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高速運輸艦

指数 高速運輸艦

速運輸艦(High speed transport)是美國海軍在二次大戰以及之後,將驅逐艦或護航驅逐艦改裝為兩棲作戰任務用的艦艇的稱呼,在美軍的船體編號是APD,AP是運輸船,而D是驅逐艦。高速運輸艦可以一次搭載200名士兵,大約一連左右兵力載運到登陸地點,而進行登陸時,該艦也能使用本身武器進行火力支援。曼利號驅逐艦是第一艘改裝成高速運輸艦的艦艇。.

14 关系: 巴克利級護航驅逐艦平甲板驅逐艦勒德洛級護航驅逐艦第一號型輸送艦美國海軍美国海军陆战队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特別攻擊隊登陸艇驱逐舰薩沃島海戰東京快車潛艇曼利號驅逐艦 (DD-74)

巴克利級護航驅逐艦

巴克利級護航驅逐艦(Buckley class destroyer escort)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建造的護航用艦艇,專為船團護航以及反制敵軍潛艇用。此級比艾瓦茲級長了約20英呎,並多了約200噸,並改裝渦輪-電力推進引擎,可提供比前級加倍的動力,航速可達24節。此外,也安裝了前級沒有的魚雷發射管。 本級依據租借法案,提供英國46艘,另外有43艘改造成高速運輸艦。二次大戰中 DE-682 Underhill 號在 1945 年7月遭回天自殺魚雷擊沈。戰後多數提供給盟邦海軍。 改造成高速運輸艦的艦隻,廢除魚雷發射管,主砲改為一門5吋砲,3座雙聯裝40mm砲以及6座20mm砲,並配備4艘LCVP登陸艇以及兩座5噸起重機。.

新!!: 高速運輸艦和巴克利級護航驅逐艦 · 查看更多 »

平甲板驅逐艦

平甲板驅逐艦(Flush deck destroyer)主要是指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海軍大量生產的考德威爾級、維克斯級以及克萊門森級驅逐艦的總稱。此三級艦為了大量生產以及艦體強度考量,主甲板從頭到尾連貫,得到此稱呼。由於產量大,一次大戰後大量封存,加上經濟大蕭條,整個1920年代美國並沒有再建造新的驅逐艦。這三級艦到了二次大戰初期儘管已經性能落伍,仍然有部份服役中,並且有相當數量被改造成高速運輸艦、水上飛機母艦、佈雷艦以及掃雷艦等,為戰爭做出貢獻。.

新!!: 高速運輸艦和平甲板驅逐艦 · 查看更多 »

勒德洛級護航驅逐艦

勒德洛級護航驅逐艦(Rudderow-class destroyer escort),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建造的一個艦級,專門用於船團護航以及反制敵軍潛艇用。 本艦級計劃建造252艘,22艘建成,51艘改建為高速運輸艦,180艘在二戰末取消建造。 二戰後,美國海軍將部份勒德洛級艦隻轉售予中華民國、南韓等國海軍,其餘轉入直至退役。.

新!!: 高速運輸艦和勒德洛級護航驅逐艦 · 查看更多 »

第一號型輸送艦

一號型輸送艦()是大日本帝國海軍輸送艦的艦級#内令昭和19年2月(1)p.47『内令第二百九十六號 艦艇類別等級別表中左ノ通改正ス|昭和十九年二月五日 海軍大臣嶋田繁太郎|軍艦、航空母艦大鷹型ノ項中「、冲鷹」ヲ削ル|輸送艦、一等峯風型ノ項中「、沼風」ヲ、同二等若竹型ノ項中「、芙蓉」ヲ削ル|潜水艦、二等呂百型ノ項中「呂號第百、」ヲ削ル|海防艦ノ項ノ次ニ左ノ一項ヲ加フ |輸送艦|一等|第一號型|第一號| 』。於昭和19年度(1944年)的計劃中為強行輸送艦,而在後來再被分類為一等輸送艦。在最初被稱呼為「特特(特々)」,即「特務艦特型」的簡稱。.

新!!: 高速運輸艦和第一號型輸送艦 · 查看更多 »

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United States Navy,縮寫:USN或U.S. Navy),是美利坚合众国軍隊的一个軍種,負責管理所有与海軍有关的事务。其职责为:“配备、训练和武装一支有能力赢得战争、阻止入侵和保证海域自由的海军战斗部队。”美国海军除了目前有近500,000现役和预备役海軍军人、278艘现役大小军舰之外,海軍旗下甚至還有美國空軍以外的另一支空中部隊,多數為舰載飞机,數量達逾4,000架.

新!!: 高速運輸艦和美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美国海军陆战队

美國海軍陸戰隊(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縮寫为 USMC),又稱美國陸戰隊,是美利堅合眾國軍中的海軍陸戰隊及兩棲作戰部隊,其主要職責是運用美國海軍的艦隊(含航空兵),快速抵達全球各危機發生地執行戰鬥任務。美國海軍陸戰隊属于美国军队中的一个独立兵种,與美國海軍地位平行,同屬美國國防部下屬的美國海軍部,其軍階名稱與陸軍、空軍相同。負責美國駐外使館保安的警卫部队亦隸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

新!!: 高速運輸艦和美国海军陆战队 · 查看更多 »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达尔卡纳尔岛战事,亦稱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或简称瓜岛战役,代号瞭望台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同盟国部队于1942年8月7日至1943年2月9日期间在瓜达尔卡纳尔及其周围岛屿进行的战役。这是盟军战略计划的一部分,目标是保护美国、澳洲和紐西兰之间的运输航线,也是盟军在太平洋反攻的开始。同时也是在科科达小径战役实施数个月后,盟军对大日本帝国实施的第2个主要攻势。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以美军小型登陆战开始,随后日军为夺回岛屿而逐次增兵,并在海上、陆地和空中展开了空前的争夺,从而演化成了日本与盟军的决战。经过历时半年多的争夺,双方均损耗了大量的战舰、飞机,日本的人员伤亡远超美军。日本因无力继续进行消耗作战,而选择撤军。美军得以完全占据瓜岛,尔后夺取了所罗门群岛,最终是整个南太平洋的制海权,美军由此开始进行战略反攻。 瓜达尔卡纳尔是中途岛戰役之后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再次失败,也是日本从战略优势走向劣势的转折点,从世界范围来看,1942年底盟军在瓜岛的反攻和胜利,与同时期的史達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火炬行动一起,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

新!!: 高速運輸艦和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 查看更多 »

特別攻擊隊

特別攻擊隊(),最有名的一支为神风特别攻击队通称为「神風特攻隊(Kamikaze)」、「神风突击队」、「神風敢死隊」,由日本海軍中將大西瀧治郎首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軍在中途島海戰失败后,为了对抗美国海軍强大的优势,挽救其战败的局面,利用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按照「一人、一机、一弹换一舰」的要求,对美国海軍舰艇编队、登陆部队及固定的集群目标实施的自杀式攻擊的特別攻擊隊。這種行為廣泛地用於二戰後期的戰場上,皆因日本的兵力、武器裝備、補給物資均遜於盟軍,日軍於是利用自殺式襲擊,以最少資源獲取最高破壞力。 神风敢死队的战果不同方面的数据不同,但至少47艘盟军舰船被击沉,300多艘被击伤。近4,000名神风敢死队员丧生,其中有24%的飞机击中目标。神风自杀机本质上是飞行员制导航空炸弹,飞机上满载炸药和航空燃油,飞行员的使命是驾驶飞机撞击敌方舰船,因此命中率远高于传统炸弹,破坏力也更大。即使在飞机损坏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命中目标。攻击对象主要是盟军舰船,尤其是航空母舰。 在几次重大失利后,1944年10月神风自杀机投入使用。此时日军丧失了制空权,有经验的飞行员也伤亡殆尽。国内的工业生产也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但日本军政府不愿意投降。神风自杀机的目的是破坏美军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使之作战能力瘫痪。 除去神风自杀机,神风攻击还包括自杀潜艇、自杀鱼雷、自杀快艇、自杀潜水员。纳粹德国也建立了,没有像神风攻击队这样大规模使用。大规模的神风攻击得益于日军的武士道精神:为了忠诚和荣誉,直到战死,絕不投降。 2014年2月4日日本鹿儿岛县南九州市的“知览特攻和平会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递交申请书,要求将“神风特攻队”的队员遗书、信件等333件物品,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而在6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国内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世界记忆遗产的申报名单,其中不包括“神风特攻队”队员的遗书。但申遗方表示,他们原本计划兩年后继续申请,后来在2015年4月日本方面宣布,再次为神风特攻队队员的遗书和信件等资料,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日本方面最晚将在6月提交申请书。.

新!!: 高速運輸艦和特別攻擊隊 · 查看更多 »

登陸艇

登陸艇是小船艇和在海洋裡航行的運輸或運載軍事力量工具。它通常使用在一次兩棲作战期間中去從海對岸運輸或運載著陸上部隊(如步兵和戰車)。那些著名及大量的使用是在二次大戰期間的法國諾曼第登陸,地中海針對北非與義大利的兩棲作戰,和美國-日本間的太平洋戰爭。二戰之後,傳統登陸艇也在韓戰和八二三砲戰中發揮作用,在金門和仁川戰役中改變了戰爭的態勢。 在風帆時代,大船的小艇用作為登陸艇使用,但輪船的出現導致船隻的小船收縮得太小了,所以登陸艇便為專家設計並創作為著登陸目的的艦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協約國就曾經在加利波利戰役中運用稱為「Black Beetles」的原始登陸艇。在二戰前夕,部份國家為了進攻他國而推出了一些登陸艇,例如日本的,以及德國的。由於在二次大戰的後期時間須要使用大量的登陸艇,導致了英國和美國設計了很大數量的不同設計的登陸艇。 由於需要適當地在海灘使用,它們大多是船身使用平底設計,並且設計多為設有平面的前舷吊橋來代替正常的船頭艏部。這使它們在風大浪急的海面運作時很難控制和使乘客非常不舒適和難受。船橋控制中心像引擎一樣通常位於船的最後端(特別在LCA(Landing Craft Assault)和DUKW的描述是船橋設計得太後)。在所有的稱謂中,人們傾向使用首字母縮略詞而得的名稱,而不是使用不為人所熟知的正式名稱。 登陸艇結合氣墊船技術後成了氣墊登陸艇,由於氣墊船有航速快與可兩棲行駛的特性,改善過去登陸艇登陸地點大幅受限的問題,全世界可登陸海岸線由15%提升至70%,因而迅速成了新款登陸艇的研發方向。不過氣墊登陸艇由於耗油量遠比排水式登陸艇高,而且採用「全墊式」的氣墊船一旦停止動力在水面的浮力跟抗波性都比傳統登陸艇差,加上生產成本也略高一點,因此仍有不少國家仍以傳統的排水式登陸艇為登陸主力。廣泛使用氣墊登陸艇的國家如美國主要是以兩棲戰艦運載登陸艇至近海載出動小艇登陸的傳統兩段式作戰,這做法可減輕氣墊登陸艇長途航行高耗油的問題,但也有如俄羅斯的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艇是採用運輸與登陸皆由登陸艇完成的直接式作戰。.

新!!: 高速運輸艦和登陸艇 · 查看更多 »

驱逐舰

驱逐舰(destroyer)是一种多用途的军舰,1890年代至今海军最重要的船种之一。美規常用代號為DD。 從前是負責配合主力攻擊的戰艦與巡洋艦的支援工作,但自從二戰後航母開始流行後,無空優能力的戰艦就逐漸消失淘汰;巡洋艦艦種在模組化的反艦飛彈技術進步下,也顯得體型過大而笨重,使驅逐艦已經逐步在功能上取代了前兩者地位,而成為了海軍軍艦的頭把交椅,新型驅逐艦的火力和噸位也達到了近萬噸甚至万吨以上的巡洋艦級別。.

新!!: 高速運輸艦和驱逐舰 · 查看更多 »

薩沃島海戰

薩沃島海戰(The Battle of Savo Island)亦稱第一次薩沃島海戰(日方稱為第一次所羅門海戰(第一次ソロモン海戦),此外日方資料上的「薩沃島海戰」,盟军方面则称為埃斯佩蘭斯海角海戰);此战發生時間起於1942年8月8日半夜,至8月9日凌晨,僅90分鐘內全部戰鬥結束。這是場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大日本帝國海軍與盟國海軍雙方海面艦艇會戰的著名海戰,也是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爆發五場海戰裡的第一場,日軍以大勝結局。 对于盟军而言,这次海战的直接恶果就是盟军在8月到11月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的三个月的时间丧失了夜间制海权,从而陷入了瓜岛消耗战;对于日军而言,这次海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却未能对美军的登陆舰只和陆战部队造成任何损失,从而无法阻止盟军在瓜岛的登陆行动。.

新!!: 高速運輸艦和薩沃島海戰 · 查看更多 »

東京快車

在瓜達康納爾島戰役期間,日本海軍常在夜間以高速驅逐艦突破美軍的封鎖,向瓜島輸送兵力及物資。美國海軍對此補給作業稱之為「東京快車」。而日軍則稱之為「老鼠運輸(鼠輸送)」。.

新!!: 高速運輸艦和東京快車 · 查看更多 »

潛艇

潛艇或稱潛水艇、潛艦是能夠在水下运行的舰艇。潜艇的种类繁多,形制各异,小到全自动或一两人操作、作業时间数小时的小型民用潜水探测器,大至可裝載数百人、連續潛航3-6个月的俄罗斯台风级核潜艇。按體積可分为大型(主要为军用)、中型或小型(袖珍潜艇、潜水器)和水下自动机械装置等。潛艇也是較早期就有的匿蹤載具。 大型潛艇多為圆柱形,船中部通常設立一个垂直结构(帆罩),早期称为“指挥塔”,帆罩多具有平直的矩形截面,早期多为阶梯形,內有通讯、感应器、潜望镜和控制设备等。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潛艇得到广泛運用,擔任许多大国海军的重要位置,其功能包括攻击敌人军舰或潜艇、近岸保护、突破封锁、侦察和掩饰特种部队行動等。潜艇也被用于非軍事用途,如海洋科学研究、抢救财物、勘探开采、科学侦测、维护设备、搜索援救、海底电缆维修、水下旅游观光、学术调查等,超级富豪甚至用為海下移动豪宅。 多數潛艇被認為是種的戰略武器(尤其是中大型的彈道飛彈潛艇與巡弋飛彈潛艇),在裁軍或擴軍談判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研發潛艇需要高度和全面的工业能力,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够自行设计和生产軍用級潛艇。.

新!!: 高速運輸艦和潛艇 · 查看更多 »

曼利號驅逐艦 (DD-74)

曼利號驅逐艦(舷號DD-74)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驅逐艦,為巴斯鋼鐵廠的六號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曼利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海軍軍官約翰·曼利(John Manley)。 曼利號在1916年於巴斯鋼鐵廠開始建造,在1917年下水服役,其時美國已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著曼利號被派往愛爾蘭護航商船,期間曼利號與英國莫塔瓜號防護巡洋艦(HMS Motagua)相撞,引爆艦上的深水炸彈,造成嚴重損毀。復修後大戰已經結束,曼利號由利物浦返回美國,及後主要在地中海巡航。1922年曼利號退役封存,在1930年重返現役,並留在大西洋艦隊。期間曼利號曾在西班牙內戰時期到地中海戒備。1938年曼利號改為高速運輸艦,並參與了太平洋戰爭多場重要戰役,包括瓜島戰役、所羅門群島戰役、馬紹爾群島戰役、塞班島戰役、仁牙因灣戰役、呂宋島戰役及沖繩戰役。戰爭末段曼利號重編為驅逐艦,並安裝靶機彈射器,訓練水兵應付神風特攻隊攻擊。戰後曼利號退役除籍,並在1946年出售拆解。 曼利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共獲得五枚戰鬥之星,以及一次海軍部隊嘉獎勳表。.

新!!: 高速運輸艦和曼利號驅逐艦 (DD-74)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