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陳三島

指数 陳三島

陳三島(),字鶴客,明末清初長洲人。文学家。 生平好交友,與魏耕、張宗觀、朱士稚等為莫逆之交,魏耕後來因通海案被捕,陳三島亦鬱鬱而卒。.

目录

  1. 5 关系: 魏耕通海案清朝朱士稚

魏耕

魏耕(),原名魏璧,字楚白,后改名耕,号雪窦居士,浙江慈溪人。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出生。父魏忠显,善诗文,魏耕七岁从父学,“日诵数百言,复背如流。”不久喪父,学缝衣于杭州。崇祯间入乌程县学。喜为诗,好李白詩。明亡后,他为抗清事业奔走,“与乌程韩绎祖、费宏玑等首事倡议,迎芜湖黄总兵光著于太湖,遂复湖州。”乙酉夏,魏耕参与湖州起兵之役,事败,“披发为僧装,来往江湖间”。後与朱士稚、钱缵曾、陈三岛等“称莫逆交,聚谋通海上”。顺治十六年被指控为通海案的主谋,康熙元年(1662年)被殺。岳父凌祥宇受牽連被绞死。妻凌氏、次子魏崿自缢死,长子魏峤遣戍尚阳堡(今辽宁省)。著有《息贤堂前后集》及《雪翁诗集》。.

查看 陳三島和魏耕

通海案

通海案發生於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一年,1661年),是清初大案,與江南奏銷案、哭廟案合稱江南三大案。 顺治十六年(永历十三年,1659年),郑成功为支援云贵南明朝廷,由崇明进长江,与浙海抗清将领南明兵部侍郎张煌言会师,六月八日至丹徒,十三日至焦山,直捣瓜州,一时间东南震动。明室遗民暗中接應,準備恢復明室。七月二十四日郑成功兵敗镇江、瓜州,乘船遠去台灣。有無賴孔元章趁機敲诈魏耕、钱缵曾等人银钱未遂,恼羞成怒,遂向清当局举告魏、钱等通海。清廷为镇压江浙一带反清复明活动,曾对湖州、绍兴等地进行通海专案清查,金坛县令任体坤谎称金坛士民造反纳降,溧阳抚臣信以為真。接著任体坤與王重、袁大受利用這次機會誣陷蔡默、-于-厚、周生等十名儒生及其他仇人,共列具了38人黑名單,又金坛誣告富紳于元凱。江南按察使姚延著秉持“不欲于无事中生事,更不欲以灭门事发于黉宫,恐株连不已”,仅判处知县任体坤一人。王重、袁大受不甘心,又疏通京城御史馬騰陞,以為“不速杀此十生,金坛祸端百出,而虿先中于乡绅矣!”,馬騰陞因貪污案發,被處死。周勉為救其子,携重金去拜访袁大受,希望他能放手,袁大受授意周勉告发王明试,方能贖罪。袁大受又拿著周勉寫好的揭状去找王明試。這時王明試自是心驚,立求袁大受“力寝其事,许以千金”。袁大受請冯标送信給王明試,途中信函被馮標偷看,後來馮標與曹钟浩、都察院御史冯班商量,由兵垣长科孙继昌奏告,告发王重、袁大受与王明试“通海”之罪。順治帝特命户、刑两部侍郎与江宁巡抚朱国治一并审结。朱国治是個酷吏,“欲行杀戮以示威”,提审王重、任体坤,全被拘捕入狱。蔡默、于厚、周生等十儒被释回。 顺治十八年七月十三日庚申(1661年8月7日),金坛县判定“通海”罪犯有王明试、冯徵元、李铭常等的65人,後與吳縣哭庙案,大乘、园果“诸教案”等囚犯121人,在江宁執行死刑。臬司姚延著犯有“疏纵”之罪,被判处绞刑,眾以為冤,江宁为之罢市。團保樊耀之的儿子樊达生代父就死,临刑之前父子二人环抱痛哭,最後由其子代死,另一团保史旭亦由其弟史八代兄就死,史八臨刑前面不改色。康熙元年(1662年),魏耕、錢瞻百、錢纘曾、潘廷聰等被殺於杭州,祁班孫、李謙汝等百餘人遣戍寧古塔,其兄祁理孫抑鬱而死。杨宾之父杨越亦受牵连流放宁古塔,最後死於戌所。陳三島在事發前憂憤死。--元凯被孝莊皇太后赦免後,不知去向。 清廷興通海大狱滥杀无辜,株連甚廣,“其时被祸者衣冠之族八十三家”。计六奇《明季南略》载:“金坛因海寇一案,屠戮灭门,流徙遣戍,不止千余人。”.

查看 陳三島和通海案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查看 陳三島和清朝

朱士稚

朱士稚(),字伯虎,更字朗詣。浙江山陰縣(今屬紹興市)人。 明万历年间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朱赓之孙,父朱敬衡曾任雷州知府。明亡後以遺民自居,好游侠,喜声伎,家中食客常有百人之多。與張宗觀並稱「山陰二朗」。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冬,因事下狱,幸賴好友张宗观筹集重资,贿狱吏得释。出狱后,與魏耕、钱缵曾、陈三岛等“称莫逆交,聚谋通海上”。長年来往于吴越之间,秘密图谋恢复。順治十七年(1660年)郑成功围攻南京失败,士稚叹息悲思,十二月病卒,葬於会稽山下,門人私諡為「貞毅先生」。著有《吳越詩選》二十二卷。.

查看 陳三島和朱士稚

#重定向 明朝.

查看 陳三島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