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阿里贝伊

指数 阿里贝伊

阿里贝伊(原名为:阿里·卡比尔,1728年-1773年5月8日)埃及的马木留克统治者(1760年起)。生于高加索地区的阿布哈兹(在格鲁吉亚西部)。 阿里在童年时代被作为奴隶带到埃及,加入著名的马木留克骑兵队。不久即成为马木留克中的一名军官。1766年,阿里获得贝伊称号。在争取到足够的支持者后,阿里于1771年策划了一场针对其他贝伊的屠杀,消灭了所有反对他的力量。他随即宣布埃及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并且自称为苏丹。 在阿里的统治时期,他向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权发起挑战,征服了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的一部分。 阿里的一个女婿,穆罕默德贝伊转而反对他。阿里于1773年在开罗附近被穆罕默德打败,5月在开罗被处决。 Category:埃及君主 A A.

11 关系: 埃及叙利亚奥斯曼帝国开罗马木留克高加索贝伊阿布哈茲阿拉伯半岛苏丹 (称谓)格鲁吉亚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新!!: 阿里贝伊和埃及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al-Jumhūrīyah al-ʻArabīyah as-Sūrīyah),通称叙利亚(Sūriyā),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属于中东阿拉伯国家,首都大马士革。叙国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同黎巴嫩和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1944年1月1日宣布独立,1946年4月7日被联合国及世界各国认可为正式独立国家,现任总统為巴沙尔·阿萨德。.

新!!: 阿里贝伊和叙利亚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新!!: 阿里贝伊和奥斯曼帝国 · 查看更多 »

开罗

开罗(al-Qāhira)是埃及首都。 開羅在古埃及時期稱優努(古埃及語:ỉwnw,拉丁化:lunu,意為「通道」)或安努(Anu),聖經中稱作安(On)、赫利奧波利斯(Ἡλιούπολις,意為「太陽神之城」)、米斯爾(مصر,另作,意為「軍營」,後來成為整個埃及的自稱),後改稱福斯塔特(الفسطاط, ,意為「帳棚」),868年突倫王朝埃米爾艾哈邁德·伊本·突倫於福斯塔特北部另建新都稱作加塔伊(القطائـع),到969年法蒂瑪王朝哈里發穆伊茲派部將喬海爾征服阿拔斯王朝統治下的埃及,973年遷都於此,把新首都稱作開羅(al-Qāhira,意為「勝利之都」)為開羅名稱之始。 开罗横跨尼罗河,气魄雄伟,风貌壮观,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它由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勒尤卜省组成,通称。大开罗是埃及和阿拉伯世界以及非洲最大的城市,人口一千多萬,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世界第十六大都會區。现在的开罗地区,阿拉伯穆斯林占多数,科普特基督徒也占有较大比例。 在它的西南约30公里,開羅以南著名渡假城市赫勒萬省赫勒萬市之西岸吉薩省拜德爾舍因(Al Badrashin)拉希納村(Mit Rahina),是古都孟菲斯遗址(所以孟菲斯實際上並不位於開羅)。 由孟菲斯遗址北行约20公里,即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金字塔。.

新!!: 阿里贝伊和开罗 · 查看更多 »

马木留克

木留克(阿拉伯语:سلطنة المماليك,转写:Mamluk)是从公元9世纪至16世纪之间服务于阿拉伯哈里发和阿尤布王朝苏丹的奴隶兵。后来,随着哈里发的式微和阿尤布王朝的解体,他们逐渐成为强大的军事统治集团,并建立了自己的伯海里王朝与布尔吉王朝(Burji dynasty),统治埃及达三百年之久(1250年-1517年)。.

新!!: 阿里贝伊和马木留克 · 查看更多 »

高加索

加索(კავკასია;車臣語、俄語:Кавказ)是位於西亞及東歐交界處,黑海、裏海之間高加索山脈的地區,總面積約44萬平方公里。該地名根據古羅馬學者老普林尼著作《博物志》的追溯,是來自斯基泰「kroy-khasis」,意為「冰雪閃耀」或「雪白」。境內最高峰、海拔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山被称为“欧洲之巅”。 由于被高加索山脉分割,该地区分为南高加索和北高加索两部分。南高加索又称外高加索,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包括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北高加索又稱內高加索,属于俄罗斯。达吉斯坦、车臣、印古什、北奥塞梯、卡巴尔达-巴尔卡尔等共和国都分布在这里。.

新!!: 阿里贝伊和高加索 · 查看更多 »

贝伊

贝伊(Bey),又作“贝格”(Beg),在哈萨克语中称作“比”(Би),是突厥语中“首领”或“酋长”之意,后来成为奥斯曼帝国属地以及中亚、南亚地区伊斯兰教人士的一种头衔,有“总督”、“老爷”等意思。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年 在奥斯曼帝国时期,该词先是对贵族或旁系王子的尊称,次于汗或帕夏,一般置于名前;后来泛指各省区的执政者,曾广泛使用于伊斯兰国家。陈瑞云,大学历史词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奥斯曼帝国的前几位君主的头衔就是“贝伊”,1383年穆拉德一世被哈里发授予苏丹称号后方停用。此后,贝伊成为次于帕夏的一种称呼。在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下的埃及,贝伊成为低于帕夏的一个贵族级别。 在突尼斯,1705年突尼斯王朝统治者称“贝伊”,贝伊成为君主及其家族的头衔。从1705年至1957年,“贝伊”代替“台伊”作为对突尼斯统治者的称号。 1934年,土耳其共和国政府明令将“贝伊”改为“巴依”(Bay),置于名后作为对成年男性的一般尊称,相当于“先生”,已经失去首领的意思。 中国新疆维吾尔族穆斯林称“伯克”(Beg或Bek,同“贝伊”),泛指官吏或统治者;对一些地主或宗教上层人士有时也称“巴依”(Bay)或“巴依老爷”。郭晔旻,左宗棠收复新疆始末,历史解密2011年第3期 贝伊一词的语源还存有争议。有说法认为源自古代突厥官号“匐”。乌孙的靡也与其有关。 著名的贝伊有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斯坎德培与浩罕的阿古柏。.

新!!: 阿里贝伊和贝伊 · 查看更多 »

阿布哈茲

阿布哈茲共和國(Аҧсны;აფხაზეთი;Абхазия),又译作阿柏克茲亞,是一個備受爭議而事实上独立的国家,但只被极少数国家承认,目前只有俄羅斯、尼加拉瓜、委內瑞拉、諾魯、只被部份國家承認的南奧塞梯、不被國際承認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及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所承認為主權國家。喬治亞政府、聯合國及其他绝大部分国家則承认它是喬治亞共和國的自治共和國。 阿布哈茲的狀況於喬治亞-阿布哈茲衝突備受關注。於1991年前阿布哈茲仍是蘇聯的一部份。至1980年代末蘇聯解體,喬治亞逐步邁向獨立的同時阿布哈茲人與喬治亞人間的民族衝突進一步加劇。此後更引致1992-1993年阿布哈茲戰爭。喬治亞軍隊的敗北為阿布哈茲帶來實質性的獨立、人口大遷移及喬治亞民族清洗。儘管多年的商議及1994年停火協定的簽下,阿布哈茲的分離問題仍未能解決。雖然聯合國監察隊及俄羅斯主導的獨立國家聯合體維和部隊被派駐當地,阿布哈茲境內的衝突依然數度升級。2008年8月,阿布哈茲人與喬治亞人再次於南奥塞梯戰爭對峙,緊隨其後阿布哈茲獲得俄羅斯的官方承認。1994年停火協定亦同時被廢除,聯合國及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在阿布哈茲的任務也被迫中止。2008年8月28日,格魯吉亞議會通過一項決議,宣佈阿布哈茲為俄羅斯佔領的地域。國際社會大多認為阿布哈茲被俄羅斯軍事佔領。同時俄羅斯亦不准許欧盟监测团(European Union Monitoring Mission)進入阿布哈茲。 阿布哈茲、德涅斯特河沿岸、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及南奧塞梯為後蘇聯「冷凍衝突」地區。此四個國家互相維持友好關係並共同組成国家民主与权利共同体(Community of Democracy and Rights of Nations)。 阿佈哈茲共和國目前由分離主義政府執政,位于黑海東部沿岸及高加索西南面。首都苏呼米。.

新!!: 阿里贝伊和阿布哈茲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文:شبه الجزيرة العربية)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它从中东向东南方伸入印度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向西它与非洲的边界是苏伊士运河、红海和曼德海峡。向南它伸入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向东它与伊朗隔波斯湾和阿曼湾相望。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科威特、约旦、伊拉克、以色列位于阿拉伯半岛上。其中以沙特阿拉伯为最大。 阿拉伯半岛常年受副高壓帶及信风带控制,非常干燥,几乎整个半岛都是热带沙漠气候区并有面积较大的无流区,本区有七个没有河流的国家。半岛沿波斯湾周围有大量石油储藏,给阿拉伯半岛上临波斯湾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阿拉伯半岛是伊斯兰教的诞生地。伊斯兰教的创教人穆罕默德在这里出生和生活。半岛上的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地。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的阿拉伯帝国曾横跨欧亚非大陆。今天半岛上所有国家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新!!: 阿里贝伊和阿拉伯半岛 · 查看更多 »

苏丹 (称谓)

苏丹(سلطان,,))指一个在伊斯兰教历史上一个类似总督的官职,作为称谓是最近才出现的翻译,它也有很多其他的译法,在古文翻译为“素檀”、“速檀”、“速鲁檀”、“锁鲁檀”(见《明史》),民间也又叫“素里檀”“唆里檀”“算端”、“层檀”等等。他是阿拉伯语中的一个尊称,历史上有好几种含义。這詞最初是阿拉伯語中的抽象名詞「力量」、「治权」、「裁决權」,后来变为权力、统治。最后,它变为对一个特殊统治者的称号等同國君的意思,被苏丹统治的地方,一般都对外号称拥有独立主权或完全主权。苏丹不会自称是哈里发,也不会表示他是实际上是受到哈里发统治的。被苏丹统治的地方,无论是王朝还是国家都可以被指为“苏丹国”(سلطنة)。 女性苏丹称为“苏丹娜”,但是在伊斯兰教历史上是很罕见的。另外,还有一种特别苏禄苏丹国,这种国家正式的统治者是男苏丹,但是他的妻子却是一个实际上的“监督者”。 苏丹一般不是世袭的,很少被称为国王。.

新!!: 阿里贝伊和苏丹 (称谓) · 查看更多 »

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ISO 9984:Sakartvelo,)是一东欧國家 Fernando de Mello,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 Encyclopaedia and Atlas. Springer, 24 November 1979, p. 273。它曾經是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4月9日正式独立,首任總統兹维亚德·加姆萨胡尔季阿。獨立後法定國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1995年8月24日该国通过新宪法,国名定为“格鲁吉亚”,曾为独立国家联合体成员。因為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格鲁吉亚根据议会2008年8月14日通过的决议做出退出独联体的决定,并于2009年8月18日完成手续,正式退出。 格鲁吉亚领土面积达69,700平方公里(包括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人口数量有4,352,224(2011年人口统计);主要民族为格鲁吉亚族(70.1%),其他主要少数民族有亚美尼亚族、俄罗斯族、和阿塞拜疆族等;官方语言为格鲁吉亚语,当地居民亦多通晓俄语;多数人信仰东正教,少数信仰伊斯兰教。 格鲁吉亚位于地区的黑海沿岸,北邻俄罗斯,南部与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接壤。格鲁吉亚是苏联領導人斯大林的故乡,現在格魯吉亞政治上傾向於歐盟和西方國家,其最終目標是加入歐盟。.

新!!: 阿里贝伊和格鲁吉亚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阿里貝伊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