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

指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又稱做金馬地區政黨版圖、金馬地區政治版圖、金馬地區選民結構,是社會地理學及政治地理學的一部分,用以對一個國家各區域的選民素質、選情推定、民意測驗等進行統計分析為主的研究,探討選民對政情反應、社會輿論傾向、選舉制度差異、選區劃分等問題。 中華民國福建省目前有效管轄的金馬地區,由金門縣、連江縣(馬祖)等兩縣所組成 。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後,中華民國媒體開始提出「綠地藍天」、「北藍南綠」等說法,意指金馬地區屬泛藍陣營佔有絕對優勢。.

69 关系: 劉增應博弈南綠北藍區域台灣省台灣省長吳成典宋楚瑜中國國民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媒體地方自治国家社会地理学福建省 (中華民國)立法委員统计学無黨籍親民黨馬祖列島馬英九謝長廷闽江蔡英文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臺灣中部地區選舉地理臺灣北部地區選舉地理臺灣選舉地理臺灣東部地區選舉地理金門縣金門縣議員連江連江縣 (中華民國)連戰选民陳福海陳雪生陳水在陳水扁陳滄江陳昭南林惠官李炷烽李沃士楊綏生楊鎮浯楊應雄民進黨泛綠泛藍...朱立倫新黨政黨輪替曹原彰曹爾忠1993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0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05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扩展索引 (19 更多) »

劉增應

劉增應中華民國政治人物、醫師,中國國民黨籍,為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陳建仁的學生。現任福建省連江縣縣長。臺北醫學大學醫學士、國立臺灣大學預防醫學研究所碩士。曾任連江縣立醫院院長、連江縣衛生局長。.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劉增應 · 查看更多 »

博弈

博弈可以指:.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博弈 · 查看更多 »

南綠北藍

南綠北藍是中華民國媒體約於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前後提出的新名詞。意指中華民國縣市以濁水溪為界,以南則綠營選舉支持率「基本盤」較高,以北則藍營基本盤較大,該情形並非解嚴後即有,而是2000年後才定型的。後來,亦發展出「(南)綠地(北)藍天」一類意思相近的說法。另外從北藍南綠一詞衍伸出來的「跨越濁水溪」,已經成為民主化政治時代,兩大政治陣營參考獲得選民支持的象徵指標。 這個政治分界在2014年大選後被打破,不再明顯。.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南綠北藍 · 查看更多 »

區域

區域(District)是行政區劃的一種。在一些國家,區域是由地區政府管理。每個國家的區域都有不同大小,包括地區、郡、基層政權、學區和政區等。.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區域 · 查看更多 »

台灣省

#重定向 臺灣省.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台灣省 · 查看更多 »

台灣省長

#重定向 臺灣省政府主席.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台灣省長 · 查看更多 »

吳成典

吳成典(),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現任金門縣副縣長,曾任立法委員、國大代表等公職,亦曾在參選縣長落敗後於新黨擔任副秘書長。原籍福建省金門縣烈嶼鄉上庫村,其堂弟為偶像團體飛輪海成員吳尊。 成長在金門,大學後前往美國攻讀化學博士,返國後擔任工研院材料所主任,引進並參與台灣第一片CD-R光碟的研發。1992年返回故鄉參選國民大會代表,踏上18年的從政之路。 2001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時,擊敗尋求連任的國民黨立委陳清寶,而新黨李炷烽此時也順利入主縣府,吳成典曾短暫擔任其副縣長後就職立委;三年後連任成功,是兩岸小三通的推手,這也是新黨於2002年至2008年的唯一一席立委。 不過在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首度接受國新共推挑戰三連霸立委,未料以74票的非常些微差距敗給曾任金湖鎮長、後競選縣長落敗的陳福海。 同年因助理費案遭金門地檢署起訴求刑15年,一、二審決吳成典與其助理皆獲無罪,後進入最高法院的三審審理,2012年確定無罪定讞。 連任失利後獲時任金門縣長任命為縣府顧問,隔年年9月19日,吳成典正式成立個人網路部落格,並正式宣布脫離國民黨、參選第五屆金門縣縣長選舉,不過在金門傳統陳、李兩大宗族的夾擊下,以中道路線、宗親融合、金門新政為訴求的吳成典,最終還是以些微差距輸給國民黨提名、新黨出身的李沃士。縣長落選後,曾獲新黨任命為副秘書長。 2012年及2016年皆獲新黨徵召,挑戰回鍋金門縣選舉區立委,但分別敗於獲國民黨提名的前新黨金門縣議員楊應雄及前國代楊肅元之子、前金門縣觀光處長楊鎮浯,未能重返國會。 2016年5月,獲金門縣長陳福海任命為副縣長,並於6月中正式就任。.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吳成典 · 查看更多 »

宋楚瑜

宋楚瑜(),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中華民國湖南省湘潭縣,現任親民黨主席,獲聘為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臺北市政府首席顧問,2016年起擔任。1979至1984年擔任行政院長蔣經國英語秘書,後陞任行政院新聞局長一職。蔣經國總統逝世,宋協調支持及反對副總統李登輝繼任的派系,扮演安定國家的重要角色。此外,臺灣省政府精簡前,宋於1994至1998年曾任臺灣唯一的民選省長。 2000年選舉,首度參選總統以些微之差未能勝選。2004年選舉,以副總統候選人的身分與連戰搭配以些微之差未能勝選。2012年選舉,再度參選總統取得2.77%的選票未能勝選。2016年選舉,三度參選總統並與民國黨主席徐欣瑩搭配取得12.84%的選票未能勝選。.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宋楚瑜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媒體

中華民國媒體,泛指在中華民國的報紙、電視、電臺、網路等媒體。目前指的是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的報紙、電視、電臺、網路等媒體。.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中華民國媒體 · 查看更多 »

地方自治

地方自治在中文里可能指:.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地方自治 · 查看更多 »

国家

国或国家,有時又作邦。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权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參見主權國家。 一般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徵,它是一種擁有治理一個社會的權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內擁有外部和內部的主權。.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国家 · 查看更多 »

社会地理学

社会地理学是研究各种社会集团的地域分布、差异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学科。其侧重于从社会结构的角度阐述和解释社会空间要素。 社会地理学起源于20世纪初,发展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category:社會學分支 Category:人文地理學.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社会地理学 · 查看更多 »

福建省 (中華民國)

福建省,簡稱「閩」,是中華民國已虛級化的省份,目前僅由金門與連江(馬祖)兩縣,以及原屬莆田縣的烏坵鄉(今託金門代管)所組成和原屬长乐县的白犬列岛(莒光乡)(今託連江代管),緣此其常被稱為「金馬地區」。金馬地區是中華民國政府作為在中國大陸擁有主權的意義與象徵。在政府用語中亦將臺澎金馬稱作「臺閩地區」,即示為實質統治之臺灣與福建二省之地區。 因國共內戰爆發,中華民國國軍節節潰敗於中共解放軍。鑒於形勢,福建省政府自1949年8月隨國軍從福州市遷駐金門。韓戰爆發後,解放軍曾多次進攻該地而未捷,而國軍亦無能力反攻。進而形成福建由兩政治實體割據一方的格局。1956年7月因為實施戰地軍政指揮,福建省政府精簡化並遷至臺灣省臺北縣新店鎮(今新北市新店區),1992年11月7日金馬地區戰地政務終止,1996年1月15日遷回金門辦公,省政府維持原精簡化之編制,且不設省議會。 福建省為唯一兩岸分治的省份,概念上為「大陸福建」與「金馬福建」,前者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質統治,設立福建省人民政府;後者由中華民國實質統治,設立福建省政府。 由於金門西距廈門島不到10公里,而東距台灣島則有277公里。因此中華民國政府於2001年元旦起實施金馬小三通,金馬地區開始展開與大陸小規模的通商、通航和通郵。.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福建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立法委員

#重定向 立法院#立法委員.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立法委員 · 查看更多 »

统计学

统计学是在資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數據資料,以便给出正确訊息的科學。這一门学科自17世纪中叶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它廣泛地應用在各門學科,從自然科学、社會科學到人文學科,甚至被用於工商業及政府的情報決策。隨著大数据(Big Data)時代來臨,統計的面貌也逐漸改變,與資訊、計算等領域密切結合,是資料科學(Data Science)中的重要主軸之一。 譬如自一組數據中,可以摘要並且描述這份數據的集中和離散情形,這個用法稱作為描述統計學。另外,觀察者以數據的形態,建立出一個用以解釋其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的數學模型,以之來推論研究中的步驟及母體,這種用法被稱做推論統計學。這兩種用法都可以被稱作為應用統計學。數理統計學则是討論背後的理論基礎的學科。.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统计学 · 查看更多 »

無黨籍

無黨籍,或稱無黨派、獨立人士,是指不屬於任何政黨的公職人員或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在選舉時又稱為獨立候選人,在中国大陸稱之為無黨派人士。值得注意的是,無黨籍人士並不代表其沒有政治傾向。.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無黨籍 · 查看更多 »

親民黨

親民黨是中華民國的一個政黨,成立於2000年3月31日,前身是宋楚瑜及張昭雄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競選期間所成立的新台灣人服務團隊。目前為第四大黨,由於國民黨立法院席次未過三分之一,且泛綠聯盟之立法院席次未過三分之二,使親民黨黨團成為了某些決策或重要法案(例如倒閣或大法官釋憲)的關鍵少數。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舉行前,宋楚瑜被國民黨開除黨籍。在選舉結束後,宋楚瑜創辦親民黨,黨員中相當一部分來自國民黨及新黨,黨內的領導幹部則主要以宋楚瑜為首,被外界泛稱為泛橘陣營(橘營)。親民黨曾參與泛藍陣營,以國親聯盟的形式合作,2011年以後卻與國民黨漸行漸遠,近期在許多議題上與國民黨持迥異立場,甚至數次與泛綠陣營合作,因此不再被視為泛藍政黨。 依據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所獲得的立法院席次以及全國得票率,親民黨僅次於國民黨、民進黨及台聯。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選舉中,親民黨拿下9席縣市議員,再加上用無黨籍參選的陳清龍;合計拿下10席。全國得票率亦居第四。 2015年8月14日,無黨籍台南市議員林炳利、謝財旺及林-阳-乙、台南市議會機要秘書周五六等人在台南市議會召開記者會宣佈,正式加入親民黨,並在8月31日成立親民黨台南市議會黨團,同年,親民黨公布中華民國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全國不分區名單,周五六妻周陳秀霞名列第三,並在隔年順利當選立法委員。.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親民黨 · 查看更多 »

馬祖列島

列島(閩東語平話字:Mā-cū Liĕk-dō̤)是隸屬中華民國的群島,位於臺灣海峽正北方,面臨閩江口、連江口和羅源灣,與中國大陸僅一水之隔,距中國大陸最近點約9.25公里。主要由南竿島(馬祖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東莒島(東犬島)、西莒島(西犬島)、東引島、西引島及其附屬小島共計36個島嶼、礁嶼組成,面积29.6平方公里,居民人口約12,900多人。 1999年以馬祖列島為範圍的馬祖國家風景區成立,隸屬於交通部觀光局管理。除了地形地貌和人文特色外,因地理位置關係而成為多種候鳥過境或渡冬的區域,2000年成立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主要針對白眉燕鷗、紅燕鷗、蒼燕鷗、鳳頭燕鷗、黑尾鷗、岩鷺、插尾雨燕等7種鳥類。2000年6月曾在此發現在世界鳥類紅皮書中被列為臨絕種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共4對,每年的最佳賞燕鷗季為5月到8月台灣的國家風景區 陳永森;林孟龍/著 ISBN 9867630211 2004年2月出版。 馬祖除通用國語之外,還通用操長樂口音的閩東語,當地稱為「平話」、「馬祖話」或「福州話」,官方則稱之為「福州語」。.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馬祖列島 · 查看更多 »

馬英九

英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等職。生於英屬香港九龍油麻地,籍貫湖南省衡山縣,馬鶴凌和秦厚修的兒子,1952年隨雙親定居台灣。 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其後前往美國深造,獲得哈佛大學司法學博士學位。曾經擔任蔣經國總統的英文翻譯,後入府出任第一局副局長。後又出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國民大會代表。1993年,受行政院院長連戰之邀,出任法務部部長,後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在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中,以些微差距擊敗競選連任的陳水扁。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馬英九成功當選,2007年因特別費起訴而辭職,並於同日宣布參選2008年總統選舉。 在2008年總統選舉中,馬英九以七百多萬近六成的得票率當選,是中華民國至今民選得票最高的總統,也締造了第二次政黨輪替。2012年连任中华民国总统。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在新加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领导人習近平進行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隔海分治66年以來最高領袖首次會晤。.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馬英九 · 查看更多 »

謝長廷

謝長廷(),臺灣政治人物、律師、外交官。生於臺北市延平區打鐵街(今大同區赤峰街,屬大稻埕)人,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民主進步黨的創黨十人小組之一,也是民主進步黨黨名命名者、黨綱起草人。現任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法律上的官銜為中華民國駐日本大使)。曾任臺北市議員、立法委員、高雄市市長與行政院院長。 根據謝家族譜,謝長廷的祖籍是漳州府詔安縣,和陳水扁、李應元等人為同鄉。而謝長廷有幾位女性祖輩,族譜上載明出生地是「番社」,因此推斷謝長廷有臺灣原住民族的血統郭瓊俐,《》(台北,布克文化,2005),p48~49。 2007年擔任民進黨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總統候選人,2008年總統大選中敗選後,隨即宣佈退出政壇界,並創設成立台灣維新基金會。謝長廷在兩岸關係上認為,中華民國憲法為一個中國,不能迴避這個憲法各表的問題,行政院院長任內也提出「和解共生」的理念。。.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謝長廷 · 查看更多 »

闽江

闽江(Mìng-gĕ̤ng;Ma̿ing-gó̤ng),是中国福建省境内的最大河流。全长577公里,流域面积60992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一半。.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闽江 · 查看更多 »

蔡英文

蔡英文(,排灣語名:Tjuku Tsai),現任中華民國總統、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员会主席及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祖籍福建漳州,籍貫屏東枋山,生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區,曾居於新北市永和區,現遷入總統官邸「永和寓所」。2000年正式踏入政壇,任職於各個部門。蔡英文於2008年民進黨下野之際首次當選民進黨主席,成為臺灣第一位女性的主要政黨領袖。2012年首次代表民進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成為台灣首位的女性總統候選人,最終以80萬票之差敗給競選連任之馬英九。2016年再次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選舉,擊敗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及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女性總統,也是继朴槿惠之后亞洲第二位女性國家元首。.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蔡英文 · 查看更多 »

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

台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又稱做台灣南部地區政黨版圖、台灣南部地區政治版圖、台灣南部地區選民結構,是社會地理學及政治地理學的一部分,用以對一個國家各區域的選民素質、選情推定、民意測驗等進行統計分析為主的研究,探討選民對政情反應、社會輿論傾向、選舉制度差異、選區劃分等問題。 依據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所擬訂之「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中華民國南部地區包括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澎湖縣等六個縣市。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後,中華民國媒體開始提出「北藍南綠」的說法,意指中華民國南部地區政治情勢泛綠陣營佔有絕對優勢。.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 · 查看更多 »

臺灣中部地區選舉地理

台灣中部地區選舉地理,又稱做台灣中部地區政黨版圖、台灣中部地區政治版圖、台灣中部地區選民結構,是社會地理學及政治地理學的一部分,用以對一個國家各區域的選民素質、選情推定、民意測驗等進行統計分析為主的研究,探討選民對政情反應、社會輿論傾向、選舉制度差異、選區劃分等問題。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所擬訂之「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中部地區包括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及雲林縣等五個縣市。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後,台灣媒體開始提出「北藍南綠」的說法,意指中部地區政治情勢較為支持泛藍陣營,不過此說法並不是非常的準確。.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臺灣中部地區選舉地理 · 查看更多 »

臺灣北部地區選舉地理

台灣北部地區選舉地理,又稱做台灣北部地區政黨版圖、台灣北部地區政治版圖、台灣北部地區選民結構,是社會地理學及政治地理學的一部分,用以對一個國家各區域的選民素質、選情推定、民意測驗等進行統計分析為主的研究,探討選民對政情反應、社會輿論傾向、選舉制度差異、選區劃分等問題。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所擬訂之「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北部地區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桃園市、新竹縣及新竹市等七個縣市。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後,台灣媒體開始提出「北藍南綠」的說法,意指北部地區政治情勢較為支持泛藍陣營,不過此說法並不是非常的準確,尤其宜蘭縣該歸於北部或東部常有不同的說法。.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臺灣北部地區選舉地理 · 查看更多 »

臺灣選舉地理

臺灣的選舉地理,大多以台灣的縣市層級或鄉鎮市區層級等行政區做為區域界線劃分,用以探討各區域的選民的政黨偏向,以及對各種政治議題的傾向。族群背景、統獨議題、社會階級等因素是影響選舉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但隨著長期的族群融合、社會流動及公民意識的深化演進,這些已並非絕對。 在2000年總統大選後,臺灣媒體開始提出「南綠北藍」或「(北)藍天(南)綠地」,以及「搶攻(決戰)中台灣」、「搶攻桃竹苗(客家票倉)」、「跨越濁水溪」、「搶攻中間選民」等用詞,用以做「概括」、「概略」的統計與整理。.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臺灣選舉地理 · 查看更多 »

臺灣東部地區選舉地理

台灣東部地區選舉地理,又稱做台灣東部地區政黨版圖、台灣東部地區政治版圖、台灣東部地區選民結構,是社會地理學及政治地理學的一部分,用以對一個國家各區域的選民素質、選情推定、民意測驗等進行統計分析為主的研究,探討選民對政情反應、社會輿論傾向、選舉制度差異、選區劃分等問題。 依據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所擬訂之「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中華民國東部地區包括花蓮縣、台東縣等兩縣。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後,中華民國媒體開始提出「綠地藍天」、「北藍南綠」等說法,但由於東部兩縣極為狹長,族群結構與西部縣市相當不一樣,此說法較適用於西部,於東部不太準確。.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臺灣東部地區選舉地理 · 查看更多 »

金門縣

金門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一個縣,轄區包含金門群島的金門島、烈嶼及代管的烏坵等島嶼,通行閩南語(烏坵通行莆仙語)。也是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所在地,縣治所在地位於金城鎮。.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金門縣 · 查看更多 »

金門縣議員

#重定向 金門縣議會.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金門縣議員 · 查看更多 »

連江

#重定向 连江县.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連江 · 查看更多 »

連江縣 (中華民國)

連江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雙島縣之一,位於台灣海峽正北方,面臨閩江口、敖江口和羅源灣,與中國大陸只有一水之隔,為海運要衝。現主要由南竿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東莒島、西莒島、東引島、西引島及其附屬小島共計三十六個島嶼、礁嶼組成。中華民國行政區劃編碼ISO 3166-2:TW自從2015年11月27日起將連江縣編為「TW-LIE」。 由於第二次國共內戰關係,原連江縣一分為二,之后與马祖列岛合并成立連江縣,位於大陸的連江縣主體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治,設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這成為唯一兩岸分治的縣份,形成今日兩個「連江縣」的特殊情況,概念上區分為「大陸連江」與「竿塘連江」,口語上則多稱為「大陸的連江縣」與「馬祖」以作區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編碼GB/T 2260-2002把連江縣編成350122 LJF。.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連江縣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連戰

連戰(),字永平,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陕西西安,祖籍台灣台南,祖父為臺南文人連橫,父親為連震東。曾經擔任中華民國副總統、行政院院長、臺灣省政府主席與中國國民黨主席。他是第二位台籍人士出任國民黨主席。親中媒體常在一些報導中尊稱他為連爺爺,被視為海峽兩岸重要的溝通橋樑人物,與前後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習近平關係密切。因眼睛罹患「畏光症」 ,於陽光下眨眼次數過於常人,成為其招牌動作。.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連戰 · 查看更多 »

选民

選民,又稱為選舉人,是在一個選舉中有權參與投票的民眾。在普選中,選民就是當地城市的市民或本國公民。在一家上市公司,選民就是股東,包括散戶。選民權利除了投票,還有棄權和投棄權票。向候選人質詢政綱或者都是一種選民權利。.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选民 · 查看更多 »

陳福海

陳福海(),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人,無黨籍政治人物,現任金門縣長,曾任金湖鎮鎮民代表、金門縣議員、金湖鎮鎮長及第7屆立法委員。從政之初以國民黨籍當選鎮民代表,於擔任一屆縣議員後即當選為金湖鎮長。2005年因參選縣長而退出國民黨,開始以無黨籍身分參選。在2008年以74票之差擊敗當時尋求連任三連霸的國民黨籍立委吳成典,成功當選金門縣立法委員。2011年在宋楚瑜的拜訪下決定加入親民黨,使得親民黨重返立院;但隔年以些微差距競選連任失利,敗給前新黨縣議員楊應雄。2014年,陳再以無黨身份挑戰縣長寶座,並以過半的高得票率擊敗尋求連任的國民黨籍縣長李沃士,成為金門縣首任無黨籍縣長。.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陳福海 · 查看更多 »

陳雪生

陳雪生(),中華民國連江縣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出生於福建省馬祖行政公署白肯區西犬島(今連江縣莒光鄉田澳村),前連江縣縣長,現任第九屆立法委員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陳雪生 · 查看更多 »

陳水在

陳水在,中華民國陸軍上校,金門人,1991年(民國80年)5月以陸軍政戰上校獲派任為第20任金門縣長,1992年11月7日國防部終止戰地政務後,由福建省政府派任為第21任縣長,並於1993年底當選金門首任民選縣長,1997年順利連任,2001底卸任縣長轉戰立委但失利。 2009年8月8日,在陳氏宗親會支持下,宣布投入年底金門縣長選舉,挑戰獲國民黨提名的縣議員李沃士。 民國八十六年間,縣營金酒公司為開發低酒精度的高粱酒「冰心酒」,八十七年由民營亞洲酒品公司取得三十八度酒產製及承銷權,檢調懷疑涉及官商勾結、利益輸送,九十年六月展開調查並依違反貪污治罪條例提起公訴。 民國九十一年六月,金門地院一審判決陳水在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涉案的還有縣府官員、酒商及民意代表,喧騰一時;九十四年一月,金門高分院二審判決大逆轉,以「無積極確切證據證明陳水在等人涉嫌貪污」,改判陳水在無罪,檢方提起上訴;最高法院兩度發回更審,金門高分院在九十九年更一審、一○○年更二審均判決無罪。 一0二年三月福建金門高分院更三審判決,陳水在具公務人員身分,經辦公用工程舞弊,處有期徒刑十二年,併科罰金新台幣一千萬元、褫奪公權十年。 一0五年八月福建金門高分院更審判決,陳水在非身分公務員,不符圖利罪所規範範圍,全案無罪定讞。 |- |colspan.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陳水在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

陳水扁(),暱稱阿扁(tl),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西庄--),海商法律師出身,第十、十一任中華民國總統(2000年-2008年)。歷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臺北市市長等職。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保外就醫至今。實際上結束其長達六年的监禁。 陳水扁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39.3%得票率當選為行憲後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结束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長期執政,並於就職演說上提出四不一沒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取得50.11%的得票率,以0.22%差距獲得連任。任內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在經貿方面則採用「南向政策」的經貿架構。.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陳水扁 · 查看更多 »

陳滄江

陳滄江(1955年6月10日-),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福建省金門縣金寧鄉人,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博士。現任民主進步黨金門縣黨部主任委員、金門縣議員(為民主進步黨於金門縣的首位民意代表)、國立金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金門縣漫畫家。暱稱「江哥」、「小板凳」議員。2016年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金門第九屆立法委員失利。.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陳滄江 · 查看更多 »

陳昭南

陳昭南(),台灣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美麗島系成員,曾任立法委員。.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陳昭南 · 查看更多 »

林惠官

林惠官()中國國民黨籍連江縣政治人物,曾任立法委員,鐵道工人出身,1988年涉足工運,曾任中華民國全國總工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立法院中少數勞工出身的立法委員,立法委員任內仍然是台灣鐵路管理局台北機廠技佐助理員。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林惠官轉戰區域立委,代表親民黨參與連江縣選舉區立委選舉,他是唯一一位代表親民黨參選立委選舉的候選人,其餘地方選區親民黨候選人均統一以中國國民黨提名。 但在該屆中,因中國國民黨提名曹爾忠競選連任,再加上天候不佳導致其故鄉莒光鄉有大量滯外選民不及回鄉投票,故雖有同黨縣長陳雪生加持,林惠官仍以118票、不足3%的些微差距三連霸失利,並退出親民黨,立委卸任後,林轉任馬祖酒廠董事長,2009年重回中國國民黨。 2009年5月間,在陳雪生、連江縣議長陳振清、連江縣副議長陳貴忠、連江縣議員曹以標、林貽祥、陳建光、張永江等三分之二民意代表支持下,決定爭取代表中國國民黨參選連江縣長,積極布局年底2009年連江縣長選舉。 2009年7月中,林惠官因脊椎鈣化,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進行頸椎手術,但手術後併發細菌感染與敗血症,被轉送台大醫院加護病房照護。2009年8月26日凌晨6時55分,林惠官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年51歲。.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林惠官 · 查看更多 »

李炷烽

李炷烽(),新黨金門縣政治人物,曾任金門縣縣長、立法委員、國大代表。 李炷烽教育界出身,1996年當選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1999年當選第四屆立法委員,2001年當選金門縣長,並於2005年獲得連任。 2009年8月,李炷烽由於涉及金門縣政府「考察弊案」,金門地檢署以涉嫌貪瀆及偽造文書將李起訴,共被具體求處有期徒刑8年2月、褫奪公權7年,併科罰金新台幣100萬元。此案經三年訴訟,於2011年10月14日宣判無罪。.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李炷烽 · 查看更多 »

李沃士

李沃士,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第4、5任金門縣縣長。 李沃士曾以新黨黨籍擔任第3、4屆金門縣議員,2008年參選立委失利,選後加入國民黨,2009年獲提名參選金門縣長,該場選舉獲得1萬4269票當選,得票率為37.28%。2014年3月15日,李沃士獲銘傳大學頒發「校友會傑出貢獻獎」,由金門縣副縣長吳友欽代表領獎。 於2014年底大選中,對手陳福海以五成餘票數高票當選,李成為首位連任失敗的民選金門縣長。 2017年12月27日,李沃士因在金門縣長任內接受廠商賄賂新台幣100萬元,以調低金門高粱酒酒基售價,被指違反貪污治罪條例公務員對於職務上行為收受賄賂罪。遭金門地方法院判處有期徒刑8年、褫奪公權5年。對此李沃士表示收到判決書後一定會上訴。.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李沃士 · 查看更多 »

楊綏生

楊綏生中華民國政治人物、醫師,出生於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馬祖南竿鄉復興村,前福建省連江縣縣長。2005年參選第4屆連江縣長,以400多票敗給親民黨陳雪生。2009年參選第5屆連江縣長獲得3135票當選,得票率57.19%,擊敗同屬國民黨的劉增應。 2014年年底九合一大選中,大輸給對手劉增應,僅取得不到35%的得票率,連任失敗。.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楊綏生 · 查看更多 »

楊鎮浯

楊鎮浯(),中國國民黨籍金門縣政治人物,現任第九屆立法委員。.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楊鎮浯 · 查看更多 »

楊應雄

楊應雄(),金門縣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金門縣議員、第八屆立法委員。.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楊應雄 · 查看更多 »

民進黨

#重定向 民主進步黨.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民進黨 · 查看更多 »

泛綠

泛綠,也稱綠軍、綠營、泛綠軍、泛綠陣營,是與民主進步黨意識型態相近的各種政黨、團體、人士之總稱,由於時代力量、台灣團結聯盟的意識型態與民進黨相近,而民進黨黨旗的主要顏色為綠色,因此媒體權宜性地統稱之為泛綠。這種稱法出現在2000年總統選舉產生首次政黨輪替後,原本是媒體的權宜性用法,包括民進黨、台聯、建國黨、自由台灣黨與其支持者,以及台教會、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等親民進黨之民間團體,後來被各界廣為接受使用。泛綠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泛藍。部分2014年後成立的社運型第三勢力政黨因為與具有獨派色彩,或是與民進黨理念相近,而被部分人士劃分為泛綠政黨,例如在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中公開支持時任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時代力量。 「綠營」所指涉的是一種概略的意識型態,而非嚴謹具體的政治主張,被歸類在綠營的各個政黨、社團與個別人物,彼此間的政治理念也有程度不等的差異。大體而言,綠營強調台灣本土意識、反共、反對中國民族主義,以及傾向支持台灣獨立,主張台灣正名、台灣優先、台灣民族主義、兩國論與一邊一國等,確保台灣自主於中國之外。經濟政策與藍營相較更接近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混合思想,文化政策與藍營相較更接近民族主義與國際主義的混合思想。相對於當今掌控中國政局的中國共產黨所強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推崇的中國民族主義,泛綠陣營強調台灣自由、民主、法治等價值。綠營所包含的範圍較主張台獨運動的人士更廣泛,因此無法與台灣社會所稱的「獨派」畫上等號。統派人士指責泛綠陣營妨礙兩岸統一,並批評綠營的行為和作風。 綠營或藍營皆非正式的組織,各黨派也不曾實際籌組聯盟,在政治操作上分合不定,又因各自理念的差距而有「深綠」、「淺綠」之分,此一概念經廣泛引申包含「綠委」(泛綠陣營之立法委員,或直指民進黨籍之立法委員)、「綠營支持者」、「綠營群眾」、「綠皮藍骨」(指擁有綠營黨籍,但意識型態偏向泛藍者)等用法。 此外,台灣的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承襲國際間綠黨運動的環保主張,與泛綠陣營訴求相近,因此民進黨2016年在艱困選區(國民黨具優勢的單一選區)禮讓綠社盟的情形出現。 另外前總統李登輝卸任並離開國民黨後,政治思想偏向強調台灣主體意識,並在台灣團結聯盟等政治組織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也成為台灣本土化運動重要的推動者。.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泛綠 · 查看更多 »

泛藍

泛藍,也稱藍軍、藍營、泛藍陣營,是對中國國民黨意識型態相近的各種團體之總稱,目前包含中國國民黨、新黨。 「泛藍」這個詞彙用於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之後的台灣政壇,最初是由新黨元老高新武所發明的名詞,後由同黨籍的謝啟大在媒體大力宣傳,指稱中國國民黨以及由其分裂產生的新黨與親民黨(2000年至2012年屬於泛藍);新黨、親民黨皆源自國民黨且意識形態皆與國民黨相近,所源出的中國國民黨黨旗主要顏色為藍色,因此媒體權宜性地統稱之為泛藍。後來被各界廣為接受使用,並擴大及於上述三黨的支持者和政治立場相近的民間團體,在此之前1990年代的近義詞為「泛國民黨」,泛藍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泛綠。 泛藍是一種概略的政治意識形態,而非嚴謹具體的政治主張。個別政黨、社團與個人之間的實際政治理念有程度不等的差異。大體而言,泛藍陣營與泛綠政見相左,共同的主張為反對台灣獨立、宣揚三民主義、強調中華文化傳承。 大多數泛藍強調「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捍衛中華民國、以及提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本土派」也有獨台主張,「統派」則主張一中同表,認為兩岸應簽署和平協議,實現中國的和平統一,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泛藍或泛綠皆非正式的組織,各黨派也不曾實際籌組聯盟,在政治操作上分合不定,又因各自理念的差距(主要是對統獨問題堅持的程度)而有「深藍」或「正藍」以及「淺藍」或「淡藍」之分,此一概念廣泛引申,「泛藍支持者」、「藍營群眾」、「藍軍」,還有「藍委」泛藍陣營立法委員、或親泛藍的無黨籍及直指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甚至「藍皮綠骨」指曾經或現在擁有泛藍政黨黨籍,但意識型態偏向泛綠者,或與泛綠結盟的人士等之用法。.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泛藍 · 查看更多 »

朱立倫

朱立倫(英语:Eric Chu Li-lun,),生于臺灣桃园县八德乡,籍贯浙江省义乌县,中國國民黨籍台湾政治人物,現任新北市市長、曾任国民党党主席。朱立伦曾就读于国立台湾大学工管系和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从政后,他與馬英九、胡志強並稱為中國國民黨中堅世代的中心人物,合稱「馬立強」。 朱立伦曾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桃園縣縣長、行政院副院長、立法委員。2015年10月17日中國國民黨徵召朱立倫參選總統,朱立倫宣佈請假3個月帶職參選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由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代理市長,結束選戰後,朱立倫回歸新北市政府。.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朱立倫 · 查看更多 »

新黨

新黨是中華民國一個統派政黨,前身為中國國民黨在立法院的改革派次級問政團體新國民黨連線,1993年因反對時任國民黨主席李登輝而退出國民黨自立。1994年新黨以制衡兩大黨為號召,與第三勢力結盟,同年12月與中華社會民主黨合併,於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獲得122萬票,成為當時具有關鍵影響力的第三大黨,並在1996年與民主進步黨結盟,推動二月政改。 2008年不分區立委選舉,新黨在區域立委與國民黨合作,得票升至4%。2012年不分區立委選舉,因親民黨的選票瓜分導致新黨得票腰斬,得票率不足1.5%。2016年不分區立委選舉,新黨獲得510,074票,占總票數的4.18%,回升至第五大黨,雖仍未取得國會席次,但可獲得政黨補助款。新党現有臺北市議員2席。 新党主張清廉制衡、公義均富、族群和諧、國家統一,在中國實現民族統一、民權自主、民生均富的三民主義新中國。.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新黨 · 查看更多 »

政黨輪替

政黨輪替(Party Alternation)是指由不同政黨(在野党)接替前一政黨擔任執政黨的情形,可能以投票制度的方式進行,亦可能是以暴力或非暴力革命的形式完成。政黨輪替一般出現在實行兩黨制的國家,但也有多黨制國家,由部分佔主導地位的大政黨輪流執政。.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政黨輪替 · 查看更多 »

曹原彰

曹原彰(),新黨連江縣政治人物,曾任立法委員。.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曹原彰 · 查看更多 »

曹爾忠

曹爾忠()中國國民黨籍連江縣政治人物,曾任立法委員,現任 中華民國路跑協會理事長。 曹自1993年中華民國國會全面改選創設連江縣選區起,即當選立法委員,在第五屆選舉中,大敗於由親民黨提名的叔父曹原彰手下,但翌屆曹原彰連任失敗,曹爾忠回鍋擔任本選區第六屆立法委員,第七屆選舉遇上同黨縣長陳雪生所支持、莒光鄉出身親民黨不分區立委林惠官,以些微差距驚險連任,2012年遭遇前縣長陳雪生挑戰,以167票之差,時隔10年,再度連任失敗。近年來漸淡出政壇。.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曹爾忠 · 查看更多 »

1993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93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以來的第十二屆縣市長選舉,係於1993年11月27日舉行投票,選出當時台閩地區23個縣市的行政首長。此次選舉包括金門縣縣長、連江縣縣長等福建省之縣份的行政首長首次進行的選舉。 23位縣市長席次中,民主進步黨取得臺灣省之臺北縣、宜蘭縣、新竹縣、臺南縣、高雄縣、澎湖縣共6席,無黨籍人士何智輝及張文英則分別在苗栗縣縣長選舉與嘉義市市長選舉中勝出,而臺灣省其餘13個縣市與福建省之金門縣及連江縣則皆由中國國民黨取得。 ,聯合新聞網.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1993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以來的第十三屆縣市長選舉,係於1997年11月29日舉行投票,選出當時台閩地區23個縣市的行政首長。投票作業於當日上午八點至下午四點,在全臺灣省及福建省的金門、馬祖各地投票所進行,總選舉人數11,809,277人,出席投票者7,784,908人,投票率為65.92%,中央選舉委員會選舉資料庫。 在23個縣市中,民主進步黨贏得12個縣市的執政權,中國國民黨贏得8個縣市,而其餘3個縣市則由無黨籍人士贏得 ,聯合新聞網。除了第一次獲得23位縣市長中的過半席位外(在2014的縣市長選舉中再度獲得過半席次。),民主進步黨也首度在全國性的選舉中過半超越中國國民黨的得票率施正鋒,,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共和國雜誌》第2期(1998年1月)。,而「綠色執政」下的人口也首次超過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民主進步黨官方網站。此次選舉與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同為2000年總統大選後的中央政府政黨輪替奠定基礎。 此次選舉,老三台(臺灣電視公司、中國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與有線電視「四台會」(超級電視台、東森電視、傳訊電視、環球電視)首度合作報導開票過程。超級電視台新聞部(當時總監為葉樹姍)、《新新聞》(當時社長為王健壯)聯合社會立法運動聯盟(當時召集人為施信民)等社運團體組成「超媒體、新媒體、跨社團1997縣市長選舉新聞網」,並設立本次活動的專屬網站《台灣戰國--》。.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1997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00年3月18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副總統選舉,也是中華民國第二次總統、副總統全民直選。這次選舉共有5組候選人參選;參加這次選舉的選民人數超過1,200萬,投票率達82.69%。最後由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副總統候選人呂秀蓮當選,達成中華民國行憲以來、也是中華民國政治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結束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執政。同時、本次選舉也產生了中華民國首位女性副總統,是女性在政治上的一大發展。 該次選舉是在位12年的李登輝卸任後的首次選舉。當時台灣社會瀰漫尋求政治改革的氣氛,執政已逾半世紀的中國國民黨,1990年代以來的重大選舉中受到民進黨的挑戰,民進黨提名陳水扁參選,加上原任台灣省省長的宋楚瑜脫黨參選,和與陳水扁不合的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及以批判國民黨著稱的作家李敖的加入此次選舉。國民黨敗選後李登輝辭去黨主席,隔年即遭國民黨開除黨籍。不久後成立的台灣團結聯盟奉之為精神領袖,政治立場趨向台灣獨立,並與民進黨結盟;拿下第二高票的宋楚瑜則在支持者的期盼下創立親民黨,後與國民黨合作。國民黨在選後進行一連串的黨務改造以企重新獲得選民支持,台灣政壇在該次選舉後,逐漸走向藍綠兩大政治勢力的競逐局面。.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200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以來的第14屆縣市長選舉,與第5屆立法委員選舉同時於2001年12月1日舉行投票,選出當時中華民國自由地區23個縣市(即臺灣省各縣市及福建省之金門縣與連江縣,不含直轄市臺北市及高雄市)的行政首長。 投票作業於當日上午7時至下午4時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各地投票所進行,其中臺灣省選舉人數為12,789,246人,出席投票者8,499,252人,投票率為66.46%;福建省選舉人數為46,221人,出席投票者25,716人,投票率是65.76%。 23位縣市長席次中,民主進步黨及中國國民黨皆取得了9個縣市的執政權,親民黨則取得臺東縣及連江縣2席。此外,金門縣縣長選舉則由新黨籍的李炷烽勝出,而無黨籍人士傅學鵬及陳麗貞則分別在苗栗縣縣長及嘉義市市長選舉中勝出。.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200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2004年3月20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一任總統、副總統選舉,由尋求連任的時任總統陳水扁與時任副總統呂秀蓮以不到3萬票的微小差距获胜當選。當選的正、副總統在2004年5月20日就任。這次選舉結果中,兩組候選人得票率僅差千分之二,為歷年及世界總統選舉罕見,而且廢票高達33萬票,約前次總統大選三倍之多(主因為廢票認定標準加嚴),因此另一總統候選人連戰及泛藍支持者要求立即查封所有票箱以備驗票。後來連宋陣營提出當選無效之訴與選舉無效之訴經最高法院判決敗訴定讞,陳水扁連任中華民國第11任總統。.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5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2005年中華民國任務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是中華民國史上唯一的任務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同時也是目前中華民國最後一次國大代表選舉,於2005年5月14日舉行,用以複決2004年8月立法院所提出的修憲案。 此次選舉是中華民國國民大會首次使用比例代表制的選舉制度。民眾依照本次立法院所提出的中華民國憲法第七次增修條文草案內容,投票給與自己意見一致的修憲意見的政黨之一。依據2000年修改之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本次第四屆(任務型)國民大會不設議長、副議長。開議後,國大代表選舉葉菊蘭等11人爲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2005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及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議員選舉是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又稱2005年三合一選舉)的一部份。 23位縣市長席次中,中國國民黨取得彰化、南投及花蓮以北之全部縣市長及嘉義市長、澎湖縣長共14席、民主進步黨則取得雲林以南除嘉義市外之所有縣市長共6席、親民黨及新黨則分別保有其在福建省內連江縣及金門縣之僅有縣長席次、吳俊立勝選的臺東縣則是惟一由無黨籍人士取得的席次。 901席縣市議員中,中國國民黨取得近半的408席、民主進步黨則取得192席、親民黨取得31席、臺灣團結聯盟取得11席、新黨則於其執政的金門縣取得僅有的2席、無黨籍人士則取得256席。無黨團結聯盟及保護臺灣大聯盟雖均推出候選人,惟未能取得席次。同時,中國國民黨在大部分縣市成功取得正副議長,民主進步黨則在嘉義縣拿下該黨史上首度議會主導權。.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200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於2008年1月12日舉行,自本屆起,立法院委員由原先的225席減半至113席,任期由3年改為4年。本次選舉合併第三案、第四案全國性公民投票於同日舉行。 此次選舉是立法院首次使用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選舉制度,113 (73+6+34)席立法委員包含73席單一制的選區區域立委、 6席複數制選區原住民立委(平地及山地原住民各三席)、及34席不分區及僑選委員(常合稱為「政黨票」)。 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果,中國國民黨獲得壓倒性勝利,區域立委方面:國民黨贏得57席、民進黨贏得13席、無盟贏得2席、無黨籍贏得1席;原住民立委方面:國民黨贏得4席、無盟贏得1席、親民黨贏得1席;在34席不分區及僑選委員(常合稱為「政黨票」)中,12個參選政黨中,只有國民黨、民進黨達到5%得票率的門檻,並按各自的得票率分別分得20與14席。 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院共有113席,中國國民黨連同其與親民黨及新黨的協調席次共取得81席(71.7%),民主進步黨取得27席(23.9%),無黨團結聯盟3席(2.7%),親民黨1席(0.9%),無黨籍1席(0.9%)。中國國民黨於25個直轄市及縣市當中,取得其中15個的所有席次。 本次選舉與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3、4案同時舉行。第3案簡稱為「討黨產」公投案,第4案簡稱為「反貪腐」公投案。但這兩案最終都因投票率太低,未跨過百分之50的成案門檻而未獲通過。.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2008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08年3月22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選舉,暨第五案、第六案全國性公民投票,也是第四次總統直選,於2008年3月22日舉行。此項選舉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有兩組,分別為1號:民主進步黨提名的謝長廷和蘇貞昌(通稱「長昌配」),以及2號:中國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和蕭萬長(通稱「馬蕭配」)。 中央選舉委員會在2008年3月22日20時7分宣布開票結果,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及蕭萬長獲勝,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届總統、副總統。馬英九、蕭萬長以7,659,014票當選,得票率58.45%,謝長廷、蘇貞昌5,444,949票,得票率41.55%,馬英九、蕭萬長的得票數,較謝長廷、蘇貞昌多2,214,065票,更創下中華民國史上總統候選人最高得票。新任總統、副總統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職。這是台灣政治史上第二次政黨輪替。 本次選舉是臺灣2008年繼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後,另一場攸關社會未來走向的大型選舉。國民黨奪回失去八年的政權,在此次選舉後,同時掌握行政部門及立法院過半席次,達至「完全執政」局面。另一方面,與總統選舉投票合併舉行、涉及參與聯合國議題的兩項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皆因未達《公民投票法》所訂「領票人數達總選舉人數的百分之五十」之門檻而未能成案。.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及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議員選舉是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縣市議員暨鄉鎮市長選舉(又稱2009年三合一選舉)的一部份。 17位縣市長席次中,中國國民黨取得臺灣省之基隆、桃竹苗、彰投等濁水溪以北縣市及嘉義市、臺東、澎湖與福建省之金門與連江,共12席;民主進步黨則取得宜蘭及雲林、嘉義縣、屏東等濁水溪以南縣份共4席;泛藍背景的傅崐萁勝選之花蓮縣則是惟一由無黨籍人士取得的席次。 587席縣市議員中,中國國民黨取得近半的289席、民主進步黨則取得128席、台灣團結聯盟取得3席、親民黨及勞動黨各獲1席、無黨籍人士則取得170席。綠黨及台灣國民黨雖均推出候選人,惟未能取得席次。.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2009年中華民國縣市長暨縣市議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8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於2012年(民國101年)1月14日舉行,與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共同構成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本屆選舉為中華民國立法院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之後的第二次選舉。,同時也是四個新直轄市(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改制升格後的首次立法院全面改選。 第八屆立法院的總席次,除了73席單一選區,尚有6席原住民、及34席全國不分區,共計113席。執政的國民黨取得過半數的64席,最大在野黨民進黨40席,台聯與親民黨各3席,無黨團結聯盟2席,無黨籍1席;其中,台聯與親民黨是立法委員選舉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後,第一次獲得全國不分區席次,並雙雙跨過在立法院成立黨團的門檻。相較上屆選舉,雖然在席次上民進黨增加、國民黨減少,整體的得票率還是維持泛藍略大於泛綠的格局。全體當選委員於2012年2月1日宣誓就任。 由於與總統選舉同時舉行,投票率達74%,創下歷屆新高。.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201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12年1月14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選舉,與第八屆立法委員選舉共同構成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該次選舉為中華民國第五次總統、副總統公民直選,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 該次選舉共有三組候選人,依號次排序分別為:民主進步黨推薦提名的蔡英文與蘇嘉全(簡稱「英嘉配」)、中國國民黨推薦提名的馬英九與吳敦義(簡稱「馬吳配」)、以及親民黨提名但以聯署方式登記參選的宋楚瑜與林瑞雄(簡稱「宋林配」)。其中馬英九以時任(第十二任)總統身份競選連任、吳敦義為時任行政院院長,蔡英文與宋楚瑜則皆以在野黨黨魁身份參選,蘇嘉全時任民主進步黨秘書長,林瑞雄則是唯一不具任何政黨職務的候選人。此次選舉中,兩岸關係、經濟民生與候選人的個人操守成為競選期間的主要議題。 中華民國中央選舉委員會在2012年1月14日21時54分宣布開票結果,馬吳配以6,891,139票勝出,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得票率51.6%;英嘉配獲得6,093,578票次之,得票率45.6%;宋林配則以369,588票墊底,得票率2.77%。當選人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職。 中華民國總統1996年開放直選後,除李登輝未競選連任外,陳水扁和馬英九均於第二任參選(2004年和2012年)時連任成功。.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俗稱103年中華民國九合一選舉,於2014年(民國103年)11月29日舉行 ,中華民國中央選舉委員會,2014年1月21日。本屆選舉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之直轄市(6都)選出新一屆的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及里長,另加首屆山地原住民區長及區民代表地方制度法於2014年1月14日經立法院修法,1月29日總統公布,新增第83條之2及第83條之4,明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由山地鄉改制者)為地方自治團體,並選出區長及區民代表。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亦於2014年5月13日經立法院修法,5月28日總統公布,新增第37條之1,明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應於改制前選出區長及區民代表。。並由臺灣省(11縣3市)及福建省(2縣)中,選出新一屆的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及村里長。 本屆選舉是中華民國政治史上最大規模的地方選舉,應選名額共計1萬1130名,更有高達1萬9762位候選人登記參選。選舉結果,國內地方執政版圖巨幅震盪,執政的中國國民黨遭遇極大挫敗,由選前4都11縣市萎縮至1都5縣,在野的民主進步黨則由選前的2都4縣擴張為4都9縣市。 該次選舉有二十三個政黨參與,並有十個政黨當選直轄市及縣市議員,均創下歷屆新高紀錄。.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中華民國第9屆立法委員選舉於2016年(民國105年)1月16日舉行,並與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共同構成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本屆選舉為中華民國立法院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之後的第3次選舉。第9屆立法院的總席次共計113席,其中73席區域立法委員由單一選區選出,6席原住民立法委員由複數選區選出,34席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由比例代表制選出。全體當選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任。 相較於「提前結束比賽」的總統大選,藍綠兩黨都將主戰場移到立委選舉。藍軍企圖保住國會過半和制衡能力,綠營則喊出單獨過半,陳菊、賴清德等綠營王牌更呼籲選票集中,不要重演陳水扁8年朝小野大的跛腳情形。選舉結果,民主進步黨獲得6成席次(68席),較上屆選舉增加28席,不但重新成為立法院第1大黨,且首度單獨取得立法院過半席次;國民黨從64席銳減至35席,再度成為最大在野黨,泛藍陣營首次失去過半席次;新成立的時代力量獲得3席區域立委與兩席不分區立委;親民黨從2席增為3席不分區;無黨團結聯盟則維持1席席次,本次選舉亦是選舉制度改制以來,第1次無任何僑居國外國民者當選立法委員。 一般預料,本次也是現行區域立委選舉區劃分的最後1次立委選舉。依法立委選舉區每10年調整一次,而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選舉區劃分係於2007年決定,故中央選舉委員會將於2017年進行選區調整。.

新!!: 金馬地區選舉地理和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