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鴻池善右衛門

指数 鴻池善右衛門

鴻池善右衛門乃江戶時代富商鴻池家代代相傳的名號。 遠祖為尼子氏的忠臣山中幸盛,幸盛的次子鴻池新六(鴻池幸元)於伊丹市經營釀酒事業,後來其子(第一代鴻池善右衛門)於1619年將事業遷往大坂,在廿五年中又增加經營了大坂與江戶之間的海運,56年後停止釀酒事業,改經營錢莊,因辦理與大名、商人之間的借貸而逐漸擴大事業。第三代的鴻池宗利更獲得了新田開發和市街道路整備的發包工程。 第十代的鴻池善右衛門於江戶時代後期,明治、大正年間活躍於商場。又名善九郎、幸富、丑之助。 他於1877年成立了第十三國立銀行。之後就任日本生命保險第一任社長。盡力於發展日本的金融和貿易。於1920年、以80歳高齡逝世。.

14 关系: 大名大坂大正尼子氏山中幸盛三菱東京UFJ銀行伊丹市贸易金融江戶江户时代明治日本日本生命保險

大名

大名可以指:.

新!!: 鴻池善右衛門和大名 · 查看更多 »

大坂

#重定向 大阪市.

新!!: 鴻池善右衛門和大坂 · 查看更多 »

大正

大正()是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使用時間從1912年7月30日至1926年12月25日止。承續年號為明治,接續年號為昭和。.

新!!: 鴻池善右衛門和大正 · 查看更多 »

尼子氏

尼子氏是日本一個氏族。是京極氏的守護代。在山陰地方活動,戰國時代成為戰國大名。.

新!!: 鴻池善右衛門和尼子氏 · 查看更多 »

山中幸盛

山中幸盛(1545年9月20日-1578年8月20日)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尼子家武士。別稱山中鹿助、山中鹿介或山中鹿之介,尼子十勇士之一。父親是山中滿幸母親是立原綱重之女。幼名甚次郎,小時已經代替病重的兄長鐮之助。被喻為山陰的麒麟兒,據說是個美男子。 山中幸盛的初戰於1560年是對山名氏高尾城之戰,於該戰中殺了敵將菊地正茂。1562年,白鹿城救援戰,與杉原盛重的部將品川大膳單挑,勝出以後,毛利軍也知道此將存在。由於當時幸盛的頭盔是鹿角,鹿介之名由此得來。 於1566年,尼子義久投降毛利軍,逃亡到北九州,為了復興尼子家,曾對著月亮發誓願受佛教所說七難八苦來換得尼子家中興, ,這成為了幸盛回復主家的決心。之後1569年與其叔父立原久綱共同行動,找回於新宮黨事件中,未被殺害幸運逃到京都東福寺出家的尼子勝久,和尼子勝久的餘臣一起準備復興尼子家。後來一度成功攻略白鹿城。不過在1571年,被毛利軍再次攻奪回,而山中幸盛也被捕,但是成功逃脫。再一次成為流浪之身。有說他在毛利軍領地進行搗亂,也有說在京都隱居。後來於1575年,織田信長收編了尼子氏的部隊,配屬於明智光秀的部下,參與過對松永久秀信貴山城攻略,擊敗了松永久秀的部下川合秀民。 之後尼子勝久被封於上月城,成為對毛利最前線的據點。但是1578年,毛利軍聯同宇喜多軍聯合侵攻,當時織田信長和羽柴秀吉忙於石山本願寺和別所氏、荒木氏的三木城攻擊無暇救援,奮戰至最後依舊在上月城之戰戰敗投降,投降的條件包括勝久及弟助四郎切腹,山中幸盛、立原久綱作為人質。最後在護送途中,在備中國被毛利氏所派的刺客設計殺害。.

新!!: 鴻池善右衛門和山中幸盛 · 查看更多 »

三菱東京UFJ銀行

#重定向 三菱日聯銀行.

新!!: 鴻池善右衛門和三菱東京UFJ銀行 · 查看更多 »

伊丹市

伊丹市()是位於日本兵庫縣東南部的城市,屬於大阪市的衛星城市,距離大阪市市中心僅約10公里距離。轄內東側有、西側通過,全市大部分區域皆平坦;JR西日本的福知山線以南北芳巷通過市區,阪急伊丹線也從南面通往市中心。 大阪國際機場的大部份區域位于該市轄區內,機場也被通稱為「伊丹機場」。 主要產業包括園藝及釀酒。.

新!!: 鴻池善右衛門和伊丹市 · 查看更多 »

贸易

贸易是自願的貨品或服務交換。貿易也被稱為商業。貿易是在一個市場裏面進行的。最原始的貿易形式是以物易物,即直接交換貨品或服務。現代的貿易則普遍以一種媒介作討價還價,如金錢。金錢的出現(以及後來的信用證、鈔票以及非實體金錢)大大簡化和促進了貿易。兩個貿易者之間的貿易稱為雙邊貿易,多於兩個貿易者的則稱為多邊貿易。 貿易出現的原因眾多。由於勞動力的專門化,個體只會從事一個小範疇的工作,所以他們必須以貿易來獲取生活的日用品。兩個地區之間的貿易往往是因為一地在生產某產品上有相對優勢,如有較佳的技術、較易獲取原材料等。.

新!!: 鴻池善右衛門和贸易 · 查看更多 »

金融

金融(Finance)是“資金的融通”的省略語。金,指的是黃金;融,最早指固體融化變成液體,也有融通的意思。所以,金融就是將黃金融化分開交易流通,即價值的流通。顧名思義意指融通資金、使資金融洽通達,是指在經濟生活中,银行、證券或保險業者從市場主體(例如:儲戶、證券投資者或者保險者等)募集資金,並藉貸給其它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動。從事這一業務的業者稱之為金融業者。研究有關金融的學科稱之為金融學。 从广义上说,政府、个人、组织等市场主体通过募集、配置和使用资金而产生的所有资本流动都可称之为金融。因此,不仅是金融业者,有关政府的财政,行业企业的行为、以及个人的理财都是金融的一部分。金融可以看作为资金的募集配置(籌資)、以及投资和融资(借錢買股)三类经济行为。 行业企业募集资金的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新!!: 鴻池善右衛門和金融 · 查看更多 »

江戶

江戶()是日本東京之舊稱,特別是指江戶時代的東京,以江戶城(今皇居)為城市的中心。當時統治日本的德川氏以江戶城做為居所,並將幕府設置於此,使江戶成為當時日本實質的政治中心。江戶幕府與江戶時代便是得名於此。 江戶的市區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江戶城西側的「」、以及東側的「下町」。做為江戶幕府的直轄地,江戶同時是德川氏(德川將軍家)的城下町,別稱「武陽」()。江戶幕府的將軍大多居住於江戶城,但日本的政治中心在幕末時代轉移到京都二条城,而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就任後完全沒在江戶城居住過。進入明治時代後,江戶被更名為東京,並取代京都成為日本首都至今。.

新!!: 鴻池善右衛門和江戶 · 查看更多 »

江户时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又稱德川時代,是指日本歷史中在江户幕府(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時期,從慶長8年二月十二(1603年3月24日)德川家康被委任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在的東京)開設幕府時開始,到慶應3年十月十四(1867年11月15日)大政奉還後結束,為期264年。.

新!!: 鴻池善右衛門和江户时代 · 查看更多 »

明治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至1912年7月30日。.

新!!: 鴻池善右衛門和明治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鴻池善右衛門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生命保險

日本生命保險相互會社(;英語譯名:Nippon Life Insurance Company),簡稱日本生命、日生(ニッセイ/Nissay),是日本第二大人身保險公司,僅次於日本郵政旗下的簡保生命保險。總部位於大阪市的。創立於1889年,當時名為「有限責任日本生命保險會社」,1891年改組為株式會社,至1947年再改組為相互會社(相互保險公司),是現今日本僅有的5家相互保險公司之一。.

新!!: 鴻池善右衛門和日本生命保險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鸿池善右卫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