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印象派
印象派(Impressionnisme),是指于1860年代法国开展的一种藝術運動或一种畫風。印象派的命名源自於莫內於1874年的畫作《印象·日出》,遭到学院派的攻击,並被评论家路易·樂華(Louis Leroy)挖苦是「印象派」(起源)。 印象派畫作常見的特色是筆觸未經修飾而顯見,構圖寬廣無邊,尤其著重於光影的改變、對時間的印象,並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為描繪對象。著名的藝術家有莫內(Claude Monet)、馬內(Édouard Manet)、竇加(Edgar Degas)、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等,其中塞尚(Paul Cézanne)後開創了後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 在視覺藝術領域的印象派後,很快的便出現了印象乐派、印象文學派等其他領域的類似派別。 印象主义画派是19世纪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它兴起于19世纪60~70年代,名于1874年此画派画家的第一次联展。19世纪最后三十年里,它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到整个欧美画坛。 如果说文艺复兴运动是近代绘画的开端,确立了科学的素描造型体系,把明暗、透视、解剖等知识科学地运用到造型艺术之中;那么印象派则是现代绘画的起点,它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之中,革新了传统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色彩学。它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相对于欧洲传统的古典主义艺术来说,以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可以说是第一次革命浪潮,以库尔贝(Gustave Courbet)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可以成为第二次革命浪潮,以马內、莫內、竇加等人为代表的印象主义运动则可称为第三次革命浪潮。印象派画家虽然仍选择了写实主义的描绘方式,但是发现了在人工条件下描绘对象的方法。当他们仔细研究了传统的写实法则后发现,传统艺术的再现自然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观念之上的。因为传统绘画,画家写生大都在室内,主要依靠室内光在物体上产生柔和的明暗变化来画对象。这些画虽然也有不少微妙的色彩变化,但是这种方法始终是基于固有色的观点来描写对象的,因此总的色彩倾向是棕色调。人们也养成了欣赏这种油画的习惯,以至很少有人细心去研究在外光下会产生怎样的色彩效果。 印象派画家肩负起了重新研究光与色彩之关系的历史任务。他们不再依据传统的法则和教条,在受到巴比松画派和英国风景画家户外写生的启迪后,他们大胆地走出画室,面对自然进行写生创作。他们在室外写生后很少回画室再整理,让作品保持室外写生的生动性。而巴比松画派在外写生后,大多是绘画室进行创作整理的。印象派画家根据当代科学的发展,了解光的构成,光和色的关系,依靠自己眼睛的观察去再现对象的光和色在视觉中造成的印象。这样,人们在把握色彩方面完成了一次伟大的革命。现在美术学院教授的色彩理论以及条件色、对比色、色彩三要素等广为人知的色彩知识均源于印象派对色彩的研究成果。 很多人不了解印象派,以为这是一个相当前卫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其实印象派只是一个同传统艺术一脉相承的画派。因为传统艺术主要是在遵循模仿写实的道路上发展,印象派并未放弃这个基本点,它的目标不过是更真实地从光和色的角度认识和再现对象。不同之处仅在于传统艺术只注意了对象的明暗关系变化,印象派却研究了光在物体上造成的丰富色彩效果。可以说印象派是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艺术的转折的起点。.
居斯塔夫·库尔贝
古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年6月10日-1877年12月31日)是法国著名画家,现实主义画派的创始人。主张艺术应以现实为依据,反对粉饰生活,他的名言是:“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查看 阿尔弗雷德·西斯莱和巴黎
巴比松派
巴比松派(École de Barbizon)是1830年到1840年在法國興起的鄉村風景畫派。因该畫派的主要畫家都住在巴黎南郊約50公里的楓丹白露森林(Fontainebleau Forest)附近的巴比松村,故1840年後這些畫家被合稱為「巴比松派」。 巴比松派的主要畫家是強調科學風景畫法的泰奧多爾·盧梭、讓-巴蒂斯·卡米耶·柯洛、讓-弗朗索瓦·米勒和夏尔-弗朗索瓦·多比尼:其中盧梭和米勒一生都在巴比松村終老。其他比較後期的有朱尔·迪普雷、康斯坦·特鲁瓦永、夏尔-埃米尔·雅克、纳尔西斯-维尔日勒·迪亚等重要成員。 巴比松派是法國浪漫主義畫派轉向寫實與現代主義的一個起點。過去法國藝術界對風景畫的評價都很低,認為畫風景畫的畫家是比較不引人注目,也不值得注意的,但巴比松派的作品使世人被鄉村中的優雅感動,同時也因當時巴黎和歐洲都飽受戰亂,人心思慕隱居生活,所以巴比松派成功地為風景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为印象派自1860年起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弗雷德里克·巴齐耶
·弗雷德里克·巴齐耶(法語:Jean Frédéric Bazille,),是莫奈同时代的法國印象派畫家。.
喉癌
喉癌爲消化系統癌症的一種。大多數的喉癌都是鱗狀細胞癌, 可見喉癌主要是於喉上皮的鱗狀上皮細胞上形成。 喉癌可以在喉的任何一個位置形成,而喉癌的康復率很受癌細胞位置的影響。爲方便分類,喉癌主要可分爲三個基本類型:聲門形(聲帶),聲門上型(聲襞)和聲門下型。 喉癌以聲門形最爲普遍,其次是聲門上型,而最少出現的就是聲門下型。 喉癌可以直接通過遠端轉移擴散到臨近的淋巴組織,或是直接擴散到血液。最常見是由喉擴散到肺部。.
查看 阿尔弗雷德·西斯莱和喉癌
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
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是一位著名的法國畫家,也是印象派發展史上的領導人物之一。其畫風承襲彼得·保羅·魯本斯與讓-安東尼·華托的傳統,對於女性形體的描繪特別著名。.
莫奈
#重定向 克勞德·莫奈.
查看 阿尔弗雷德·西斯莱和莫奈
莫莱
莫莱(Môlay)是法国勃艮第大区约讷省的一个市镇,属于阿瓦隆区努瓦埃尔县。该市镇年时的人口为人。.
查看 阿尔弗雷德·西斯莱和莫莱
马尔利
尔利(Marly)是法国北部-加来海峡大区诺尔省的一个市镇,属于瓦朗谢讷区东瓦朗谢讷县。该市镇年时的人口为人。.
讓-巴蒂斯·卡米耶·柯洛
讓-巴蒂斯·卡米耶·柯洛(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年7月16日-1875年2月22日),法國著名的巴比松派畫家,也被譽為19世紀最出色的抒情風景畫家。畫風自然,樸素,充滿迷矇的空間感。 柯洛的一生都住在巴黎,到26歲才從商人轉為畫家,曾在畫家米謝隆與柏坦的畫室中學畫,相當喜愛寫生與旅遊,追循著他的畫,可說踏遍了全法國,以及英國、荷蘭、瑞士及義大利鄉間等地。從柯洛的畫中尤其可看出他很喜歡義大利田野風景。然而柯洛也很擅於畫肖像畫,歐洲就有不少博物館也收藏了他的肖像畫。 柯洛從1825年開始旅行,並一路素描和油畫寫生他所看到的風景,初期他的風格並不明顯,最多只是畫面的明度較高,自然光線較為具體,但到了1850年代,經過了25年的訓練,柯洛在54歲時發展出他獨特的羽毛狀畫風,此時他所畫的樹,雲,都相當具有蓬鬆感,畫面構圖也開始單純化,有人認為柯洛的畫中充滿了大量的詩意,多半是指他此時的風景畫。 他最著名的風景畫「維拉達福瑞小鎮」Ville d'Avray也是畫於這個時期(1867年) 他也是19世紀留下畫作量最豐富的畫家之一。.
舌岩
舌岩,中醫外科(瘍科)病名,是發生於舌部的癌症,又稱舌菌、舌疳,相當於現代醫學的舌癌。中醫視本病為難治之證,若延及項頜,腫如結核,稱為瘰癧風(又稱失榮)。.
查看 阿尔弗雷德·西斯莱和舌岩
英国人
英國人(British people)是指持有英國國籍的人或英國公民。 不列顛人(Britons)最初是指原居於不列顛群島的凱爾特人,後為盎格魯撒克遜人所使用而轉為大不列颠岛上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及其後代。.
油画
油畫,指用干的油調配的顏料所作的繪畫。油畫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漢代有油帛的記載,明代《髯飾錄》記載了諸種油畫技法。油畫在歐洲文藝復興以後兴盛起来,並傳播到各地。歐洲油畫一說大約15世紀時由荷蘭人發明,一說由中國傳入,其說待訂。 傳統油画以亚麻子油调和颜料稱為油彩繪制。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板上作画,因为油画颜料乾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油画适合创作大型、史诗般的巨作。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现在存世的西方绘画作品主要是油画作品。绝大部分壁画作品也是用油画颜料和创作方式制作的。19世纪后期,由于科技发展,许多新材料应用于油画领域,如丙烯颜料或油漆而不局限於狹義的油彩等。.
查看 阿尔弗雷德·西斯莱和油画
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是位於南英格兰的一条河流,全長約346公里,流經英格蘭的三個郡,為英格蘭最長之河流、英國第二长河,次于354公里的塞文河,也是全世界水面交通最繁忙的都市河流和倫敦地標之一。在泰晤士流域形成了許多英格蘭城市,除去倫敦之外,還有牛津、雷丁和溫莎等。 泰晤士河在英國有非常重要的經濟地位,在工業革命之後因為大規模的河上運輸導致河流污染,因而引發了包括瘟疫、大惡臭等一系列的問題,隨著重工業的減少其情況已經改善了許多。 而其於英國文化意義也不可忽視。泰晤士河是許多英國水上運動,如牛津劍橋賽艇對抗賽、1908年夏季奧運會划艇賽、1948年夏季奧運會划艇賽的舉辦地。《柳林風聲》等文學作品也是以泰晤士河流域的風物為背景寫成的。.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查看 阿尔弗雷德·西斯莱和法国
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在法國稱1870年法德戰爭(Guerre franco-allemande de 1870),在德國稱德法戰爭(Deutsch-Französischer Krieg),是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戰爭是由法國發動,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
亦称为 西斯萊,西斯莱,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