,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入直南書房,升侍講,康熙四十九年編《淵鑑類函》、《佩文韻府》,康熙五十二年《御選唐詩》校勘兼繕寫官。康熙五十三年四月以侍講充日講起居注官。康熙五十五年修《御定月令輯要》,六十一年《分類錦字》之校勘官。雍正時因「錢名世名教罪人案」革職,乾隆九年以侍讀學士充日講起居注官。官至禮部侍郎。工小楷,深得董其昌筆意,常奉命校讀御制碑版文,有《春暉堂書課》傳世。卒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

新!!: 全唐文和陳邦彥 · 查看更多 »

陶樑

陶樑(),字甯求、鳧薌,号鳧香,江蘇長洲縣(今蘇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左侍郎。.

新!!: 全唐文和陶樑 · 查看更多 »

陸心源

心源(),字剛甫、剛父,號存齋,晚號「潛園老人」。歸安(今浙江湖州)人。清代著名的四大藏書家之一。 早年師從万青藜、吴式芳、张锡庚,读书过目不忘,精于郑、许之学。咸豐九年(1859年)舉人,随总督刘长佑赴直隶镇压太平军,同治四年(1865年),任广东南韶兵备道,同治六年调高廉道。官至福建鹽運使,多次勦平土匪。以盐务损耗罪名参奏,终被削去官职。 辭官後在歸安城東蓮花莊旁辟建「潛園」。園中有「四梅精舍」、「五石草堂」等16景。富收藏,築「皕宋樓」、「十萬卷樓」、「守先閣」三樓藏書,藏書達15萬多卷,同治年間掇拾遺文成《唐文拾遺》72卷、《唐文續拾》16卷。常与同乡姚宗堪、戴望、施补华、俞劲叔、王竹侣、凌霞研习学问,有“苕上七才子”之称。 陸心源精於金石之學,著述等身,光緒十二年(1886年)著有《金石錄補》、光緒十八年(1892年)《穰梨館過眼錄》成書,另輯有《皕宋樓藏印》、《千甓亭古專圖釋》等書。光绪十九年(1893年),帝褒奖“著作甚多,学问甚好”。回鄉時经天津时染疾,次年卒于湖州。1906年陸心源之子陸樹藩經商失敗,將大量藏書賣給日本。.

新!!: 全唐文和陸心源 · 查看更多 »

陈其元

其元,字春泽,号子庄,晚号庸闲老人,浙江杭州府海宁人,清朝政治人物。 其元生于清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二月廿五日。廪贡生。甲岁负有文名,为俞樾之舅姚光晋的高足弟子。惜自道光八年(1828)至咸丰五年(1855) 十五次为诸生考试,皆名落孙山。嗣捐赀为金华学训导。不久升任富阳县教谕。后议叙知县。太平军攻下浙江时,曾留江苏李鸿章幕府中,又回浙江宁绍台治军,深得左宗棠赏识。浙江平定后,经左宗棠密奏保荐于朝廷,同治六年(1867年)接替叶廷眷任江苏南汇知县,1868年由王其淦接任。在职期间,勤政爱民,成绩斐然,一月判牍达三百八十余件。巡抚丁日昌重其才,又调任 青浦、新阳、上海等县知县。所到之处,深受百姓爱戴,在内政、外交上多所建树,因而进阶知府,加秩道员。后以年老乞归,侨居桐乡。 陈其元治学务实,博览多闻,尤其能注意时事,体察民间疾苦。在他工作期间,正值多事之秋,国内遍地烽火,民不聊生;列强虎视眈眈,乘机作恶。陈其元不屈不挠,反对官场积弊,坚持民族大义,以爱民为己任,不计个人得失,可谓难得。他所著的《庸闲斋笔记》一书,总共十二卷,其中多记有清一代历史掌故,上自朝章 国故、经济民生、军情夷务,次及海宁陈氏家世盛迹、各地风俗民情、轶事旧闻,下迄读书心得等等,都有助于我们认识了解他所处的那个时期。尤其是他在记述和 评说个人游宦见闻方面的吏治得失、功过、利弊,更是研究清代历史的可贵资料。 陈其元卒于光绪七年辛巳(1881)七月三日,享年七十岁。.

新!!: 全唐文和陈其元 · 查看更多 »

李宗昉

李宗昉可以指:.

新!!: 全唐文和李宗昉 · 查看更多 »

李恩繹

李恩繹,汉军正白旗人,清朝政治人物、庶吉士出身。 嘉慶十三年,登進士。嘉慶十四年,授翰林院編修。道光十七年十月三十,由江西布政使调任廣西布政使。道光十九年六月十六(1839年7月26日),因病解任。.

新!!: 全唐文和李恩繹 · 查看更多 »

杜堮

杜堮(),字石樵,山東濱州人。清朝政治人物,官至禮部侍郎。諡文端。 子杜受田,官至協辦大學士。孫杜翰,官至工部侍郎。.

新!!: 全唐文和杜堮 · 查看更多 »

桂昌

桂昌,清朝人,是一名清朝政治人物。 桂昌曾于1815年接替宋如林任苏松道道员一职,1816年由龚丽正接任。.

新!!: 全唐文和桂昌 · 查看更多 »

永乐大典

《永樂大典》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編撰於明永樂年間,全書22,937--,11,095冊,約3.7億字。《永樂大典》屢遭浩劫,正本不知去向,副本今存不到800卷,約為原書的4%。《大英百科全书》称之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新!!: 全唐文和永乐大典 · 查看更多 »

汪端光

汪端光(),字剑潭,号睦严。江蘇儀徵人。 生於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三十六年(1717年)辛卯科顺天乡试举人,授国子监学正。历官广西南宁府同知,升廣西镇安府知府。工诗词,书法師米芾。與黄仲则、汪中多有唱酬。道光六年(1826年)卒。有子汪全泰、汪全德。.

新!!: 全唐文和汪端光 · 查看更多 »

汪潤之

汪潤之,字雨園,浙江錢塘縣(今屬杭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汪潤之爲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己酉恩科鄉試解元,嘉慶六年(1801年)中式辛酉恩科二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出督雲南學政。嘉慶十八年(1813年)以右中允出督福建学政。官至侍講學士。著有《漱艺堂诗稿》。.

新!!: 全唐文和汪潤之 · 查看更多 »

沈維鐈

沈維鐈(),字子彝,一字鼎南,號梦酴,又号小湖,浙江嘉兴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沈維鐈为沈曾植之祖父,沈叔埏之侄。幼時家贫,受知於叔父的经训堂,曾于鸳湖书院山长段玉裁门下受业。嘉慶七年(1802年)中式壬戌科二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历任司业、洗马,参纂《全唐文》、《西巡盛典》、《大清一统志》等。累迁侍读学士。 道光帝即位,参修《仁宗实录》,道光二年(1822年)主福建乡试,留任学政。道光八年(1828年)历官顺天、道光十二年(1832年)安徽学政,以“绝苞苴,禁请托”闻名,林则徐、陈庆镛出自门下。授工部侍郎。道光十八年(1838年)以耳疾离任。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南归,曾主杭州敷文书院、松江敬业书院讲席,人称“小湖先生”。曾国藩是他的学生。林则徐赴广东禁烟时,沈维鐈以耳疾免工部左侍郎职,留京养病,林则徐告訴座师说:“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不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林则徐因禁煙被罢官,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六月,充军伊犁,沈维鐈一直为林则徐斡旋,最後破格复职。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卒,曾國藩爲沈維鐈撰行狀。 通经学、音韵、训诂学、爱藏书,“排签插架,坐拥百城”,並以汪士钟书“种树如培佳子弟,拥书权拜小诸侯”對聯,挂于室内。有《补读书斋遗稿》十卷。.

新!!: 全唐文和沈維鐈 · 查看更多 »

法式善

法式善(a;),字開文,號時帆,又號梧門。伍堯氏,內務府正黃旗包衣管領下蒙古人。清朝著名詩人、學者,官至國子監祭酒。.

新!!: 全唐文和法式善 · 查看更多 »

洪瑩

洪瑩,字賓華,號鈐庵。安徽歙縣洪源(洪坑)人。 生卒年不詳。讀書於揚州梅花書院,師從孫星衍,清嘉慶七年曾校正《元和姓纂》,嘉慶九年(1804年)中舉,嘉慶十四年(1809年)帝五十大壽特設恩科狀元,授翰林院編修,掌修國史。洪瑩淡泊名利,居家潜心学术,五经皆有撰述。.

新!!: 全唐文和洪瑩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全唐文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潘世恩

潘世恩(),字槐堂,號芝軒,江蘇吳縣(今蘇州)人,祖籍安徽歙縣,清朝政治人物。 潘世恩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中状元。嘉庆年间,历任侍读、侍讲学士、户部尚书。道光年间,担任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充上书房总师傅,进太傅。潘世恩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与堂兄潘世璜、孙潘祖荫合称为“苏州三杰”。.

新!!: 全唐文和潘世恩 · 查看更多 »

潘恭辰

潘恭辰(),字撫凝,號紅茶,浙江钱塘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十一月初七,由云南盐法道道员调任廣西按察使。道光二年(1822年)五月二十九,升任江西布政使。道光三年(1823年)九月十三,调任廣西布政使。道光九年(1829年)丁忧免任。.

新!!: 全唐文和潘恭辰 · 查看更多 »

戴衢亨

戴衢亨(),字荷之,號蓮士,室名震無咎齋,江西大庾人,祖籍安徽休宁隆阜。清朝政治人物、状元。.

新!!: 全唐文和戴衢亨 · 查看更多 »

文寧

文寧(v;),又称文甯、文幹,他他拉氏,字蔚艾、蔚其,號遠皋,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全唐文和文寧 · 查看更多 »

文苑英華

《文苑英華》是宋太宗時李昉、扈蒙、宋白、徐鉉等二十餘人共同編纂的文學總集。 《文苑英華》於太平興國七年(982)開始編輯,後來宋太宗又命蘇易簡、王祐、范杲、宋湜及宋白等人參修,雍熙三年(986年)完成初稿,篇幅多達一千--,所選詩文共二萬三百余首。選材侷限與《文選》相銜接,上自南朝梁代,下至五代,按文體分賦、詩、歌行、雜文,還收錄了詔誥、書判、表疏、碑誌……等,可用來考訂史實。其中唐人作品佔十分之九。 《文苑英華》成书草率,內容有不少缺失,“原修书时,历年颇多,非出一手。丛脞重复,首尾冲决。一诗或指为二,二诗或合为一,姓氏差互,先后颠倒,不可胜计”。景德四年(1007)又重新编选,並進行“删繁补阙”的工作。祥符二年(1009)又命石待问、张秉、薛映、戚纶、陈彭年等复校。終北宋一朝,《文苑英華》實未刊刻。南宋時,还在做补删工作,周必大退隱“老丘園”,邀集胡柯、彭叔夏等好友進行再校訂工作,書中多補有異文“一作……”或“集作……”,嘉泰元年(1201)才付印。今存者即此校定本。彭叔夏曾将部分校文写成《文苑英华辨证》十卷,將問題分“十類四十五子目”。清朝勞格又有《辯證拾遺》。一般以為清朝編《全唐文》其實是以《文苑英華》爲底本,如李商隐《樊南文集》即是從《文苑英华》中輯出。李慈銘《越縵堂日記》指出“所收赋至一百五十卷,唐赋居十之七八,陈陈相因,最无足现”;又说“其杂文中不收柳柳州《乞巧文》、昌黎《送穷文》,而收沈下贤为邯郸妓李容子所作《乞巧文》,殊不可解。”。.

新!!: 全唐文和文苑英華 · 查看更多 »

敕令

#重定向 詔令文書.

新!!: 全唐文和敕令 · 查看更多 »

曹振鏞

曹振鏞(),字儷笙,又字懌嘉,安徽歙縣人。清朝嘉慶、道光年間重臣。 曹振镛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嘉庆年间,担任少詹事、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道光年间,历任首席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晋封太傅,并赐画像入紫光阁。死后谥“文正”,入祀贤良祠。.

新!!: 全唐文和曹振鏞 · 查看更多 »

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新!!: 全唐文和晋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欽定全唐文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