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邱仕榮

指数 邱仕榮

邱仕榮(),台灣醫學家,專長婦產科學,出生於日治台灣新竹廳三叉河支廳銅鑼灣區三座厝庄。.

19 关系: 台北帝國大學台北高等學校台灣台灣日治時期三座厝得業士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羅宗洛許強謝有福邱國霖臺北市蕭道應李卓然李鎮源李辰新竹州新竹廳

台北帝國大學

#重定向 臺北帝國大學.

新!!: 邱仕榮和台北帝國大學 · 查看更多 »

台北高等學校

#重定向 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

新!!: 邱仕榮和台北高等學校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邱仕榮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新!!: 邱仕榮和台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三座厝

三座厝,是臺灣苗栗縣銅鑼鄉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鄉西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與竹森村相近。 本地區範圍跨越西湖溪兩岸。.

新!!: 邱仕榮和三座厝 · 查看更多 »

得業士

得業士是日本旧制高等学校和專門學校授與卒業生的學位称号。.

新!!: 邱仕榮和得業士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為臺灣第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 。大學建制始於1928年日治時代中期創校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兩次易名始用現名。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6名,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8名。 此外,臺大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選後的所有總統)與近百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榮譽得主之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數百位行政院院長、縣市首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政界人士,對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新!!: 邱仕榮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簡稱臺大醫院(英語: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是臺灣一所公立醫院,乃臺灣第一所提供西式醫療服務的政府醫療機構,總院區位於臺北市中山南路,並在全臺各地擁有分支院區。於日治初期的1895年創建,當時直屬於臺灣總督府,隨後成為臺北帝國大學附屬醫院;經過多次改隸,現今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該醫院為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最高評級的「醫學中心」醫院之一,亦是中華民國醫療體系重要防疫機構。在肝炎、器官移植、鼻咽癌、癌症診斷治療及生醫光電上的先鋒研究成就,亦獲得國際的肯定而享負盛名。.

新!!: 邱仕榮和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 查看更多 »

羅宗洛

羅宗洛(),譜名啟元,字澗東,植物生理學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植物生理学奠基人之一,浙江省黃巖縣人。.

新!!: 邱仕榮和羅宗洛 · 查看更多 »

許強

許強(),生於台灣鹽水港廳蕭壟(今臺南市佳里區),著名醫師,為內科學權威,因加入中國共產黨遭中华民国政府處死。由於許強在醫學領域的學術權威與呂赫若、郭琇琮、吳思漢並稱台灣四大才子,然而四人皆因入地下黨,呂赫若在鹿窟遭毒蛇蛇吻而亡,其餘三人皆遭槍決。.

新!!: 邱仕榮和許強 · 查看更多 »

謝有福

謝有福,台灣醫學家,日治台灣台北州七星郡士林街出身,專長皮膚泌尿器醫學,特別是泌尿器醫學,是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和台大醫院皮膚泌尿科第1位台灣人主任。謝有福逝去後,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創設紀念「謝有福教授論文獎」,頒給研究成果優良的泌尿科醫師。.

新!!: 邱仕榮和謝有福 · 查看更多 »

邱國霖

邱國霖(),字盛秀,清朝武秀才,苗栗縣銅鑼鄉人,乙未戰爭抗日人物。 邱國霖武秀才出身,監生邱光忠之子。1895年4月,清廷因甲午戰爭失敗而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予日本。消息傳至台灣後,人心憤慨,於是台灣民主國成立,各地皆起兵響應。邱國霖亦召集鄉勇,籌備守衛鄉里。5月29日,日軍近衛師團登陸澳底,乙未戰爭遂起。6月中旬台北城失陷,6月15日(陰曆5月23日),吳湯興領軍北上支援時,邱國霖率「誠」字3營正規軍及十數營鄉勇蔚為先鋒總司令,於楊梅壢、湖口一帶遭遇日軍,遂與其正面激戰。 日治時期邱家拾起眼淚重整旗鼓,成立「邱光忠土地合資會社」,得意於香茅事業,並且出過邱雲賜、邱雲鵠、邱雲福與邱仕榮等四位醫學博士。其中邱仕榮後來擔任台大醫院院長,曾執國內醫學界牛耳,開啟義軍子弟從醫之先河。邱雲賜的兒子邱仕豐也是醫學博士。.

新!!: 邱仕榮和邱國霖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邱仕榮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蕭道應

蕭道應(),生於日治台灣阿猴廳港東中里佳冬腳(現屏東縣佳冬鄉)的客家人,為佳冬蕭家的後人。台北高校、台北帝大醫學部畢業後,因為富有反日思想,1940年與有志青年鍾和鳴與蔣渭水女兒蔣碧玉等人前往中國參與抗日活動,1945年返台,二二八之後受臺大醫院同事影響加入省工委,1949年光明報事件後開始逃亡,最後與陳福星一起躲藏於苗栗三義地區的魚藤坪基地,1952年,與陳福星等人「自新」,自新後任職調查局,為台灣建立法醫體系先驅,1978年從調查局退休,轉任法醫顧問直到2002年去世。.

新!!: 邱仕榮和蕭道應 · 查看更多 »

李卓然

李卓然(),又名李俊杰,湖南省湘乡县潭市镇九区洪塘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邱仕榮和李卓然 · 查看更多 »

李鎮源

李鎮源(Chen-Yuan Lee,),臺灣高雄橋頭人,藥理學家,以和蛇毒相關的研究知名。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國際毒素學會最高榮譽“雷迪”(Redi)獎得主,曾任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院長、國際毒素學會會長。1990年代以後,開始走出研究室,踏進臺灣社會,不遺餘力地參加各項民主運動和台灣獨立運動,曾經領導成立「100行動聯盟」、「臺灣醫界聯盟基金會」,並擔任主張台灣獨立建國之建國黨的第一任黨主席。.

新!!: 邱仕榮和李鎮源 · 查看更多 »

李辰

李辰(),原名邱林淵,醫生、醫學博士(M.D.Ph.D.),專業是眼科學。.

新!!: 邱仕榮和李辰 · 查看更多 »

新竹州

新竹州是台灣日治時期至戰後初期的行政區劃之一,轄域為今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

新!!: 邱仕榮和新竹州 · 查看更多 »

新竹廳

新竹廳為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設立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台灣總督府以辦務署負責地方政務,而縣及廳介於總督府與辦務署之間,造成行政事務上的欠缺靈活,而廢止「三縣四廳」,設「二十廳」之行政單位,劃分台北縣為基隆、深坑、台北、新竹、桃園等五個廳級行政區,新竹廳下轄新埔、樹杞林、北埔、頭份、南庄等五支廳。 File:1901 Taiwan.svg|1901年新竹廳位置,北側灰色與青綠色間的紅色地區 File:1909 Taiwan.svg|1909年新竹廳位置,北側青綠色地區.

新!!: 邱仕榮和新竹廳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