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瞼板腺
板腺(tarsal glands)又稱麥氏腺(meibomian glands)是一種在眼瞼周圍的特殊皮脂腺,位於之中。主要的功能為分泌油脂層,以延緩水液層的蒸發。此外油脂層還可維持淚液膜的表面張力,避免淚液流到臉頰,並可潤滑眼瞼及眼球的接觸面,使眼睛閉起時,可維持眼皮和眼球之間維持氣密的狀態。上眼皮大約有50個瞼板腺,而下眼皮大約有25個瞼板腺。 瞼板腺不健全會造成乾眼症,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眼疾。也因此可能造成眼瞼炎,眼瞼炎是眼瞼邊緣皮膚發炎的現象。它通常會影響雙眼,如果瞼板腺受到感染則會變成瞼板腺炎。阻塞物可以被細菌的解脂酵素分解,因而釋放脂肪酸,這些脂肪酸可以刺激眼睛,有時可以造成角膜炎。 麥氏腺的名稱來自於一名德國醫生(1638年-1700年)。.
查看 霰粒腫和瞼板腺
细菌
細菌(学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的個體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細菌只有0.2微米長,因此大多--能在顯微鏡下看到它們;而世界上最大的細菌可以用肉眼直接看見,有0.2-0.6毫米大,是一種叫納米比亞嗜硫珠菌的細菌。細菌一般是單細胞,細胞結構簡單,缺乏細胞核以及膜狀胞器,例如粒線體和葉綠體。基於這些特徵,細菌屬於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中還有另一類生物稱做古細菌,是科學家依據演化關係而另闢的類別。為了區別,本類生物也被稱做真細菌(Eubacteria)。古細菌與真細菌在生活環境、營養方式以及遺傳上有所不同。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 細菌廣泛分佈於土壤和水中,或著與其他生物共生。人體身上也帶有相當多的細菌。據估計,人體內及表皮上的細菌細胞總數約是人體細胞總數的十倍。此外,也有部分種類分布在極端的環境中,例如溫泉,甚至是放射性廢棄物中,它們被歸類為嗜極生物,其中最著名的種類之一是海棲熱袍菌,科學家是在意大利的一座海底火山中發現這種細菌的。甚至在太空梭上也能生長。然而,細菌種類是如此多,科學家研究過並命名的種類只佔其中的小部份。細菌域下所有門中,只有約一半能在實驗室培養的種類。 細菌的營養方式有自养及异养,其中异养的腐生細菌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環能順利進行。部分細菌會進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轉換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細菌也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細菌是許多疾病的病原體,包括肺結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細菌所引發。然而,人類也時常利用細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釀的製作、部分抗生素的製造、廢水的處理等,都與細菌有關。在生物科技領域中,細菌有也著廣泛的運用。 總的來說,這世界上約有5×1030 隻細菌。其生物量遠大於世界上所有動植物體內細胞數量的總和。細菌還在營養素循環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像是微生物造成的腐敗作用,就與氮循環相關。而在海底火山和在冷泉中,細菌則是靠硫化氫和甲烷來產生能量。2013年3月17日,研究者在深約11公里的馬里亞納海溝中發現了細菌。其他研究則指出,在美國西北邊離岸2600米的海床下580米深處,仍有許多的微生物根據這些研究人員的說法:「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們,他們的適應力遠比你想像的還要強,可以在任何地方存活。.
查看 霰粒腫和细菌
角膜
角膜又称黑眼珠,是眼球最前方的透明多層組織,其作用為: 1.初步集中進入眼球內的光 2.防止異物進入眼球 角膜位於虹膜、瞳孔及前房前方,並為眼睛提供2/3的屈光力(角膜的屈光力是眼球中最強),進入眼球的光在經過角膜後,通過晶状體的折射,光線(影像)便可以聚焦在視網膜上。角膜的折光能力之所以是屈光系統中最强的,是因为它直接和空气接触。 角膜有十分敏感的神經末梢,如有外物接觸角膜,眼瞼便會不由自主地合上以保護眼睛。為了保持透明,角膜並沒有血管,透過淚液及房水獲取養分及氧氣。 人類角膜直徑約11.5毫米,中心厚度約有0.5至0.6毫米,邊緣厚度則約0.6至0.8毫米。 角膜过凸是真性近视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也是角膜塑形镜与激光手术(LASIK等)防治真性近视方法作用的部位。.
查看 霰粒腫和角膜
針眼
针眼又称为麦粒肿、偷针㽿,是眼睑下一种皮脂腺的感染。這導致眼瞼邊緣出現紅腫,眼瞼外側或內側可能會受到影響。 針眼的形成通常導因於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眼瞼內部是由於麥氏腺感染,而外部是因為感染。另一方面,霰粒腫是因為皮脂腺阻塞而非感染所引起。一般來說它們會在眼瞼中間且並不疼痛。 針眼不經過治療往往在數天至數周內恢復,建議用熱敷等方法加速痊癒的速度,偶爾眼部藥膏抗生素也推薦被使用。然而用以推薦支持這些措施的證據仍貧乏。針眼出現的頻率尚不明瞭, -->他可能出現在任何年齡層。.
查看 霰粒腫和針眼
感染
感染是指由其他物種在身為宿主的個體內進行有害的複製、繁殖過程。 具傳染性的生物體會尋找並且利用宿主體內資源,以利自身生存,但這個過程一旦干擾了宿主正常的生理運作,可能造成慢性症狀、急性症狀、壞疽(gangrene)、器官及組織被吞噬、甚至死亡,因此這類物種又稱為病原體,通常是微生物,但事實上感染的定義可以更廣,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類病毒,甚或是具有致病能力、但並非生物的傳染性物質,例如普恩蛋白。由於醫學領域研究的疾病多由傳染而來,傳染病因此成為醫學中重要的一個學術分支。 傳染在中文定義上不同於感染,傳染乃是指疾病或病原體由一個體轉移至另一個體上的過程。但由於一般可感染生物體的疾病,也通常具有傳染力,因此兩者常混用。.
查看 霰粒腫和感染
亦称为 睑板腺囊肿刮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