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4 关系: 域名系统,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網路封包,网络地址转换,用户数据报协议,路由协议,路由器,黑洞,防火墙,IP地址,TCP/IP协议族,濫發電子訊息,拒绝服务攻击。
- 封包
- 网络安全
- 路由
- 黑名單
域名系统
網域名稱系統(英文:Domain Name System,縮寫:DNS)是互联网的一项服务。它作为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人更方便地访问互联网。DNS使用TCP和UDP端口53。当前,对于每一级域名长度的限制是63个字符,域名总长度则不能超过253个字符。 开始时,域名的字符仅限于ASCII字符的一个子集。2008年,ICANN通过一项决议,允许使用其它语言作为互联网顶级域名的字符。使用基于Punycode码的IDNA系统,可以将Unicode字符串映射为有效的DNS字符集。因此,诸如“x.中国”、“x.台湾”的域名可以在地址栏直接输入并访问,而不需要安装插件。但是,由于英语的广泛使用,使用其他语言字符作为域名会产生多种问题,例如难以输入,难以在国际推广等。.
查看 黑洞 (网络)和域名系统
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
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缩写:ICMP)是互联网协议族的核心协议之一。它用于TCP/IP网络中发送控制消息,提供可能发生在通信环境中的各种问题反馈,通过这些信息,使管理者可以对所发生的问题作出诊断,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 ICMP 依靠IP來完成它的任务,它是IP的主要部分。它与传输协议(如TCP和UDP)显著不同:它一般不用于在两点间传输数据。它通常不由网络程序直接使用,除了ping和traceroute这两个特別的例子。 IPv4中的ICMP被称作ICMPv4,IPv6中的ICMP则被称作ICMPv6。.
传输控制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縮寫為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定义。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层传输层所指定的功能,用户数据包协议(UDP)是同一层内另一个重要的传输协议。 在因特网协议族(Internet protocol suite)中,TCP层是位于IP层之上,应用层之下的中间层。不同主机的应用层之间经常需要可靠的、像管道一样的连接,但是IP层不提供这样的流机制,而是提供不可靠的包交换。 应用层向TCP层发送用于网间传输的、用8位字节表示的数据流,然后TCP把数据流分割成适当长度的报文段(通常受该计算机连接的网络的数据链路层的最大传输单元(MTU)的限制)。之后TCP把结果包传给IP层,由它来通过网络将包传送给接收端实体的TCP层。TCP为了保证不发生丢包,就给每个包一个序号,同时序号也保证了传送到接收端实体的包的按序接收。然后接收端实体对已成功收到的包发回一个相应的确认(ACK);如果发送端实体在合理的往返时延(RTT)内未收到确认,那么对应的数据包就被假设为已丢失将会被进行重传。TCP用一个校验和函数来检验数据是否有错误;在发送和接收时都要计算校验和。.
網路封包
数据包(Data packet),又称分组,是在分组交换网络中传输的格式化數據單位。 一個数据包(packet)分成兩個部份,包括控制信息,也就是头(header),和資料本身,也就是负载(payload)。 我们可以将一个数据包比作一封信,头相当于信封,而数据包的数据部分则相当于信的内容。当然,有时候一个大数据包可以分成多个小数据包,这个和信不同。.
查看 黑洞 (网络)和網路封包
网络地址转换
在计算机网络中,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縮寫為NAT),也叫做网络掩蔽或者IP掩蔽(IP masquerading),是一种在IP封包通过路由器或防火墙时重写來源IP地址或目的IP地址的技术。这种技术被普遍使用在有多台主机但只通过一个公有IP地址访问因特网的私有网络中。根据规范,路由器是不能这样工作的,但它的确是一个方便且得到了广泛应用的技术。当然,NAT也让主机之间的通信变得复杂,导致了通信效率的降低。.
用户数据报协议
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縮寫為UDP),又稱使用者資料包協定,是一个简单的面向数据报的传输层协议,正式規範為RFC 768。 在TCP/IP模型中,UDP为网络层以上和应用层以下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接口。UDP只提供数据的不可靠传递,它一旦把应用程序发给网络层的数据发送出去,就不保留数据备份(所以UDP有时候也被认为是不可靠的数据报协议)。UDP在IP数据报的头部仅仅加入了复用和数据校验(字段)。 UDP首部字段由4个部分组成,其中两个是可选的。各16bit的來源端口和目的端口用来标记发送和接受的应用进程。因为UDP不需要应答,所以來源端口是可选的,如果來源端口不用,那么置为零。在目的端口后面是长度固定的以字节为单位的长度域,用来指定UDP数据报包括数据部分的长度,长度最小值为8byte。首部剩下地16bit是用来对首部和数据部分一起做校驗和(Checksum)的,这部分是可选的,但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都使用这一功能。 由于缺乏可靠性且屬於非連接導向協定,UDP应用一般必须允许一定量的丢包、出错和复制貼上。但有些应用,比如TFTP,如果需要则必须在应用层增加根本的可靠机制。但是绝大多数UDP应用都不需要可靠机制,甚至可能因为引入可靠机制而降低性能。流媒體(串流技術)、即时多媒体游戏和IP电话(VoIP)一定就是典型的UDP应用。如果某个应用需要很高的可靠性,那么可以用传输控制协议(TCP协议)来代替UDP。 由于缺乏拥塞控制(congestion control),需要基于网络的机制来减少因失控和高速UDP流量负荷而导致的拥塞崩溃效应。换句话说,因为UDP发送者不能够检测拥塞,所以像使用包队列和丢弃技术的路由器这样的网络基本设备往往就成为降低UDP过大通信量的有效工具。数据报拥塞控制协议(DCCP)设计成通过在诸如流媒体类型的高速率UDP流中,增加主机拥塞控制,来减小这个潜在的问题。 典型网络上的众多使用UDP协议的关键应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这些应用包括域名系统(DNS)、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路由信息协议(RIP)和某些影音串流服務等等。.
路由协议
路由協定(Routing protocol)是一種指定封包轉送方式的網路協定。Internet网络的主要节点设备是路由器,路由器通过路由表来转发接收到的数据。转发策略可以是人工指定的(通过静态路由、策略路由等方法)。在具有较小规模的网络中,人工指定转发策略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具有较大规模的网络中(如跨国企业网络、ISP网络),如果通过人工指定转发策略,将会给网络管理员带来巨大的工作量,并且在管理、维护路由表上也变得十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动态路由协议应运而生。动态路由协议可以让路由器自动学习到其他路由器的网络,并且网络拓扑发生改变后自动更新路由表。网络管理员只需要配置动态路由协议即可,相比人工指定转发策略,工作量大大减少。.
查看 黑洞 (网络)和路由协议
路由器
路由器(Router,又稱路徑器)是一种電訊网络设备,提供路由與轉送兩種重要機制,可以決定封包從來源端到目的端所經過的路由路徑(host到host之間的傳輸路徑),这个过程称为路由;將路由器輸入端的封包移送至適當的路由器輸出端(在路由器內部進行),這稱為轉送。路由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三层——即网络层,例如网际协议(IP)。.
查看 黑洞 (网络)和路由器
黑洞
黑洞(英文:black hole)是根據廣義相對論所推論、在宇宙空間中存在的一種質量相當大的天體和星體(並非是一般認知的「洞」概念)。黑洞是由質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盡後,發生引力坍缩而形成。黑洞的質量是如此之大,它产生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以致于大量可測物质和辐射都无法逃逸,就連传播速度極快的光子也逃逸不出來。由于类似热力学上完全不反射光线的黑体,故名黑洞。在黑洞的周圍,是一個無法偵測的事件視界,標誌著無法返回的臨界點,而在黑洞中心有一個密度趨近於無限的奇異點。 當恆星內部氫元素全部核融合完畢時,因燃料用完無法抵抗自身重力而開始向內塌陷,但隨著壓力越來越高,內部的重元素會重新開始燃燒導致瞬間膨脹,這時恆星的體積將暴增至原先的數十倍至百倍,這便是紅巨星,質量更大的恆星則會發生超新星爆炸,無論是紅巨星或是超新星,都會將外部物質全部吹飛,直到連重元素也燒完時,重力又會使得恆星繼續向內塌陷,最後形成一顆與月球差不多大小的白矮星,質量稍大的恆星則會形成中子星,會放出規律的電磁波,至於質量更大的恆星則會繼續塌陷,強大的重力使周圍的空間產生扭曲,最後形成一個密度每立方公分約一億噸的天體:「黑洞」。直至目前為止,所發現質量最小的黑洞大約有3.8倍太陽質量。 黑洞無法直接觀測,但可以藉由間接方式得知其存在與質量,並且觀測到它對其他事物的影響。藉由物體被吸入之前因高熱而放出紫外線和X射線的「邊緣訊息」,可以獲取黑洞的存在的訊息。推測出黑洞的存在也可藉由間接觀測恆星或星際雲氣團繞行黑洞軌跡,來取得位置以及質量。 黑洞是天文物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題材之一,在科幻小說、電影甚至報章媒體經常可見將黑洞作為素材。迄今,黑洞的存在已得到天文學界和物理學界的绝大多數研究者所認同,並且天文界不時提出於宇宙中觀測到已存在的黑洞。 根據英國物理學者史蒂芬·霍金於2014年1月26日的論據:愛因斯坦的重力方程式的兩種奇點的解,分別是黑洞跟白洞。不過理論上黑洞應該是一種「有進沒出」的天體,而白洞則只能出而不能進。然而黑洞卻有粒子的輻射,所以不再適合稱其名為黑洞,而應該改其名為「灰洞」,先前認為黑洞可以毀滅資訊情報的看法,是他「最大的失誤」。.
查看 黑洞 (网络)和黑洞
防火墙
在計算機科學領域中,防火牆(Firewall)是一個架設在網際網路與企業內網之間的資安系統,根據企業預定的策略來監控往來的傳輸。防火牆可能是一台專屬的網路設備或是執行於主機上來檢查各個網路介面上的網路傳輸。它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種網路防護設備,從專業角度來說,防火牆是位於兩個(或多個)網路間,實行網路間訪問或控制的一組元件集合之硬體或軟體。.
查看 黑洞 (网络)和防火墙
IP地址
網際網路協定位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又譯為网际协议地址),縮寫為IP地址(IP Address),是分配給網路上使用網際協議(Internet Protocol, IP)的裝置的數字標籤。常見的IP位址分為IPv4與IPv6兩大類,但是也有其他不常用的小分類。.
查看 黑洞 (网络)和IP地址
TCP/IP协议族
互联网协议族(Internet Protocol Suite,縮寫IPS)是一個網路通訊模型,以及一整個网络传输协议家族,為網際網路的基礎通訊架構。它常被通稱為TCP/IP协议族(TCP/IP Protocol Suite,或TCP/IP Protocols),简称TCP/IP。因為该協定家族的兩個核心協定:TCP(传输控制协议)和IP(网际协议),為该家族中最早通過的標準。由於在網絡通讯协议普遍采用分层的结构,当多个层次的协议共同工作时,类似计算机科学中的堆栈,因此又被称为TCP/IP协议栈(TCP/IP Protocol Stack) 。这些协议最早发源于美国国防部(縮寫為DoD)的ARPA网项目,因此也被稱作DoD模型(DoD Model)。這個協定套組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負責維護。 TCP/IP提供點對點的連結機制,將資料應該如何封裝、定址、傳輸、路由以及在目的地如何接收,都加以標準化。它將軟體通信過程抽象化為四個抽象層,採取協定堆疊的方式,分別實作出不同通信協定。協定套組下的各種協定,依其功能不同,被分別歸屬到這四個階層之中,常被視為是簡化的七層OSI模型。.
濫發電子訊息
濫發電子訊息(Electronic spamming,一般稱為spamming)是指一種電子訊息被濫發的行為,常用作廣告,以及在同一地址不斷重複發送相同的訊息。最常見的情況是垃圾電郵,而新聞組、論壇、網誌、Wiki、搜尋引擎、網上分類廣告、電視、社交、傳真、手提電話及即時通訊軟件等同樣常見濫發電子訊息的發生。英文Spam的來源是一種午餐肉的牌子,由於午餐肉在西方是日用的快餐垃圾食物,因而得名。.
拒绝服务攻击
#重定向 阻斷服務攻擊.
另见
封包
- BPF
- 丢包
- 保羅·巴蘭
- 分组交换
- 协议数据单元
- 封裝 (網路)
- 巨型帧
- 帧
- 廣播 (網路)
- 應用層防火牆
- 抖动
- 拥塞控制
- 数据包捕获设备
- 数据报
- 數據包分析器
- 最大传输单元
- 最大分段大小
- 深度包检测
- 狀態防火牆
- 網路封包
- 虛擬電路
- 队头阻塞
- 防火墙
- 黑洞 (网络)
- 黑洞攻擊
网络安全
- DMZ
- IEEE 802.1X
- Kerberos
- Microsoft SmartScreen
- Miredo
- NAT穿透
- SYN cookie
- Shadowsocks
- TACACS
- TCP Cookie 传输
- UDP打洞
- WPA
- 中间人攻击
- 入侵检测系统
- 外部网
- 夺旗
- 安全管理服务提供商
- 應用層閘道
- 数据包捕获设备
- 整合式威脅管理
- 旁观者攻击
- 會談邊界控制器
- 有線等效加密
- 殭屍電腦
- 深度包检测
- 渗透测试
- 狀態防火牆
- 网络安全
- 网络接口层安全
- 背景連線通訊
- 蜜罐 (電腦科學)
- 裝置指紋
- 跳板机
- 间谍软件
- 降级攻击
- 黑洞 (网络)
路由
- IEEE 802.1aq
- Ifconfig
- Iproute2
- Kademlia
- 偏向路由
- 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
- 匿名邮件转发服务
- 原則型路由
- 子网
- 无类别域间路由
- 洋葱路由
- 节点 (电信网络)
- 负载均衡
- 路由
- 路由协议
- 路由表
- 逆向转发
- 靜態路由
- 黑洞 (网络)
- 黑洞攻擊
- 默认路由
黑名單
亦称为 黑洞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