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鯖科

指数 鯖科

鯖科(學名:Scombridae)是輻鰭魚綱、鲭形目(或传统分类法鱸形目、鯖亞目)的其中一科。为快速游泳的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各大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日常食用的鮪魚、鰹魚、鯖魚等都屬於這個科的深海魚。 鯖科现存15属共51种,中国有11属24种。鲭科又分为2亚科,腹翼鲭亚科的鳞中大,鲭亚科则鳞微小。除腹翼鲭屬於腹翼鲭亞科以外,其餘品種都屬於鯖亞科。 鯖亞科又分四个族。不过,有关鲭科分类和系统进化关系仍存在争议。.

62 关系: 半線馬鮫南非馬鮫大眼雙線鮁大耳馬鮫太平洋藍鰭金槍魚學名小眼雙線鮁小鮪尤多拉舵鰹巴布亞馬鮫巴西馬鮫巴鰹平鰹亚科圓花鰹圆舵鲣刺鮁屬短體羽鰓鮐短鮪短軸舵鰹灰躍鰹福氏羽鰓鮐科利鯖細鰹線紋馬鮫線狐鰹美洲馬鮫白腹鯖花腹鯖青甘金枪鱼西非馬鮫鮪屬鮪魚鯖屬鯖亞目鯖科鯖魚鲈形目黑鮪黑鰭金槍魚黄鳍金枪鱼輻鰭魚綱齒鰆蓝鳍金枪鱼金帶花鯖金槍魚屬長鰭鮪长鳍金枪鱼...腹翼鯖蛋白质東太平洋馬鮫東方藍鰭鮪條斑馬鮫橢斑馬鮫沙氏刺鮁澳洲狐鰹澳洲馬鮫昆士蘭馬鮫族 (生物)智利狐鰹 扩展索引 (12 更多) »

半線馬鮫

半線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的澳洲北部及巴布亞紐幾內亞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本魚腹鰭間的突起小而兩裂,側線逐漸地對於尾柄彎曲下來,泳鰾不存在,身體覆蓋著小鱗片,體側具有約20條垂直的條紋了,背鰭硬棘13-15枚;背鰭軟條19-22枚;臀鰭軟條19-22枚;脊椎骨44-46枚,體長可達120公分,棲息在沿岸礁石或沙底質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鯖科和半線馬鮫 · 查看更多 »

南非馬鮫

南非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印度洋區,包括東非、葛摩、留尼旺、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等海域,棲息深度50-200公尺,體長可達120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每年3月至9月會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魷魚、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鯖科和南非馬鮫 · 查看更多 »

大眼雙線鮁

大眼雙線鮁(学名:Grammatorcynus bilineatus)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印度洋區,從紅海至安達曼海;西太平洋區,從日本琉球群島至澳洲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5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棲息在沿岸珊瑚礁及岩礁區的開闊水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鯖科和大眼雙線鮁 · 查看更多 »

大耳馬鮫

大耳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巴西聖保羅海域,本魚腹鰭間的突起小而兩裂,泳鰾不存在,側線突然彎曲的向下在第二背鰭鰭之下,成魚有沒有黑色的區域在第一背鰭上的較前端,身體完全地覆蓋著鱗片,背鰭硬棘12-18枚; 背鰭軟條15-18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16-20枚;脊椎骨41-43個,體長可達184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會進行迴游,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鯖科和大耳馬鮫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藍鰭金槍魚

太平洋藍鰭金槍魚(学名:Thunnus orientalis),又名東方藍鰭鮪、太平洋黑鮪、黑甕串、黑暗串,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太平洋熱帶,亞熱帶,及溫帶海域,棲息深度1-2000公尺,體長可達300公分,為大洋性洄游性魚類,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及養殖魚類。.

新!!: 鯖科和太平洋藍鰭金槍魚 · 查看更多 »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新!!: 鯖科和學名 · 查看更多 »

小眼雙線鮁

小眼雙線鮁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太平洋的澳洲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5公尺,體長可達112公分,棲息在沿岸表層水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鯖科和小眼雙線鮁 · 查看更多 »

小鮪

小鮪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棲息深度1-150公尺,體長可達122公分,棲息在沿岸表層水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鯖科和小鮪 · 查看更多 »

尤多拉舵鰹

尤多拉舵鰹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太平洋區,從美國加州至厄瓜多海域,本魚身體細長,健壯的,呈圓柱形;背鰭相距甚遠;第二背鰭有8離鰭;胸鰭短,體色暗青紫色;頭幾乎是黑色,體長可達36.5公分,為大洋性魚類,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鯖科和尤多拉舵鰹 · 查看更多 »

巴布亞馬鮫

巴布亞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太平洋的巴布亞灣海域,棲息深度10-35公尺,本魚腹鰭間的突起小而兩裂,側線逐漸地對於尾柄彎曲下來,泳鰾不存在,身體覆蓋著小鱗片,第一背鰭黑色前面地而且在後部地沿著末梢部的邊緣,側邊銀色的沒有斑點,斑塊或橫帶,背鰭硬棘16-19枚;背鰭軟條21-25枚;臀鰭軟條25-29枚;脊椎骨54-56個,體長可達35公分,棲息在沿岸混濁海域,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鯖科和巴布亞馬鮫 · 查看更多 »

巴西馬鮫

巴西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勒比海至巴西海域,本魚吻遠短於其餘的頭部,腹鰭間的突起短,側線逐漸地對於尾柄彎曲下來,腹鰭相當短,泳鰾不存在,側邊銀色的有圓淡黃色的青銅色的斑點的幾排,第一背鰭黑色,背鰭硬棘17-19枚; 背鰭軟條15-19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16-20枚;脊椎骨47-49個,體長可達125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會進行迴游,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鯖科和巴西馬鮫 · 查看更多 »

巴鰹

巴鰹,俗名鮪、煙仔魚、花煙,是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

新!!: 鯖科和巴鰹 · 查看更多 »

平鰹

平鰹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挪威至塞內加爾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5公尺,體長可達130公分,棲息在沿岸溫暖水域,成小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鯖科和平鰹 · 查看更多 »

亚科

亚科(subfamilia)是生物分类法的一個次级的輔助分類單元,在科和属之间。有时亚科和屬之間也分族。 根據現時的命名標準:植物亞科的拉丁文分類名稱的字尾會使用"-oideae";而動物亞科會使用"-inae"。.

新!!: 鯖科和亚科 · 查看更多 »

圓花鰹

#重定向 圆舵鲣.

新!!: 鯖科和圓花鰹 · 查看更多 »

圆舵鲣

圆舵鲣(学名:Auxis rochei,又稱雙鰭舵鰹,俗名圓花鰹、棱氏舵鲣、煙仔魚、花煙)是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舵鲣屬的其中一種鱼类。.

新!!: 鯖科和圆舵鲣 · 查看更多 »

刺鮁屬

#重定向 沙氏刺鮁.

新!!: 鯖科和刺鮁屬 · 查看更多 »

短體羽鰓鮐

短體羽鰓鮐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從安達曼海至斐濟海域,棲息深度15-200公尺,體長可達34.5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成群活動,以浮游生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鯖科和短體羽鰓鮐 · 查看更多 »

短鮪

短鮪(學名Thunnus obesus),俗稱大目鮪,又叫短墩、大目串、大眼金槍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分布於全球熱帶至亞熱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50公尺,體長可達250公分。為大洋性洄游魚類,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等為食,是可食用的魚類之一,在日本,常做成生魚片。參見鮪魚。.

新!!: 鯖科和短鮪 · 查看更多 »

短軸舵鰹

短軸舵鰹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太平洋區,從美國加州至厄瓜多海域,本魚身體細長,健壯的,呈圓柱形;背鰭相距甚遠;第二背鰭有8離鰭;胸鰭長,體色深藍紫色;頭幾乎是黑色,體長可達40公分,為大洋性魚類,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

新!!: 鯖科和短軸舵鰹 · 查看更多 »

灰躍鰹

躍鰹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的澳洲及巴布亞紐幾內亞海域,本魚嘴相當大,上頜延伸到眼的後緣,身體大部份裸露在後發展良好的甲胄除了一條鱗片的條紋胸鰭的基底與腹鰭的周圍沿著背鰭基底與臀鰭與區塊,背部是深地藍色,覆蓋著細長的黑色斑點,背鰭硬棘16-18枚;背鰭軟條17-19枚;臀鰭軟條15-17枚;脊椎骨45-50枚,體長可達45公分,為大洋性魚類,成群在表層水域活動,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及餌魚。.

新!!: 鯖科和灰躍鰹 · 查看更多 »

福氏羽鰓鮐

福氏羽鰓鮐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從印度至斐濟海域,棲息深度150公尺,體長可達20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成群活動,以浮游生物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鯖科和福氏羽鰓鮐 · 查看更多 »

科可指:.

新!!: 鯖科和科 · 查看更多 »

科利鯖

科利鯖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大西洋溫暖海域,棲息在沿岸海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鯖科和科利鯖 · 查看更多 »

細鰹

細鰹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南半球熱帶及溫帶的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等海域,亦可见于加利福尼亚海岸,體長可達105公分,為大洋性魚類,在表層水域成小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鯖科和細鰹 · 查看更多 »

線紋馬鮫

線紋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度西岸、孟加拉、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斯里蘭卡等海域,本魚顎骨後端非常擴大;腹鰭間的突起小而兩裂,沒有附加的分支的側線前面地,然後些微地幾乎筆直地在第二背鰭小鰭之下跑彎曲向下的對於尾柄的龍骨脊,泳鰾不存在,身體覆蓋著小鱗片,在後部地的第一背鰭黑色,背鰭硬棘15-18枚;背鰭軟條15-19枚;臀鰭軟條17-22枚;脊椎骨44-46個,體長可達80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鯖科和線紋馬鮫 · 查看更多 »

線狐鰹

線狐鰹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北太平洋區,從美國阿拉斯加至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半島海域,體長可達102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魷魚、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鯖科和線狐鰹 · 查看更多 »

美洲馬鮫

美洲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中東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亞灣海域,體長可達77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鯖科和美洲馬鮫 · 查看更多 »

白腹鯖

白腹鯖,又稱日本鯖,俗名花輝、青輝、青花,是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

新!!: 鯖科和白腹鯖 · 查看更多 »

花腹鯖

花腹鯖,又稱澳洲鯖,俗名花輝、青輝,是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

新!!: 鯖科和花腹鯖 · 查看更多 »

青甘金枪鱼

長腰鮪(Thunnus tonggol),又名小黃鰭鮪、黑鰭串、串仔、長實、長翼,為为鯖科金槍魚屬的其中一種。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鯖科和青甘金枪鱼 · 查看更多 »

西非馬鮫

西非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從加那利群島至安哥拉海域,棲息深度1-40公尺,體長可達100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新!!: 鯖科和西非馬鮫 · 查看更多 »

鮪屬

#重定向 金槍魚屬.

新!!: 鯖科和鮪屬 · 查看更多 »

鮪魚

#重定向 金槍魚屬.

新!!: 鯖科和鮪魚 · 查看更多 »

鯖屬

#重定向 鯖魚.

新!!: 鯖科和鯖屬 · 查看更多 »

鯖亞目

鯖亞目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的其中一個亞目。特点是前颌骨固着于上颌骨,不能向前伸出。背鳍鳍棘正常。臀鳍前无游离鳍棘。有或无皮肤血管系统。鱼体大多纺锤形,多是一些快速游泳的种类,是世界渔业重要捕捞对象。 *.

新!!: 鯖科和鯖亞目 · 查看更多 »

鯖科

鯖科(學名:Scombridae)是輻鰭魚綱、鲭形目(或传统分类法鱸形目、鯖亞目)的其中一科。为快速游泳的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各大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日常食用的鮪魚、鰹魚、鯖魚等都屬於這個科的深海魚。 鯖科现存15属共51种,中国有11属24种。鲭科又分为2亚科,腹翼鲭亚科的鳞中大,鲭亚科则鳞微小。除腹翼鲭屬於腹翼鲭亞科以外,其餘品種都屬於鯖亞科。 鯖亞科又分四个族。不过,有关鲭科分类和系统进化关系仍存在争议。.

新!!: 鯖科和鯖科 · 查看更多 »

鯖魚

鯖屬(學名:Scomber)是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鲈形目、鲭亚目、鲭科下的一个分类,统称为鯖魚,是一類很常見的食用魚,出沒於西太平洋及大西洋的海岸附近,喜群居。平均身长30至50厘米,寿命最长可至11年,它以吞噬浮游生物及鲟鱼、鳕鱼和鲱鱼所产的卵为生。.

新!!: 鯖科和鯖魚 · 查看更多 »

鲣(拼音:jiān;学名:Katsuwonus pelamis),又稱正鰹、烟仔、小串、柴鱼,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

新!!: 鯖科和鲣 · 查看更多 »

鲈形目

形目(学名:Perciformes)是輻鰭魚纲中的一个目,在鱼类传统分类法中,有40%的鱼属于鲈形目,因此它传统中是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目,共有超过7000多个不同的种,其形状、大小各异,在几乎所有的水中生态环境都有出现。最早的已知的鲈形目化石是白垩纪晚期出现的,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个目的动物就开始分歧演变了。.

新!!: 鯖科和鲈形目 · 查看更多 »

黑鮪

黑鮪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太平洋區,從美國加州至秘魯北部海域,棲息深度可達40公尺,體長可達84公分,棲息在沿岸表層水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鯖科和黑鮪 · 查看更多 »

黑鰭金槍魚

黑鰭金槍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巴西里約熱內盧海域,體長可達108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鯖科和黑鰭金槍魚 · 查看更多 »

黄鳍金枪鱼

黃鰭鮪、黄鳍金枪鱼(学名Thunnus albacares、yellowfin tuna)是一种食用鱼,因二背鳍和臀鳍呈黄色而得名,生活全球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但不包括地中海,棲息深度1-250公尺。黄鳍金枪鱼体长约为2米,体重200公斤左右,棲息在溫暖海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甲殼類、烏賊等為食,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

新!!: 鯖科和黄鳍金枪鱼 · 查看更多 »

輻鰭魚綱

辐鳍鱼纲(學名:Actinopteri)又名条鳍鱼纲,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的一纲,也是辐鳍鱼总纲的两个演化支之一,包含了所有与新鳍亚纲关系较近、离多鳍鱼目较远的辐鳍鱼。.

新!!: 鯖科和輻鰭魚綱 · 查看更多 »

齒鰆

齒鰆(学名:Sarda orientalis),又名東方狐鰹、煙仔虎、掠齒煙、烏鰡串,为狐鲣属的一種。.

新!!: 鯖科和齒鰆 · 查看更多 »

蓝鳍金枪鱼

蓝鳍金槍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極危保育類動物,分布於全球各大洋熱帶至溫帶海域,棲息深度50-2473公尺,體長可達245公分,為大洋性洄游性魚類,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及養殖魚類,臺灣稱為「南方黑鮪」。.

新!!: 鯖科和蓝鳍金枪鱼 · 查看更多 »

金帶花鯖

金帶花鯖(学名:Rastrelliger kanagurta),又名羽鰓鮐、鐵甲、媽鱟,为鯖科羽鰓鮐屬下的一个种。.

新!!: 鯖科和金帶花鯖 · 查看更多 »

金槍魚屬

金槍魚屬(学名:Thunnus)又名鮪屬,通称鮪魚()、金槍魚、吞拿魚,是一種鯖科的海洋生物。鮪魚有8個品種,其中多數品種體積巨大,最大的體長達3.5米,重達600至700公斤,而最小的品種只有3公斤重。鮪魚的繁殖能力很强,一條50公斤重雌魚,每年可產卵500萬粒之多。但是因為成長速度慢,魚群總數量在濫捕中持續下降,從前有捕捉過三、四十歲的大體型鮪魚,但到目前十多歲的中型鮪魚也已經很少。 鮪魚的肉色為紅色,這是因為鮪魚的肌肉中含有了大量的肌红蛋白所致。有些鮪魚,例如藍鰭鮪(T.

新!!: 鯖科和金槍魚屬 · 查看更多 »

長鰭鮪

#重定向 长鳍金枪鱼.

新!!: 鯖科和長鰭鮪 · 查看更多 »

长鳍金枪鱼

长鳍金枪鱼(学名Thunnus alalunga)是金枪鱼的一种,可以食用,因胸鳍很长——约为体长的30%而得名,生活在全球热带和温带海洋及地中海,为外洋性鱼类,会洄游,肉食性,以小鱼及乌贼為食。长鳍金枪鱼体长约为1.5米,重60公斤左右。市面上常见的金枪鱼罐头,所使用的主要原料即长鳍金枪鱼。.

新!!: 鯖科和长鳍金枪鱼 · 查看更多 »

腹翼鯖

腹翼鯖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南半球熱帶至溫帶海域,棲息深度可達200公尺,體長可達164公分,棲息在中層水域,屬肉食性,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鯖科和腹翼鯖 · 查看更多 »

蛋白质

蛋白质(protein,旧称“朊”)是大型生物分子,或高分子,它由一个或多个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长链条组成。氨基酸分子呈线性排列,相邻氨基酸残基的羧基和氨基通过肽键连接在一起。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由对应基因所编码。除了遗传密码所编码的20种“标准”氨基酸,在蛋白质中,某些氨基酸残基还可以被改變原子的排序而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从而对蛋白质进行激活或调控。多个蛋白质可以一起,往往是通过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蛋白质复合物,发挥某一特定功能。 与其他生物大分子(如多糖和核酸)一样,蛋白质是地球上生物体中的必要组成成分,参与了细胞生命活动的每一个进程。酶是最常见的一类蛋白质,它们催化生物化学反应,尤其对于生物体的代谢至关重要。除了酶之外,还有许多结构性或机械性蛋白质,如肌肉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以及细胞骨架中的微管蛋白(参与形成细胞内的支撑网络以维持细胞外形)。另外一些蛋白质则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免疫反应、细胞黏附和细胞周期调控等。同时,蛋白质也是动物饮食中必需的营养物质,这是因为动物自身无法合成所有氨基酸,动物需要和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必需氨基酸。通过消化过程将蛋白质降解为自由氨基酸,动物就可以将它们用于自身的代谢。.

新!!: 鯖科和蛋白质 · 查看更多 »

東太平洋馬鮫

東太平洋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中東太平洋區,從美國加州南部至秘魯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2公尺,本魚腹鰭間的突起小而兩裂,身體覆蓋著小鱗片,側線逐漸地對於尾柄彎曲下來,泳鰾不存在,腹鰭相當長,側邊銀色的有很多的圓褐色的斑點,第一背鰭末梢部地是黑色的與在基底的白色,第二個背鰭被有些許色調淡黃色的而且有黑色的邊緣,臀鰭白色,背鰭硬棘15-18枚;背鰭軟條16-19枚;臀鰭軟條16-21枚;脊椎骨46-49枚,體長可達99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鯖科和東太平洋馬鮫 · 查看更多 »

東方藍鰭鮪

#重定向 太平洋藍鰭金槍魚.

新!!: 鯖科和東方藍鰭鮪 · 查看更多 »

條斑馬鮫

條斑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麻州至巴西海域,棲息深度1-20公尺,本魚腹鰭間的突起小而兩裂,側線逐漸地對於尾柄彎曲下來,泳鰾不存在,身體覆蓋著小鱗片,第一背鰭的前三分之一黑色,腹鰭相當長,側邊銀色的有一條長的側面中央的斑紋與具有可變長度與小的黃斑上面與下面的橘黃色條紋的幾排斑紋,背鰭硬棘16-18枚;背鰭軟條15-19枚;臀鰭軟條15-20枚;脊椎骨47-48枚,體長可達183公分,棲息在沿岸水質清澈的珊瑚礁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魷魚、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鯖科和條斑馬鮫 · 查看更多 »

橢斑馬鮫

橢斑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大西洋區,從加拿大至墨西哥猶加敦半島海域,棲息深度10-35公尺,本魚腹鰭間的突起小而兩裂,側線逐漸地對於尾柄彎曲下來,泳鰾不存在,身體覆蓋著小鱗片,第一背鰭黑色前面地在後部地而在末梢部的邊緣,通常銀色的有被有顯著的對橢圓的深色斑點的大約三個列的圓的側邊,背鰭硬棘17-19枚;背鰭軟條17-20枚;臀鰭軟條17-20枚;脊椎骨51-53個,體長可達91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曾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鯖科和橢斑馬鮫 · 查看更多 »

沙氏刺鮁

沙氏刺鮁(学名:Acanthocybium solandri),又名棘鰆、石喬、竹節鰆、土托舅、沙啦,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刺鮁屬下的唯一種,分布於全球三大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本魚嘴大、強壯,呈三角形,具扁長形而細鋸齒狀齒,吻大約與頭部一樣長,鰓耙不存在,有泳鰾,身體覆蓋著小鱗片,背部是彩虹般藍綠色; 側邊銀色的有在側線之下延伸到的24-30個深藍色藍色的縱帶,背鰭硬棘23-27枚;背鰭軟條12-16枚;臀鰭軟條12-14枚;脊椎骨62-64個,體長可達250公分,為大洋性魚類,在表層水域成小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新!!: 鯖科和沙氏刺鮁 · 查看更多 »

澳洲狐鰹

澳洲狐鰹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南太平洋區,包括澳洲東南部、紐西蘭海域,體長可達180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成群活動,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鯖科和澳洲狐鰹 · 查看更多 »

澳洲馬鮫

澳洲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太平洋的澳洲北部及巴布亞紐幾內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本魚腹鰭間的突起小而兩裂,側線逐漸地對於尾柄彎曲下來,泳鰾不存在,身體覆蓋著小鱗片,側邊有一些貧乏地圓斑點的固定的列,大於瞳孔但是比眼直徑更小,胸鰭的內面顏色較深藍色,頰部與腹面銀白色, 臀鰭與肛門的離鰭淡的銀灰色,背鰭黑色,背鰭硬棘20-22枚;背鰭軟條17-20枚;臀鰭軟條17-19枚;脊椎骨50-52個,體長可達104公分,棲息在外海或沿岸沙底質、岩礁海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魷魚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導。.

新!!: 鯖科和澳洲馬鮫 · 查看更多 »

昆士蘭馬鮫

昆士蘭馬鮫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的澳洲及巴布亞紐幾內亞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本魚腹鰭間的突起小而兩裂,側線逐漸地對於尾柄彎曲下來,泳鰾不存在,身體覆蓋著小鱗片,第一背鰭墨黑色的薄膜有大的對比在第 6個與最後的硬棘之間的密集白色的區域,成魚的側邊有顯著的大約三不確定的列不明顯的青銅色-灰色斑塊,背鰭硬棘16-18枚;背鰭軟條17-19枚;臀鰭軟條16-20枚;脊椎骨48-49枚,體長可達100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屬肉食性,以魚類、魷魚、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有雪卡魚中毒的報告。.

新!!: 鯖科和昆士蘭馬鮫 · 查看更多 »

族 (生物)

族(拉丁文Tribus;英語Tribe)是生物分類法中的一個次要等級,介於亚科和屬之間,用於一些科的動物和植物的詳細分類。一个族里包含相互之间较其它属于同科的属更加接近的属。 在动物学中一个族的拉丁语学名以-ini作为后缀,在植物学中一个族的拉丁语学名的后缀为-eae。 詳見生物分類法。 Category:生物分類學.

新!!: 鯖科和族 (生物) · 查看更多 »

智利狐鰹

智利狐鰹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南太平洋區,從秘魯北部至智利海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體長可達102公分,棲息在沿岸海域,成群活動,屬肉食性,以魚類、魷魚、甲殼類為食,可做為食用魚、遊釣魚。.

新!!: 鯖科和智利狐鰹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舵鰹屬鲭科金枪鱼科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