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馬塘坳

指数 馬塘坳

塘坳(英文:Pottinger Gap)是香港一個山坳,位於香港島東部,歌連臣山與砵甸乍山之間,位處海拔約180米之處,英文名稱以首任香港總督砵甸乍命名。山坳之北可通往柴灣,而向南則可到達大浪灣。港島徑第八段途經此處。此處也是砵甸乍山郊遊徑的起點。.

9 关系: 大浪灣 (香港島)砵甸乍砵甸乍山砵甸乍山郊遊徑香港香港島香港總督柴灣港島徑

大浪灣 (香港島)

大浪灣(英文: Big Wave Bay,亦作 Tai Long Wan)是香港南區赤柱及石澳地區的一個海灣,位於香港島東南部的砵甸乍山以南,石澳半島以北。 大浪灣顧名思義以大浪聞名,秋冬兩季尤甚,吸引人士前往滑浪。正如附近的石澳泳灘,大浪灣沙粒細滑,亦有遊人在該處露營。沙灘的兩旁則為石灘。 大浪灣泳灘現時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管理的泳灘之一,設有更衣室及淋浴設施,並有救生員值勤。泳灘北部設有公眾燒烤區。附近的大浪灣村內亦有私人燒烤場可供租用。 距離沙灘不遠處的大浪灣的北岸有大浪灣石刻,為香港法定古蹟。大浪灣亦是港島徑的終點。.

新!!: 馬塘坳和大浪灣 (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砵甸乍

軍中將砵甸乍爵士,Bt,GCB(Sir Henry Pottinger,),--,英國軍人及殖民地官員,1843年成為首任香港總督。.

新!!: 馬塘坳和砵甸乍 · 查看更多 »

砵甸乍山

砵甸乍山(英文:Pottinger Peak),本稱馬塘山,是香港港島東部的一座山峰,位於小西灣以南、大浪灣以北,海拔312米,以首任香港總督砵甸乍命名。其西為馬塘坳,分隔歌連臣山;其東則為黑角頭。 砵甸乍山山頂設有香港數碼地面電視廣播之輔助發射站,服務石澳及鶴咀等地。 File:Pottinger Peak North View.JPG|砵甸乍山山路眺望東面的東龍州 File:Pottinger Peak Observatory West View.JPG|砵甸乍山觀景台的風景 File:Pottinger Peak Observatory Central View.JPG|砵甸乍山觀景台的風景 File:Pottinger Peak Observatory East View.JPG|砵甸乍山觀景台的風景.

新!!: 馬塘坳和砵甸乍山 · 查看更多 »

砵甸乍山郊遊徑

砵甸乍山郊遊徑是香港一條郊遊路徑,位於香港島石澳與黑角頭之間的砵甸乍山,處於石澳郊野公園範圍內,連接馬塘坳及歌連臣角道,全長1.9公里。.

新!!: 馬塘坳和砵甸乍山郊遊徑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馬塘坳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新!!: 馬塘坳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總督

香港總督(簡稱港督,民間俗稱“督爺”,尊稱督憲或督憲閣下),前身職位是香港行政官(共有3任),是香港殖民地時期(1841-1997),由英國派駐香港的英国君主代表,共歷28任。 早期港督都是由英國殖民地部(後稱「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的官員出任,1971年以後港督大多是外交官出身,麥理浩勳爵是第一位;而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則是國會議員出身,曾任保守黨主席。 香港在英治時期共28位總督中,除第1至2、3至4任以外,其餘每個正任總督的交接時間皆不是完美交接,而是中間隔著一至兩位署理總督。署理總督早期則由香港副總督暫代,該職位是由香港駐軍司令擔任;1870年代香港戰略地位減退,故此於1870年至1902年該職位為非常設職位,1902年後香港副總督的職位正式被撤銷。自此,署理總督多由輔政司(1976年改名為布政司)擔任。.

新!!: 馬塘坳和香港總督 · 查看更多 »

柴灣

柴灣(Chai Wan),是香港島東區的一個地區,屬於香港市區範圍之內。柴灣隔鯉魚門海峽與九龍東相望。.

新!!: 馬塘坳和柴灣 · 查看更多 »

港島徑

港島徑(英文:Hong Kong Trail)是位於香港香港島的遠足徑,於1985年4月1日啟用,全長50公里,共分為8段。起點位於山頂爐峰峽,而終點則為石澳大浪灣。每年綠色力量都舉行綠色力量環島行,為香港環境教育工作籌款。 國際旅遊指南《Lonely Planet》曾評選全球最佳城市遠足徑,港島徑入選頭十大,獲得第十名。.

新!!: 馬塘坳和港島徑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