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导演
导演,狹义指在戏剧演出、影视制作团队中,整合全部艺术元素的艺术生产负责人。.
查看 阿諾·戴普勒尚和导演
凯撒电影奖
凯撒电影奖(César du cinéma)是每年於法國舉辦的電影獎項,主要是表彰前一年度傑出的法國電影,被認為是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榮譽,地位等同於美國的奧斯卡獎。始于1976年,以法国著名雕塑家凱撒·巴達奇尼命名。.
盧米埃獎
盧米埃獎(Prix Lumières),法國表彰前一年度傑出法語電影的獎項。.
查看 阿諾·戴普勒尚和盧米埃獎
鲁贝
鲁贝(法语:Roubaix),又译鲁拜或胡拜,是法国上法兰西大区诺尔省的一个市镇,位于该省中部,里尔市区以北。该市镇的面积为13.23平方公里,2015年时的人口数量为96,077。.
查看 阿諾·戴普勒尚和鲁贝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查看 阿諾·戴普勒尚和法国
戛纳电影节
戛纳电影节(Festival de Cannes)是一個由法國於1946年首度舉辦於該國南部城市坎城,於二戰戰後復興並於同地擴大舉辦的國際性電影展暨電影獎。它是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的世界三大影展之一(另二者為威尼斯电影节及柏林电影节),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影展之一,每年法國政府會輔助100萬至150萬美金可見其重視程度。 當前,坎城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週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
另见
凱撒電影獎最佳導演獲得者
- 丹尼斯·阿坎德
- 亞倫·雷奈
- 吕克·贝松
- 安德烈·泰希內
- 安德烈·華依達
- 尚-皮爾·桑里
- 巴提斯·勒貢特
- 巴提斯·謝侯
- 札維耶·多藍
- 法蘭索瓦·杜魯福
- 羅曼·波蘭斯基
- 让-雅克·阿诺
- 賈克·歐迪亞
- 路易·馬盧
- 迈克尔·哈内克
- 阿博德哈蒙·西塞科
- 阿布戴·柯西胥
- 阿諾·戴普勒尚
巴黎第三大學校友
法国电影制片人
- 亞歷山大·阿甲
- 侯貝·葛地基揚
- 克勞德·貝黎
- 克勞德·雷路許
- 克里斯多弗·藍伯特
- 史蒂芬·布塞
- 吉爾布都
- 吉约姆·高丽安
- 奥利维埃·马夏尔
- 尚-皮爾·桑里
- 尚盧·高達
- 文森·卡索
- 札維耶·賈諾利
- 法蘭索瓦·杜魯福
- 法蘭索瓦·歐容
- 瑪莉安·歌迪雅
- 羅曼·波蘭斯基
- 茱莉·嘉葉
- 菲利普·里奥雷
- 让-保罗·贝尔蒙多
- 让-雅克·阿诺
- 貝特朗·波尼洛
- 賈梅·德布茲
- 路易·馬盧
- 路易斯·賴托瑞
- 阿布戴·柯西胥
- 阿諾·戴普勒尚
- 馬修·亞瑪希
- 馬瑟·巴紐
- 马修·卡索维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