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無齒翼龍科

指数 無齒翼龍科

無齒翼龍科(学名:Pteranodontidae)為鳥掌翼龍超科的一個科,主要生活在白堊紀的北美洲。無齒翼龍科的翼龍大多擁有特殊且狹長的冠飾,從頭後方延伸出來,以無齒翼龍為代表物種。擁有極長冠飾的夜翼龍,起初被分類於個別的夜翼龍科,也常包含於這個科中。 Category:鳥掌翼龍超科.

9 关系: 夜翼龍學名北美洲穆氏翼龍無齒翼龍白垩纪鳥嘴翼龍鳥掌翼龍超科波氏翼龍

夜翼龍

夜翼龍(學名:Nyctosaurus)是翼手龍亞目的一屬,因牠們異常長的大型頭頂冠飾而著名,最今發現的掠海翼龍也有類似的冠飾。少數科學家假設這些類似鹿角的冠飾,可能用來支撐肉質帆狀物,當掠過海面捕食魚類時,帆狀物可用來穩定。牠們的化石在美國中西部發現,這個地區在白堊紀時是廣闊的淺海。夜翼龍的早期化石並未透露出複雜的冠飾,只有發現類似無齒翼龍的較小結構。 夜翼龍是唯一翼上沒有爪的翼龍類,只保留翼上的第四手指,這可能讓夜翼龍在地面上運動時不方便,讓科學家們推測夜翼龍的大部分時間在飛行上,而很少在地面上。因為夜翼龍缺乏前肢的爪,牠們不可能攀爬懸崖或樹幹。夜翼龍比牠的近親無齒翼龍存活還久,牠們存活到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 夜翼龍出現在電視節目《史前公園》(Prehistoric Park)的第一輯與第六輯。.

新!!: 無齒翼龍科和夜翼龍 · 查看更多 »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新!!: 無齒翼龍科和學名 · 查看更多 »

北美洲

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字源:亞美利哥·維斯普西),簡稱北美洲,位於西半球北部(或北半球)。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劃分。北美洲還包括加勒比海中眾多島嶼(主要為西印度群島)。北美洲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島嶼),約佔当今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3大洲。人口5億2872萬(2008年七月),居世界第4位。.

新!!: 無齒翼龍科和北美洲 · 查看更多 »

穆氏翼龍

氏翼龍(學名:Muzquizopteryx)是翼龍目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墨西哥科阿韋拉州。 在90年代,Múzquiz市的一個採石場工人發現一個翼龍類化石,化石被上司當作辦公室的牆壁裝飾。在2002年,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獲得這個化石,之後與德國的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海德堡大學共同研究化石,由德國大眾汽車出資贊助研究經費。在2004年,這個化石有初步科學研究。在2006年,這些化石被正式敘述、命名。模式種是科阿韋拉穆氏翼龍(M.

新!!: 無齒翼龍科和穆氏翼龍 · 查看更多 »

無齒翼龍

#重定向 無齒翼龍屬.

新!!: 無齒翼龍科和無齒翼龍 · 查看更多 »

白垩纪

白纪(Cretaceous)是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長達8000萬年,是顯生宙的最長一個階段。白垩纪因欧洲西部该年代的地层主要为白垩沉积而得名。白垩纪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約1亿4550萬年(誤差值為400萬年)前至6550萬年前(誤差值為30萬年)。發生在白堊紀末的滅絕事件,是中生代與新生代的分界。 白堊紀的氣候相當暖和,海平面的變化大。陸地生存著恐龍,海洋生存著海生爬行動物、菊石、以及厚殼蛤。新的哺乳類、鳥類出現,開花植物也首次出現。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是地質年代中最嚴重的大規模滅絕事件之一,包含非鳥類恐龍在內的大部分物種滅亡。 白堊紀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白堊系”,縮寫記為K,是德文的白堊紀(Kreidezeit)縮寫。 白堊紀時期的大氣層氧氣含量是現今的15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業時代前的6倍,氣溫則是高於今日約攝氏4°C。.

新!!: 無齒翼龍科和白垩纪 · 查看更多 »

鳥嘴翼龍

#重定向 鳥嘴翼龍屬.

新!!: 無齒翼龍科和鳥嘴翼龍 · 查看更多 »

鳥掌翼龍超科

鳥掌翼龍超科(学名:Ornithocheiroidea)屬於翼龍目翼手龍亞目。.

新!!: 無齒翼龍科和鳥掌翼龍超科 · 查看更多 »

波氏翼龍

波氏翼龍(屬名:Bogolubovia)是翼龍目神龍翼龍科的一屬,發現於俄羅斯的Petreowsk,年代為上白堊紀。波氏翼龍是在1914年被古生物學家N.

新!!: 無齒翼龍科和波氏翼龍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鳥嘴翼龍科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