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郭碧珊

指数 郭碧珊

郭碧珊,香港健康情緒中心臨床心理學家 醫藥人健康雜誌。 郭碧珊中五會考後,藉暫取生計劃,憑會考成績獲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取錄,經歷第一個學期後,獲破格轉到心理系就讀。1995年於中大新亞書院心理學系以一級榮譽畢業,取得社會科學學士,並獲頒優異畢業生。 1995年加入地鐵公司,擔任人事部見習經理人事主任,1998年離任。2000年於中大取得臨床心理學社會科學碩士學位,並爲全班唯一獲院長榮譽錄的畢業生。同年加入香港進食失調中心,任臨床心理學家。2001年起亦擔任香港健康情緒中心臨床心理學家。她不時於電視節目或報紙雜誌等傳媒講解有關心理學的課題,如社交焦慮症、進食失調症及認知行為治療等,她亦撰寫有關心理學題材的書籍。 2006年,獲《旭茉》(Jessica)雜誌頒發「成功女士大獎」。.

10 关系: 心理学心理学家地鐵公司社交恐懼症香港中文大學认知行为疗法霎時感動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會考新亞書院

心理学

--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類以及其他动物的內在心理歷程、精神功能和外在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心理學研究涉及意識、感覺、知覺、認知、動機、情绪、人格、行為和人際關係等眾多領域,影響其他學科的發展,例如:教育學、管理學、傳播學、社會學、經濟學、精神病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以及文學等等。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体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行為。應用心理學家還有第五個目的——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這些目標構成了心理學事業的基礎。.

新!!: 郭碧珊和心理学 · 查看更多 »

心理学家

心理學家(Psychologist),研究心理學之學者。.

新!!: 郭碧珊和心理学家 · 查看更多 »

地鐵公司

#重定向 港鐵公司.

新!!: 郭碧珊和地鐵公司 · 查看更多 »

社交恐懼症

交恐懼症又名社會焦慮症、人群恐懼症,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患者對於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有一種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或難堪。有些患者對參加聚會、打電話、到商店購物或詢問權威人士都感到困難。在心理學上被診斷為社交焦慮失協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是焦慮症的一種。此症最早被发现於1985年,當時被認為是忽略性焦慮失協症(neglect anxiety disorder),經過14年才漸漸被重視。 一般人對參加聚會或其他會暴露在公共場合的事情都會感到輕微緊張,但這並不會影響到他們出席。真正的社交恐懼症會導致無法承受的恐懼,嚴重的案例裡,病患甚至會長時間的把自己關在家裡。 患者在面對或進行其所恐懼的社交活動時,除感到焦慮外,多數會伴隨著如臉紅、發抖、異常冒汗、心跳加速、心悸、輕微頭痛、暈眩、胸悶、呼吸急促等生理症狀。 社交恐懼症不應該與惊恐障碍混淆,惊恐障碍患者相信他們的恐慌是由某些嚴重的物理原因造成,在發作當時或之後往往去醫院或叫救護車。社交恐懼症患者也許會經歷恐慌發作,但是他們會察覺到自己經歷的是由非理性的恐懼造成的極大焦慮。很少社交恐懼症患者願意在那時去醫院,因為他們害怕權威人士的拒絕或評斷。與權威人士打交道對大部份社交恐懼症患者來說特別困難,像是打電話詢問、參加約會、派對、或工作面試等等。 精神科醫師常區別一般的和特定的社交恐懼症。患有一般的社交恐懼症的人會對大部份或所有的社交場合都感到害怕,特定的社交恐懼症患者則只對某個場合有問題。舉例來說,最普遍的特定社交恐懼症是公開演講恐懼症(glossophobia),是對公開演講或表演的恐懼,比較通俗的說法就是怯場。其他的像是害怕公開寫作(scriptophobia)、害怕臉紅(erythrophobia)、害怕公開吃東西、害怕使用公共廁所等。 社交恐懼症最近才被認可為正統的精神疾病,而不是其他問題的表現。認知行為治療和團體治療兩種方法通常可以成功治癒患者。防焦慮和防憂鬱的藥物有時也有效。.

新!!: 郭碧珊和社交恐懼症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为 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顶级大学在香港的延续。創校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大儒、專家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中華民國政府要員。大學所合併的三所書院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建立的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大學,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並於1966年開辦香港首間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李卓敏:《開辦的六年》(1969年)頁38至48,也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辦學的大學,現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中大的創立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慣例,並成功掀起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具歷史及時代意義。葛量洪爵士著、曾景安譯(1984年),《葛量洪回忆录》,广角镜出版社发行,ISBN 962-226-069-1,頁205。“港府和港大在當時否決興辦中文大學有很多原因,除了經費和師資問題,還有就是香港大學和香港政府不希望見到香港同時出現兩所大學,擔心中文大學的存在會與原有的香港大學分庭抗禮,不單分散資源,更甚者會影響港府集中制定高等教育政策”《中文大學校刊》一九八一年秋(1981年),頁9。雖然最初的大學條例將中文列作指定教學語言,但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語教授,只有某些部門同時提供粵語及標準漢語指引。 該校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亦是該地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其曾經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以及包括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在内的等高校的校长,系唯一具有獲得國際頂級獎項的校友以及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參見主欄目香港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譽為本科“諾貝爾獎”)的數目為香港最.

新!!: 郭碧珊和香港中文大學 · 查看更多 »

认知行为疗法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簡稱 CBT)是一種心理治療的取向、一種談話治療,以目標導向與系統化的程序,解決喪失功能的情緒、行為與認知問題。不同的治療方式,如行為治療、認知治療,以及其他依照基本的行為和認知研究組合而成的療法,都可以稱為「認知行為治療」。CBT一種心理社交干涉療法,在應對精神病患者中是應用最廣泛的基於證據治療原則的方法。CBT聚焦于開發個人的應對機制,在面對解決當前問題和改變認知(例如觀點,信仰,態度)中無用的模式,行爲,和情感調節。其起源於治療重性抑郁障碍,現在用於多種精神健康問題。 CBT模型基於行爲和認知心理學。不同于傳統的心理治療方法,例如精神分析学中治療師尋找行爲背後的潛意識然後形成一個診斷結論。取而代之的是,CBT是“以問題為核心的”和“以行動開始的”,意味著它用來解決和特定精神紊亂相關的特定問題,治療師的角色是幫助客戶發現和練習有效的機制來達到確定的目標并且降低紊亂的症狀。CBT基於一種理論認爲思維扭曲和有害適應的行爲在精神紊亂的發展和保持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這種症狀和相關的挫折抑鬱可以通過學習新的信息處理技巧和應對機制而得以減輕。 與精神药物相比,觀察表明只用CBT可以有效治療不太嚴重的抑鬱,焦虑症,創傷後心理壓力緊張症候群(PTSD),抽动障碍,物質使用疾患,神经性厌食症,边缘性人格障碍等,通常也推薦和藥物共同用於治療其他情況,例如嚴重的强迫症,和重度抑鬱,躁鬱症,思覺失調等。另外,CBT被推薦為針對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第一綫方法。和人際心理治療(IPT)一起,CBT被推薦為心理社交治療原則中的主要方法。 實證研究表明,認知行為治療可以有效治療多種問題,包括情感性疾患、焦慮性疾患、人格疾患、飲食疾患、物質濫用、精神病性疾患。治療方法常常是依照手冊,運用特別的技巧指示、直接處理問題,且針對特定疾患進行有時效性的處遇。認知行為治療常用於個人治療及團體治療,這些技巧經過改編後,也常應用在心理自助上。有些臨床和研究人員偏重認知導向(如認知重建),另一些人則偏重行為導向(如暴露治療)。其他的介入措施則結合了兩者(如想像暴露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的發展,主要是透過行為治療與認知治療的結合。基於差異甚大的理論,這兩種傳統在關注「此時此刻」與減輕症狀上,找到了共同點。許多針對特定疾患的認知行為治療程序,接受過療效與效率的評估。具備實證研究基礎的治療是醫療保健事業的趨勢,這一類的治療會依照症狀的診斷,採取特定的治療方法;所以相較於其他療法(如心理動力)來說,認知行為治療更受到醫療保健事業的喜愛。在英國,國家衛生與臨床優化研究院推薦「認知行為治療」作為治療許多心理健康困擾的選擇,包括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強迫症、暴食症、臨床憂鬱症等。.

新!!: 郭碧珊和认知行为疗法 · 查看更多 »

霎時感動

没有描述。

新!!: 郭碧珊和霎時感動 · 查看更多 »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英文縮寫為「TVB」),創立於1967年11月19日,由邵逸夫、利孝和、祈德尊等人創辦,是香港首間商营無線電視台,也是目前香港四家免費電視台之一。 因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是香港首個投得無線電視牌照的電視台,而且從1967年至1973年間是香港唯一一家無線電視台,所以香港人時至今日亦普遍稱呼該公司為「無綫電視」或「無綫」。由於無綫的收視曾經長期拋離已經轉型為網絡電視的亞洲電視,故此坊間亦有大台之稱,亦因其RGB三色標誌而常被戲稱為三色台。.

新!!: 郭碧珊和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 查看更多 »

會考

會考是考试--度,其名稱相信源自古代中國會試。以下是各種現存及已停辦的會考:;現存的:.

新!!: 郭碧珊和會考 · 查看更多 »

新亞書院

新亞書院(英文:New Asia College)創立於1949年,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馬料水,現時為香港中文大學成員書院。而在大學九所成員書院中,只有新亞學院附有藝術及人類學(文化人類學)課程。.

新!!: 郭碧珊和新亞書院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