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3 关系: 太田康資,安房國,富永直勝,尧,上總國,上杉謙信,三皇五帝,三船山之戰,下總國,後北條氏,土岐為賴,北條綱成,北條氏康,第二次國府台之戰,箕輪城,遠山綱景,舜,里見義堯,里見氏,長野業正,戰國大名,房相一和,日本。
- 1530年出生
- 1578年逝世
- 里見氏
太田康資
太田康資(1531年—1581年11月8日/1588年)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父親是太田資高。母親是北條氏綱的女兒淨心院。.
查看 里見義弘和太田康資
安房國
安房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又稱房州、南總。安房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千葉縣的南部。.
查看 里見義弘和安房國
富永直勝
富永 直勝(日语平假名:とみなが なおかつ,1509年-1564年2月19日),日本战国时代武将。后北条氏家臣。从主君北条氏康领受偏讳改名康景(やすかげ)。《》中提到的富永弥四郎可能是同一人,但没有更多资料可考证。父亲是富永正直。.
查看 里見義弘和富永直勝
尧
尧(拼音:Yao),伊祁姓,陶唐氏,名放勳,起初被封于陶,後遷徙到唐(今临汾和襄汾),所以又称唐尧,中国傳說歷史中的人物,是五帝之一。传说出生于“三阿之南”。道教中為天官大帝,三官大帝之一,誕日為上元節。.
查看 里見義弘和尧
上總國
上總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又稱總州、南總。設置之初,上總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千葉縣的中南部,後來南部分割出來,新設為安房國。.
查看 里見義弘和上總國
上杉謙信
上杉謙信()是一名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後世譽為越後之龍、軍神。越後守護代長尾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後稱長尾景虎。 由於繼承了關東管領「上杉」的姓氏,並先後得到關東管領上杉憲政和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的偏諱,故又稱上杉政虎、上杉輝虎,篤信佛教,法名谦信,號宗心,齋號不識庵。官位為「從五位下彈正少弼」,死後由明治天皇追贈從二位。 任內終結內亂頻仍的越後國,除了政務與軍事外,也致力於經濟產業的復興。另由於救援盟國及關東秩序的回復屢次出兵,在48年的生涯中,分別與武田信玄、北条氏康、織田信長、越中一向一揆、蘆名盛氏、能登畠山氏、佐野昌綱、神保長職、椎名康胤等大名頻頻作戰,尤其5度與武田信玄在川中島地區作戰最為著名,廣為後世描述。之後應足利將軍家邀請而上洛,從越後國經北陸路西進越中國、能登國及加賀國等擴大勢力,但壯志未酬而去世。作戰的戰兜為飯綱明神前立鐵錆地張兜。 謙信共有四名養子,為上杉景勝、上杉景虎、上條政繁和山浦景國。.
查看 里見義弘和上杉謙信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中國傳說中的「帝王」。從三皇時代到五帝時代,被稱為傳說時代,在夏朝之前。其歷年無確數,最少數千年。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區發現的裴李崗文化及賈湖文化等,從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經進入農業社會,其中出土的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與約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相似之處。三皇五帝是中華上古傑出首領的代表,惟歸誰人說法眾多。基本上,無論是按照史書記載或者中國神話傳說,都認為三皇時代遠早於五帝時代。大致上,三皇時代距今久遠,或在4,000至5,000年至7000至8000年前,乃至更為久遠,時間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時代則距夏朝不遠,在4000多年前。 三皇五帝時期為中國早期最重要的發展,例如鑽木取火、行醫等,皆對後世的中國文化有遠大的影響。.
查看 里見義弘和三皇五帝
三船山之戰
第2次國府台合戰里見氏大敗於北条氏之後。北条氏佔領上總北部及西部等原里見方的領土,東部由於里見氏的重臣正木時忠及土岐為賴的歸順,也納入北条方勢力範圍。為了奪取里見義弘的居城佐貫城,北条方於三船山(現在的三舟山、君津・富津市境)的山麓三船台築砦,並由北条家當主北条氏政親自督軍。里見義弘親自率領的8千餘人本隊在虛空藏山布下了陣式。 北条氏政派太田氏資渡過江戶灣攻擊佐貫城、另一方面,北条氏照、原胤貞別動隊由市原郡方面沿小櫃川,攻撃義弘之父里見義堯的居城久留里城。 里見軍本隊8千餘人在正木時茂的養子正木憲時的率領下,首先向三船山的北条軍發動了攻勢。戰爭激鬥結果,里見軍被北条軍擊破,擔任殿後軍的太田氏資戰死。然而,北条軍因想搶功亂成一團,正木時茂見狀率領軍馬迅速突向三船山北面緩坡攻擊北条氏政,北条氏政察覺後馬上轉移本陣。北条方士兵看到了氏政的本陣開始轉移,於是「北方有敵軍突襲」的流言開始蔓延,北条軍陷入恐慌中。里見義弘率領的里見本軍也開始趁勢反攻,在里見軍的猛攻下,北条軍終於崩潰退軍。此外,北条在菊名浦與里見水軍交戰結果不利,為免受到夾擊,北条全軍向相模國方向撤退。 Category:戰國時代戰役 (日本) Category:君津市 Category:上總國 Category:富津市 Category:里見氏 Category:後北條氏.
查看 里見義弘和三船山之戰
下總國
下總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又稱總州、北總。下總國的領域大約包括現在的千葉縣北部、茨城縣西南部、埼玉縣東隅、東京都東隅。.
查看 里見義弘和下總國
後北條氏
後北條氏是日本關東地方的氏族,特別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由於與鎌倉時代的執權北條氏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故特此區分,或以居城為名,被稱為小田原北條氏,原姓伊勢。家紋與北條氏一樣,同樣為三塊鱗(形狀稍有不同)。.
查看 里見義弘和後北條氏
土岐為賴
土岐為頼(日语:とき ためより ??? - 天正11年4月27日(1583年6月17日))是战国时代到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上总国国人领主。夷隅郡伊南庄万喜城城主。土岐赖定(赖房之子)之子,土岐赖春(赖成)、土岐赖实(为实)之父。又称万喜少弼。.
查看 里見義弘和土岐為賴
北條綱成
北條綱成()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後北條氏家臣。父親是今川氏家臣福島正成(一說是伊勢九郎)。通稱孫九郎、地黄八幡。.
查看 里見義弘和北條綱成
北條氏康
北條氏康()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大名。他以第三代家督的身份,領導後北条氏與室町幕府關東管領上杉氏、甲斐守護武田氏,以及關東地方和周邊諸侯爭鬥,使北条家在關東地方逐漸壯大。.
查看 里見義弘和北條氏康
第二次國府台之戰
一次國府台合戰後,國府台由千葉氏的重臣小金城主高城胤吉所支配。千葉氏是北条氏勢力的國人眾,事實上為北条方的領土。 永禄6年(1563年)、北条氏康與武田信玄聯手進攻上杉謙信方的武藏松山城,由於收到謙信的支援要求,里見義堯派嫡男義弘率軍前往救援。但在國府台與北条軍遭遇爆發衝突。結果,里見軍無法北上,上杉派岩槻城主太田資正入武藏松山城支援,但松山城仍然陷落,里見、太田兩軍分別撤退。 同年底、北条氏康配下的江戶城守將太田康資因對主君不滿,接受同族的太田資正的寢返,結果失敗。太田康資被迫逃出江戶城依靠太田資正。上杉謙信為救援太田資正・康資,邀請里見義弘於永禄7年率領房總諸將出陣,並於1月4日進入國府台城,號稱有1萬2000軍力。千葉氏判斷無法單獨迎擊,於是向氏康要求援軍。北条軍於是出兵2萬救援。 1月7日、北条軍自江戶城出陣向里見軍進行攻擊。然而,擔任先鋒的江戶城將遠山綱景及富永直勝由於針對太田康資的離反未能事先察覺,覺得職責有虧,在與本隊北条綱成隊會合前,於現在的「矢切之渡」附近渡過江戶川向里見軍攻擊,試圖與國府台城內的千葉軍協同作戰進行夾擊,然而里見軍的反擊激烈,遠山、富永先後陣亡,遠山綱景的女婿舍人源太左衛門經忠隨後也戰死。 正當里見義弘因勝利慶祝,放任兵士喝酒及跳舞時,1月8日天候未明前,北条軍再度渡過江戶川夜襲里見軍。酒宴之後的里見軍陣勢大亂。更由於北条軍調略工作下,里見軍的主力土岐為賴在戰場上背叛,造成筆頭重臣正木信茂戰死,重臣安西實元把坐騎給徒步中的義弘,並做為義弘的替身,往敵中突擊而戰死。里見義弘由土氣城主酒井胤治救出,順利自戰場脱逃。.
箕輪城
箕輪城日本的一座城堡所在地位於群馬縣高崎市箕郷町東明屋・西明屋。日本國內指定史跡。日本100名城之一。.
查看 里見義弘和箕輪城
遠山綱景
遠山綱景(1513年-1564年2月19日)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武藏遠山氏。後北條氏家臣。遠山直景的長男。兒子有遠山隼人佐、遠山政景、法性院。官位是甲斐守、丹波守。名字中的「綱」字是由北條氏綱所賜的一字。 在『小田原衆所領役帳』中,綱景被列為江戶眾筆頭,成為相模西郡松田和曾比鄉、相模中郡金目鄉等約963貫(合計武藏葛飾郡為1242貫)的知行。而女兒法性院被北條氏康收為養女,後來嫁給太田康資。.
查看 里見義弘和遠山綱景
舜
舜(拼音:shùn),中國漢族上古時代的五帝之一,名重華;生於姚墟,故'''姚'''姓,后居于妫水之边,故妫姓。冀州人,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舜為四部落聯盟首領,以受堯的「禅让」而稱帝於天下,其國號為「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號,故後世以舜簡稱之。中庸引述孔子稱舜「德為聖人,尊為天子」。.
查看 里見義弘和舜
里見義堯
里見義堯()為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大名,安房國里見氏的當主。父親為里見實堯,母親為佐久間盛氏之女。正室為土岐為賴的女兒。有子義弘、堯元、堯次、義政(孫子義賴有義堯之子和義弘庶長子二種說法)。幼名權七郎,官位至刑部少輔。 義堯和上杉謙信、佐竹義重等人結盟後,與後北條氏爭奪關東的霸權,勝敗未分;擴大家中在房總半島的勢力,構築了里見氏的全盛期。.
查看 里見義弘和里見義堯
里見氏
里見氏是日本的武家。本姓是源氏(河內源氏)。出自源(新田)義重之子・義俊的氏族,新田氏之庶宗家。戰國時代,一族中出現領有房總地方的戰國大名・安房里見氏。.
查看 里見義弘和里見氏
長野業正
長野業正()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上野國箕輪城城主。本姓,自稱祖先是在原業平。父親是長野憲業或長野方業。.
查看 里見義弘和長野業正
戰國大名
戰國大名(せんごくだいみょう)指日本戰國時代一元化支配數郡至數國領域的大名。.
查看 里見義弘和戰國大名
房相一和
房相一和,是指天正5年(1577年)安房里見氏與相模北条氏之間締結的同盟。當時的稱呼為「相房御和睦」,「房相一和」則為後世通稱。 永祿12年(1569年)北条氏政與上杉謙信之間締結越相同盟,里見氏頓失上杉氏的支援而陷入苦境。與武田信玄的甲房同盟實質上的影響力也不大。更由於天正2年(1574年)6月,支配里見氏長達40年的里見義堯亡故,閏11月關東反北条勢力的下總關宿城陷落,里見氏面對北条方的軍事壓力愈顯龐大。 在這樣的狀況下,北条氏政並沒有放鬆對里見氏的攻勢,將酒井氏、土岐氏等國人眾納入勢力範圍,更南下侵入上總安房國境壓迫里見軍。後來雙方之間進行和議,由北条氏的松田憲秀與里見氏的正木賴忠(左近大夫)進行交涉,終於天正5年(1577年)7月左右和約成立。 合約的主要內容是里見氏與北条氏間領土協定的締結。範圍是當時關東地方的慣例,倣效以國郡作為領土單位,據以判明具體的内容。之後命令文書的適用範圍包括:小櫃川及一宮川作為兩國交界,兩河川流經的上總中央部包含真里谷、高瀧歸屬里見氏,池和田歸屬北条氏的勢力。里見氏的金谷城及北条氏的浦賀城等最前線據點,均予廢棄。北条氏政的女兒(龍壽院)嫁給義弘的庶長子里見義賴為妻。 Category:安土桃山時代事件 Category:後北條氏 Category:里見氏 Category:相模國 Category:安房國.
查看 里見義弘和房相一和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里見義弘和日本
另见
1530年出生
1578年逝世
- 上杉景信
- 上杉謙信
- 仁聖王后
- 伊達晴宗
- 佩德罗·努内斯
- 奧地利的唐胡安
- 安宅信康
- 尼子勝久
- 山中幸盛
- 德拉達
- 朱利奥·克洛维奥
- 玛丽·格雷
- 皮埃尔·莱斯科
- 蒲池鑑盛
- 赤井直正
- 里見義弘
- 高坂昌信
- 高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