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飓风丽塔

指数 飓风丽塔

飓风丽塔(英语:Hurricane Rita)是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中第17个热带风暴,同时亦是第10个飓风。当其还是热带风暴时已经袭击了佛罗里达州和古巴。2005年9月20日早上升级为1级飓风。其威力在9月21日达到五级飓风标准。9月22日从最高的5级飓风降至4级水平。9月23日降至3级水平。9月24日凌晨3时30分,飓风“丽塔”挟强劲风力在得州萨宾帕斯与路易斯安那州卡梅伦之间的海岸地区登陆,对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形成威胁。登陆时风速为,并伴随高的风暴潮,强度己减弱为3级。.

目录

  1. 35 关系: Accuweather加拿大古巴大西洋媒介密西西比州密蘇里州巴哈马伊利诺伊州伊斯帕尼奥拉岛休斯敦佛罗里达州德克萨斯州德克薩斯州得克萨斯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热带风暴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風速风暴潮飓风飓风卡特里娜路易斯安那州阿肯色州英语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欧洲戴维·卡梅伦新奥尔良1935年劳动节飓风1960年大西洋飓风季1961年大西洋飓风季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

  2.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
  3. 2005年熱帶氣旋
  4. 五级大西洋飓风
  5. 已除名大西洋飓风
  6. 影响密西西比州的热带气旋
  7. 影响德克萨斯州的热带气旋
  8. 影响路易斯安那州的热带气旋
  9. 影响阿肯色州的热带气旋

Accuweather

#重定向 AccuWeather.

查看 飓风丽塔和Accuweather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查看 飓风丽塔和加拿大

古巴

古巴共和国(República de Cuba),通称古巴(Cuba),是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一个群岛国家,位于北纬19°与24°,西经74°与85°之间。处在加勒比海北部,墨西哥湾入口处,西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隔尤卡坦海峡,南有牙买加和开曼群岛,东与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隔向风海峡,东北方有巴哈马群岛,与美国隔佛罗里达海峡相对,与佛罗里达州最南端的基韦斯特的陆地最短距离约为145公里。作为加勒比地区最大的和人口第二多的岛屿,古巴扼守巴拿马运河与美国东岸之间的海路要道。被形容为墨西哥湾的钥匙。领土包括古巴主岛及其附属群岛和青年岛。哈瓦那是古巴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圣地亚哥是第二大城市。 一般认为,“古巴”一名源自泰诺语“coabana”,意为“肥沃之地”或“好地方”。古巴是加勒比海地區少數以白人為主、混血為輔的國家,同時有少量的华裔,族群組成與美國類似,許多民眾有亲戚居住在美國。然而古巴是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美国长期的经济封锁,但凭借78.3岁的预期寿命、99.9%的识字率和接近1.8公顷的人均生态足迹,其人类发展指数多年来一直维持在高水平;在2014年,古巴更是首次迈入极高人类发展指数行列。古巴于2006年成为全球唯一符合世界自然基金會可持续发展定义的國家。目前古巴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已经展开,例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古巴的代表特奥多尔·弗里德里奇指出,古巴是目前拉美唯一完全消除了飢餓的國家。不過,古巴的審查制度、言論自由、人權等方面与其他一黨制國家一樣,存在由國家主導控制和鎮壓言論自由的傾向,而且有部分異見人士因為政治因素流亡國外。.

查看 飓风丽塔和古巴

大西洋

大西洋(Océano Atlántico,Oceano Atlântico,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原面積8221萬7千平方公里,在南冰洋確立後,面積調整為7676萬2千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沟深達8605米。從赤道南北分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面連接北冰洋,南面則以南緯60度與南冰洋接連。 大西洋这个中文名称,最早来自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所翻译的一本名叫《山海舆地全图》的世界地图册,虽然从今天的角度看该地图错误颇多,但是其中大西洋这个中文翻译从那时起便一直沿用至今。 其英文名稱是取自於柏拉圖曾經提出的至今未明確發現的亞特蘭提斯(Atlantis)。.

查看 飓风丽塔和大西洋

媒介

媒介或媒体是传播渠道、手段或工具,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可以指:.

查看 飓风丽塔和媒介

密西西比州

密西西比州(State of Mississippi)是美国南部的一個州。西邊以密西西比河為州界,東南鄰墨西哥灣。 美国2012年人口估算显示,其人口达到298.5万。密西西比州面積為全美第32大州,同時人口也為全美第32多。.

查看 飓风丽塔和密西西比州

密蘇里州

密蘇里州(State of Missouri)是美國第24個州,一般被劃分在中西部地區之內。州鸟是东蓝鸲,州歌“密苏里华尔兹”,州花为山楂花。.

查看 飓风丽塔和密蘇里州

巴(符号bar)、毫巴(符号mbar)都是表示壓强的单位。它们不属于國際單位制或厘米-克-秒制,但接受與國際單位並用。因为巴與大氣壓力相似,所以被廣泛用於描述壓力。它在歐洲聯盟國家裡律法上被承認。英國標準 BS 350:2004 Conversion Factors for Units.

查看 飓风丽塔和巴

巴哈马

巴哈馬國(Commonwealth of the Bahamas),简称巴哈马,是位於大西洋西侧廬卡雅群島上的一个島國,全國包含700座岛屿(以及小岛屿)和珊瑚礁。地處美国佛罗里达礁島群東南面,古巴和伊斯帕尼奥拉岛(海地和多米尼加以北,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东北部。其首都拿骚位于新普罗维登斯岛上。.

查看 飓风丽塔和巴哈马

伊利诺伊州

伊利諾州(State of Illinois),又譯為--,是一個位于美国中西部的州,州名源自曾在此居住的伊利尼維克(Illiniwek)印第安人部落。「Illinois」這個名字就是法國殖民者根據此部落名稱變形得來。伊利諾州的州府是位于该州南部的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伊利諾州的美国邮政縮寫代碼为「IL」。.

查看 飓风丽塔和伊利诺伊州

伊斯帕尼奥拉岛

伊斯帕尼奥拉島(Isla de La Española;Île de Hispaniola),或譯西班牙島,泰諾人稱為海地島(Haiti;意為「群山之地」),是加勒比海地區第二大島,面積76,480平方公里,僅次於古巴;位處古巴東南方,波多黎各的西邊,2005年人口約一千九百萬人。東西兩側分別為多明尼加共和國及海地共和國,不過兩國的文化和種族差異相當大。.

查看 飓风丽塔和伊斯帕尼奥拉岛

休斯敦

休斯敦(Houston,中国大陆通译休斯--敦/休斯--顿,港澳通译侯--斯頓,台湾通译休--士頓)是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第一大城,全美國第四大城,墨西哥灣沿岸最大的經濟中心。面積達1,440平方公里,市名是以當年德克薩斯共和國總統山姆·休士頓(Sam Houston)命名的。 休士頓是哈里斯縣(全國第三大縣)的縣城。休士頓在密蘇里市的東面,西南部分伸入本德堡县,東北一小部分伸入蒙哥馬利縣。 休士頓創建於1836年,合併於1837年,是美國成長最迅速的大城市之一,也是全美最大的一個沒有規劃法的大城市。 1900年,休士頓有45,000人口,排名美國第85位。2000年美國人口統計指出,城市人口總數達到190萬人(2004年已超過2百萬人)。大休士頓都會區是美國第七大都會區(10個縣,5,180,443人)。 休士頓以其能源(特別是石油)、航空工業和運河聞名世界。休士頓港是世界第六大港口,美國最繁忙的港口,外輪噸位第一,不分國籍則居第二位。財富500強總部僅次於紐約市。休斯敦是德克薩斯醫療中心的所在地,世界最大和最重要的研究和治療機構的集中地。休士頓還是美國27個超過170萬人口的重要大都會地區中生活消費和房價最低的。休士頓被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小組和網絡(GaWC)稱為「全球城市」。 休士頓的官方綽號為「太空城(Space City)」,因為它是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的所在地,任務監控中心也設在這裡(因此,「休斯敦」是在月球上說的第一個詞)。許多當地人喜愛稱作「牛沼城」。其他綽號還有「H鎮」、「腳爪城」或「蒙古城」。 休士頓是一個擁有多重文化的城市,許多外來移民的社區在此發展。其美術館區是許多文化機構和展覽的天堂,每年吸引將進七百萬的遊客,在休士頓常能看見活躍的視覺表演藝術。.

查看 飓风丽塔和休斯敦

佛罗里达州

佛羅里达州(State of Florida)是美国最南端的一个州(夏威夷除外),亦属于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是美国人口第四多的州,为著名的避寒圣地。中文俗称为佛州,佛罗里达。州府位于塔拉赫西,最大的城市为杰克森维尔,最大的都会区为迈阿密都会区。佛羅里达吸引了不少名人和运动员来这里度假,以高尔夫球、网球、、赛车著称。.

查看 飓风丽塔和佛罗里达州

德克萨斯州

得克萨斯州(State of Texas),簡稱德州,是全美國土地面積和人口的第二大州(面積僅次於阿拉斯加;人口次於加州)。州名源自美洲原居民的語言,意思是“朋友”或是“盟友”。十七世紀時,西班牙的探險家在與Caddoan語族的Hasinai族人打交道時,將印第安人稱呼自己為朋友(thecas)的词語誤解為德州的地名,雖然後來明白到原本的意思而嘗試更改,但德薩斯此一地名一直沿用下來。雖然地名的意思曾被誤解,但卻與今日得州的座右銘「友誼」不謀而合。.

查看 飓风丽塔和德克萨斯州

德克薩斯州

#重定向 德克萨斯州.

查看 飓风丽塔和德克薩斯州

得克萨斯州

#重定向 德克萨斯州.

查看 飓风丽塔和得克萨斯州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为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與开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國家NASA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於1958年10月開始運作。自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負責了美國的太空探索,例如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太空實驗室,以及隨後的航天飞机。自2006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愿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依賴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航天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中執牛耳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透過地球觀測系統提升對地球的了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劃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械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天文觀測台及相關計劃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爆炸理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數據。.

查看 飓风丽塔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热带风暴

熱帶風暴(Tropical Storm,縮寫T.S.)是熱帶氣旋的一種,其中心附近持续風力為每小時63-87公里,即烈風程度的風力。在臺灣熱帶氣旋達到這個風力標準,與強烈热带风暴皆統稱為輕度颱風。 热带风暴對下一級為热带低氣壓,對上一級為強烈热带风暴。 在西北太平洋,如果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999年之前)、日本氣象廳(2000年之後)將一熱帶氣旋升格為熱帶風暴,則該熱帶氣旋會被給予國際編號並命名。 Category:按强度分类的热带气旋 分類:香港天文台的熱帶氣旋等級.

查看 飓风丽塔和热带风暴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縮寫:JTWC)是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聯合在夏威夷珍珠港設立的中心,負責為太平洋、印度洋及其他海域的熱帶氣旋發出警報。JTWC支援美國國防部的所有分支,以及其他美國政府機構。該中心製作數據的主要用途為保障軍用船艦及飛機的安全,並會傳送到與世界各國共同運作的軍方基地。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原於1959年在關島尼米茲山創立。因為1995年的基地關閉與重整(Base Realignment and Closure)法案,1999年1月1日遷往珍珠港。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全年持續監察、分析及預測熱帶氣旋的行程、發展及動向,該中心的責任範圍覆蓋全球九成熱帶氣旋的活動範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熱帶氣旋發出警報,但該中心採用美國官方以一分鐘時間測量持續風速的標準,而非世界氣象組織所建議的十分鐘。不過與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不同的是,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並非使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該中心目前由32名美國空軍及海軍人員運作,並使用了數個衛星系統、探測器、雷達、地表及高空全面數據和大氣模型去完成任務。在2000年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負責對西太平洋風力達熱帶風暴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進行命名工作;但2000年起,這工作改由日本氣象廳負責。.

查看 飓风丽塔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

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Saffir-Simpson Hurricane Wind Scale,簡稱SSHWS),前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Saffir–Simpson hurricane scale,SSHS)用於分類颶風(位於大西洋或東北太平洋,大於熱帶風暴強度的熱帶氣旋)。SSHS根據颶風的強度,把颶風分為一至五級。級數越高代表颶風的最高持續風速越高。 此SSHS系統只用於西半球如美國,其它地區如澳洲、日本、印度則使用各自的等級系統。另外,美國是使用「1分鐘平均風速」當作持續風速來區分颶風等級,澳洲則是使用「陣風」的風速及自己的系統區分等級,中国使用「2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持續風速,而日本則使用世界氣象組織所建議的「10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持續風速,並用各自的系統區分颱風等級。.

查看 飓风丽塔和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

風速

速(wind speed)是指空氣相對於地球某一固定地點的運動速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把空氣的移動稱之為「風」。 風速通常都用於量度室外空氣流動的速度。亦有情況需要量度室內空氣流動的速率,但比較少見。風速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論是天氣預報、航空及航海的作業、建造及土木工程都需要參考風速。高風速會引起不良的後果,而對於特定程度的高風速,我們都會給予專有的名詞去辨別,例如:強風、烈風、暴風、颶風等。 風速的量度有兩種:.

查看 飓风丽塔和風速

风暴潮

风暴潮或稱暴潮(storm surge)是由熱帶氣旋、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又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风暴潮会使受到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正常。如果风暴潮恰好与影响海区漲潮相重叠,就会使水位暴涨,海水湧进内陆,造成巨大破坏。如1953年2月发生在荷兰沿岸的强大风暴潮,使水位高出正常潮位3米多。洪水冲毁了防护堤,淹没土地80万英亩,导致2000余人死亡。又如1970年11月12-13日发生在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的一次风暴潮,曾导致30餘万人死亡和100多万人无家可归。1962年,颱風溫黛在香港吐露港引發嚴重风暴潮。2013年,颱風海燕侵襲菲律賓禮智省獨魯萬市,導致1萬人以上死亡。.

查看 飓风丽塔和风暴潮

飓风

颶風可能指:.

查看 飓风丽塔和飓风

飓风卡特里娜

飓风卡特里娜(Hurricane Katrina)是2005年8月出現的一個五級颶風,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造成了嚴重破壞。2005年8月25日,颶風以一級颶風的強度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登陆,8月29日破晓时分,再次以三級颶風的強度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外海岸登陆。登陆超过12小时后,才減弱为熱帶風暴。由於颶風卡崔娜對美國地區造成空前的災難,已遭除名。.

查看 飓风丽塔和飓风卡特里娜

路易斯安那州

路易斯安娜州(État de la Louisiane; State of Louisiana),簡稱路州,是美國的一個州,位於墨西哥灣沿岸。此州以對比強烈的文化、地理景觀著名。如嘉年華會的狂歡和荒野沼澤地中的寂靜;並混合了美國幾乎所有的重要文化元素,如印地安、西班牙、法國、英國和非洲等文化。盛產石油。.

查看 飓风丽塔和路易斯安那州

阿肯色州

阿肯色州(State of Arkansas),是美国南部的一个州份,位處密西西比河中下游,北接密苏里州,西界俄克拉荷马州,南邻路易斯安那州,西南与得克萨斯州接壤,东隔密西西比河与田纳西州和密西西比州相望。其面积137,539平方公里,在五十個州內列第29位。2017年人口超過3百萬,人口排名33。其首府是小石城。 该州的邮政缩写是AR。本州下轄共75個縣,詳見阿肯色州行政區劃。.

查看 飓风丽塔和阿肯色州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查看 飓风丽塔和英语

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

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Lyndon B. Johnson Space Center)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属下的一个机构,从1961年开始它负责协调管理美国的载人航天任务,它位于德克萨斯州休斯敦。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任务控制总部位于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从1965年双子星4号以来所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载人航空任务全部是从这里指挥的。此前的水星任务是从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兰利研究中心指挥的。 目前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负责控制航天飞机的飞行和国际空间站的状态。此外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还有美国宇航员训练中心,整个设施占地655公顷,有1.4万多名职员。.

查看 飓风丽塔和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查看 飓风丽塔和欧洲

戴维·卡梅伦

--(David William Donald Cameron,),原官方漢化譯名為甘民樂,於2010年和2016年間出任英國首相兼第一財政大臣、公務員事務部大臣、保守党黨魁和英國下議院威特尼選區的議員。卡梅倫是英國自1812年的利物浦伯爵以來最年輕的首相,就任時僅43歲,比44歲成為首相的貝理雅年輕。卡梅倫内阁也是二战后英国首个联合政府。2015年英國大選,卡梅倫領導的保守黨成功連任,並組建23年來保守黨首個多數黨政府。 2016年6月24日,因英国脱离欧盟公投结果以52%赞成脱离,卡梅伦引咎宣布辭去保守黨黨魁及首相,宣布將於10月保守黨大會舉行選出新黨魁後辞去英国首相职务。惟黨魁選舉因7月11日利雅華退選,剩下唯一候選人內政大臣文翠珊自動當選,使卡梅倫宣佈提早於7月13日辭任首相,結束6年的首相任期。2016年9月12日,卡梅倫辭去國會下議院議席,結束政治生涯。.

查看 飓风丽塔和戴维·卡梅伦

新奥尔良

新奧爾良(New Orleans,,,或;La Nouvelle-Orléans )舊譯紐柯連,是美国主要的港口城市,位于路易斯安那州的南部,同时也是该州最大的城市。行政上與奧爾良县(Orleans Parish)同域。 新奥尔良因为其数目众多的法式建筑、克里奥尔美食和丰富的音乐形式(爵士乐的诞生地)而闻名,也被人称为“美国最独特的城市”。.

查看 飓风丽塔和新奥尔良

1935年劳动节飓风

1935年劳动节飓风是1935年大西洋飓风季节间产生的历史上最为强大的热带旋风之一。它是美国历史记录上第二个热带旋风,第二个飓风,第二个季节性强烈飓风,也是美国史上最为强劲的大西洋热带飓风。它也是20世纪美国有三次标志为5级飓风的第一个飓风。 劳动节飓风最初在8月29日在巴哈马东岸形成一个弱小热带风暴,而后缓慢向西前进最后在9月1日变成一級飓风。而它在9月2日袭击佛罗里达州南部珊瑚岛群上部前,它曾经历了急速的增强变化。着陆后,它沿着佛罗里达西海岸向西北方面前行,而在9月4日在雪松群岛附近着陆前就开始变弱。.

查看 飓风丽塔和1935年劳动节飓风

1960年大西洋飓风季

1960年大西洋飓风季是1952年后活跃程度最低的大西洋飓风季。本季从1960年6月15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15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6月22日,坎佩切湾发展出全季第一个天气系统,这场未命名风暴在德克萨斯州东南部引起严重的局部洪灾,部分城镇出现1945年遭飓风袭击以来最严重的灾情。风暴在美国本土上空行进了近一周后才于6月29日逐渐消散。7月,飓风艾比对背风群岛构成轻度破坏,然后又对几个中美洲国家产生影响。同月底,热带风暴布伦达在美国东岸大范围地区引发洪灾。接下来的飓风克莱奥虽然距陆地很近,但没有任何报道表明風暴有造成影响。 飓风唐娜是全季最具影响的风暴,其最高强度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五级飓风强度,当时还是美国历史上造成损失最大的十场飓风之一。系统前身在塞内加尔引发致命空难,之后风暴又在小安的列斯群岛引起严重洪灾。唐娜以四级飓风强度登陆佛罗里达州,并向东北方向移动,袭击北卡罗莱纳州和纽约州长岛,并且这时强度仍然达到飓风标准。气旋夺走至少227条人命,经济损失9亿美元(1960年美元)。接下来的飓风埃塞尔也是场五级飓风,但在登陆密西西比州前迅速减弱,只造成1人死亡和150万美元损失。热带风暴佛罗伦萨是本季最后一场风暴,于9月17日形成,系统强度一直偏弱,在古巴和佛罗里达州上空的前进方向很不稳定,只引起轻度洪灾。1960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所有热带气旋一共造成至少250人丧生和9亿1074万美元损失。.

查看 飓风丽塔和1960年大西洋飓风季

1961年大西洋飓风季

1961年大西洋飓风季于6月15日正式开始,同年11月15日结束,通常情况下每年大西洋盆地的绝大多数热带或亚热带气旋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本季形成的大型飓风数量创下新纪录,直到44年后才被追平。按热带风暴数量计算,飓风季的活跃程度超过平均水平,共有11场获命名的风暴。飓风安娜于7月20日在向风群岛附近的东加勒比海发展形成,是本季首场风暴。气旋对向风群岛构成轻度破坏,然后又以飓风强度袭击英属洪都拉斯(今伯利兹),再在中美洲产生大风并引发洪灾。安娜一共导致一人死亡,经济损失约为30万美元。接下来一个半月,大西洋的热带天气活动陷入沉寂,直至飓风贝特西于9月2日成型。贝特西的最高强度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的四级飓风标准,但自始至终位于海上,所以没有对陆地造成影响。 飓风卡拉是本季影响最大的风暴之一,达到五级飓风强度后仅有小幅减弱就直接袭击德克萨斯州,造成43人丧生,损失总额约为3亿2574万美元。飓风黛比最高达到三级飓风标准,主要在东太平洋活动。气旋存在早期令佛得角天气恶劣,致使一架飞机坠毁,共60人死亡。接下来,黛比又以一级飓风强度(有可能已转变成温带气旋)吹袭爱尔兰岛。飓风埃丝特是本季形成的下一场风暴,一度威胁以大型飓风强度袭击新英格兰,但实际上却快速弱化,登陆马萨诸塞州时已降级成热带风暴。气旋产生的总体影响很小,经济损失约为600万美元,但因造成美国海军飞机失事而引起七人遇难。此后,无名热带风暴和飓风弗朗西丝都只对陆地构成轻微影响。10月中旬,热带风暴格尔达又在牙买加和古巴东部引发洪灾,致使12人丧生。 飓风哈蒂是本季强度最高的风暴,在飓风季后期形成并在达到五级标准后袭击伯利兹。哈蒂经确认共导致319人丧生,损失数额约6030万美元。由于伯利兹市所受破坏太过严重,首府不得不迁至内陆的贝尔墨邦。风暴残留之后还可能在东太平洋促成热带风暴西蒙娜。11月初,有热带低气压在波多黎各降下小雨,之后又增强成飓风珍妮。热带风暴英加是本季最后一场风暴,但没有对陆地产生影响,于11月8日消散。9月11日,大西洋盆地上空有贝特西、卡拉和黛比三场飓风同时存在,是1893年后首次出现这种情况,下一次则是超过三分之一个世纪之后的1998年。总体而计,1961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所有热带气旋共导致348人遇难,损失总额约3亿9100万美元。.

查看 飓风丽塔和1961年大西洋飓风季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

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是有纪录以来最活跃的大西洋飓风季,至今仍保持着多项纪录。全季对大范围地区造成毁灭性打击,共导致3,913人死亡,损失数额更创下新纪录,高达1592亿美元。本季单大型飓风就有7场之多,其中5场在登陆时仍有大型飓风强度,分别是颶風丹尼斯、艾米莉、卡特里娜、丽塔和威尔玛,大部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是这5场飓风引起。墨西哥的金塔纳罗奥州和尤卡坦州,以及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路易斯安那州都曾两度受大型飓风袭击;古巴、巴哈马、海地,美国的密西西比州和德克萨斯州,还有墨西哥的塔毛利帕斯州都曾直接受1场大型飓风冲击,还有至少1场在附近掠过。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是本季受灾最严重的所在,飓风卡特里娜产生高达10米的风暴潮,引发毁灭性洪灾,密西西比州沿海地区的大部分建筑物被毁,风暴之后又令新奥尔良防洪堤决口,整个城市因此受到重创。此外,飓风斯坦同温带气旋共同影响,在中美洲多地引发致命的泥石流,其中又以危地马拉灾情最为严重。 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是有纪录以来第一个超越同年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数量的大西洋飓风季。根据历史统计数据,西太平洋每年会形成26个热带气旋,而大西洋则只有12个。之后的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虽然也超过同年太平洋台风季的热带气旋数量,但这年台风季的活跃度创下历史新低,而2005年台风季的活跃程度则与平均水平相当。 本季于2005年6月1日正式开始,本应于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段,但由于热带天气活动经久不息,飓风季一直持续到2006年1月。全季共形成28场热带或亚热带风暴,创下新的纪录;其中15场达到飓风强度,又一次刷新纪录;共有7场达到大型飓风标准,5场成为四级飓风,两项都追平之前的纪录。本季的五级飓风数量也创下历史新高,达4场之多,其中飓风卡特里娜是史上造成损失最严重的大西洋飓风,飓风威尔玛则是有纪录以来最强烈的大西洋飓风。全年风暴数量众多,用来给风暴命名的英语名称都已用完,之后不得不动用6个希腊字母来命名。.

查看 飓风丽塔和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

另见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

2005年熱帶氣旋

五级大西洋飓风

已除名大西洋飓风

影响密西西比州的热带气旋

影响德克萨斯州的热带气旋

影响路易斯安那州的热带气旋

影响阿肯色州的热带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