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雉科

指数 雉科

雉科(学名:Phasianidae)在生物分类学上是鸟纲鸡形目的一个科。.

目录

  1. 32 关系: 原鸡属卡尔·林奈學名孔雀山西雉属山鹧鸪属彩雉冠鷓鴣冠鸞石鸡属火雞科 (生物)生物分类学銹紅林鷓鴣血雉角雉属马鸡属鷴屬鸡形目鹑属鹑亚科黑鶉蓝孔雀锦鸡属長嘴山鶉长尾雉属雪鸡属雪鹑雉属虹雉属漸新世

  2. 亚洲鸟类
  3. 托馬斯·霍斯菲爾德命名的生物分類

原鸡属

原雞屬(學名:Gallus)是鸡形目雉科的一屬,为體型較大的鳥類,雄鳥羽毛顏色豐富多彩,分佈於印度、斯里蘭卡和東南亞,包括四種,其中的原雞被認為很可能是今天雞的祖先。.

查看 雉科和原鸡属

卡尔·林奈

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也譯為--,受封貴族前名为卡尔·林奈乌斯(Carl Linnaeus),由于瑞典学者阶层的姓常拉丁化,又作卡罗卢斯·--烏斯(Carolus Linnaeus),瑞典植物学家、动物学家和医生,瑞典科学院创始人之一,並且担任第一任主席。他奠定了现代生物学命名法二名法的基础,是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也被认为是现代生态学之父之一。他的很多著作使用拉丁文撰写,他的名字在拉丁语中是Carolus Linnæus(在1761年之后为Carolus a Linné)。 1707年,林奈出生于瑞典南部斯莫蘭的一个小乡村里。林奈在烏普薩拉大學接受了大部分的高等教育,并在1730年开始教授植物学。1735年至1738年之间,他居住在国外和做研究。他在荷兰出版了第一版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之后,他回到瑞典的乌普萨拉,担任了医学和植物学教授。在1740年代,他旅行遍及瑞典各地,搜集和分类各种植物和动物。在1750年代和1760年代,他继续搜集和分类各种动植物,并将成果出版了好几卷。当他逝世的时候,他已经是欧洲最受赞誉的科学家之一。 瑞士哲学家卢梭在给林奈的信中写到“告诉他我知道地球上没有人比他更伟大”。德国学者歌德写过:“除了莎士比亚和斯賓諾莎,再没有其他的先人对我的影响比林奈更强。”瑞典作家斯特林堡说过:“林奈实际上是个诗人,只不过碰巧成为了一个博物学家。”除了这些赞誉,林奈还被称为“植物学王子”,“北方的博物志”,以及“第二个亚当”。Broberg (2006), p.

查看 雉科和卡尔·林奈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查看 雉科和學名

孔雀

孔雀(学名:Pavo),是一种鸟类,属鸡形目,雉科,又名越鸟、南客。孔雀有三种,绿孔雀和蓝孔雀属于该属,而刚果孔雀单独成属。蓝孔雀又名印度孔雀,雄鸟羽毛为宝蓝色,富有金属光泽,分布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绿孔雀又名爪哇孔雀,分布在东南亚和中國雲南省,此外,蓝孔雀还有白孔雀和黑孔雀两种变异种。 孔雀最早见于《山海经》的《海内经》:“有孔雀。”东汉杨孚著《异物志》记载岭南的孔雀:“孔雀,其大如大雁而足高,毛皆有斑纹彩,捕而蓄之,拍手即舞。”.

查看 雉科和孔雀

山西雉属

山西雉属(学名:Shanxiornis)是一种生存于更新世早期的鸡形目动物。 这一新属种在2006年命名,模式种是汾阴山西雉。属名与种名均表明化石产地。1988年,正型标本TNUV11发现于山西南部汾河东岸地区的早更新世的三门组。正型标本为完整左跗蹠骨一枚。1991年又发现完整左胫跗骨一枚。两标本目前都收藏于天津师范大学。.

查看 雉科和山西雉属

山鹧鸪属

山鹧鸪属(学名:Arborophila)为鸡形目雉科的鸟类。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部分种因为栖息地破坏及狩猎而成为受威胁物种。.

查看 雉科和山鹧鸪属

彩雉

彩雉(Catreus wallichii),又名瓦氏雉雞,是一種分佈在印度、尼泊爾及巴基斯坦的雉。牠們棲息在喜瑪拉雅山的高原及叢林,高達海拔6000呎,夏天時更會高達海拔10000呎。彩雉的學名是為紀念丹麥植物學家納薩尼爾·瓦立池(Nathaniel Wallich)。.

查看 雉科和彩雉

冠鷓鴣

冠鷓鴣(Rollulus rouloul),又名冕鷓鴣,是雉科的一種獵鳥。.

查看 雉科和冠鷓鴣

冠鸞

冠鸞(Rheinardia ocellata),又名冠羽雉或鳳頭眼斑雉,是一種大型的雉。牠們長2.3米,身體呈黑色及有深褐色斑點,喙呈粉紅色,瞳孔褐色,藍色的面部沒有羽毛。頭部細小,其上有直立的冠羽。雄鳥有12條尾羽,都是闊而長達2米的。雌鳥外觀相似,冠及尾羽較短。 冠鸞在野外的資料有限。只知牠們是很怕羞的,分佈在越南、老撾及馬來西亞。牠們主要吃葉子、果實、昆蟲、蛆及細小的動物。 由於持續失去棲息地及過度獵殺,冠鸞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近危,且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的保護。.

查看 雉科和冠鸞

石鸡属

石鸡属(Alectoris),是鸟纲鸡形目雉科的一个属。石鸡属鸟类分布于北非、欧洲中南部、中亚、中国北部。石鸡属鸟类以石鸡分部最为广泛,遍布欧亚大陆;其余几种则分布地区狭窄。大石鸡是中国特有鸟种。.

查看 雉科和石鸡属

火雞

火雞,又名七面鳥或吐绶鸡,是一種原產於北美洲的家禽。火雞體型比一般雞大,可達10公斤以上。根據傳統,美國人會在感恩節及聖誕節烹調火雞。 和其他雞形目鳥類相似,雌鳥較雄鳥小,顏色較不鮮艷。火雞翼展可達 1.5 - 1.8 公尺,是當地開放林地最大的鳥類,很難與其他種類搞混。 火雞有兩種,分別是:分佈於北美的野生火雞,和分佈於中美洲的眼斑火雞。現代的是由墨西哥的原住民馴化當地的野生火雞而得來。.

查看 雉科和火雞

科 (生物)

科(英文: family, familia)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位于目和属之间,現時生物界約有800个科,科下也分亚科,而在其上亦有總科。 亚科是生物分类法的一级,在科和属之间,有时亚科和屬之間也分族,亞科的拉丁文分類名稱的字尾通常是-inae。.

查看 雉科和科 (生物)

生物分类学

生物分類學(biotaxonomy)通常直接稱分類学(taxonomy;taxonomie;taxonomía),是一門研究生物类群间的异同以及异同程度,阐明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进化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要將生物分類,首先要知道生物與非生物的定義,但是我們似乎沒有辦法準確定義,以病毒來說,雖然可在其他生物體內寄生並複製,但在生物體外卻沒有一般生物的特徵如製造或攝取營養,生殖等現象。又如引起瘋牛病的朊粒(prion)可以造成感染卻無DNA成分,一直以來,DNA被視為生命遺傳物質,經由與RNA的轉錄轉譯過程,形成蛋白質,再進一步形成組成細胞的各個部分,如細胞膜、胞器等,而細胞則是我們長久以來所認為組成生命體的最小單位。 这种分类应该反映不同生物体间的进化树关系。分类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群,而系统学试图寻找生物之间的关系。占主导地位的分类法是林奈氏分类系统(Linnaean),它包括一个属名和种加词。.

查看 雉科和生物分类学

銹紅林鷓鴣

銹紅林鷓鴣(學名: Caloperdix oculeus)是一種雉科鳥類品種;生物分類學上屬於單型屬Caloperdix。被發現於印尼、馬來西亞、緬甸與泰國。其天然棲息地在亞熱帶或熱帶的乾燥森林,或是熱帶的潮濕低地森林。牠們受到棲息地破壞的威脅。.

查看 雉科和銹紅林鷓鴣

血雉

血雉(学名:Ithaginis cruentus)是雉科血雉属中的单型种。它有12个亚种。 血雉的名称来自于雄鸟胸部、颈部和面部的鲜红色羽毛。雌鸟的羽毛色为统一的昏暗的红棕色。雄鸟与雌鸟的眼周围都有一圈没有羽毛的绯红色的皮肤。血雉的足是红色的。不同亚种的区分在于它们身上红色羽毛与黑色羽毛的数量的不同。 血雉生活在尼泊尔、印度锡金邦、缅甸北部、中国西藏及西北部的山区。一般它们喜爱雪线附近的针叶林、混合林和灌木林。夏天它 们比较喜欢高处,秋天和冬天它们随雪线的降低而移向低处。 血雉是锡金的邦鸟。.

查看 雉科和血雉

角雉属

角雉属(学名:Tragopan),是鳥綱雉科的一属,重要特征为雄鸟长有一对颜色艳丽的肉质角,在求偶时向雌鸟炫耀。学名是以拉丁文的山羊Trago和希腊羊神潘(Pan)合并而来。 它是唯一歇息在树上的雉 ,包括五种角雉:.

查看 雉科和角雉属

马鸡属

鸡属的鸟类是鸡形目雉科中体形较大的一类鸟,这类鸟被统称为马鸡。马鸡这一类鸟多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只有褐马鸡分布在及华北地区的山林,以前一直认为它是中国的特有属,近些年在印度北部发现少量藏马鸡的种群。.

查看 雉科和马鸡属

鷴屬

屬(學名Lophura)是雞形目雉科的一屬。.

查看 雉科和鷴屬

鸟(通俗名:Bird)是两足、恒温、卵生、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具有坚硬的喙、擁有色彩鮮艷的羽毛或者流線型的身軀,根據品種的不同可陸生、飛行或者潛水的一種有脊椎動物。鳥類的學名曾經作為獨立的鸟纲(Aves)、和哺乳綱等並列,但現在比較常用鳥翼類(學名:Avialae)代替ギル 『鳥類学』 (2009)、30頁。目前鳥類共有8600種,如果算入未被分類和不確定的有9000多種。用科學上最嚴謹的說法,鳥類被定義為鳥形恐龍(學名:Avian Dinosauria),是已經滅絕的恐龍總目在地球上一個僅存的分支ギル 『鳥類学』 (2009)、626頁山階鳥研 (2006)、16頁。鳥類從年前的侏羅紀、到年前白堊紀這一段時間內,所有的鳥類都由獸腳亞目虛骨龍類近鳥型恐龍進化而來。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最大的鴕鳥體高可達2.5公尺,而最小的吸蜜蜂鳥體長最小僅5公分。目前全世界为人所知的現存鸟类一共有一萬多种,有鸚鵡,蜂鳥,相思,等雀鳥。僅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特有种至少有70幾種。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其他的鸟甚至包括垃圾。大多数的鸟是在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例如夜鷹、猫头鹰等)。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鸵鸟、奇異鳥、以及被人類捕食而绝种的渡渡鸟等。 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也有一些鳥類隨著恐龍滅絕而一同滅亡例如始祖鳥、孔子鳥和黃昏鳥。.

查看 雉科和鸟

鸡形目

鸡形目(学名:Galliformes)在生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人们通常把这一目的鸟中体形较大种的统称为“鸡”,体形较小的一些种类称为“鹑”。由于这一目的鸟腿脚强健,擅长在地面奔跑,按生态习性,被称为陆禽。这一目中的鸟有些体态雄健优美,色彩艳丽,其中不少是珍稀物种和经济物种,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

查看 雉科和鸡形目

鹑属

鹑属(学名:Coturnix)是雉科的一属,其成员主要为小型褐色鸟类。.

查看 雉科和鹑属

鹑亚科

鹑亚科(学名:Perdicinae),是鸟纲鸡形目雉科的一个亚科。鹑亚科鸟类体型中等,分布于欧、亚、非地区。一般在地面筑巢,以籽为食。.

查看 雉科和鹑亚科

黑鶉

黑鶉(學名:Melanoperdix niger)是一種細小的鷓鴣。牠們長27厘米,喙厚,腳呈灰色,瞳孔深褐色。牠們是黑鶉屬的唯一種。 黑鶉是兩性異形的。雄鳥全身及喙都是黑色的;雌鳥一般是栗褐色,喉嚨白色,喙深色。雌鳥較雄鳥細小。 黑鶉分佈在馬來西亞、汶萊及蘇門答臘的低地雨林中。牠們曾於新加坡出沒,但咸信已在當地絕跡。雌鳥一般會生5-6隻蛋,蛋呈白色。 由於失去棲息地、數量稀少及過度捕獵,黑鶉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且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三的保護。.

查看 雉科和黑鶉

蓝孔雀

蓝孔雀(学名:Pavo cristatus),也叫印度孔雀,是雉科孔雀属两种孔雀之一,另一种是绿孔雀。蓝孔雀主要产于巴基斯坦、印度和斯里兰卡,雄性是印度的国鸟。孔雀可能是人类饲养的最早的观赏鸟类,它们是留鸟。今天世界各地均有孔雀被饲养。是印度的国鸟。也是伊朗两种国鸟之一。.

查看 雉科和蓝孔雀

锦鸡属

锦鸡属(学名:Chrysolophus),通称为锦鸡,在鸟类分类学中雉科的一属。一共包括两种: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都产于中国。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养殖。 锦鸡的雄鸟羽毛颜色五彩缤纷,十分艳丽,主要生活在茂密的针叶林中,野外非常难观察到。主要以谷物、树叶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夜晚在林间筑巢栖息。锦鸡以奔跑为主,在受惊的状态下可以达到比较高的速度。 Category:雉亞科 *.

查看 雉科和锦鸡属

長嘴山鶉

長嘴山鶉(Rhizothera longirostris)是分佈在汶萊、印尼、馬來西亞、緬甸及泰國的雉。 長嘴山鶉棲息在亞熱帶或熱帶的乾旱森林、潮濕低地及山區森林。牠們受到失去棲息地。.

查看 雉科和長嘴山鶉

长尾雉属

长尾雉属在生物分类学上是鸡形目中的雉科中的一个属。尾羽長,眼部周圍紅色,該屬的雌鳥和幼鳥都相當相似。與雉屬 Phasianus 是近緣屬。 本属共5种,其中白颈长尾雉和白冠长尾雉是中国特有鸟种。.

查看 雉科和长尾雉属

雪鸡属

雪鸡属(学名Tetraogallus),鸡形目雉科的一个属,外形像鹌鹑,但个体较大,是鹑类中最大的,全球共5种,中国有3种分布:藏雪鸡、阿尔泰雪鸡和暗腹雪鸡。 雪鸡是世界上分布最高的鸡类,一般分布3000~6000米,直至雪线以上。在中国西部高山地带常见,当地称为西藏雪鸡或喜马拉雅雪鸡。 雪鸡以植物的茎、根、叶、芽等为食,有时兼吃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 category:雉亞科 Category:雪雞屬 Category: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查看 雉科和雪鸡属

雪鹑

雪鹑是鸡形目雉科雪鹑属的鸟类。 雪鹑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至中国的中南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草甸及碎石地带较常风。主要以植物为食,同时也吃昆虫。 雪鹑的体形不大,成年体长约35厘米左右,通体灰色,头、颈为黑色夹杂白色细条纹,腹部及两翼有棕色条纹,嘴、脚为红色。 Category:鶉亞科.

查看 雉科和雪鹑

雉属

雉属(学名:Phasianus)是鸡形目雉科的一属,共有2种,其中1种在中国有分布。.

查看 雉科和雉属

虹雉属

虹雉属(學名Lophophorus),雉科的一屬,包括三種虹雉:.

查看 雉科和虹雉属

漸新世

漸新世(Oligocene)是地質時代中古近紀的最後一個主要分期,大約開始於3400萬年前,終於2300萬年前,介於始新世(Eocene)與新近紀的中新世(Miocene)之間。比起其他比較古老的地質時期,用岩床來確認漸新世比较准确,但精確的起始與結束時間仍不確定。渐新世(Oligocene)之名来自希腊文字ὀλίγος(oligos,“少”之意)和καινός(kainos,“新”之意),即表示在始新世喷發式的进化之后,这个时期哺乳动物种类增加并不明显。 渐新世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是连接“炎热的始新世时期的古老世界和生态系统更具有现代特征的中新世”的纽带。渐新世时期生态系统发生的一大变化是草原在全球的扩张,而热带阔叶林则萎缩至赤道一带。 标志渐新世开始的事件是一起被称为大置换的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除了少数本地的啮齿类动物和有袋类动物之外,当时欧洲的动物群都被来自亚洲的动物群所取代。渐新世和中新世则没有显著的全球性事件为其分野,而是各个地区相继从较温暖的渐新世晚期(2,600-2,300万年前)进入较寒冷的中新世。.

查看 雉科和漸新世

另见

亚洲鸟类

托馬斯·霍斯菲爾德命名的生物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