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昭聖太后

指数 昭聖太后

昭聖太后,馬氏,名不詳,(),四川人,明末桂端王朱常瀛妃,永曆帝生母。她信奉天主教,洗禮名為瑪利亞(Maria)。.

24 关系: 南明史 (錢海岳)吴三桂孝剛匡皇后孝欽端皇后孝正太后孝敬太皇太后尊号万历康熙北京市六月 (消歧義)四川省莽白舉事鄭經永历帝永曆永曆 (南明)朱常瀛朱慈熠朱慈煊朱慈𤇥明神宗昆明市

南明史 (錢海岳)

《南明史》共一百二十卷,全十四冊,紀傳體歷史書,錢海岳編著。倣歷朝正史體裁,分本紀五(安宗弘光帝本紀一、紹宗隆武帝本紀一、昭宗永曆帝本紀二、監國魯王本紀一)、志九(曆志一、禮志一、選擇志一、食貨志一、兵志一、藝文志四)、表十(諸王世表四、諸臣封爵世表四、宰輔年表一、七卿年表一)、列傳九十六。紀事自崇禎十七年(1644)五月弘光帝於南京登基起,至永曆三十七年(1683)八月嗣延平郡王鄭克塽降清止,首尾共四十年,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個社會面,記載量達三百五十萬字(記載二百七十六年間史事的《明史》全文僅五百萬字),廣徵博引,紀事詳盡賅備,而因為文化大革命中很多書籍遭難,許多珍貴歷史文獻也只有在此書中略可尋得遺蹤。 作者錢海岳自1920年代初起便開始研究南明史事,二十餘年中參考3400餘種史料,1944年完成《南明史》初稿百卷(柳亞子曾於1950年將之抄錄,現藏於中華書局圖書館)。其後又增刪為百二十卷。文革時錢海岳遭受迫害,其畢生所藏萬卷天下珍本被紅衛兵們燒毀,於戰亂中也不離左右的《南明史》謄清稿與草稿悉數被查抄,文化大革命运动初因曾表彰郑成功,被诬为宣传蔣介石反攻大陆,造反派将其拉到明孝陵,从上面将其推下跌死。錢海岳死後,《南明史》終稿是否完成便成了謎。 顧頡剛對此書極為推崇。1971年,顧頡剛受命整理二十四史時,於《整理國史計劃書》中稱“《南明史》百數十卷,足備一代文獻”,“如能覓得,應置《明史》之後”,並猜測其書或許流落於無錫、南京之間。1979年,錢海岳女婿堵仲偉找回《南明史》謄清稿前96卷,合後24卷草稿,恰為120卷。顧頡剛曾與中華書局商榷出版事宜,因後24卷書寫潦草,點校有困難,故未成。及顧頡剛於1980年歿,猶以未見此書問世為憾。2004年,中華書局編輯俞國林與堵仲偉一同對錢氏手稿進行整理,終於將此書付梓。.

新!!: 昭聖太后和南明史 (錢海岳) · 查看更多 »

吴三桂

吳三桂(),吴周开国皇帝,汉族,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辽西(今辽宁绥中县人)人,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以父荫袭军官。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1644年降清,引清兵入关,被封为平西王。1661年絞殺南明永曆帝,1673年叛清,发动三藩之乱,並於1678年农历八月十七夜病死。其孙吴世璠即位,尊之為周太祖高皇帝。.

新!!: 昭聖太后和吴三桂 · 查看更多 »

孝剛匡皇后

孝刚匡皇后王氏(),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皇后。苏州人。她信奉天主教,洗礼名亞納(Anne)。 父亲王略,是广东的知府,王氏起初是永明王妃、桂王妃(朱常瀛死后,朱由榔袭封桂王),1646年十一月,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即皇帝位,王氏被封为皇后,封王略为長洲伯。永历元年(1647年),永历帝駐武岡,七月,清兵破寶慶,直趨奉天城下。南明的錦衣衛指揮使、文安伯马吉翔护送馬太后及王皇后撤退。途中,天降大雨,宮女、太监在泥淖中行进,皇后表现得很镇静。 永历二年(1648年)永历逃至南宁,四月初二丙午,王皇后生皇太子朱慈煊。清兵攻桂林,皇后用簪珥资助将士。馬吉翔和龐天壽为了讨好孙可望,想要废黜皇后,被永历帝否决。永历三年(1649年)五月庚午,生沅哀王朱慈𤇥。永历八年(1654年)九月廿六,生沔殇王朱慈熠。永历十三年(1659年)正月,永历帝逃亡缅甸,皇后染疾。缅甸为讨好清朝,永历十六年(1662年)二月发动咒水之难,将永历帝献给平西王吴三桂。在被清军押解的途中,王皇后与马太后自相扼喉而死,鄭成功上谥号為孝剛敏肅哲慎正和應天順聖匡皇后。.

新!!: 昭聖太后和孝剛匡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欽端皇后

孝欽靜淑慈敬天昭豫保康聖端皇后呂氏(),大興人,朱常瀛的原配。南明永历帝的嫡母。.

新!!: 昭聖太后和孝欽端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正太后

#重定向 孝正皇太后.

新!!: 昭聖太后和孝正太后 · 查看更多 »

孝敬太皇太后

孝敬太皇太后(),李氏,明神宗朱翊鈞妃《明書》,初封敬妃,死后追封皇贵妃,其孙朱由榔即位后追封太皇太后。《明史后妃列傳》無其記載。生惠王朱常潤、明禮宗朱常瀛。.

新!!: 昭聖太后和孝敬太皇太后 · 查看更多 »

尊号

尊号是中国、朝鮮半島、越南及日本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历史上君主、后妃在世时的称呼。一般用于外交、礼仪、祭祀等。皇帝的尊号不需避讳,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叫。.

新!!: 昭聖太后和尊号 · 查看更多 »

万历

萬曆(1573年-1620年8月27日)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前期,张居正主导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後由於國本之爭,神宗受权臣阻止不能立愛子為儲君,一怒之下三十年不上朝,史稱萬曆怠政,此時期也因為神宗容許朝廷官員羣黨的對立,而出現了東林黨爭,並利用明末三大案互相鬥爭。.

新!!: 昭聖太后和万历 · 查看更多 »

康熙

康熙(a;,公元1662年至1722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前后共61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新!!: 昭聖太后和康熙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昭聖太后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六月 (消歧義)

六月可以指:.

新!!: 昭聖太后和六月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新!!: 昭聖太后和四川省 · 查看更多 »

莽白

#重定向 比耶王.

新!!: 昭聖太后和莽白 · 查看更多 »

舉事

舉事,或稱起事,指使用武力推翻、脫離或反抗現政權的行為,是中性詞;故此也可以作為褒義詞「起義」或貶義詞「暴動」的委婉表述。使用上,如要強調舉事者以使用武力為手段,可加上「武裝」或「武力」二字在前,即「武裝起事」、「武裝起義」或「武裝暴動」。.

新!!: 昭聖太后和舉事 · 查看更多 »

鄭經

鄭經(tl;),福建泉州府南安人,明鄭王朝君主,一名錦,字賢之、元之,號式天,暱稱「錦舍」,鄭成功之嫡長子,與叔鄭襲爭位勝利後,在無大明皇帝的冊封之下,自行襲封了父王之延平王爵位,並封仁德將軍。於1663年至1681年在位,在位十九年,諡號文王。在英國商館的債務紀錄中,以本藩(Ponpoan;Pún-phoan)與臺灣國王(King of Tywan)稱呼鄭經。 鄭經對台灣的發展貢獻不小,在其在位掌政期間,在政治方面重用輔弼大臣陳永華,賜官諮議參軍與東寧總制以行宰相之職統領六官,將漢官制引入台灣;在教育方面,建文廟,除祭祀至聖孔子外,更是太學,將漢人之四書五經以及科舉制度攜入台灣,台灣也自此納入漢文化的範圍內。.

新!!: 昭聖太后和鄭經 · 查看更多 »

永历帝

明昭宗朱由榔(),或稱永曆帝,南明第四任皇帝(1646年12月24日-1662年6月1日在位),亦是最後一任皇帝。 1646年隆武帝被俘死,本為桂王的朱由榔自稱監國。不久,隆武帝弟唐王朱聿𨮁在廣東廣州繼位,以次年為紹武元年,是為紹武帝。數日後,朱由榔在廣東肇庆亦登極稱帝,年號永曆。紹武、永曆二帝為爭正統,隨即開戰,後永曆軍大敗。1647年,清軍攻陷廣州,紹武帝兵敗殉國,永曆帝自此成為南明唯一的統治者。1659年,清军攻陷昆明后流亡缅甸,永曆十五年(1661年)夏历十二月初三日被送交吴三桂,康熙元年四月十五日(1662年6月1日)遭縊死。死後,台灣的鄭氏政權仍沿用永曆年號至1683年清朝佔領台灣為止。.

新!!: 昭聖太后和永历帝 · 查看更多 »

永曆

永曆可指:.

新!!: 昭聖太后和永曆 · 查看更多 »

永曆 (南明)

永曆是中國南明永曆帝(桂王)的年號,共使用三十七年。 南明在中國大陸使用十六年,連同控制台灣的延平王鄭氏持續使用「永曆」年號直至永曆三十七年(1683年)十二月鄭克塽降清為止。 永曆十六年四月十五日(6月1日)永曆帝於昆明被吳三桂縊死,南明正式亡國,連同明朝276年的歷史,正式結束明朝近三百年的統治。 《明史》记载永曆年号起于1646年十一月。《罪惟錄》、《明紀》等则记为1646年上尊号,明年改元。今多从之。 1647年起事者王光代用此年号。.

新!!: 昭聖太后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朱常瀛

桂端王朱常瀛(),是明神宗的第七子,母親是敬妃李氏。李敬妃生下他后不久就去世。.

新!!: 昭聖太后和朱常瀛 · 查看更多 »

朱慈熠

朱慈熠(),明昭宗朱由榔第六子、母孝剛王皇后王氏。永曆八年(1654年)出生,永曆九年(1655年)去世,追封諡為沔殤王。.

新!!: 昭聖太后和朱慈熠 · 查看更多 »

朱慈煊

朱慈炫(又作朱慈煊,),明昭宗朱由榔第三子、母孝剛王皇后。永曆二年(1648年)出生,出生時受洗成為天主教基督徒,並取教名「當定」(Constantine,今譯“君士坦丁”)。這個教名與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相同,永曆帝希望藉由該皇子的受洗與即位,使大明能如同羅馬帝國般,開始轉天主教為國教。永曆五年(1651年)封為皇太子,成為中國史上第一個改信基督信仰之太子。也是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永曆十五年(1661年),吳三桂擒朱慈煊,他大罵吳三桂:「逆賊!大明負了你甚麼?我父子倆負了你甚麼?使我有此下場?」遂於永曆十六年(1662年)與其父一同被殺於滇京五華山逼死坡,年十四歲,鄭經追諡為哀愍太子。.

新!!: 昭聖太后和朱慈煊 · 查看更多 »

朱慈𤇥

朱慈(),明昭宗朱由榔第四子、母孝剛王皇后王氏。永曆四年(1650年)出生,後去世,追封諡為沅哀王。 4 C.

新!!: 昭聖太后和朱慈𤇥 · 查看更多 »

明神宗

明神宗朱翊鈞(),或稱萬曆帝,為明朝第14代皇帝,年号万历,是明穆宗朱载坖的第三子。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駕崩,九岁的朱翊鈞登基,是为明神宗。在位48年,是明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谥号為「範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明神宗在位前十五年,明朝一度呈現中興景象,史稱萬曆中興,而在位中期亦主持了万历三大征,保護藩屬,巩固疆土。張居正死後始親政,因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徵礦稅亦被評一大病。萬曆年間也走向活潑和開放,利瑪竇覲見萬曆帝,開始西學東漸,但同時朝廷內東林黨爭開始萌芽、塞外又有後金勢力虎視眈眈,在其晚年佔領明朝東北大部分地區,使明朝退守山海關,終走向滅亡的局面。.

新!!: 昭聖太后和明神宗 · 查看更多 »

昆明市

昆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省会,是云南唯一的特大城市和中国西部第四大城市,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和交通枢纽;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昆明素以“春城”著称,因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昆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云南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滇池,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众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昭聖太后和昆明市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昭圣太后馬夫人 (明禮宗)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