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麻糍埔遺址

指数 麻糍埔遺址

麻糍埔遺址是一處位於臺中盆地舊南屯溪沿岸的史前人類大型考古遺址,其出土器物年代橫跨營埔文化至早期番仔園文化。.

18 关系: 南屯區墳場土庫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環中路營埔文化番仔園文化牛罵頭遺址豐樂雕塑公園麻園頭溪麻糬黎明路 (台中市)臺中市臺中市市地重劃區臺中盆地考古遺址楓樹腳溪旱田

南屯區

南屯區為中華民國臺中市轄下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台灣臺中市西南方,最初為平埔拍瀑拉(Papora)族貓霧拺社群部落,清代後屬農業區,為現台中市轄區中漢人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 1990年代後期新興發展的中心商業區-七期重劃區亦包含此區一部分。而中央機關的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亦設於此區黎明新村內(前身為台灣省政府黎明辦公區),另有台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與法務部矯正署所轄臺中監獄、臺中女子監獄、臺中看守所及臺中戒治所設置於此區大肚台地上。.

新!!: 麻糍埔遺址和南屯區 · 查看更多 »

墳場

墳場(cemetery、graveyard)是死亡的人的尸体以及火葬遗物如骨灰所埋葬的地方。英文中的cemetery来源于希腊文κοιμητήριον,意为“睡觉的场所”。该词暗示此地块专用作埋葬地。在西方世界,坟场是为死者举行最后的纪念仪式的地方。这些仪式随着宗教信仰和文化实践的不同而互有差异。.

新!!: 麻糍埔遺址和墳場 · 查看更多 »

土庫溪

土庫溪位於臺中盆地,屬於烏溪水系,為舊旱溪的支流,流域分佈於臺中市烏日區、臺中市中心及臺中市潭子區,因流經土庫聚落(今西區土庫里)而得名。 土庫溪發源於葫蘆墩圳系統的「牛稠分線」(龍圳溝),源頭位於台中市潭子區栗林--祥和新莊社區東南側之四張犂支線與牛稠分線分流處。牛稠分線於分流後大致向南南西流至頭家--(頭家厝)西側與北屯區交界處,改稱土庫溪。 土庫溪中游原本介於麻園頭溪與梅川之間,並且於南屯路一段、二段交界處南方納入麻園頭溪。經過多次河川整治後,原上游河段流經尾張地區與陝西路後,已經改道沿文心路三段及華美街二段,於華美西街二段與文心路三段交會處注入麻園頭溪,變成麻園頭溪的支流,其他原本中游河道或已消失、或因加蓋而變成地下排水箱涵及經國園道。原土庫溪中游的地下排水箱涵出口,在新田心橋(南屯路一段、二段)南側與麻園頭溪會合,以下河道仍舊稱為「土庫溪」。土庫溪續向南轉西南流至台中市烏日區交界處,再匯入支流楓樹腳溪(即南屯溪)。之後,隨後南流進入烏日區而注入舊旱溪。 但由於整治後的麻園頭溪河面寬、流量大,而土庫溪中游消失,因此亦有將合流後的土庫溪下游河段,均泛稱之為麻園頭溪者。 土庫溪下游流經臺中市文心南路後,沿岸景觀開始出現紊亂,而且工廠林立,完全不同於中游市區河段。.

新!!: 麻糍埔遺址和土庫溪 · 查看更多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簡稱科博館,是位於臺灣臺中市北區的公立科學博物館,是中華民國國家十二項建設文化建設項下興建的首座科學博物館。本館館區由科學中心、太空劇場、生命科學廳、人類文化廳、地球環境廳與植物園所共同組成。每年參觀人數居臺灣博物館第二(僅次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平均三百萬人次左右。另有臺中市霧峰區的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南投縣鹿谷鄉的鳳凰谷鳥園及竹山鎮的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為科博館館外園區。.

新!!: 麻糍埔遺址和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環中路

中路(計畫名為 台中生活圈2號道路),為臺灣臺中市的重要城際道路之一,大致呈C狀環繞臺中市,東連潭子區環中東路(台中生活圈4號道路,以台鐵高架化分隔)銜接,道路鋪設於快官霧峰線(台74線)下方,並沿其而南行至永春路口附近,便開始不循其線並跨過烏日區中山路(台1乙線)與臺鐵臺中線,延伸至溪南、喀哩地區,南迄於烏日區溪尾里慶光路。.

新!!: 麻糍埔遺址和環中路 · 查看更多 »

營埔文化

營埔文化是台灣中部地區新石器時代重要的史前文化類型,其分布範圍大致分布在台灣中部濁水溪、大肚溪、大甲溪中下游地區的河邊階地和丘陵上。營埔文化第一次發現是1943年日本考古學家國分直一在台中市大肚區營埔里的營埔遺址,為便於學者作分類與比較,往後考古學家便將同類型文化特徵,以最早發現的遺址名稱定名為營埔文化。營埔文化是台灣中部地區分布範圍廣大,遺址眾多的文化類型,台灣史前文化史上中部地區新石器時代重要的文化類型。.

新!!: 麻糍埔遺址和營埔文化 · 查看更多 »

番仔園文化

仔園文化約存在於2000年前到400年前,分布於台灣中部,包括大肚台地、八卦台地與苗栗縣南部等地。其名稱來自台中市大甲區一帶的番仔園遺址。.

新!!: 麻糍埔遺址和番仔園文化 · 查看更多 »

牛罵頭遺址

牛罵頭遺址是位於台灣臺中市清水區鰲峰山的一個考古遺址,也是台灣中部新石器時代文化牛罵頭文化的命名遺址。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已將原址規劃為「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並對外開放。.

新!!: 麻糍埔遺址和牛罵頭遺址 · 查看更多 »

豐樂雕塑公園

豐樂雕塑公園(常稱豐樂公園),為台中市的大型公園之一,位於南屯區豐樂里,由向心南路、文心南七路、永春東一路、文心南五路所圍成矩形公園用地。公園佔地約有6公頃,為台灣第一座公立露天雕塑公園《台中市豐樂雕塑公園雕塑作品專輯》第8頁 1997年 吳玲玲、謝蓁蓁、李明珠執行編輯 臺中市立文化中心出版,經歷四屆雕塑大展,評審徵選出共42件作品,與業界贈予10件作品,共計52件雕塑品置於公園內展示;如今已成為台中市具代表性旅遊景點,提供市民娛樂、運動以及展場活動。 園區內尚設有豐樂福德祠、南屯綜合活動中心與臺中市新住民藝文中心。.

新!!: 麻糍埔遺址和豐樂雕塑公園 · 查看更多 »

麻園頭溪

麻園頭溪為台中市市區四河川之一,與綠川、梅川、柳川並列其名。其名乃因流過當地地名「麻園頭」而得。麻園頭即今西區公理、公益、忠誠、忠明等四里全部以及中興里一部份 《臺中市地名沿革》1996年 呂順安主編 台灣省文獻會出版 第57頁。 麻園頭溪流經台中市北屯區、西區、南屯區,於南屯路一段、二段交界處南側與土庫溪會合後,成為土庫溪下游河段。 土庫溪續向南轉西南流至台中市烏日區交界處匯入楓樹腳溪(即南屯溪),隨後南流進入烏日區而注入舊旱溪。在烏日區境內河段設有「麻園頭溪溪濱公園」,以白色橋塔為標的物的烏日吊橋蔚之醒目。.

新!!: 麻糍埔遺址和麻園頭溪 · 查看更多 »

麻糬

麻糬(;Rice cake)是一種糯米製的食物,軟而有黏性,為中國的传统小吃,在香港,台灣,中國大陸都常见,在东亚地區十分流行,后传入日本,也被日本人所喜爱。 麻糬或糬(糬),而此类食品在中日韩叫法各不相同,漢語內部的方言也不相同。在香港,一般稱為糯米糍。 新马闽语muah chee、臺灣閩南語moa-chi發音一致,都源自「麻糍」──里面不含餡料,是剪成小块状、並撒花生粉。.

新!!: 麻糍埔遺址和麻糬 · 查看更多 »

黎明路 (台中市)

黎明路為臺灣臺中市重要聯外道路之一,大致呈南北向,共分三段。南連烏日區光日路,北至西屯區中清路二段,全長10.9公里;廣福路以南的路段屬縣道127號之一部分。全線配置雙向二車道,臺灣大道以南的路段則有慢車道的繪製。 黎明路三段配合港尾溪整治工程及水湳經貿園區內之景觀橋興建工程,於民國102年12月25日至104年8月18日間封閉福星北路至中清路段,以進行路面加高工程(該路之東南側設有施工便道經貿八路連接中清路與中康街口),目前已恢復通行,並封閉原經貿八路之施工便道。另配合該計畫及臺中市第十四期市地重劃區工程,未來將由目前中清路口之終點向東北延伸至環中路一段。.

新!!: 麻糍埔遺址和黎明路 (台中市)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新!!: 麻糍埔遺址和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市地重劃區

臺中市市地重劃區,為臺中市歷年來為增加土地利用、開發所進行的政策,市地重劃可分為公辦與自辦兩種。.

新!!: 麻糍埔遺址和臺中市市地重劃區 · 查看更多 »

臺中盆地

臺中盆地是臺灣中部一座盆地地形,於臺中市豐原區至南投縣名間鄉之間,並跨境於彰化縣芬園鄉下茄荖一帶,面積約380平方公里,是台灣最大豬背盆地(其中一種前陸盆地)。.

新!!: 麻糍埔遺址和臺中盆地 · 查看更多 »

考古遺址

#重定向 遺跡.

新!!: 麻糍埔遺址和考古遺址 · 查看更多 »

楓樹腳溪

楓樹腳溪,又名南屯溪,舊稱犁頭店溪,位於臺中盆地,屬於烏溪水系,為土庫溪的支流,流域分佈於臺中市烏日區、臺中市中心及臺中市潭子區,因流經楓樹腳聚落(今南屯區楓樹里)而得名。 楓樹腳溪本流發源西屯區何厝莊,向南流經南屯區溝仔墘、犁頭店、下楓樹腳,於南屯區、烏日區交界處匯入東側流來之土庫溪。 依據經濟部水利署公告,楓樹腳溪注入土庫溪,以土庫溪為主流。.

新!!: 麻糍埔遺址和楓樹腳溪 · 查看更多 »

旱田

旱田,不用蓄水且無灌溉設施的耕地,多用於種植不需要大量水分的農作物,例如花生、棉花、小麥等。相對於旱田的是水田,多用於種植稻米或其他半水生農作物。 旱田多見於氣候較為乾燥的地區,例如中國東北、黄土高原等地。在氣候濕潤的地區,若地勢較高或離水源較遠而且缺乏灌溉設施,亦多採用這種耕作方式。.

新!!: 麻糍埔遺址和旱田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