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龍潭收費站

指数 龍潭收費站

龍潭收費站為臺灣國道三號曾存在的一座收費站,位於桃園縣龍潭鄉(今桃園市龍潭區)、國道三號72公里處,其樣式與47公里處的樹林收費站一樣,後稱為龍潭地磅站。鄰近的交流道為龍潭交流道與關西交流道。.

12 关系: 基金交流道大鵬灣端大溪區中華民國國道收費站列表公路收费站福爾摩沙高速公路竹林龍潭區 (台灣)龍潭交流道關西交流道臺灣桃園市

基金交流道

基金交流道為台灣國道三號與的交流道,位於基隆市安樂區,是國道3號的起點,也是台2己線的終點。 南下北上皆有入口匝道,但只有北上有出口匝道,南下無出口,指標為0.0k,與台2己線直通,可到達基隆港。 台2線東向轉基金交流道上國道三號,因南向匝道跨越武崙溪與住宅區,,行車需特別注意安全。.

新!!: 龍潭收費站和基金交流道 · 查看更多 »

大鵬灣端

大鵬灣端為台灣福爾摩沙高速公路的終點,位於台灣屏東縣林邊鄉,為直接式匝道,指標為431.5k,可到達屏東大鵬灣。 由大鵬灣要往枋寮、恆春方向的可藉由國道高架橋下屏129線連接省道台17線往南行駛。.

新!!: 龍潭收費站和大鵬灣端 · 查看更多 »

大溪區

大溪區(客語白話字:Thai-hâi-khî;臺灣客家語詔安腔:tai keˇkiˇ)爲中華民國桃園市的一個市轄區,境內有大漢溪,因而得名。大溪區原為復興區的木材輸出門戶,以大漢溪爲河運管道。雖然現在河運已經不再,但當地昔日的渡船頭仍然保存,大溪爲北橫公路的入口端,因擁有豐富的觀光資源,桃園市政府持續推展生態休閒遊憩東都心之重點發展區。 大漢溪兩旁原爲河階地形之代表,但在石門水庫建立之後,因爲水位下降,下切力道不足,使現在河階地形之形成趨緩,但近年在武嶺橋下游興建--作為石門水庫的備用水庫,其中的中--堰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倒伏式攔河堰將攔截大漢溪河水,使水位將再度上升找回昔日深水港的河景。石門水庫位於大溪區南端,爲桃園市的著名風景區。大溪區之特產爲大溪豆乾及木製品,其中紅木神桌獨特精細的雕紋最為聞名,因此大溪木藝技術又結合在地傳統祀神藝陣神將《俗名:大仙尪》 ,讓大溪擁有上百尊的大仙尪又有大溪神將窟的美名,而成為北臺灣三大神將重地區域,齊名蘆洲、宜蘭。近年來,臺灣開放農業觀光,而大溪多山林,已開發許多休閒農莊,又鄰近臺北都會區,週休假日遊客紛至。 大溪區以大漢溪為界分為河東地區與河西地區,前者是傳統行政與經濟中心,近年極力轉型發展觀光生態遊憩,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景點;後者因國道三號大溪交流道及台66線快速道路經過,而在區內設立埔頂重劃區,初期主要以低密度開發的透天住宅為主,但經桃園升格直轄市及生活機能發展到位,還有可以高處俯瞰大漢溪、河東老城區及復興區山陵線的美景,河西地區陸續出現大型高樓景觀住宅。.

新!!: 龍潭收費站和大溪區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道收費站列表

中華民國交通部臺灣區國道高速公路局曾經在國道一號、國道三號及國道五號共設立共二十六個收費站,通行費徵收原採人工收費方式辦理。.

新!!: 龍潭收費站和中華民國國道收費站列表 · 查看更多 »

公路收费站

公路收费站是收费公路为征收道路通行费而设立,道路使用者在收费站缴费,普遍在特大桥、国道和高速公路上可見。.

新!!: 龍潭收費站和公路收费站 · 查看更多 »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編號為中華民國國道三號,簡稱福高(英文譯名:Formosa Freeway/Freeway No.),是臺灣第二條南北向的高速公路,因此一般俗稱為第二高速公路(簡稱二高),由於分為不同區段興建,因此民間常稱北二高、中二高、南二高等三大路段,但實際上都是同一條高速公路。全長431.5公里,為臺灣最長的高速公路,另有一條支線:國道三甲臺北聯絡線。 二高的主要功能為分擔中山高速公路趨近飽和的車流量,並且具有平衡城鄉發展的功能,因此全線穿越的地區以臺灣西部中小型城鎮與鄉村地帶為主,以促進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尤其於中部轉彎進入南投縣,使該縣得以與西部其他縣市以高速公路連接,但影響是國道三號僅繞過彰化東北邊,不若其他西部縣市有兩條高速公路互相分擔車潮,使用路人常使用彰化系統交流道轉換路線,因此彰化段每逢過節時份常是嚴重塞車路段。 國道三號於1987年由北二高路段開始動工,1993年開始分段通車,2004年1月11日完成全線通車。.

新!!: 龍潭收費站和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 查看更多 »

竹林

竹林,可以指:.

新!!: 龍潭收費站和竹林 · 查看更多 »

龍潭區 (台灣)

龍潭區(臺灣客家語四縣腔:liungˇ tamˇ kiˊ;饒平腔:liung tam kiˇ;詔安腔:liungˋ tamˋ kiˇ)是位於中華民國桃園市南部的市轄區,人口12.2萬餘人,面積約75.2341平方公里,因區中心的龍潭大池而得名。2014年12月25日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龍潭鄉改制為龍潭區,同時村改里。 2005年,龍潭於《天下雜誌》透過三萬名網友針對全國319鄉鎮票選榮獲最有特色的鄉鎮第一名、最有品味的鄉鎮第二名、微笑之鄉第三名、最令人有幸福感的鄉鎮第三名,此外也是臺灣十大理想退休地點之一。.

新!!: 龍潭收費站和龍潭區 (台灣) · 查看更多 »

龍潭交流道

龍潭交流道為台灣國道三號的交流道,位於台灣桃園市龍潭區,指標為68.4k。.

新!!: 龍潭收費站和龍潭交流道 · 查看更多 »

關西交流道

西交流道為台灣國道三號的交流道,位於台灣新竹縣關西鎮,指標為79.4k。曾在2018年競爭力網路科技公司舉辦的網路投票中,被選為“最美的交流道”。.

新!!: 龍潭收費站和關西交流道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龍潭收費站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

桃園市是臺灣的直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的都市,屬於「首都生活圈」、「桃竹苗生活圈」的一員,在部分商業投資中,也被認為是大台北地區的組成之一。桃園市全市面積1,220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20.2萬人,其西面臺灣海峽、東臨臺灣省宜蘭縣、北接新北市、南與臺灣省新竹縣為界。活動人口約250萬人、外籍居民約12萬人,是中華民國設籍人口第五多的直轄市。 桃園市的核心區為桃園區與中壢區,並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為北桃園和南桃園。北桃園屬於首都生活圈,南桃園則是屬於桃竹苗生活圈 。由於毗鄰臺北都會區及多項重大公共建設、投資皆位於桃園,再加上擁有臺灣規模最大的國際機場,使得桃園市近年來發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縣市人口移入、形成桃園中壢都會區。桃園呈現為閩、客、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之貌,也因為工業發達,同時也是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外籍勞工人數最多的直轄市,同時也是越南裔新住民最多的城市。.

新!!: 龍潭收費站和桃園市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