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8 关系: 尼尔森陨石坑,尼格里山脊,希罗多德陨石坑,伯内特山脊,德国,地形图,國際天文聯會,皱岭,矿物学,玄武岩,科农陨石坑,熔岩,阿罗哈陨石坑,阿里斯塔克斯陨石坑,赫马森陨石坑,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月面座標,惠斯顿山脊。
- LQ10方格
尼尔森陨石坑
尼尔森陨石坑(Nielsen)是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中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分别取自丹麦天文学家阿克塞尔·威尔弗雷德·尼尔森(Axel Vilfred Nielsen,1902年-1970年)和美国物理学家哈拉尔德·赫贝格·尼尔森(Harald Herborg Nielsen,1903年-1973年),1973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尼格里山脊
尼格里山脊(Dorsum Niggli)是月球风暴洋中的一道皱岭,其中心月面坐标为,全长50公里,名称取自瑞士晶体学家保罗·尼格里(Paul Niggli,1888年6月26日-1953年1月13日),1976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希罗多德陨石坑
希罗多德陨石坑(Herodotus)是位于风暴洋中部低地的一座月球撞击坑。东面是稍大的阿里斯塔克斯陨石坑。西侧是横亘在月海中的斯基亚帕雷利陨石坑。接近正南方的是月海表面一座被称为“希罗多德欧米茄(ω)”的孤独月丘。 希罗多德陨石坑边缘狭窄,外形不太规则,从远处看略呈矩形,坑内地表已被熔岩覆盖,反照率较相邻的阿里斯塔克斯陨石坑更低。西北侧壁上重叠着一座小撞击坑,而其它部分坑壁未受明显磨损。尽管如此,其边缘厚度与陨坑自身尺寸相比,过于单薄。 在希罗多德陨石坑的北面是施勒特尔月谷的起点,该月谷长约160公里,最大深度近1公里。它始于陨坑边缘以北25公里处的一座小陨坑,然后蜿蜒向北穿过地表,再转向西北一段距离,又折回西南,最后抵达一处险峻的终点-希罗多德陨石坑所位于的凸起陆架的边缘。由于该月谷在陨坑旁的起点处比其他地方宽,因而被给予了“眼镜蛇头”的昵号。.
伯内特山脊
伯内特山脊,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 伯内特山脊(Dorsa Burnet)是月球风暴洋中的一道皱岭,位于斯基亚帕雷利陨石坑的东面及希罗多德陨石坑西侧,北面连接到阿格里科拉山脉,其中一小部分继续向西北延伸,与惠斯顿山脊和斯希拉山脊相平行。该山脊其中心月面坐标为,全长约194公里,名称取自英国神学家及地质学家 托马斯·伯内特 (Thomas Burnet,1635年?-17154年9月27日),197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召开的大会上,该名称与其它众多月球地名一道被正式批准接受。.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查看 阿格里科拉山脈和德国
地形图
地形图是一种以大比例尺及地形的定量表达为特征的地图。在过去制图时,可能用到很多不同的方法。现代制图则常使用等高线。对地形图的传统定义对和人造的地形特征都要进行表达。 地形信息中心(The Centre for Topographic Information)提供了地形图的定义:“地形图是用于表达地面的人文和自然特征的详细且准确的地图。(A topographic map is a detailed and accurate graphic representation of cultural and natural features on the ground.)”.
查看 阿格里科拉山脈和地形图
國際天文聯會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缩写为IAU;法語:Union astronomique internationale,縮寫為UAI),由博士以上的專業天文學家所組成,積極參與天文學研究與教育。於1919年7月28日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成立,由當時的國際天文星圖計畫(Carte du Ciel)、太陽天文聯合會(Solar Union)和國際時間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 l'Heure)等數個組織合併而成。其後,世界各國的國家級天文組織陸續加入,构成今日的規模。該會是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的國際科學聯合成員,也是國際上承認的權威机构,負責統合恆星、小行星、衛星、彗星等新天體以及天文學名詞的定義與英文命名。2014年7月10日宣布「外星世界命名」(NameExoWorlds)活動啟動,開放公眾參與系外行星的命名。 IAU下分成數個工作單位,IAU也負責天文訊息全球電報通報系統,實際工作由中央天文電報局(Central Bureau for Astronomical Telegrams,CBAT)汇总整理天文訊息的匯報及電報的發布。 總會共有90個不同國家或地區共10144位會員,其中美國最多,有2579位會員,其次为法國(700位)、日本(598位)、義大利(568位)、德國(532位)和英國(523位)。.
皱岭
皱脊(wrinkle ridge)是一种在月海区经常被发现的地貌类型,其特征是在月海表面可能延伸数百公里的低矮、蜿蜒的山脊。皱脊是玄武质熔岩冷却、收缩时形成的地质构造特征。它们往往显示了月海中所掩埋的环状结构的轮廓。在月海表面呈现出圆形轮廓或交错凸兀的山峰。由于类似皮肤下突出的静脉,有时也将它们称之为静脉。右图中是在陨石坑附近发现的皱脊。 皱脊的拉丁名称格式为“Dorsum”(山脊的复数)。国际天文联合会标准命名法以人名来识别月球上的皱脊。因此,伯内特山脊是以“托马斯·伯内特”(Thomas Burnet)之名命名、欧文山脊是以“亨利斯家族的乔治·欧文”(George Owen of Henllys)之名命名。 在火星克里斯平原以及水星、木星与土星的数颗卫星以及飞船到访过的小行星上都发现了皱脊。虽然对火星皱脊的成因已有几种更为先进的假说,但今天,他们通常仍被认为起源于包括褶皱和断裂在内的地质构造。 Wikiflaugergues.jpg|弗洛热尔格撞击坑已受侵蚀的南侧壁及部分坑底地表,箭头指向皱脊。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 CTX 相机拍摄。.
查看 阿格里科拉山脈和皱岭
矿物学
物學是運用物理學(如X光繞射)、化學方法(化學計量)等不同領域來研究礦物的物理性質(包括光學性質)、化學性質、晶體結構、自然分布和狀態的一門科學。在礦物學中,具體研究包括礦物的起源和形成的過程,礦物質的分類,它們的地理分佈,以及它們的利用率。.
查看 阿格里科拉山脈和矿物学
玄武岩
武岩(basalt)是一種细粒致密、外觀呈黑色的火成岩,由基性岩漿噴發凝結而成,主要成分是硅铝酸钠或硅铝酸钙,二氧化硅的含量大约是45-52%,还含有较高的氧化铁和氧化镁。由于喷发时产生大量气孔,有时是大孔如杏仁状构造,后来中间常被其他矿物充填。玄武岩岩浆的黏度小,易于流动,形成很大的覆盖层,常形成广大的熔岩台地,所以分布很广。 玄武岩根据其成分不同可以分为拉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高铝玄武岩;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气孔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玄武玻璃;按其充填矿物不同可分为橄榄玄武岩、紫苏辉石玄武岩等。 没有被风化的玄武岩是黑色或暗绿色的致密岩石,由于其凝结后产生六方晶体节理,被风化后形成六方柱状,风化厉害可以形成黄褐色的玄武土,如果进一步被雨水淋滤,除去二氧化硅形成铝土矿。有的玄武岩气孔中还充填有铜、钴、硫磺等矿物。.
查看 阿格里科拉山脈和玄武岩
科农陨石坑
科农陨石坑(Conon)是月球正面一座位于亚平宁山脉中部东麓的小撞击坑,约形成于哥白尼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古希腊天文学家及数学家"萨摩斯的科农"(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20年),1935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接受。.
熔岩
岩是指火山噴發出來的熔化岩石(即岩漿),或這些岩石冷固之後的形成物。地球和其他一些類地行星的內核是由岩漿組成的。在地球中,使得岩石熔化的熱力來自地熱能。當火山噴發時,熔岩就會噴灑出來,最初溫度可達。它比水濃稠十萬倍,但也可以蜿蜒流動。由於其觸變性和剪切稀化的特性,之後會慢慢冷卻凝固變成火成岩。 在溢流噴發時更容易形成熔岩流,而噴發則會形成火山灰和火山碎屑等物質,熔岩流反而不常見。拉丁語系中常用的“lava”一詞來自意大利語,源頭是拉丁語“labes”,意思是“摔下”。.
查看 阿格里科拉山脈和熔岩
阿罗哈陨石坑
阿罗哈陨石坑(Aloha)是月球正面位于风暴洋北部的一座微型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夏威夷女性名(也是一句夏威夷问候语),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阿里斯塔克斯陨石坑
阿里斯塔克斯陨石坑(Aristarchus)是位于月球正面西北部一座突出的撞击坑,约形成于哥白尼纪,其名称取自古希腊天文学家"萨摩斯岛的阿里斯塔克斯"(公元前310年-公元前230年),1935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该陨坑比科罗拉多大峡谷还要大,就位于阿里斯塔克斯高原东南边缘,一块包含了大量如蜿蜒月溪等火山活动构造的隆起区,该一带也是曾大量报道发生过月球瞬变现象的地方,而且月球探勘者探测器曾检测到近期有过氡气排散的迹象。.
赫马森陨石坑
赫马森陨石坑(Humason)是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中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美国天文学家米尔顿·拉塞尔·赫马森(1891年-1972年),1973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是美国一个发射至月球轨道的无人宇宙飞船。该飞行器原本计划于2008年10月发射,但为了让曾发生氢燃料漏泄的奋进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发射计划遭到了推迟。这个属于月球先锋机器人计划(Lunar Precursor Robotic Program)的无人驾驶飞行器于2009年6月18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这是10年来美国首个目标为月球的航天任务。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首要任务是完成美国的外层空间探索计划。为了成功的达到“计划”的目标,包括人类再次登月,该飞行器将会勘测月球的资源并决定可能的登陆地点。它将沿着绕月轨道运行,这有助于绘制月球表面的三维地图。 搭载了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擎天神五号运载火箭还携带了月球坑观测和遥感卫星(LCROSS),它的任务是在月球表面实施两次撞击,探测月球表面的深坑以及在地表之下寻找月球水冰存在的线索。月球坑观测和遥感卫星和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外层空间探索计划重返月球的先锋。.
月面座標
月面座標是用來標示地球的衛星,月球表面上的位置。在月球表面上的任何位置,都可以經由相當於地球上的經度和緯度的兩組數字指出位置。經度給出在月球子午線 (這是通過月球面對地球這一側表面中心點的經線,參見地球的本初子午線) 的東側或西側,這個點被認為是從地球上可以看見的月球表面的中間點;緯度給出在月球赤道以南或北的位置。這兩個座標直都以度表示。 天文學家以一個小的碗狀隕石坑 ('莫斯汀 A') 作為定義月面座標的基準點。這個隕石坑的座標定義如下: |緯度: |南緯3° 12' 43.2" |- |經度: |西經5° 12' 39.6" | 這個座標系統已經由月球激光测距实验精確的定義。 在經度90°E至 90°W 之間的表面可都以從地球上看見,但因為天秤動使我們可以看見的月球兩側的總表面達到59%。.
查看 阿格里科拉山脈和月面座標
惠斯顿山脊
惠斯顿山脊(Dorsa Whiston)是月球风暴洋中的一列皱岭,其中心月面坐标为,全长85公里,名称取自英国神学家及历史学家威廉·惠斯顿(William Whiston,1667年12月9日-1752年8月22日),197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召开的大会上,该名称与其它众多月球地名一道被正式批准接受。.
另见
LQ10方格
- 伯内特山脊
- 伽利略陨石坑
- 修斯陨石坑
- 克拉夫特环形山
- 克里格陨石坑
- 卡尔达诺环形山
- 卡瓦列里环形山
- 塞琉古环形山
- 奥伯斯环形山
- 尼格里山脊
- 巴尔沃亚环形山
- 巴特尔斯环形山
- 布里格斯陨石坑
- 希罗多德陨石坑
- 希羅多德山
- 弗洛伊德陨石坑
- 惠斯顿山脊
- 托斯卡内利陨石坑
- 拉曼陨石坑
- 斯基亚帕雷利陨石坑
- 斯文赫定环形山
- 斯特鲁维环形山
- 施勒特尔月谷
- 月球7号
- 月球8号
- 月球9号
- 格鲁什科陨石坑
- 沃斯克列先斯基环形山
- 波尔陨石坑
- 津纳陨石坑
- 爱丁顿环形山
- 爱因斯坦环形山
- 玻尔月谷
- 瓦斯科·达伽马环形山
- 维萨拉陨石坑
- 罗素环形山
- 范比斯布莱特陨石坑
- 赖纳尔伽玛
- 赖纳尔陨石坑
- 赫维留环形山
- 道尔顿陨石坑
- 阿格里科拉山脈
- 阿罗哈陨石坑
- 阿里斯塔克斯陨石坑
- 風暴洋
- 馬利厄斯丘陵
- 马利厄斯陨石坑
- 高尔基陨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