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动物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統稱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隨著其發育而變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發育時,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 大多數動物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探索,只有極少數的動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點無法移動。動物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較著名的行為理論為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已發現的動物化石,多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
查看 齒口魚科和动物
印度齒口魚
印度齒口魚(学名:Evermannella indica)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齒口魚科齒口魚屬下的一个种,為深海魚類,深度500-800公尺,分布於印度洋及太平洋海域,體長可達11.9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齒口魚科和印度齒口魚
大眼齒口魚
大眼齒口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齒口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太平洋智利海域,屬深海魚類,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齒口魚科和大眼齒口魚
大西洋穀口魚
大西洋穀口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齒口魚科的一種,分布於全球三大洋熱帶至温帶海域,屬深海魚類,深度50-1000公尺,體長可達18.5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以魚類及烏賊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齒口魚科和大西洋穀口魚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查看 齒口魚科和學名
屬
#重定向 属.
查看 齒口魚科和屬
帆蜥魚亞目
帆蜥魚亞目(学名:Alepisauroidei)是輻鰭魚綱仙女魚目的其中一亞目,其下包含5個科:.
查看 齒口魚科和帆蜥魚亞目
仙女魚目
仙女魚目(学名:Aulopiformes)又名仙鱼目,是輻鰭魚綱的其中一目,其下分成4個亞目:.
查看 齒口魚科和仙女魚目
科
科可指:.
查看 齒口魚科和科
細眼擬強牙齒口魚
細眼擬強牙齒口魚(学名:Odontostomops normalops)为齿口鱼科擬強牙齒口魚属的鱼类,俗名细眼齿口鱼。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南海等海域,一般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為深海魚類,深度400-1000公尺,體長可達12.3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黑皮齒口魚
黑皮齒口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齒口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太平洋智利海域,屬深海魚類,深度500-800公尺,體長可達12.8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齒口魚科和黑皮齒口魚
輻鰭魚綱
辐鳍鱼纲(學名:Actinopteri)又名条鳍鱼纲,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的一纲,也是辐鳍鱼总纲的两个演化支之一,包含了所有与新鳍亚纲关系较近、离多鳍鱼目较远的辐鳍鱼。.
查看 齒口魚科和輻鰭魚綱
阿氏穀口魚
阿氏穀口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齒口魚科的一種,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孟加拉灣、日本、所羅門群島、紐西蘭;東南太平洋智利海域,屬深海魚類,深度300-2626公尺,體長可達4.2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以魚類及烏賊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齒口魚科和阿氏穀口魚
阿氏齒口魚
阿氏齒口魚為輻鰭魚綱仙女魚目帆蜥魚亞目齒口魚科的一種,分布於東太平洋下加利福尼亞外海海域,屬深海魚類,深度0-390公尺,棲息在中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齒口魚科和阿氏齒口魚
葡萄牙齒口魚
葡萄牙齿口鱼(学名:Evermannella balbo)为齿口鱼科齿口鱼属的鱼类,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海域,多生活于热带海域,深度100-1000公尺,體長可達16.9公分,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齒口魚科和葡萄牙齒口魚
脊索动物
脊索动物门(学名:Chordata)是指有脊索,或其在演化过程退化而被脊椎取代的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门。脊索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在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具有脊索、中空的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 脊索动物门可以分为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三个亚门。其中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可以合称为“原索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尾索动物幼虫期具有脊索和神经索,但在成体消失。头索动物终生保留脊索和神经索。在脊椎动物中,脊索作用由骨质脊柱代替。 少数学者提出将半索动物门也置于脊索动物门下,并命名为口索动物亚门。 通常说的脊椎动物学主要是指研究脊索动物的一个动物学分支,不單單是研究脊椎动物门。.
查看 齒口魚科和脊索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