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靚元亨

指数 靚元亨

靚元亨,大公報, 1966-02-18 第5頁,原名李雁秋,又名寸度亨,號稱小武王,清末民初的著名粵劇演員。早年出身自由陳少白、程子儀、李紀堂所創立的采南歌戲班,後來組織了永壽年戲班,在南洋一帶尋找人才,如陳非儂、馬師曾、薛覺先、廖俠懷、何劍秋。由於他的南派武功紮實,分寸不差,行內稱他為「寸度亨」。香港無線藝員李子奇,就是李雁秋的孫。李姓家族中有多人均在演藝界。.

9 关系: 南洋廖俠懷粵劇馬師曾薛覺先陳非儂陈少白李子奇李紀堂

南洋

南洋,是自明朝起之中國中心稱呼,指南中國海附近之東南亞諸國,包括馬來群島、新加坡和印尼群島,也包括中南半島沿海、中國大陸以南之州省。 南洋概念與西洋、東洋、北洋相對應。西洋指馬六甲海峽以西印度洋地區,還包括歐洲或更遠,清朝起特指歐美國家;東洋特指日本。中國古代漢族開始移居南洋,明朝時期及明亡後,大量移民湧入該區域謀生、定居,叫做「下南洋」、「南洋華人」。漢族曾建立過蘭芳共和國等一系列政權。.

新!!: 靚元亨和南洋 · 查看更多 »

廖俠懷

廖俠懷,英文名:Liu Hap Wai ,廣東顺德人,香港著名粵劇演員、電影明星,與葉弗弱、李海泉、半日安合稱『粵劇四大名--』。 早年,到新加坡謀生,由於酷愛粵劇,所以曾參與當地的業餘表演。得到小武靚元亨的賞識,被收為徒,改藝名「新蛇仔」。20年代,回到香港擔當第二--生。因為他的嗓子不亮,長相不美,被受冷落。同門師兄馬師曾介紹他轉投「大羅天」,在《賊王子》的演出中才得到認同。他的首本戲有《花王之女》、《大鬧廣昌隆》、《甘地會西施》、《雙料龜公》等。.

新!!: 靚元亨和廖俠懷 · 查看更多 »

粵劇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做唸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粵劇是省港澳地區的艺术瑰宝,隨著華人的移民及其對粵劇的喜愛和傳唱,被傳播到世界各地。.

新!!: 靚元亨和粵劇 · 查看更多 »

馬師曾

師曾(Ma Si Tsang,)字伯魯,號景參,廣東順德縣龍潭(顺德区杏坛镇龙潭村)人,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馬師曾在1944年與紅線女結婚,其子馬鼎盛是著名的軍事與時事評論員。.

新!!: 靚元亨和馬師曾 · 查看更多 »

薛覺先

薛覺先(),原名薛作梅,字平愷,廣東順德人,著名粵劇老倌,四大天王之一。.

新!!: 靚元亨和薛覺先 · 查看更多 »

陳非儂

陳非儂(),原名陳景廉,祖籍廣東新會外海,著名粵劇演員。宮粉紅之夫,陳寶珠之養父。他們曾組織「非儂劇團」,陳非儂任正印花旦,副車為宮粉紅,三人曾合演《三娘教子》。.

新!!: 靚元亨和陳非儂 · 查看更多 »

陈少白

少白()原名闻绍,后更名白,字少白,以字行,在日本期间曾用名陈璧、服部次郎,廣東新會外海南華里人,清末革命家,與孫中山、尢列和楊鶴齡同被稱为「四大寇」。.

新!!: 靚元亨和陈少白 · 查看更多 »

李子奇

李子奇(Ricky Lee Chi Kay,),香港男甘草演員,前香港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藝員。.

新!!: 靚元亨和李子奇 · 查看更多 »

李紀堂

李紀堂,,名柏,號紀堂,廣東新會人,李陞之第三子。早年與陳少白、程子儀等人成立的采南歌戲班。1895年,興中會在廣州起義失敗。後來,李紀堂得到謝纘泰介紹加入興中會。1902年,與洪全福等人密謀拉攏天地會成員加入在廣州起義。是次起義,李紀堂自願捐軍餉五十萬元。.

新!!: 靚元亨和李紀堂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靓元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