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黃安祖

指数 黃安祖

黃安祖,詩人歌手,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並以第一及第二張音樂詩輯連獲兩次「華語金曲獎最佳專輯」肯定。 出生於基隆市,國中畢業後到加拿大及美國念書,在北美洲居住過十餘年。 台灣「第一位詩人歌手」:黃安祖於2012年出版第一本詩集《來自崩裂世界的情詩》,以此榮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華語金曲獎十佳」:中國大陸的華語金曲獎評選《吟唱詩人》音樂詩輯為2015年11月十大最佳專輯。《吟唱詩人》音樂詩輯受馬來西亞樂評人月貝凡的音樂紀事,評為2015年十一月最佳專輯之一。黃安祖的歌曲《一個人》,《輪迴》及《好久不見》也獲選為十一月最佳中文單曲。樂多日誌的的樂評人Graysky「薦音樂」評《吟唱詩人》為2015年度六十六大台灣專輯之一。「Indievox 2015年台灣最佳獨立專輯票選」列《吟唱詩人》為年度94張最佳台灣專輯之一。《吟唱詩人》音樂詩專輯-祝福版受新加坡雜誌Just Click推薦。賴佳韋為專輯做的設計獲台灣書籍設計大獎「金蝶獎」銅獎。《不相信愛情的都死掉了》音樂詩輯獲華語金曲獎評為2017年1月推薦專輯,並獲樂評人月貝凡於星洲日報以雙版專文推薦為最佳專輯。吟唱三部曲的終章《天上人間》再獲樂評人月貝凡專文推薦為最佳專輯。《吟唱》三部曲三張專輯,受到MCU(台北市音樂創作者公會)的音樂人介紹展,選入【金曲名人牆】名單中。 黃安祖的歌曲充滿文學氣息,以詩的語言來呈現歌詞,探討愛情,親情,生命的意義,憂鬱症及寂寞等議題。他用詩人特有的音質感情吟誦歌曲。他是橫跨文學及音樂的詩人歌手,是最詩意最溫暖的聲音。 2012年出版的《來自崩裂世界的情詩》為全中英對照詩畫集,他是本世代罕見能以中英雙種語言創作詩的台灣作家。 2015年底出版中英對照詩畫音樂電影專輯《吟唱詩人》,成為台灣市場出現第一位能同時寫詩繪畫寫曲演唱並執導MV的全才創作人,此全方位的創作魅力令他的臉書粉絲專頁突破3萬人。 2016年九月出版《吟唱詩人》音樂詩專輯- 祝福版,將所有歌曲重新編曲錄音,增收三首全新詩歌及三首聲音詩作品。 2017年一月出版《不相信愛情的都死掉了》音樂詩專輯,收錄10首原創詩歌及三首聲音詩作品,此專輯為《吟唱》三部曲之第二部。 2017年八月出版《天上人間》音樂詩專輯,收錄10首原創詩歌,1首聲音詩,1首劇場詩,序及跋:情經聲音詩,此專輯為《吟唱》三部曲之終章。 2018年開始進行「大師致敬詩歌計畫」。於一月初全球上線發行數位單曲,余光中致敬詩歌《與永恆拔河》,紀念剛過世的台灣文學巨擘余光中,此曲改編至余光中的同名詩作,由黃安祖譜曲演唱。此曲於發行首週進入QQ音樂巔峰榜港台榜,為當周最受歡迎港台100首歌曲中名列第35名。同年六月發行鄭愁予致敬詩歌《允諾》數位單曲。 黃安祖為音樂史上,第一位甫出道就以概念專輯形式,發表概念完整連結三部曲的詞曲創作歌手,並連獲8項最佳專輯肯定。 《吟唱詩人》是本融合詩繪畫音樂及電影的多媒介詩集,詩人以30首原創中英對照詩作,30副原創畫作,10首原創詩歌來呈現詩意。詩人親自創作8首曲,演唱7首詩歌,並執導第一首佛學電音單曲《肉體》MV。本詩集包含五支歌曲MV及影像詩。北藝大導演李杞悅執導後兩首單曲《No U-Turn》及《易碎之物》的MV,紀錄片導演蕭如君受邀完成詩作《時光之繁花》的影像詩作品。 音樂專輯蒐羅音樂界一時之選,齊聚打造音樂專輯作品:黃安祖力邀金馬獎原創音樂得獎者林尚德老師,擔任音樂顧問。獨立音樂創作人陳瑋儒擔任製作人,並為詩歌《一個人》獻唱。英搖樂團Hello Nico操刀編製搖滾曲《No U-Turn》。曾與詩人夏宇合作的前衛歌手邱比為哲學詩《如夢光影》譜曲獻唱。人氣美女DJ RayRay也跨刀為《肉體》歌曲完成舞曲混音版。《吟唱詩人》曲風橫跨英式搖滾、暗黑電子、時尚流行、清新民謠,曲風多元多變,呈現豐富的聽覺體驗。 《不相信愛情的都死掉了》音樂詩專輯,收錄10首原創詩歌及三首聲音詩作品,黃安祖力邀金馬獎原創音樂得獎者林尚德老師,為美聲勵志抒情曲《星河的嘆息》做編曲,並邀獨立樂團我們我們的主唱郝方竹為英倫搖滾曲《又不捨 又將就》做編曲。黃安祖親自為兩首聲音詩作品《呼吸瞬間》及《比單身還寂寞》做編曲,前者為trip hop風格,lounge電音風格。 2015年底【吟唱詩人】初版發行後,安祖於台北市做了14場音樂會演出,包括於西門町的星巴克,齊東詩舍,女巫店及紀州庵文學館,場場叫好,觀眾常常於聆聽詩歌時感動落淚。 黃安祖於發行《吟唱》三部曲終章【天上人間】音樂詩輯後 於2017年9月第一次進行台灣環島巡迴演出,至各地的文青書店/live house(板橋(書店),新竹(江山藝改所),台中(Forro Café),嘉義(島呼冊店),台南(Hummingbird Nest Bistro蜂鳥巢),高雄(暮色森林)及終站台北市(海邊的卡夫卡))連續表演七場,,引起各地的詩歌愛好者互約結團觀賞,場場爆滿。 黃安祖主軸作品為情詩及情歌,他善於掌握豐富多元的風格及題材。他的首張專輯《吟唱詩人》包含流行、民謠、都會情歌、電音及搖滾。第二張專輯《不相信愛情的都死掉了》則包含更多元素包括流行、民謠、都會情歌、電音、搖滾、R&B、美聲歌曲、百老匯音樂劇風格及trip hop。他的詩作探討題材包括愛情、親情、友情、佛學、生命意義、實現夢想、憂鬱症、寂寞、現代人生活情感及性愛等寬廣的主題。 有別於其他詩人歌手慣常將詩作改編為民謠歌曲,黃安祖多年任職於英文報樂評人的背景,令他善於將詩作改編為多元風格的歌曲。 他於詩作中描繪詮釋憂鬱症及性愛題材。有些詩作因題材文字表現新潮及前衛,如《夜的吸血鬼》曾遭到退稿,但發表於《創世紀詩刊》後,即被轉載選入中華民國筆會的全英語季刊《當代台灣文學英譯》,作為台灣當代最優秀文學作品之一推薦給英語讀者。 曾在台北的Citizen Cain及Okey Dokey Gallery開過個人畫展。詩作散見於《中國時報》、《創世紀詩刊》、《秋水詩刊》、《乾坤詩刊》、《笠詩刊》、《新地文學》及《大海洋詩雜誌》等文學雜誌。曾被《乾坤詩刊》2005春季號推薦為焦點作家,詩作被選入《戀戀秋水》詩選集,《來自崩裂世界的情詩》被《當代台灣文學英譯》(The Taipei Chinese PEN期刊)2013年春季號推薦為封面故事。 曾為《新聞週刊》、《洛杉磯時報》、《遠東經濟評論》、《好萊塢報導》、《》、《南華早報》及《台灣英文新聞》撰稿報導電影及流行音樂,是少數為各大國際英文報刊雜誌撰文過的台灣籍記者。 【吟唱詩人Troubadour】音樂詩專輯 祝福版曲目 1.

13 关系: 加拿大基隆市南華早報台灣英文新聞好萊塢報導中國時報中華民國筆會北美洲美國远东经济评论臺北洛杉磯時報新闻周刊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黃安祖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基隆市

基隆市是位於臺灣東北部的都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省的3個市之一,古名「雞籠」,以深水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境內的基隆港又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與「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雨都」,與南臺灣的高雄並列為臺灣兩大。人口約37萬人。全市百分之95土地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新北市相鄰,僅北面有少量的平地與東海毗鄰。 基隆在17世紀臺灣信史記載早期,即有漢族等外來移民入墾,與世居於此的平埔族原住民共處,而西班牙殖民者更曾以基隆的和平島作為經略臺灣的基地;但到了清治雍正年間以後,基隆才逐漸有大批漢族進行開墾,而發展成為市鎮。清治末期,基隆因航運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周邊有豐富的煤礦蘊藏,官方於1875年正式設治、並將原名「雞籠」更改為基隆,開啟了都市發展的歷史。日治時期,日本當局以基隆做為全臺首要航運門戶,大力進行港口興築與市區建設,使基隆崛起成為臺灣主要都市之一,人口排名曾僅次於臺北、臺南、高雄而躍居全臺第四。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正式建市。然而經歷十大建設後臺灣航運中心南移、市區與港口發展腹地受限、港口擴建計畫受阻、鄰近臺北造成的磁吸效應,導致基隆逐漸走向沒落,逐漸轉型發展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其後更因為六都升格直轄市帶來的磁吸效應而造成基隆市人口嚴重外流。 憑藉著歷史遺跡與依山傍海的自然資源,基隆也是北臺灣觀光地之一,並擁有廟口夜市、巷弄小吃、豐富海產等獨具港都特色的美食文化。.

新!!: 黃安祖和基隆市 · 查看更多 »

南華早報

《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SCMP,简称南早)和星期日出版的《星期日南華早報》(Sunday Morning Post)是香港銷量最高的英語收費報紙。其主要對手為香港免費英文報章《英文虎報》、《亞洲華爾街日報》及《HKFP》。現時的總編輯(Editor-in-Chief)為譚衛兒。.

新!!: 黃安祖和南華早報 · 查看更多 »

台灣英文新聞

#重定向 英文台灣日報.

新!!: 黃安祖和台灣英文新聞 · 查看更多 »

好萊塢報導

#重定向荷里活報道.

新!!: 黃安祖和好萊塢報導 · 查看更多 »

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是中華民國一份綜合性中文報紙,常被簡稱為《中時》,由中國時報社編輯與發行,《中國時報》由知名報人余紀忠創辦於1950年,現任董事長為蔡衍明,發行人為黃清龍,總經理為蔡紹中,總編輯為王綽中。.

新!!: 黃安祖和中國時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筆會

中華民國筆會(Taipei Chinese Centre, PEN International)為國際筆會的分會之一,其前身為林語堂、胡適、徐志摩、蔡元培等人於1930年發起成立的國際筆會中國分會。1958年在台灣復會。.

新!!: 黃安祖和中華民國筆會 · 查看更多 »

北美洲

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字源:亞美利哥·維斯普西),簡稱北美洲,位於西半球北部(或北半球)。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劃分。北美洲還包括加勒比海中眾多島嶼(主要為西印度群島)。北美洲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島嶼),約佔当今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3大洲。人口5億2872萬(2008年七月),居世界第4位。.

新!!: 黃安祖和北美洲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黃安祖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远东经济评论

《遠東經濟評論》(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縮寫FEER)是一本英文的時事雜誌,專門報道亞洲的政經時事內容,1946年10月16日於香港創刊,2009年12月停刊。 這本雜香港為基地的雜誌原為周刊,後因財政困難,在2004年12月後改為月刊。現由美國的道瓊斯公司和《華爾街日報》擁有,總編輯為Hugo Restall。它倚靠亞洲各地的作者搞供稿,不設常駐記者,這些作者均為某些方面的專家。 《遠東經濟評論》分析和評論亞洲的政治、商業、經濟為主,包羅科技、社會和文化的內容,尤其重視東南亞和大中華的信息。它以強調本地區觀點和堅持新聞獨立而聞名。 不少名人如哈佛大學漢學教授費正清、作家韓素音、菲律賓前總統阿基諾夫人的丈夫都做過《遠東經濟評論》的記者。 1970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在新加坡成功控告雜誌的編輯「參與國際共產主義活動以挑撥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關係」。 1980年,雜誌報導新加坡扣留羅馬天主教的人員,其後,被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在禁止其在該國出版。 2006年10月起,由於未能遵守新加坡的《報紙和印刷出版法》,雜誌被禁。 由於讀者与廣告客戶已逐漸遷移至互聯網,新聞集團道瓊斯公司已於2009年12月結束《遠東經濟評論》長達63年的發行。.

新!!: 黃安祖和远东经济评论 · 查看更多 »

臺北

--北(Tâi-pak,俗體字書寫作--北)是臺灣的地理名詞,詞義為「臺灣之北」;原本指稱北臺灣,19世紀末臺北建城後,漸用於專指以此城池為中心發展的都市。 「臺北」依照定義的不同涵蓋不同的範圍。行政區的臺北指臺北市,都會區的臺北則指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人口約700多萬人,有的機構定義臺北都會區會再加上桃園市,人口超過920萬人,面積3678平方公里,為世界第50大都會區。.

新!!: 黃安祖和臺北 · 查看更多 »

洛杉磯時報

《洛杉磯時報》(英语:Los Angeles Times),又稱《洛城時報》,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

新!!: 黃安祖和洛杉磯時報 · 查看更多 »

新闻周刊

《新闻週刊》(Newsweek)是一份在纽约出版,在美国和加拿大发行的新闻类週刊。在美国,它是仅次于《时代》的週刊,当然有时它的广告收入超过了后者。在发行量上,它超过了《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在这三份期刊中,《新闻週刊》通常被视作观点比《時代》和《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更自由派,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立場則最為保守。.

新!!: 黃安祖和新闻周刊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