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

指数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 The Hong Kong Chinese Christian Churches Union, 簡稱HKCCCU ),於1915年成立,是香港一個以基督教華人教會堂會為會員基礎的跨宗派聯合組織。.

目录

  1. 7 关系: 基督教基督教香港崇真會中華聖公會礼贤会香港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浸信會聯會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查看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和基督教

基督教香港崇真會

基督教香港崇真會(Tsung Tsin Mission of Hong Kong)創立於1847年,由德、瑞、法交界之差會巴色傳道會於1846年差派的瑞典傳教士韓山明牧師(-Rev. Theodore Hamberg-)及德國傳教士黎力基牧師(Rev.

查看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和基督教香港崇真會

中華聖公會

中華聖公會是由英格蘭國教會、美国圣公会、加拿大圣公会等教派在中國建立的圣公宗教會联合而成,1912年4月26日在上海统一改名为中华圣公会,其英文名稱直譯即:聖公會中華教省。1958年,中华圣公会停止活动。中国大陆境内代表基督教(新教)、中国大陆原新教各主流宗派的正式组织为中国基督教协会与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随着三自运动,大陆各主流宗派组织机构消失,但在中国基督教协会下,原属主流宗派的一些圣堂依旧些许保留了其所属的原宗派传统和礼仪,例如原属中华循道公会、中华圣公会、监理会、中华信义会、中华基督教浸信会以及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伦敦会、长老会、公理会)的圣堂等。.

查看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和中華聖公會

礼贤会

贤会(Chinese Rhenish Church Hong Kong Synod),是屬於基督新教教派信義宗的教會。 礼贤会起源於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音譯即礼贤)伍珀塔尔的巴冕城(Wuppertal – Barmen)。1828年,成立差会巴冕差会(Barmen Mission)其後改名為礼贤会(Rhenish Mission)。1829年開始遣派传教士前往西非、南非、南亞、東南亞和中國傳揚福音。現主要服務在教育和社會福利等方面。區會實行自治、自養、自傳之模式運作。.

查看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和礼贤会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查看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和香港

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

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The Methodist Church, Hong Kong)是香港其中一個大型基督教宗派,主要工作除了是宣教外,亦提供學校教育及社會服務。1975年由香港循道公會及香港衛理公會兩個原來是同宗的教會聯合而成,致力於結合宣教牧養、學校教育及社會服務是聯合教會的願景和理想。 香港循道公會是由前循道華南教區發展出來的宗派,是直屬英國循道海外差會;香港衛理公會由美國衛理公會於1950年代在香港成立的宗派。.

查看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和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

香港浸信會聯會

香港浸信會聯會(The Baptist Convention of Hong Kong,簡稱:浸聯會)是由各間獨立浸信會聯合組成的一個組織,旨在事工上合作,並無管轄權力。 浸聯會 屬於美南浸信會信仰體制,成立於1938年3月27日,成立典禮在香港浸信教會舉行。至2015年5月,浸聯會成員的植堂教會有120間(成員教會104間),基址33間,福音聚會點10個,會友人數超過八萬人。 2015年度常務委員會成員: 會   長:莫江庭牧師 第一副會長:劉文軒執事 第二副會長:徐秀蘭牧師 第三副會長:林海盛牧師 書   記:陳偉生執事 副 書 記:陳國煌先生 司   庫:楊梵城會佐 核   數:郭嘯南牧師.

查看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和香港浸信會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