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馮皇后

指数 馮皇后

東亞歷史上,有以下多位馮姓女子曾被封為皇后:.

16 关系: 历史南北朝后晋孝文帝孝文幽皇后孝文废皇后东亚後黎朝北魏北魏文成帝冯姓皇后馮皇后 (後晉出帝)馮琰貴黎聖宗文成文明皇后

历史

歷史(现代汉语词汇,古典文言文称之为史),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記》、《汉书》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過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等。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過程,它是史学研究之對象;一般説來,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闡釋,也称為历史。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新!!: 馮皇后和历史 · 查看更多 »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新!!: 馮皇后和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后晋

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后晋高祖石敬瑭936年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个皇帝,總計12年。为与司马氏的晋朝相区别,又别称为石晋。.

新!!: 馮皇后和后晋 · 查看更多 »

孝文帝

東亞歷史上有多位孝文帝分別是:.

新!!: 馮皇后和孝文帝 · 查看更多 »

孝文幽皇后

孝文幽皇后(),冯姓,名不详,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第二任皇-后-,长乐信都(今河北省枣强县东北)人,谥号为幽皇--。为冯太皇太-后-(北魏文成帝拓跋--皇--)的侄女,比丈夫元--长一辈,但是却跟元--年龄相当。.

新!!: 馮皇后和孝文幽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文废皇后

孝文废皇后,名不详,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第一任皇-后-。太皇太-后-冯氏(北魏文成帝拓跋--皇后)的侄女。.

新!!: 馮皇后和孝文废皇后 · 查看更多 »

东亚

东亚泛指亚洲東部,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列島、朝鮮半島和蒙古以及臺灣等地,面积约1170万平方千米,东亚总人口超过16亿。.

新!!: 馮皇后和东亚 · 查看更多 »

後黎朝

後黎朝(),越南的一個朝代,由黎利於1428年(中國明宣宗宣德三年)創立,国号大越。後黎朝可以分為前期和後期兩部份。前期與莫朝南北對峙;到了後期,阮主和鄭主分據南北對峙,後黎朝皇帝僅為鄭主的傀儡。 部份越南的歷史學者,先將1428年至1527年的前期稱作黎初朝(),後將1533年至1789年的後期稱作黎中興朝(),以示區別。.

新!!: 馮皇后和後黎朝 · 查看更多 »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新!!: 馮皇后和北魏 · 查看更多 »

北魏文成帝

#重定向 魏文成帝.

新!!: 馮皇后和北魏文成帝 · 查看更多 »

冯姓

馮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9位。.

新!!: 馮皇后和冯姓 · 查看更多 »

皇后

皇后,在中國史籍中常簡稱為--,是世界歷史上帝國最高統治者——皇帝正配的稱號。目前唯一仍有皇后存在的國家及皇室是日本皇室,為明仁天皇(亦是现存唯一的皇帝)的皇后美智子,其他國家君主的正配一般只稱為“王后”。.

新!!: 馮皇后和皇后 · 查看更多 »

馮皇后 (後晉出帝)

冯皇后,本名不詳,后晋出帝石重贵皇后,姿色豔美,能歌善舞,其父鄴都副留守冯濛,兄長冯玉。最初,后晋高祖石敬瑭喜爱幼弟石重胤,竟收为养子。石重胤留守鄴都,娶副留守冯濛女儿为妻,石重胤早卒,冯夫人寡居,石敬瑭的侄兒齐王石重贵垂涎馮氏的美色。 高祖石敬瑭去世,尚未出殡,新皇帝石重贵就将冯氏纳为吴国夫人。群臣皆贺,石重贵对宰相冯道等说道:“皇太后之命,在卿等面前不应太高兴(与卿等不任大庆)。”群臣出宫,石重贵与馮夫人飲酒作樂,到石敬瑭灵前,酒洒于地祭奠:“皇太后之命,在先帝面前不应太高兴。”左右侍从不住失笑,石重贵也笑了,对左右说:“我今日作新婿如何?”冯夫人与左右皆大笑。李太后虽然生气,也无可奈何。天福八年(943年)十月,立吴国夫人冯氏为皇后。正位中宫后,冯皇后常常干预政事。开运三年(946年),契丹入京师灭后晋,冯皇后和出帝石重贵被辽国北迁,后汉乾祐二年(949年)二月,李太后、石重贵、冯皇后在建州(今辽宁营口)种田,之后不知所终。.

新!!: 馮皇后和馮皇后 (後晉出帝) · 查看更多 »

馮琰貴

柔徽皇太后(,),名,越南後黎朝妃嬪、皇太后(追封)。黎聖宗妻、黎德宗之母,黎襄翼帝的祖母。 馮琰貴是馮文達的女兒,17歲入宮時成為黎聖宗的妃子。到1461年,馮琰貴被封為修媛,六年後生下建王黎鑌,即後來追封為皇帝的黎德宗。 ,另作柔懿皇太后。.

新!!: 馮皇后和馮琰貴 · 查看更多 »

黎聖宗

黎聖宗(;)名諱黎思誠(),又名黎灝(),越南後黎朝第五任君主,1460年—1497年在位。 黎聖宗是黎太宗的第四子,為光淑太后吳氏玉瑤所生,封平原王()。1460年,皇帝黎宜民因為屠戮舊臣而遭群臣的反對,阮熾、丁列發動兵變,殺死黎宜民,擁立黎思誠即位。曾征伐哀牢(即寮國)与占婆等地。黎聖宗即位後,在施政上推行多項改革,包括中央及地方官制、科舉、地方建置、頒行《洪德法典》等等。又致力調理農務,改善經濟生產。聖宗重視文學的推動,在位期間曾组织“骚坛会诗社”,提倡用民族语言写诗,创作多以民间故事为题材,对越文诗歌的发展很有影响。他也写汉文诗,收入《琼苑九歌》和《春云诗集》。而越南知名史書《大越史記全書》,就是由黎聖宗下令編撰。 黎聖宗在越南歷史當中被視為一位較重要的君主。但在私生活方面,越南史籍稱他「女謁盛」,耽於女色。晚年得重病時,遭久已失寵的皇后暗中加害,使他病情惡化而死。享年五十六歲。.

新!!: 馮皇后和黎聖宗 · 查看更多 »

文成文明皇后

文成文明皇后(),或稱文明太后,冯氏,長樂信都人。魏文成帝的皇后,她的姑姑是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左昭儀。.

新!!: 馮皇后和文成文明皇后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