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韋述

指数 韋述

韋述,京兆人。唐朝史學家。 司农卿韋弘機的曾孫,父韋景駿,在景龍中任肥鄉令,家有書二千卷,韋述幼時即閱畢群書,「黃墨精謹,內秘書不逮也。」他如入京考進士時年紀還小,身材不高。考功郎宋之問說:“韋學士童年有何事業?”韋述對曰:“性好著書。”宋之問說:“本求異才,果得遷、固。”是岁登科。 開元三年,玄宗詔左散骑常侍褚无量、秘書監馬懷素整理内库书籍,于丽正殿編四部次圖書。懷素乃奏用元行冲、齐浣、王珣、吴兢、殷践猷、王惬、韋述、余钦、毋煚、刘彦真、王湾、刘仲等二十六人,同於秘閣詳錄四部書,五年始成《群书四部录》二百卷。 韋述好譜學,撰有《开元谱》二十卷。张说引他任集贤院直学士、起居舍人,与张九龄、许景先、袁晖、赵冬曦、孙逖、王幹等文人经常在张说相府中聚会谈论文学。赵冬曦兄弟六人,与韦述弟韦迪、韦逌、韦迥、韦起、韦巡六人,两家都是六人词学登科,张说赞叹说:“赵、韦昆季,今之杞梓也。” 历任屯田员外郎、职方吏部二郎中、左右庶子、累迁尚书工部侍郎,封方城县侯。韋述在書府四十年,任史職二十年。補遺續缺。勒成《国史》一百一十二卷,事简记详。萧颖士將他比作谯周、陈寿之流。他家中聚书二万卷,其中有朝臣画像、历代知名人画像、魏晋已来草书、隶书真迹数百卷,古碑、古器、药方、格式、钱谱、玺谱之类,当代的名公尺题,无不毕备。安史之亂時,韦述抱着《国史》藏于南山,但家中收藏的图书、家产,全被敌军焚烧掠夺一空,韦述最终也陷身敌手,被任命为伪官。唐肃宗至德二年,唐朝收复两京,曾任伪官的韦述被论罪,判流放至渝州,为刺史薛舒刁难侮辱,不食而卒。其著有《唐职仪》三十卷、《高宗实录》三十卷、《御史台记》十卷、《兩京新記》五卷,流行于当时。.

目录

  1. 19 关系: 安史之亂张九龄元行冲王珣王湾秘閣隶书草书萧颖士裴耀卿褚无量馬懷素许景先谯周趙冬曦齐浣陈寿毋煚渝州

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唐朝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同唐朝皇室爭奪統治權的內戰及动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造成唐代藩鎮割據。由於反唐戰爭的發起者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亦稱天寶之亂。.

查看 韋述和安史之亂

张九龄

张九龄(),字子壽,一名博物(《舊唐書》本傳),韶州曲江人(今广东韶关市)。唐代著名诗人、宰相。卒谥文献。人称“张曲江”。有《张曲江集》。.

查看 韋述和张九龄

元行冲

元行沖(),名澹,以字行。河南洛陽人。唐朝进士、官员。 元行冲是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曾孙常山康王拓跋素的后裔。少孤,為外祖司農卿韋機養大。博學多聞,善音律及詁訓之書。後舉進士,累官至通事舍人,頗受狄仁傑器重。宋璟對元行冲評價不高,認為他只能充任闲职,难以任大事。唐玄宗時,馬懷素奉旨與褚无量編輯《群书目录》,開元七年以後,懷素與無量相繼故物,書未成,由行冲接任。。至開元九年,書成,上《群书四部录》二百卷。竟無人受賞。元行冲頗受張說排擠,开元十年九月,行冲“以衰老罢丽正殿校写事”,累封常山郡公。開元十七年(729年)卒,年七十七。贈禮部尚書,諡曰獻。著有《魏典》、《群書四錄》等。.

查看 韋述和元行冲

王珣

王珣()或作(350年-401年)。《晉書·安帝記》載:「(隆安四年)五月丙寅,散騎常侍、衞將軍、東亭侯王珣卒。」《晉書·王珣傳》則寫:「(隆安)四年,以疾解職,歲餘,卒,時年五十二。」《資治通鑑》則依《安帝紀》。今從《安帝紀》。字元琳,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今山东臨沂)人。晋代官員、书法家。父亲是中領軍王洽,祖父是東晉丞相王导。因獲封東亭侯,故被時人稱為王東亭。.

查看 韋述和王珣

王湾

王湾(),唐代文学家,号为德,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所留诗作不多,唯《次北固山下》一诗广受赞誉,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被认为是盛唐诗歌中代表性的绘景佳句。.

查看 韋述和王湾

秘閣

閣,是中國宮廷藏書之處,自晉、南朝宋至隋、唐,皆設有秘閣藏書,宋沿唐制設三館,改弘文館為昭文館。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新建昭文館、集賢院、史館等三館收藏圖籍,總名為崇文院,通稱閣職。端拱元年(988年)又於崇文院中堂設秘閣,選三館善本圖書及書畫等入藏,藏書最為完備。淳化元年(990年)擴建秘閣,於淳化三年(992年)建成,宋太宗御題匾額“秘閣”,設直秘閣、秘閣校理等官管理秘閣事務。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下诏向全国征集三馆所少图书,献一卷,给千钱,献三百卷以上给出身。又令三馆抄写二套,一套放置禁中龙图阁,一置后苑之太清楼。后宮中失火,延燒到崇文院與秘閣,其中藏書多有焚燬。于是出禁中本,重新校勘、校理,恢復秘閣藏书,至仁宗時,秘閣归属秘书省管理,藏書已達15785卷。 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命翰林學士張觀、李淑、宋祁等校定整理三館與秘閣藏書,去蕪存菁、刊其訛舛,編成書目,賜名「崇文總目」,歷七年至慶曆元年七月成書,慶曆元年(1041年)十二月,翰林學士王堯臣、王洙、歐陽脩等上「新崇文總目」六十卷,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國家書目(已殘缺)。宋朝崇文三館和秘閣曾多次失火,補缺端靠「崇文總目」。據江辟疆「目錄學研究」統計,宋代官修藏書目錄達15種左右,遠勝於其他朝代。徽宗時因三館書多遺缺,募員繕寫一式三份,一份藏於宣和殿,一份藏於太清樓,一份藏於秘閣。靖康之變時,金兵攻陷汴梁(今開封),宣和館閣藏書與二帝皆被劫送北都。康王赵构南渡在临安即位后,下诏搜求各地藏书,重建秘阁。.

查看 韋述和秘閣

隶书

隶书為秦書八體之一,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风格,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長方形狀,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相传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变,又称为隶定,是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的过程,大约发生在秦汉之间,是汉字发展的转折点,对后世的汉字有很大的影响。中國文字在小篆以前仍然遵從「六書」造字原則,漢隸則不再遵守「六書」原則,自行變化造形。现代的楷书和行书写法绝大部份和隶变之后相差不远。.

查看 韋述和隶书

草书

草书(別稱:藁書)是汉字书法中的一种手写字体风格,因字跡潦草而得名。.

查看 韋述和草书

萧颖士

蕭穎士(),字茂挺。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祖籍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查看 韋述和萧颖士

裴耀卿

裴耀卿(),字子焕,绛州聞喜(今山西聞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五房之一的南来吴裴,玄宗時的政治家和诗人。.

查看 韋述和裴耀卿

褚无量

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今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人,唐朝、武周时期的国子监官员,担任过唐玄宗、废太子李嗣谦(李瑛)父子两代的侍读,玄宗即位后,以师傅恩封舒国公,任国子祭酒。.

查看 韋述和褚无量

馬懷素

懷素,字惟白,潤州丹徒(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人。 移居江都,少年師從李善。家甚貧,白天砍柴,晚上燒柴讀書,遂博通經史。中進士,又中文学优赡科。武則天長安(701年—705年)中期,任監察御史,公正審崔貞慎、獨孤諱之事,不惜冒犯張易之兄弟。開元初年,拜戶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封常山縣公。開元三年,充更日侍讀,待遇甚厚,後官秘书监,兼昭文館學士,奉旨與褚无量編輯《群书目录》,七年,書未成而卒,由元行冲接任。諡曰文。.

查看 韋述和馬懷素

许景先

许景先(),名“杲”,字景先,以字行,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人,后迁居洛阳。唐朝诗人、文学家、官员。.

查看 韋述和许景先

谯周

谯周(),字允南,巴蜀巴西西充(今四川阆中)人,蜀汉学者。.

查看 韋述和谯周

趙冬曦

趙冬曦(),字仲庆,定州鼓城人。唐朝人。祖父赵宝符,崇文馆学士。父赵不器,吏部郎中。不器生夏日、和璧、冬曦、安贞、居贞、彚贞、颐贞,兄弟七人举进士。自寳符至冬曦孙鄼,又五代进士。 個性放達,不屑世事。解褐为校书郎,先天元年(712年),與韓休同中制舉賢良方正科,再舉藻思清華科。歷任左拾遺。開元初年,遷監察御史,坐事流放岳州(今湖南嶽陽)。時與刺史張說數賦詩相倡和,后召還復官,與秘書少監賀知章、校書郎孫季良、大理評事咸廙業等入集賢院脩撰。累遷考功员外郎、中書舍人。終老於國子祭酒。冬曦有兄弟趙夏日、和璧、安貞、居貞、頤貞、匯貞等六人,韋述的弟弟也有六人,皆擢進士第。中书令張說稱讚說:“韋趙昆季,人之杞梓。” 1980年,荥阳刘河乡任湾村农民在村西头建砖瓦窑时,发现赵冬曦墓志一合。顶面镌刻阴文“唐故国子祭酒赵君圹”九个篆字,墓志面镌刻阴文唐代隶书志文,凡28行,满行30字。.

查看 韋述和趙冬曦

齐浣

齊浣(),字洗心,唐代定州義豐(今河北省安国市)人。 少時以詞學著稱,李嶠稱有王佐之才。20歲中進士,初任蒲州(今山西省境內)司法參軍。景雲二年(711年),中書令姚崇薦為御吏。開元年間升任給事中,中書舍人,為玄宗撰寫詔書。开元十二年(724年)出任汴州(今开封县)刺史,“請開汴河下流,自虹縣至淮陰北合於淮”;以有政聲,升为右丞。後因諫事贬为高州良德(今广东高州东北)丞。累迁至常州刺史。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任润州刺史,兼江东道采访处置使。开元末年,因行贿被李林甫劾奏罢官。天宝初年,重新被起用,任员外少詹事。天宝五年(746年)任平阳郡太守,死于任所。肃宗時,赐礼部尚书。.

查看 韋述和齐浣

陈寿

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縣(现四川省南充市)人,西晉史學家。蜀漢亡國後仕於西晉,少舉孝廉,除著作郎,著有《三國志》,評價甚高。.

查看 韋述和陈寿

毋煚

毋煚,河南洛阳人。唐朝史學家、目录学家。官至鄠县尉。開元三年,唐玄宗詔左散骑常侍褚无量、秘書監馬懷素整理内库书籍,于丽正殿編四部次圖書。懷素乃奏用元行冲、齐浣、王珣、吴兢、殷践猷、王惬、韋述、余钦、毋煚、刘彦真、王湾、刘仲等二十六人,同於秘閣詳錄四部書,五年后于开元九年(721年)始成《群书四部录》二百卷。后毋煚又略为四十卷,名为《古今书录》,书中收录大约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图书,每部皆有小序,每书皆注撰人名氏,有解释、论述。不久去世。.

查看 韋述和毋煚

渝州

渝州是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元年(581年)改楚州置,治所在巴县(今重庆市)。“因渝水为名”(《元和郡县志》)。辖境相当今重庆市江北、涪陵、长寿、巴南区及璧山、永川、江津、南川、武隆等市县地。大业初年,改为巴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渝州,并分置涪州,辖境缩小。仅有今重庆市江北巴南区和江津、璧山、永川等市县地。天宝初改为南平郡,乾元初复为渝州。北宋时属夔州路。崇宁元年(1102年)改为恭州。 今天重庆市的简称“渝”正是由此而来。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重庆的州 Category:58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10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韋述和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