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資訊革命

指数 資訊革命

資訊化革命,或信息革命,是指資訊科技的发展,以互联网普及全球为重要标志。 从1980年代个人电脑普及开始,信息的传递变得越来越简便、快捷、廉价,人们寻求一种更快捷的通信方式,恰恰美国将用于军事、商业的网络完全开放,形成实际意义的互联网。网络的发展令网络软件应运而生,即时通讯软件、电邮令分隔两地的人可以于短时间内实现通讯。它完全打破了地域、距离、意识形态的限制,使人们能接触到各种思想、文化,更主要的是实现了信息的即时性。前期的互联网称为Web 1.0,是指其只实现了单向的信息广播,而目前正处于Web 2.0的过渡之中,即通过互联网实现各种互动。 虽然信息化革命使人们資訊爆炸,但是仍然有不少人担忧虚假信息的泛滥以及人类将沉浸于虚拟世界。.

15 关系: 工业革命 (消歧义)个人电脑万维网互联网廢電腦回收技術信息技术資訊科技稽核資訊爆炸資訊業車載資訊系統软件通信虚拟世界Web 2.0Web服务

工业革命 (消歧义)

工业革命,或稱為科技革命,可以指:.

新!!: 資訊革命和工业革命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个人电脑

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簡稱:PC),普遍稱為電腦,中国又稱為个人計--機,是在大小、性能以及價位等多個方面適合于個人使用,并由最终用户直接操控的計算機的統稱。它与批处理计算机或分时系统等一般同时由多人操控的大型计算机相对。从桌上型電腦(或稱台式電腦、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到小型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以及-zh-hans:超级本;zh-tw:超極致筆記型電腦-等都属于个人電腦的范畴。.

新!!: 資訊革命和个人电脑 · 查看更多 »

万维网

万维网(World Wide Web),亦作「WWW」、「Web」,是一个由许多互相链接的超文本组成的系统,通过互联网访问。英國科學家蒂姆·伯纳斯-李於1989年發明了萬維網。1990年他在瑞士CERN的工作期間編寫了第一個網頁瀏覽器。網頁瀏覽器於1991年在CERN向外界發表,1991年1月開始發展到其他研究機構,1991年8月在互聯網上向公眾開放。 萬維網是資訊時代發展的核心,也是數十億人在網際網路上進行互動的主要工具。網頁主要是文本文件格式化和超文件標示語言(HTML)。除了格式化文字之外,網頁還可能包含圖片、影片、聲音和軟體元件,這些元件會在使用者的網頁瀏覽器中呈現為多媒體內容的連貫頁面。 萬維網並不等同網際網路,萬維網只是網際網路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是靠着網際網路運行的一項服務。.

新!!: 資訊革命和万维网 · 查看更多 »

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標準的網路TCP/IP协议族相連,連接全世界幾十億個設備,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络。,它是由從地方到全球範圍內幾百萬個私人的、學術界的、企業的和政府的網络所構成,通過電子,無線和光纖網絡技術等等一系列廣泛的技術聯繫在一起。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這基础上发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網絡稱互聯網,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网络。互聯網並不等同万维网(WWW),万维网只是一個基於超文本相互鏈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統,且是互聯網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互聯網帶有範圍廣泛的信息資源和服務,例如相互關聯的超文本文件,还有萬維網的應用,支持電子郵件的基礎設施,對等網絡,文件共享,以及IP電話服務。.

新!!: 資訊革命和互联网 · 查看更多 »

廢電腦回收技術

廢電腦回收技術為從淘汰與損壞的電腦中搜取可再利用資源的技術和產業,廣義可應用所有電子電路板廢品。.

新!!: 資訊革命和廢電腦回收技術 · 查看更多 »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縮寫:IT)也称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总称,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依照儲存及處理信息的不同,可以將信息技术的發展分為幾個不同的階段:前機械時期(3000 BC – 1450 AD)、機械時期(1450–1840)、機電時期(1840–1940)及電子時期(1940–現時)。本文主要介紹1940年起電子時期的信息技术。 在商業領域中,(ITAA)定義信息技术為「對於以電腦為基礎之資訊系統的研究、設計、開發、應用、實現、維護或應用。」。此領域相關的任務包括網路管理、軟體開發及安裝、針對組織內信息技術生命週期的計劃及管理,包括軟體及硬體的維護、升級及汰換。 信息技术一詞最早是出現在1958年《哈佛商業評論》中,一篇由Harold J. Leavitt及Thomas L. Whisler所著的文章,其中提到「這種新技術還沒有一個單一的名稱,我們應該將其稱為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新!!: 資訊革命和信息技术 · 查看更多 »

資訊科技稽核

資訊科技稽核(information technology audit, ITA)或資訊系統稽核(information system audit, ISA)是指檢查或驗查資訊系統設施的控制。資訊科技稽核是檢查和評核機構內的資訊系統的日常運作和慣例。評審會得出數據來檢核該系統是會符合機構的要求,包括安全性、資料完整性、運作效率等。 這些評核程序有時會跟財務審計和企業內部審計(Internal audit)有所關聯之處。 資訊科技稽核在過去曾被稱為自動資料處理稽核、電腦稽核或電子資料處理稽核。.

新!!: 資訊革命和資訊科技稽核 · 查看更多 »

資訊爆炸

#重定向 信息爆炸.

新!!: 資訊革命和資訊爆炸 · 查看更多 »

資訊業

資訊業又稱IT業、電腦工業,為一切與電腦相關的軟硬體行業總稱,有硬體製造的類似傳統工業模式也有軟體撰寫和客戶服務的服務業,自從90年代電腦革命後資訊業成為獲利豐厚的行業製造出許多世界首富,諸多國家也將資訊業設定為重點發展項目,資訊業的特性是競爭快、產品生命週期短、人才水準要求高、投入資本金額門檻高。.

新!!: 資訊革命和資訊業 · 查看更多 »

車載資訊系統

車載資訊系統是21世紀後普遍出現的車輛電腦化、e化裝置,是一種車載的小型電腦,連結車輛上許多部分,達成智能化要求。許多裝有車載資訊系統的車輛都主打「智慧車」的廣告訴求。.

新!!: 資訊革命和車載資訊系統 · 查看更多 »

软件

軟體(software)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電腦数据和指示,是電腦中的非有形部分。電腦中的有形部分稱為硬體,由電腦的外殼及各零件及電路所組成。電腦軟體需有硬體才能運作,反之亦然,軟體和硬體都無法在不互相配合的情形下進行實際的運作。 一般来說,计算机软件划分为程式語言、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介軟體。其中系统软件为计算机使用提供最基本的功能,但是并不针对某一特定应用领域。而应用软件则恰好相反,不同的应用软件根据用户和所服务的领域提供不同的功能。 软件包括所有在電腦執行的程式,和其架構無關,例如執行檔、函式庫及腳本語言都屬於软件。軟體不分架構,有其共通的特性,在執行後可以讓硬體執行依設計時要求的機能。軟體儲存在記憶體中,軟體不是可以碰觸到的實體,可以碰觸到的都只是儲存軟體的零件(記憶體)或是媒介(光碟或磁片等)。 软件并不一定只包括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電腦程式,有些定義中,与電腦程式相关的文档,一般也被认为是软件的一部分。简单的说软件就是程式加文档的集合体。软件被应用于世界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 資訊革命和软件 · 查看更多 »

通信

通信是發送者通过某種媒體以某種格式來傳遞信息到收信者以達致某個目的。在古代,人們通過驛站、飛鴿傳書、烽火報警、符號、語言、眼神、觸碰等方式進行信息傳遞。到了今天,隨著科技水平的飛速發展,通訊基本完全利用有線或無線電完成,相繼出現了有線電話、固定電話、無線電話、手機、網際網路甚至視訊電話等各種通訊方式。通訊技術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提高了通訊的效率,深刻的改變了人類的通訊。交流也是一種方法讓其他人理解你。.

新!!: 資訊革命和通信 · 查看更多 »

虚拟世界

虚拟世界,是人类通过实体媒介表达出来的幻想空间。可以指遊戲、動畫、漫畫、小說、故事中虛構出來的世界,這些均可能在現實中不存在或只是與現實世界相似或具分別的。 虚拟世界最初的设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在科幻小说的赛博朋克流派中提出的一个由網際網路计算机模拟的虚拟空间,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虚拟形象(化身)栖息其中,并可以与其他虚拟形象展开互动、交往。这种栖居通常是通过二维或是三维图形体现出来的。 Category:虛構世界.

新!!: 資訊革命和虚拟世界 · 查看更多 »

Web 2.0

Web 2.0,指的是一個利用万维网(Web)的平台,由用户主导而生成内容的互联网产品模式,为了区别传统由网站雇员主导生成的内容而定义为web2.0。 Web 2.0 是资源平等的体现。Web 2.0的应用可以让人了解到目前万维网正在进行的一种改变——从一系列网站到一个成熟的为最终用户提供网络应用的服务平台。这种概念的支持者期望Web 2.0服务将在很多用途上最终取代桌面计算机应用。Web 2.0並不是一個技術標準,不過它包含了技術架構及應用軟件。它的特點是鼓勵作為資訊最終利用者透過分享,使得可供分享的資源變得更豐盛;相反的,過去的各種網上分享方式則顯得支離破碎。 Web 2.0是網路運用的新時代,網路成為了新的平台,內容因為每位使用者的參與(Participation)而產生,參與所產生的個人化(Personalization)內容,藉由人與人(P2P)的分享(Share),形成了現在Web 2.0的世界。Darcy DiNucci在她1999年的文章「Fragmented Future」中第一次使用了這個詞彙,但現在我們所以為的Web 2.0一直要到2004年才出現。Tim O'Reilly提到他與工作夥伴在一次腦力激盪中提出了「Web 2.0」這個概念,他的定義是: 一些科技專家們,特別是蒂姆·伯纳斯-李,質疑是否有人可以有意義地應用這個名詞,因為許多Web 2.0的技術元件從早年的Web開始就存在著。 IBM的社群網路分析師,Dario de Judicibus,提出不一樣的定義,特別是在社群互動和架構現實上。 将纷繁芜杂的Web 2.0现象放置于科技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大视野,Web 2.0可以说是信息通讯技术引发信息革命、知识社会所带来的面向未来、以人为本的创新2.0模式在互联网领域的典型体现,是由专业人员织网到所有用户参与织网的创新民主化进程的生动注释。.

新!!: 資訊革命和Web 2.0 · 查看更多 »

Web服务

Web服务是一种服務導向架構的技术,通过标准的Web协议提供服务,目的是保证不同平台的应用服务可以互操作。 根据W3C的定义,Web服务(Web service)应当是一个软件系统,用以支持网络间不同机器的互动操作。网络服务通常是许多应用程序接口(API)所组成的,它们透过网络,例如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远程服务器端,执行客户所提交服务的请求。 尽管W3C的定义涵盖诸多相异且无法介分的系统,不过通常我们指有关於主从式架构(Client-server)之间根据SOAP协议进行传递XML格式消息。无论定义还是实现,WEB服務過程中會由伺服機提供一個機器可讀的描述(通常基于WSDL)以辨識伺服機所提供的WEB服務。另外,虽然WSDL不是SOAP服务端点的必要条件,但目前基于Java的主流WEB服务开发框架往往需要WSDL实现客户端的源代码生成。一些工业标准化组织,比如WS-I,就在WEB服务定义中强制包含SOAP和WSDL。.

新!!: 資訊革命和Web服务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信息产业革命信息化革命信息革命资讯革命電腦革命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