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阿勒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

指数 阿勒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

阿勒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指1943年12月中旬,在蘇聯與外蒙古軍援下由烏斯滿·巴圖爾所組建的反中國武裝組織,設立在新疆青河縣布爾津河上游,該組織於1944年初攻佔可可托海、青河縣、布魯爾托海縣。1944年3月阿山起義(中華民國稱阿山叛亂),6月聯合達列力汗·蘇古爾巴也夫(承化縣副縣長)等反中國武裝力量,7月再聯合哈薩克族反政府吉木乃游擊隊(由蘇聯伊米爾指揮部所組織,維吾爾族毛拉·伊斯拉姆·伊斯馬伊爾領導),掌控了布爾津以外的阿山區全區,10月成立阿勒泰革命臨時政府(或稱阿山民族革命臨時政府)。1945年併入東突厥斯坦共和國,是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三區革命解放新疆青河縣、吉木乃、可可托海、布魯爾托海縣的重要力量。.

19 关系: 吉木乃县外蒙古中華民國三區革命哈山哈薩克族福海县维吾尔族烏斯滿·巴圖爾青河县阿山阿山叛亂阿勒泰市阿勒泰革命臨時政府蘇聯東突厥斯坦共和國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新疆1943年

吉木乃县

吉木乃县(维吾尔语:جېمىنەي)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新疆北部边陲,准噶尔盆地北缘,萨吾尔山北麓,额尔齐斯河南岸,地理坐标为北纬47°00′-47°59′,东经85°33′-87°09′,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141公里,东与福海县毗邻,南与塔城地区的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相连,北接哈巴河、布尔津两县。.

新!!: 阿勒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和吉木乃县 · 查看更多 »

外蒙古

外蒙古()是清朝後期對漠北蒙古喀爾喀四部的稱呼,由外札薩克蒙古一詞衍生而來,包括土謝圖汗部、賽音諾顏部、車臣汗部和札薩克圖汗部。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除蘇赫巴托爾省、科布多省、巴彥烏列蓋省、烏布蘇省、庫蘇古爾省以外的大部分地區。土謝圖汗、車臣汗二部由庫倫辦事大臣管轄,賽音諾顏、札薩克圖汗二部由烏里雅蘇臺將軍(定邊左副將軍)管轄,由理藩院統籌蒙古事務。 清代初年尚無“外蒙古”之名,稱漠北為“喀爾喀”或“烏里雅蘇臺”。嘉慶年間重修《大清一統志》,因無統一名稱可用,故將烏里雅蘇臺將軍統領的廣大地域籠統地稱為“烏里雅蘇臺統部”(烏里雅蘇臺城為烏里雅蘇臺將軍駐所)。清代中期以來,又有“卡外喀爾喀”、“外三路喀爾喀”、“外四盟蒙古”等名稱。清末,外蒙古取代“烏里雅蘇臺”等,漸成通稱。清末,外蒙古的範圍有時亦含包括科布多和內屬之唐努烏梁海。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後,杭達多爾濟、車林齊密特等蒙古王公喇嘛擁立庫倫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宣佈獨立,成立“大蒙古國”,是為外蒙古独立。中華民國拒不承認,仍稱其為外蒙古。1912年,外蒙古軍隊攻陷科布多城,佔領科布多全境,並乘勢西進阿爾泰,後來又控制達里岡厓牧場,俄國承認其獨立。1913年,中华民国與俄羅斯帝国簽訂聲明文件及另件確定,承認外蒙古自治權,自治區域為清末庫倫辦事大臣、烏里雅蘇臺將軍與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區域。俄羅斯承認中國對外蒙古的宗主權。1915年,外蒙古取消“獨立”,改為自治。1919年,外蒙古地方撤銷自治。1920年代,蘇聯扶植蒙古人民革命黨控制外蒙古,事實脫離中國統治。1921年,君主立憲制的「大蒙古國」成立。1924年5月,蘇聯承認蒙古為中國一部分。同年7月,大蒙古國改國號為「蒙古人民共和國」。1928年,國民政府將外蒙古改為蒙古地方。1946年,中華民國政府承認外蒙古為獨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其建交。.

新!!: 阿勒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和外蒙古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阿勒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三區革命

#重定向 三区革命.

新!!: 阿勒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和三區革命 · 查看更多 »

哈山

哈山,滿洲鑲黃旗,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刑部尚書。 曾任吏部左侍郎。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丙戌,接替齊世武,擔任清朝刑部尚書,后革。由賴都接任。.

新!!: 阿勒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和哈山 · 查看更多 »

哈薩克族

哈萨克族(哈薩克語: / Qazaq / قازاق)是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民族和中国、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伊朗等国家的的少数民族,全球总人口约1660萬。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国有146万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蒙古国有10万以上的哈萨克族,俄罗斯的奥伦堡与车里雅宾斯克也有称为小玉兹的哈萨克族人。在烏兹别克斯坦有40万人生活在卡拉卡尔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国,10万人生活在塔什干州。土耳其和伊朗也有为数不少的哈萨克人。哈萨克族的人种属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和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之间的混合类型,属于混血民族。 哈萨克族的传统语言是哈萨克语,在哈萨克斯坦,多掌握俄语,在中国、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则多有兼通当地语言者。传统的哈萨克语以阿拉伯字母书写,主要在中国哈萨克族中使用,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哈萨克族多使用西里尔字母书写的哈萨克文。中国曾在1959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方案,1982年废除。哈萨克斯坦自2010年后开始逐步推行文字拉丁化,计划到2025年正式使用拉丁字母哈萨克文。.

新!!: 阿勒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和哈薩克族 · 查看更多 »

福海县

福海县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阿勒泰地区下辖的一个县,位于乌伦古河下游。.

新!!: 阿勒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和福海县 · 查看更多 »

维吾尔族

維吾爾族(ئۇيغۇر / Uyghur / Уйғур),是古代回鶻等突厥语系部落與塔里木盆地的吐火罗人土著居民和后来的西迁蒙古族穆斯林融合的混血民族,其祖先原本信仰薩滿教、摩尼教、景教或佛教,後于10世纪一部分維吾爾先人開始成為伊斯兰教徒,再後來通過征服的穆斯林化和皈依,伊斯蘭教在16世紀成為了塔里木盆地一帶的全民信仰。维吾尔族在中文里使用“维吾尔”的历史不到一百年。其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亚民族意识崛起,和当时苏联在中亚的民族政策和强大的政治影响密切相关。,作者 Rian Thum(2014年10月)。 目前全世界维吾尔族人口1100万多,維族人口主要分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临近的哈薩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現有人口的85.2%集中在庫爾勒、阿克蘇、喀什、和田四個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維吾爾族是官方统计的55个少數民族之一。.

新!!: 阿勒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和维吾尔族 · 查看更多 »

烏斯滿·巴圖爾

烏斯滿·巴圖爾(哈萨克语:وسپان باتىر / Ospan Batyr.,),一譯烏斯曼,哈萨克族,生于中國新疆阿爾泰可可托海。.

新!!: 阿勒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和烏斯滿·巴圖爾 · 查看更多 »

青河县

青河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下辖的一个县。.

新!!: 阿勒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和青河县 · 查看更多 »

阿山

阿山可以指:; 地名.

新!!: 阿勒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和阿山 · 查看更多 »

阿山叛亂

阿山叛亂或阿山事變,三區革命的支持者則稱為「阿山起義」。發生在現今阿勒泰,是新疆獨立運動的一部份。指抗戰時期盛世才因新疆獨子山油鑛開採問題察覺到蘇聯侵華的野心,雙方反目下,盛世才表達歸附中華民國中央之意,蘇聯則改以煽動新疆民族主義者反盛反中國,於1944年3月,軍援阿山區哈薩克族烏斯滿·巴圖爾起義,並結合蘇聯空軍、外蒙古部隊發動三方聯合軍事行動,這場戰役迫使國民政府第八戰區朱紹良將三師團調防新疆,而蘇聯最終取得新疆獨子山油田並建立東突厥斯坦共和國。.

新!!: 阿勒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和阿山叛亂 · 查看更多 »

阿勒泰市

阿勒泰市(التاي قالاسى /Алтай қаласы /Altay qalası /Altay ⱪalase、Аләтэ/Aləte/ اَلْتَىْ)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下辖的县级市,是阿勒泰地区行署驻地。面积1.14万平方公里。人口18.76万人,有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

新!!: 阿勒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和阿勒泰市 · 查看更多 »

阿勒泰革命臨時政府

阿勒泰革命臨時政府或稱阿山民族革命臨時政府成立於1944年10月中國新疆。1943年在蘇聯、外蒙古支持下烏斯滿·巴圖爾、達列力汗·蘇古爾巴也夫的反中國武裝勢力日益壯大,成立「阿勒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1944年7月聯合青河、吉木乃(伊米爾指揮部)等反政府組織抗擊新疆省政府。1945年8月,併入東突厥斯坦共和國。是伊寧事變的重要力量。.

新!!: 阿勒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和阿勒泰革命臨時政府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新!!: 阿勒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東突厥斯坦共和國

东突厥斯坦共和国是指在三区革命中,維吾爾人、哈萨克人在新疆省北部建立的一個独立政权,没有得到其它任何国家承认。 1944年8月,巩哈县(今尼勒克县)牧民发动民族起義,占领巩哈县城。1944年11月12日,在苏联支持下成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临时政府,17人担任临时政府委员,艾力汗·吐烈为政府主席。1945年,因中蘇之間暫時和解與整體國家目標、二戰情勢,蘇聯承諾不再介入新疆事務。1946年6月,“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临时政府”改组为伊犁专区参议会,“东突厥斯坦共和国”宣告终结。.

新!!: 阿勒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和東突厥斯坦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

#重定向 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

新!!: 阿勒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和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 · 查看更多 »

新疆

#重定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阿勒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和新疆 · 查看更多 »

1943年

没有描述。

新!!: 阿勒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和1943年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