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馬儀英

指数 馬儀英

儀英博士,MBE,JP(Dr.,),香港基督教女教育家,1947年至1949年任廣州真光中學校長,1949年至1973年任九龍真光中學創校校長。 馬儀英早年在香港和廣州接受教育,後來前往美國深造,先後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她畢生從事教育工作,除擔任九龍真光中學校長外,也是多間教會學校校董,亦曾獲香港政府委任為教育委員會委員和中文中學會考委員會委員。在1964年,她獲港府委任為教育報告書工作委員會委員,就《馬殊及森遜報告書》的建議作出研究和檢討。工作委員會復於1965年1月發表報告,促成港府在同年4月發表《香港教育政策白皮書》,對港府教育政策的方針起一定影響。 馬儀英是虔誠的基督徒,曾為中華基督教會和合一堂等擔任教會事工。.

目录

  1. 74 关系: 加利福尼亞大學基督徒基督教台山史密斯學院合一堂大英帝國勳章太平紳士女性宗教學岭南大学 (广州)岑維休崇基學院巴富街中國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中國文化中国大陆中華基督教會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九龍九龍塘九龍真光中學九龍殯儀舘广州市广东省伊利沙伯醫院何中中國民政府利銘澤哲學博士元旦窩打老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粵北纽约协和神学院美國真光女書院白米銀圓券香港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香港大會堂香港島香港中學會考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總督... 扩展索引 (24 更多) »

加利福尼亞大學

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简称加州大学(UC),是美國加州的一个公立大學系统。它是组成加州公立高等教育体系的三个大学系统之一。另两部分分别是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系統和。相对其他两个系统,加大更注重高等研究領域,屬性上屬研究型大學。 加州大學系統總共有十個校區。加州大學也簽約管理三個美國能源部的國家實驗室。它拥有的诺贝尔奖得主不少于120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357位,佔美国国家科学院总院士2039位的近1/5;拥有全职学生23.8多万人,有6所加州大学为美國大學協會成员。.

查看 馬儀英和加利福尼亞大學

基督徒

基督徒(Christian)是對基督宗教信徒(教徒)的稱呼,泛指相信耶穌是基督和神的儿子及跟從其教導的人,現泛指基督宗教教會的成員,包括天主教信徒、正教會信徒、新教信徒、獨立教會信徒在內的基督教各宗派人士,部分信奉基督教但不加入任何基督教教派的信徒,亦可被稱或自稱為基督徒。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語境所稱的「基督徒」有時指新教信徒。此名稱出自《新約聖經》,當時其著作所用的通用希臘語將基督徒稱為「」(),意思是“基督的人”。 「基督徒」一詞多次出現在《新約聖經》的書信部分,例如在與:從安提阿的教會聚集起首,他們被稱為基督徒;及後,希律·亞基帕曾對保羅表示,「保羅少許的說話,便叫亞基帕作基督徒嗎!」。《彼得前書》裡,彼得把「基督徒」與「受苦」連在一起,也指出「基督徒受苦,不是羞恥,而是榮耀上帝的事」。在保羅傳教時代,基督徒較常以「聖徒」自稱。聖經提到耶穌給基督徒的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查看 馬儀英和基督徒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查看 馬儀英和基督教

台山

台山可以指:.

查看 馬儀英和台山

史密斯學院

史密斯學院(Smith College)是一所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北安普敦的獨立私立女子文理學院。 史密斯學院創立於1871年,是著名的七姊妹學院成員之一。.

查看 馬儀英和史密斯學院

合一堂

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The 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 Hop Yat Church,又稱合一堂)是香港第一間華人自理的教會。.

查看 馬儀英和合一堂

大英帝國勳章

大英帝國最優秀勳章(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簡稱大英帝國勳章(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或譯為不列顛帝國勳章,是英國授勳及嘉獎制度中的一種騎士勳章,由英王喬治五世於1917年6月4日所創立。勳章分民事和軍事兩類,共設5種級別,分別.

查看 馬儀英和大英帝國勳章

太平紳士

太平紳士(Justice of the Peace,JP,也譯作治安法官)是一種源於英國,由政府委任民間人士擔任維持社區安寧、防止非法刑罰及處理一些較簡單的法律程序的職銜,多半是在適用英美法系的國家或是曾使用英美法系的地區。現時英國的英格蘭與威爾斯、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馬來西亞、美國、新加坡、香港等地皆有太平紳士制度,但各地區對太平紳士的定義和要求皆有分別。.

查看 馬儀英和太平紳士

女性

女性,是指雌性的人類,與雄性人類即男性作區別。女性這個名詞是用來表示生物學上的性別劃分,正式只適用於稱呼人類,但有時侯也會用作稱呼其他生物,同時亦可指文化上的性別角色。 和其他大部份的哺乳類一様,女性的基因組中包括一個來自母親的X染色體以及一個來自父親的X染色體。相較於男性胚胎,女性胚胎會分泌較多雌激素.較少雄激素。而性類固醇量的相對差異是造成女性和男性生理學差異的主要原因。在青春期時,荷爾蒙會刺激身體分泌雌激素,造成第二性徵的發展,因此兩性會有更明顯的差異。 「女人」通常是專指成年的女性,與男人相對;但當「女人」作為一個集合名詞時,則泛指任何年齡的女性。「女孩」是年輕未成年的女性,或者剛成年的年輕女性。.

查看 馬儀英和女性

宗教學

#重定向 宗教学.

查看 馬儀英和宗教學

岭南大学 (广州)

岭南大学是在美國美北长老会海外差会同意下,1888年于中國廣州创立的一所不隸屬於任何教派的基督教大學嶺南大學嚴格而言並不是一所「教會大學」,它以基督精神為教育宗旨,但不隸屬於任何教派。 嶺南大學前身格致書院雖然是由美北長老會同意下創立,其主要教員亦為美北長老會廣州佈道團成員,但在正式開校之前,即1886年「嶺南基金會」成立時已脫離長老會自立。書院僅與長老會保持聯繫,卻不必聽命於教會,而是受「嶺南基金會」管轄(後來大學成立校董會管理校政,「嶺南基金會」保留贊助人身份)。校董會內成員亦包括其他教派人士,如倫敦会佈道團、英國循道会佈道團、美國公理会佈道團等。 大學資金主要來自在美加及東南亞的籌款(特別是來自華僑的捐款)。鍾榮光於1927年嶺南大學收歸國人自辦時亦稱:「本校並非美國政府所供給,亦非某一個教會所管轄。開辦之始,不過美國幾位熱心基督教人,欲以世界實用之科學,造成中國領袖之人才,加以幾分基督犧牲為人之精神,使學生不至自私自利。」詳參李瑞明編(1997)《嶺南大學》及,為民國時期13所中國基督教大學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52年的中国高校院系調整,与原国立中山大学合并组成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主校區遷至原嶺南大學康樂園校址。1967年,「嶺南教育擴展會」以「嶺南書院」名義在香港復校,並在1999年復稱嶺南大學。.

查看 馬儀英和岭南大学 (广州)

岑維休

岑維休,C.B.E.(1897年-1985年12月19日),廣東恩平人,香港馳名報人、企業家、慈善家。年幼父母雙亡,得幾位兄長栽培,畢業於香港育才書院,曾在《南華早報》工作。1925年創辦《華僑日報》,1956年和1976年先後獲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賜封OBE勳銜和CBE勳銜。 於香港日佔時期,被日軍威迫下繼續出版華僑日報,淪為日本軍國主義喉舌。抗戰勝利後,岑維休名列國民政府要求港英引渡回國受審的二十一名在港漢奸疑犯榜首;得當時多位太平紳士、名流商賈力保,港英政府以其具英籍為由而婉拒引渡,得以免禍。晚年樂善好施,對培養報業人才更不遺餘力,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現有「岑維休書室」,以記念岑氏家屬捐贈興建。其子岑才生之後繼承華僑日報家業,並活躍於香港政界及臺灣僑界,曾任香港最大的地方議會(東區區議會)主席十年,並被行政長官董建華頒贈銀紫荊星章,同時他也是中華民國華僑救國聯合總會(僑聯總會)的永遠榮譽理事。.

查看 馬儀英和岑維休

崇基學院

崇基學院(Chung Chi College)是香港中文大學九家書院之一,也是其中一家創校書院及規模最大的書院,依據基督教之傳統,提供高等教育,以中文為主要之授課語言,本教導青年發揚基督精神,研習高深學術,促進研究工作,並培養社會有用人才為宗旨。崇基學院校園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公路十一咪半東北之山谷。 崇基學院的校訓是「止於至善」,和其他幾家書院不同之處,除了學院本身的基督教背景、學生每一學期最少出席每星期舉辦的週會總數之一半即約七次為中大各書院之冠外,就是學院範圍內的禮拜堂和設有神學院。崇基禮拜堂更是在香港大專界中獨有的座地式教堂。大學九所成員書院中,只有崇基學院附有音樂及神學課程。 2016/2017年度學院共有學生3,147人,其中男佔1,448人,女佔1,699人,學生大多為本港居民,亦有少數學生來自中國大陸或海外各地,並有153名海外交換生於本學院交流。.

查看 馬儀英和崇基學院

巴富街

巴富街(Perth Street)是香港九龍西九龍城區何文田的一條街道,連接嘉齡道、陶域道、石鼓街及公主道。該處設有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巴富街運動場。在1949年,喇沙書院曾被英軍徵用作第三十三總醫院。當時的政府在巴富街蓋搭木屋以供該校上課。.

查看 馬儀英和巴富街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查看 馬儀英和中國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查看 馬儀英和中國國民黨

中國共產黨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

查看 馬儀英和中國共產黨

中國文化

#重定向 中华文化.

查看 馬儀英和中國文化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查看 馬儀英和中国大陆

中華基督教會

中華基督教會可以指:.

查看 馬儀英和中華基督教會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

協和書院(全稱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The 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 Heep Woh College)由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管理,位於九龍蒲崗村道171號,是香港一所政府津貼男女中學,採用英語教學。該校學生在公開考試中成績良好,在學術、體育及音樂方面均有成就,是一所著名地區學校。 於1911年,美國傳教士碧盧夫人(Mrs.

查看 馬儀英和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查看 馬儀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查看 馬儀英和九龍

九龍塘

九龍塘(Kowloon Tong)位於香港九龍半島西部,當中大部份地域都座落在十八區中的九龍城區,位置為筆架山以南,界限街以北,石硤尾及又一村以東,九龍仔及樂富以西。九龍塘是香港市區罕有的低密度發展區,以平房及別墅為主,環境清幽。而此區著名學校林立,為九龍之主要名校區。此外,此區亦以時鐘酒店和安老院而聞名。.

查看 馬儀英和九龍塘

九龍真光中學

九龍真光中學(Kowloon True Light Middle School)為一所位於香港九龍塘的學校,為基督教女子中學以,鄰近港鐵九龍塘站,並被隔音板所覆蓋。原本是以中文為教學語言,後來改用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1872年由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宣教士,校祖那夏理女士(Ms Harriet Noyes)在廣州創校。1949年廣州真光遷港,事實上九龍真光乃廣州真光的正統繼承。.

查看 馬儀英和九龍真光中學

九龍殯儀舘

九龍殯儀館有限公司(Kowloon Funeral Parlour Co.

查看 馬儀英和九龍殯儀舘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查看 馬儀英和广州市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查看 馬儀英和广东省

伊利沙伯醫院

伊利沙伯醫院(簡稱伊院,Queen Elizabeth Hospital、QE,醫院管理局內部代碼:QEH)是香港一所大型公立地區綜合性全科醫院,設有24小時急症室服務,佔地7公頃,位於九龍油尖旺區的京士柏南部、加士居道及衛理道一帶,並鄰近佐敦。 伊利沙伯醫院於1963年啟用,當時由醫務衛生署(後改稱衛生署)管理,以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命名,藉以紀念。1992年由醫院管理局接管,屬於九龍中聯網的龍頭醫院,目前由醫院管理局和伊利沙伯醫院管治委員會共同進行管理。該院目前設有1841張病床。現時伊利沙伯醫院的行政總監是盧志遠醫生。.

查看 馬儀英和伊利沙伯醫院

何中中

何中中博士,MBE,JP(Dr.

查看 馬儀英和何中中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查看 馬儀英和國民政府

利銘澤

利銘澤(,英文名:Richard Charles Lee),广东江门市新會區雙水鎮人,出生於香港,利希慎之子,利奕良之兄。共济会成员。.

查看 馬儀英和利銘澤

哲學博士

哲學博士(Philosophiæ Doctor,Doctor of Philosophy,簡稱:Ph.D./D.Phil.,又譯研究博士),高級學銜之一,通常是學歷架構中最高級的學銜。擁有人一般在大學本科(學士)及/或研究院(碩士)畢業,再進行相當年數的研修後,撰畢論文並通過答辯,方獲發哲學博士學位。.

查看 馬儀英和哲學博士

元旦

元旦,也称為新年、公曆新年、陽曆新年、新曆新年或國曆新年,是指公历1月1日,也是世界多數国家的法定假日,放假日數則依各地民情而有所不同。.

查看 馬儀英和元旦

窩打老道

窩打老道(Waterloo Road)是香港九龍的一條主要道路,部份路段為香港1號幹線的一部份,1號幹線部分位於九龍九龍塘獅子山隧道公路至九龍何文田的公主道,連接位於油麻地麗翔道及九龍塘獅子山隧道公路。全線為3線雙程分隔道路,部份路段為行車天橋。窩打老道沿途植有樹木,是香港市區主要道路中較為罕見的。此外,窩打老道亦有很多路口與小路交匯。.

查看 馬儀英和窩打老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查看 馬儀英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国共内战

二次国共內战發生於1945年至1949年間 ,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国军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间为争夺中国统治权而进行的内战。 抗日戰爭結束后,摩擦不斷的國共雙方開始在重慶展開談判並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然而谈判很快破裂,内战全面爆发。在戰爭初期,國軍一度取得全面優勢,佔領中共所控制的張家口和延安等戰略要地。然而到1947年初,在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成功政策幫助下,解放军逐步取得戰爭主動權,開始局部反攻以對抗國軍的重點進攻。及至1947年中,在挺進大別山後,中共更完全取得整場戰爭的主動權,戰局至此逆轉。解放軍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中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擊敗國軍,渡過長江,並在控制中国大部分地区後,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则退往臺灣,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相隔台灣海峽对峙,並長期在中國大陸(尤其是福建省)沿海爆發衝突,互有勝負。1979年後,海峽两岸关系才開始缓和,至此兩岸雙方再未發生戰事。迄今,内战戰火虽已停止,然而随着两岸政治情勢的变化,军事紧张局面亦时有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交戰雙方至今從未有正式的停戰協定或和約,因此廣義的來說,目前海峽兩岸仍然處於戰爭狀態。.

查看 馬儀英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粵北

粵北指廣東北部地區,区域经济概念,即清远、韶关、河源和梅州。廣東可劃分為四片區域:珠三角、粵東、粵西、粵北。.

查看 馬儀英和粵北

纽约协和神学院

纽约协和神学院(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是一所独立的神学研究机构,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 Claremont Avenue和百老汇,120-122街。这所神学院是在1836年由长老会创办,目前附属于附近的哥伦比亚大学。多數教師傾向自由神學。 該院於1910年用磚和石灰石建成的哥德復興式建築是由弗朗西斯·艾倫和柯林斯設計,其中的塔採用了達拉謨座堂的特點。該院也毗鄰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巴納德學院,美國猶太教神學院和曼哈頓音樂學院,並與其中幾所學校有互相註冊和使用圖書館的協議 。該建築物於1980年4月23日被列入《國家史蹟名錄》。 雷茵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eibuhr)和保罗·田立克使得纽约协和神学院成为战后自由主义神学的中心。 http://www.davidgushee.com/.

查看 馬儀英和纽约协和神学院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查看 馬儀英和美國

真光女書院

真光女書院(True Light Girls' College)是位於香港油麻地的一所傳統名校,為了紀念真光校祖美國傳教士那夏理女士(Ms Harriet Noyes)。1973年,九龍真光中學校董會得到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的協助並創立此校。現任校長是譚劍虹先生。由於學校是按30年前的標準興建,為了迎合新的需求,學校作了很多工作翻新校舍基本設施,新翼已在2005年中落成。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41位。.

查看 馬儀英和真光女書院

白米

白米,又稱粘米,是稻米經過精製後的一種米。.

查看 馬儀英和白米

銀圓券

银圆券是银圆兑换券的简称,中華民國政府在中国大陆崩潰前夕於部份地區发行之一種紙幣。自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7月起發行,用意是以旧有银本位的银圆取代价值已近废纸的金圆券。银圆券发行的同时,中国大陆政局形势渐变。银圆券随着局势,价值亦大幅贬值。最后在中国大陆被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所取代。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陸續用人民幣作價收回。.

查看 馬儀英和銀圓券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查看 馬儀英和香港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Hong Kong Young Wo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是基督教女青年會的成員,創立於1920年3月10日,並是香港第一個婦女社團,創辦人包括霍慶棠、胡素貞、霍絮如、吳鐾絃等,創會初期,為香港婦女竭力爭取權益,包括掃除婦女文盲、推動一夫一妻制及同工同酬等,提供「婦女為本」的服務。現時秉持「生命的栽培」服務宗旨,發展成一個多元化社會服務機構。.

查看 馬儀英和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

香港大會堂

香港大會堂(Hong Kong City Hall)是香港第一座公共文娛中心,位於香港島中西區中環愛丁堡廣場5號,於1962年3月2日落成開幕,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查看 馬儀英和香港大會堂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查看 馬儀英和香港島

香港中學會考

香港中學會考(Hong Kong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Examination,縮寫為HKCEE,慣稱CE及會考,亦有用英文舊稱School Cert.;Hong Kong School Certificate Examination)是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主辦的其中一個公開試,於每年4、5月舉行,8月第二個星期公佈成績。 考生主要為七年制中學正在就讀中五的學生由學校代為報考,但亦有自修生自行報考。早期亦曾有為完成全部中學課程學生而設的中學會考。2009年的報考人數是119,007名,其中88,308名為學校考生;30,699名為自修生。而2010年「末代會考」(即最後一屆開放予應屆學校考生)的報考人數有127,162名,其中90,063名為學校考生;37,099名為自修生。 因香港教育改革,香港中學會考會由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取代。2011年香港中學會考為最後一屆(俗稱「終極會考」,意指真正最後一次「末代會考」),並已於當年4月至5月期間舉行,考生只能以自修生身份報考而不會再開放予學校考生應考。 自1978年香港考試局接手舉辦會考,至2011年的34年間,共有約4,399,100名考生曾報考香港中學會考。.

查看 馬儀英和香港中學會考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为 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顶级大学在香港的延续。創校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大儒、專家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中華民國政府要員。大學所合併的三所書院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建立的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大學,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並於1966年開辦香港首間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李卓敏:《開辦的六年》(1969年)頁38至48,也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辦學的大學,現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中大的創立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慣例,並成功掀起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具歷史及時代意義。葛量洪爵士著、曾景安譯(1984年),《葛量洪回忆录》,广角镜出版社发行,ISBN 962-226-069-1,頁205。“港府和港大在當時否決興辦中文大學有很多原因,除了經費和師資問題,還有就是香港大學和香港政府不希望見到香港同時出現兩所大學,擔心中文大學的存在會與原有的香港大學分庭抗禮,不單分散資源,更甚者會影響港府集中制定高等教育政策”《中文大學校刊》一九八一年秋(1981年),頁9。雖然最初的大學條例將中文列作指定教學語言,但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語教授,只有某些部門同時提供粵語及標準漢語指引。 該校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亦是該地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其曾經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以及包括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在内的等高校的校长,系唯一具有獲得國際頂級獎項的校友以及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參見主欄目香港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譽為本科“諾貝爾獎”)的數目為香港最.

查看 馬儀英和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總督

香港總督(簡稱港督,民間俗稱“督爺”,尊稱督憲或督憲閣下),前身職位是香港行政官(共有3任),是香港殖民地時期(1841-1997),由英國派駐香港的英国君主代表,共歷28任。 早期港督都是由英國殖民地部(後稱「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的官員出任,1971年以後港督大多是外交官出身,麥理浩勳爵是第一位;而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則是國會議員出身,曾任保守黨主席。 香港在英治時期共28位總督中,除第1至2、3至4任以外,其餘每個正任總督的交接時間皆不是完美交接,而是中間隔著一至兩位署理總督。署理總督早期則由香港副總督暫代,該職位是由香港駐軍司令擔任;1870年代香港戰略地位減退,故此於1870年至1902年該職位為非常設職位,1902年後香港副總督的職位正式被撤銷。自此,署理總督多由輔政司(1976年改名為布政司)擔任。.

查看 馬儀英和香港總督

香港真光中學

香港真光中學(True Light Middle School of Hong Kong),是香港一間由基督教傳教士那夏理女士創辦的女校,位於大坑大坑道50號。 學校附設幼稚園,小學及商科及語言部(簡稱商科部),而幼稚園及小學部是男女校 。校訓為「爾乃世之光」。校服為中式長衫。 中學部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50位,而小學部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小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22位。.

查看 馬儀英和香港真光中學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查看 馬儀英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薄扶林道墳場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薄扶林道墳場,簡稱薄扶林華人基督教墳場,是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轄下的一個墳場,位於香港島薄扶林道119號至125號,範圍約為域多利道近沙灣東華義莊以東,薄扶林道以西的山坡。 墳場內葬有多位名人,包括昔日香港四大百貨公司(先施百貨、永安百貨、大新百貨、新新百貨)的家族、著名作家許地山、革命家謝纘泰及音樂家何大傻等。.

查看 馬儀英和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薄扶林道墳場

香港青年獎勵計劃

香港青年獎勵計劃(The Hong Kong Award for Young People ,簡稱HKAYP),是國際青年獎勵計劃協會(The International Award Association)成員之一,而該組織於1961年成立,原稱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The Duke of Edinburgh's Award),為要標誌著獎勵計劃在香港紮根三十五年,於1997年4月1日易名為現稱,成為穩固根基後的其中一個重要里程碑。獎勵計劃包括五個範疇,分別是服務科、野外鍛鍊科、技能科﹑康樂體育科及團體生活科,考取銅章及銀章者只需要完成前四科,而想考取金章,則需要完成五科。計劃目的是鼓勵14至24歲年青人透過不同訓練完成獎勵計劃的要求,從而培養青少年人勇於挑戰及堅毅不屈的精神。獎章級別包括銅章、銀章及金章。每年特首都會為完成金章級的參加者頒贈獎章。.

查看 馬儀英和香港青年獎勵計劃

香港英文授課中學

香港的英文授課中學(簡稱英中、英文中學、EMI學校;英文稱為English as Medium of Instruction School,意思是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的學校,下稱英中),廣泛意義包括所有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的中學,狹義上專指「傳統英中」,即在1997年後獲香港政府前教育署(現稱教育局)特許,可以使用英文教授中一至中三年級課程的公營中學(公營中學包括政府主辦的官立中學和非政府辦學團體主辦,但受政府資助的資助中學,在本條目內亦包括按額津貼中學,即獲政府以購買學位數量給予津貼的非牟利私立中學),及一些原本是公營中學,獲准以英文授課後改為接受直接資助的中學。一般來說,「英文授課」的定義是除了普通話、中國語文、中國文學、中國歷史等中國文化相關科目,採用以中文編寫的課本和講義,並以粵語或普通話講課外,其它科目如數學、地理、歷史、綜合科學,甚至音樂、家政等,均採用以英文編寫的課本和講義,課堂上教師亦以全英語向學生講課。 在「微調中學教學語言」政策實施前,香港約8成中學是中文授課中學(或稱母語教學中學、簡稱中中、中文中學等,下稱中中),此類中學的中一至中三年級,除英文科外,其它各科均採用以中文編寫的課本和講義,課堂上教師以粵語向學生講課(普通話科以普通話講課,部份中中的中國語文科、中國歷史科以普通話講課),至於中四年級或以上,則依照個別學校而定。 當「微調中學教學語言」政策於2010年9月實施後,香港的中學實際上不再二元地分為英中和中中,但坊間及傳媒仍常使用有關名詞。.

查看 馬儀英和香港英文授課中學

香港日治時期

#重定向 香港日佔時期.

查看 馬儀英和香港日治時期

香港教育史

香港的教育情況,從宋代起才有確實史料記載。英國接管香港之初,香港政府教育政策只着重培養殖民地官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人口飆升,教育需求隨之增加。在各方壓力下,殖民地政府才首次聘請國際顧問進行教育研究,促成了義務教育的推行。1997年主權移交以後,特區政府着手推行教育改革,卻引起連串爭議。.

查看 馬儀英和香港教育史

麻薩諸塞州

--(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又稱--、--或者--;正式名稱為--,位於美國東北部,為美國獨立時最初的13州的一州,也是新英格蘭地區六州裡人口最密集的一州。根據美国2014年人口估算顯示,該州共有人口674.5萬。波士頓為馬薩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

查看 馬儀英和麻薩諸塞州

葛量洪

葛量洪爵士,GCMG(Sir Alexander William George Herder Grantham,),又譯葛亮洪,英國殖民地官員,早年曾於香港輔政司署供職,及後歷任百慕達與牙買加兩地的輔政司、尼日利亞的布政司,以及斐濟總督兼西太平洋高級專員等職,1947年至1957年出任第22任香港總督,是除麥理浩勳爵外,任職時間最長的港督。葛量洪治理香港獲得不錯的聲望,另一位是1970年代港督麥理浩勳爵,可算是港人印象較深刻的港督。 在港督任內,葛量洪爵士見證了中國的國共內戰,及中國共產黨取代中国国民党,並於1949年建立了新政權。中共建政後的政治動盪,使香港在人口、社會和經濟各方面都出現既深且廣的轉變,而國、共兩黨在香港的衝突和政治事件的迭起,以至於韓戰的爆發,再加上香港戰後百廢待興,社會基建受到嚴重破壞,都使葛量洪爵士面對着極其嚴峻的考驗。不過,在他的帶領下,港府作出多項重大措施,成功使香港成功克服重重困難,並且建構出香港在戰後的基本格局,漸漸從轉口港轉型為以製造業為主的出口港。葛量洪爵士在1965年曾發行自己的回憶錄,在書中,他對中國大陸的共產政權以及香港前途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評論,其中,他認為不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掌政,中國終有一日都會向英國提出收回香港。.

查看 馬儀英和葛量洪

鄧律敦治

鄧傑沙·傑汗智·律敦治,CBE,JP(Dhunjisha Jehangir Ruttonjee,),世稱鄧律敦治(Dhun Ruttonjee),香港帕西商人、慈善家和政治家,1953年至1968年擔任立法局非官守議員,任內於1962年至1968年任該局首席非官守議員。 鄧律敦治早年受教於聖若瑟書院和香港大學,曾經在華工作,其後返回香港協助打理父親的洋酒進出口貿易和房地產業務。鄧律敦治的父親J·H·律敦治也是慈善家,兩人在香港淪陷期間積極接濟印度社群,1944年更曾因從事反日活動遭日軍拘捕下獄,期間受盡折騰,到1945年香港重光後始獲釋放。二戰過後,鄧律敦治的父親在1948年參與創立香港防癆會,其後又分別於1949年、1956年和1957年斥資創立律敦治療養院、傅麗儀療養院和葛量洪醫院。鄧律敦治對其父的公益慈善事業也十分支持,並在父親於1960年逝世後擔任律敦治療養院和葛量洪醫院等院所的管治委員會主席,以及在1964年至1974年出任防癆會主席。 鄧律敦治在二戰後也十分積極參與社會事務,除了立法局的工作,他曾自1950年至1957年出任市政局非官守委任議員。在立法局內,鄧律敦治敢於批評時政,涉及的民生議題包括教育、醫療和房屋等各方面。此外,他對於香港的政制發展也有不少看法,但當中不少意見未獲當局採納,而有一些構思則要到多年以後才得到實踐。六七暴動期間,鄧律敦治多番嚴辭斥責左派滋事份子,而且是最早在亂事中公開支持港府的人士之一。為肯定他歷年來擔任社會公職和公益慈善方面的表現,他曾經多番獲得英廷授勳,並在1969年獲母校香港大學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查看 馬儀英和鄧律敦治

長恨歌

《長恨歌》,是唐朝詩人白居易所作的長篇敘事詩,伟大的唐诗杰作,是白居易最為人傳頌的代表作。白居易把《長恨歌》歸為「感傷類」的詩歌,一般認為是描寫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是一個將歷史典故融於感性藝術中,以富層次韻味的抒寫筆法,所描繪出的淒美的愛情故事。由於白居易並未明確揭示全詩的主題,因此歷代學者對《長恨歌》有許多不同的看法,直到現代仍被廣泛研究探討。《長恨歌》也對許多後代的文學作品產生深遠的影響,包括《長恨歌傳》、《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長生殿》等,甚至影響了日本的文壇,如《源氏物語》、《枕草子》等。.

查看 馬儀英和長恨歌

英華女學校

英華女學校(Ying Wa Girls' School),1900年2月創立,是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旗下的女子中學,由香港政府津貼。 全校學生人數約1,000人,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是香港傳統名校之一。在2018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九。.

查看 馬儀英和英華女學校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查看 馬儀英和英語

柏立基

柏立基爵士,GCMG,OBE(Sir Robert "Robin" Brown Black,),英國殖民地官員,1952年至1955年任香港輔政司、1955年至1957年任第三任新加坡總督、以及自1958年至1964年任第23任香港總督。 在1930年加入馬來亞殖民地政府的柏立基,早年曾在海峽殖民地、千里達、北婆羅乃和香港等地供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經在北婆羅乃組織游擊隊抵抗日軍,但隨後遭日軍俘獲囚禁。柏立基在二戰後出任新加坡總督,任內化解多場憲制危機,並參與自治談判和推動公務員本地化,為新加坡在1959年成為自治邦和在1963年脫離英國獨立作好準備。 在香港總督任內,柏立基見證港府財政自主,而隨著大批難民從中國大陸湧入香港,也為香港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連帶工業和本土經濟有顯著的增長。與此同時,為應付大批難民對社會構成的沉重壓力,柏立基著手推動社會建設,當中包括興建伊利沙伯醫院、香港大會堂和創辦香港中文大學,另外又推出「廉租屋計劃」,以積極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在擔任港督後期,香港連年水旱交侵,促使他興修水塘,並率先向大陸當局購買東江水以濟水荒。 柏立基在1964年卸任後甚少返港,而且保持傳統殖民地官員的作風,未曾撰寫回憶錄,但事實上,他對香港事務仍然十分關注。柏立基在1999年以93歲之齡去世,是繼第二任港督戴維斯爵士後歷史上第二長壽的香港總督,也是歷史上最長壽的新加坡總督。他生前曾多次獲英廷授勳,在1962年更獲授予屬於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之中最高級別的GCMG勳銜,以肯定他多年來在殖民地的表現。.

查看 馬儀英和柏立基

校长

校長是小學、初中、高中及大學等各類學校內行政、業務等各方面的最高負責人。.

查看 馬儀英和校长

根德道

根德道(Kent Road)是香港九龍一條道路,為九龍塘的主要道路,是為單程路,北起歌和老街,南至多福道及沙福道交界。沿路有耀中國際學校及其他豪宅區等。根德道也是很多時鐘酒店及交通的所在地。 在繁忙時間根德道十分擠塞,在近九龍塘站路段因小巴多於此處落客,過馬路前往對面鐵路車站的人龍很多,而且沒有交通燈指導橫過馬路,以致險象環生。根德道與森麻實道的交匯處也是著名的約人地點,因地處交通方便,多架巴士,地鐵及火車可以到達,也有很多內地人在此等候直通車前往內地。 根德道以英國的根德郡(又稱肯特郡)命名。.

查看 馬儀英和根德道

母語教學

母語教學是指使用學生的母語進行的教學活動(除非是學習外國語文相關學科),普遍為世界各國教育制度所採用。然而,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政治或历史原因,不使用学生的母语进行教育。.

查看 馬儀英和母語教學

油麻地

油麻地(Yau Ma Tei),本名油蔴地,是位於香港九龍西部的地區,行政上屬於油尖旺區,其傳統範圍北至登打士街與旺角分界,南至柯士甸道接尖沙咀和佐敦。而區內的廣華醫院亦是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的出生地。.

查看 馬儀英和油麻地

戴麟趾

戴麟趾爵士,GCMG,MC,DL(Sir David Clive Crosbie Trench,),英國資深殖民地官員,曾任西太平洋高級專員,1964年至1971年任第24任香港總督,任內香港工業長足發展,但期間因為文化大革命席捲中國大陸,香港亦受影響而爆發了左派領導的六七暴動。六七暴動後,戴麟趾推出一系列措施改善民生,如發展基建、小學六年義務教育等。.

查看 馬儀英和戴麟趾

文學碩士

文學碩士(Magister Artium,Master of Arts,簡稱M.A.),存在于德国等部分欧洲国家(像挪威、奥地利、希腊等),是种具有很长歷史的学位,在現代的意思則專指「文學碩士」。.

查看 馬儀英和文學碩士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馬儀英和日本

旧金山

舊金山(San Francisco),正式名稱為舊金山市郡(City and County of San Francisco),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都市,為加州唯一的行政區,中文--,亦別名「金門城市」、「灣邊之城」、「霧城」等。位於舊金山半島的北端,東臨舊金山灣、西臨太平洋,人口約86萬,為加州第四大城;其與灣邊各都市組成的舊金山灣區,人口總數達768萬,是僅次於大洛杉磯地區的美國西岸第二大都會區。 舊金山是北加州與舊金山灣區的核心都市,當地住有很多艺术家、作家和演员,在20世紀及21世紀初一直是美國嬉皮士文化和近代自由主義、進步主義的中心之一。舊金山也是聯合國的誕生地。舊金山是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以其涼爽的夏季、多霧、綿延的丘陵地形、,以及金門大橋、纜車、惡魔島監獄及唐人街等景點聞名。此外,舊金山也是五大主要銀行及許多大型公司、机构的總部所在,其中又以互聯網產業為最,包括盖璞、太平洋瓦電公司、Yelp、Dropbox、Pinterest、Twitter、优步、爱彼迎、Mozilla、維基媒體基金會、克雷格列表、Salesforce.com等。.

查看 馬儀英和旧金山

教育家

教育家是实践教育的杰出人士。教育家與教育学家是不同的,對於研究教育学的杰出人物才被称为教育学家。 古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有孔子、墨子、荀子、王陽明等人。 近代中國則有何子渊、丘逢甲等人。 现代中國则有陶行知、夏丏尊、蔡元培、厉麟似、蒋梦麟、张伯苓、易作霖、竺可桢、罗家伦、徐特立、成仿吾、屈伯川、匡亚明、马君武、郭秉文、邓之诚、欧元怀、陈垣、晏阳初、黄质夫、許壽裳、嚴範孫、胡雨人、胡敦复、梁漱溟、吳稚暉、梅貽琦、黄现璠、唐國安、湯有祥、柳貽徵、杜亞泉、武訓、黃乃裳、包煜文、厲聲教、容閎、江學珠,张门雪、陈鹤琴等人。 台灣的著名教育家有史英、陳清枝、楊茂秀和李雅卿等人。 古希臘的著名教育家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 古羅馬的著名教育家有昆體良等人。 近代西方的著名教育家有约翰·阿摩司·夸美纽斯 (捷克,1592-1670)、约翰·亨里希·裴斯泰洛齐(瑞士,1746-1827)、弗里德里希·威廉·奥古斯特·福禄贝尔(德国,1782-1852)、约翰·杜威(美国,1859-1952)、鲁道夫·斯坦纳(奥地利,1861-1925)、马利亚·蒙特梭利(意大利,1870-1952)、让·皮亚杰(瑞士,1896-1980)、利维·维谷斯基(俄国,1896-1934)、本杰明·布鲁姆(美国,1913-1999)(美国)威廉.詹姆斯—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卢梭;等人。.

查看 馬儀英和教育家

教育局 (香港)

教育局(Education Bureau,简称ED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13個決策局之一,專責香港教育的政策。 現任局長為楊潤雄,副局長蔡若蓮,政治助理施俊輝,常任秘書長楊何蓓茵。.

查看 馬儀英和教育局 (香港)

香港真光中學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薄扶林道墳場香港青年獎勵計劃香港英文授課中學香港日治時期香港教育史麻薩諸塞州葛量洪鄧律敦治長恨歌英華女學校英語柏立基校长根德道母語教學油麻地戴麟趾文學碩士日本旧金山教育家教育局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