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

指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是一所位於美國阿拉巴馬州歐本市的自由意志主義研究所,研究的領域包括了經濟學、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米塞斯研究所是為了紀念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經濟學家路德維希·馮·米塞斯,並發揚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和政治理念。研究所的全部經費來源都是依靠私人的捐款。 米塞斯研究所並沒有將自身視為是傳統的智庫。雖然研究所與一些自由意志主義的政治家如共和黨眾議員榮·保羅和組織有密切的合作關係,但它並沒有實際參與公眾政策的實行。研究所也沒有和任何政黨有正式的結盟—包括自由党在內,也沒有從任何政黨接獲捐款。研究所的政策也指明不會和任何公司或其他組織簽訂協議。 世界各地有許多與米塞斯協會同名的組織,包括了比利時、波蘭、阿根廷、墨西哥、俄羅斯、羅馬尼亞,不過研究所與他們並沒有正式的往來。 研究所的格言Tu ne cede malis sed contra audentior ito來自古羅馬詩人维吉尔,意味著:「不要向邪惡低頭,而是要更勇敢地繼續與之對抗。」米塞斯早年選了這句話作為他一生的座右銘。.

52 关系: 卡爾·門格爾古典自由主义墨西哥奧地利經濟學派奧本大學客觀主義个人主义亚拉巴马州亨利·赫茲利特人類行為人類行為學弗里德里希·哈耶克俄罗斯國家主義哲学凱恩斯主義共产主义先驗知識論社会主义私立学校穆瑞·羅斯巴德網誌經濟大恐慌经济学维吉尔美國羅馬尼亞瓦特·布拉克盧埃林·羅克維爾路德維希·馮·米塞斯阿根廷自由党 (美国)自由意志主義自然权利自然法集体主义通货膨胀RSSYouTube榮·保羅歐根·博姆-巴維克歐本 (阿拉巴馬州)比利时波兰法西斯主义湯瑪斯·迪洛倫佐漢斯-赫爾曼·霍普战争...播客智庫 扩展索引 (2 更多) »

卡爾·門格爾

卡爾·門格爾(Carl Menger, ),生於奧匈帝國新松奇(今屬波蘭)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創始人。.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卡爾·門格爾 · 查看更多 »

古典自由主义

古典自由主义在中文被混乱了,可以有兩種涵義:.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古典自由主义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

墨西哥合众国(Estados Unidos Mexicanos, ),通稱墨西哥(México ),是北美洲的一个联邦共和制主权国家,北部同美国接壤,南侧和西侧滨临太平洋,东南为伯利兹、危地马拉和加勒比海,东部则为墨西哥湾。其面积达近二百万平方公里(超过760,000平方英里),为美洲面积第五大国家和世界面积第十四大国家。其总人口超过1.2亿,为世界第十人口大国,西班牙语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及拉丁美洲第二人口大国。墨西哥为联邦国家,包括三十二个州;其首都和最大城市墨西哥城亦为一州。 前哥伦布时期的墨西哥为诸多先进的中部美洲文明发源地,如奥尔梅克、托尔特克、特奥蒂瓦坎、萨波特克、玛雅和阿兹特克等。1521年,西班牙帝国以墨西哥-特诺奇提特兰为基点征服并殖民了这一地区,并将之建制为新西班牙总督辖区。1821年,在墨西哥独立战争之后,这一辖区宣布独立并受承认为墨西哥。独立后的墨西哥经历了一段动荡期,经济和政治均不稳定。美墨战争(1846–48)后其被迫将位于北部的近三分之一领土割让给美国。19世纪的墨西哥经历了糕点战争、法墨战争、内战、两个帝国以及一段独裁时期。1910年开始的墨西哥革命推翻了独裁统治,最终促成了的订立和现行政治体制的建立。 墨西哥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世界第十五大,国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十一大。墨西哥经济与其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贸易伙伴紧密相关,尤其是美国。自1994年起,墨西哥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首个拉丁美洲成员国。世界银行将其归为中高收入国家,分析人士亦称其为一新兴工业化国家。估计至2050年,墨西哥将成为全球第五或第七大经济体。该国被认为是一地域大国和中等强国,并时常被认为是一新兴强国。墨西哥文化历史遗产丰富,拥有美洲数量第五多和世界第六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2015年其为世界访客数量第十的国家,国际来访人次达2910万。墨西哥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G20峰会和团结谋共识成员国,2014年起成為法语圈国际组织观察员。.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墨西哥 · 查看更多 »

奧地利經濟學派

奧地利經濟學派(Austrian School)是一種經濟學派,源自19世紀末的奧地利,延續至20世紀的美國等地,代表人物包括了卡爾·門格爾、歐根·博姆-巴維克、弗里德里克·哈耶克、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穆瑞·羅斯巴德和漢斯-赫爾曼·霍普等人。 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研究方式和英國的古典經濟學相同。也因此,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研究方法可以視為是延續了15世紀以來的經濟思想,包含了大卫·休谟、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弗雷德里克·巴斯夏等主要的經濟學家。奧地利經濟學派認為,只有在邏輯上出自於人類行為原則的經濟理論才是真實的。這種理論的正式名稱是人類行為學(praxeology),而奧地利經濟學派長期以來便提倡一種從這種理論所衍生的解釋方式。人類行為學的方法使得經濟學家們能以此探索適用於所有人類的經濟規律,而奧地利經濟學派的解釋方式則可以用於針對特定的歷史時期進行研究。路德維希·馮·米塞斯與弗里德里克·哈耶克等人,認為奧地利學派在研究方法上堅持方法論的個人主義,是他們的特點。 奧地利經濟學派所採用的亞里斯多德派/邏輯實證主義研究方式,與目前主流的新古典主義所採用的柏拉圖主義/理性主義不同,也與德國的經濟歷史學派所採用的歷史決定論(Historicism)不同。,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理論往往極具爭議性,而且也與主流的新古典主義理論不同,同時奧地利經濟學派也徹底反對凱恩斯的理論和政策。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影響力相當廣泛,他們強調經濟的生產階段,並且質疑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方法論基礎。 由於許多奧地利經濟學派所主張的政策都要求政府減少管制、保護私人財產、並捍衛個人自由,因此,主張自由放任的自由主義、自由意志主義、和客觀主義團體都經常引用奧地利學派思想家的作品,但是要注意上述團體的主張奧地利經濟學派的並不完全相同,如:艾茵·蘭德便和路德維希·馮·米塞斯處於競爭關係,客觀主義也對於奧地利學派中的無政府資本主義相當警戒。.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奧地利經濟學派 · 查看更多 »

奧本大學

奧本大學(Auburn University),位於美國阿拉巴馬州奧本,是一所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也是一所以土地撥贈法案而創建的大學,成立于1856年。奧本大學是阿拉巴馬州兩所公立旗艦大學之一,也是該州最大的大學,共有超過2萬7千名的在學學生,以及超過1200名的教職員工。奧本大學擁有自己的民用機場。.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奧本大學 · 查看更多 »

客觀主義

客觀主義(Objectivism)是俄裔美國哲學家和作家艾茵·兰德提出的哲學系統。客觀主義認為:實在是獨立於主觀意識而存在;每個人藉由感覺跟此實在直接相連;人可通過概念形成和邏輯上的歸納與演繹,從感覺來獲取客觀知識;人生的道德意義在於追求個人幸福或理性私利;與此道德觀相適應的唯一社會體系是全面尊重個人權利,並體現為純粹的自由放任資本主義;藝術的角色是將人的形而上學觀點,以選擇性重現現實方式,轉化為他能理解並能做出情緒化反應的物理形式,即藝術品。 蘭德起初是通過她的小說《源头》(The Fountainhead)和《阿特拉斯聳聳肩》(Atlas Shrugged)等文學作品來表達她的哲學思想。後來,她通過創辦期刊《客觀主義者時訊》(The Objectivist Newsletter)、《客觀主義者》(The Objectivist)、《艾因·蘭德信札》(The Ayn Rand Letter)及發表非小說文學(non-fiction)《客觀主義知識論初步》(Introduction to Objectivist Epistemology)、《自私的美德》(The Virtue of Selfishness)等著作來進一步闡釋她的哲學思想。 「客觀主義」(Objectivism)的名稱來自於該哲學的一項原則:人類知識和價值是客觀的,不是由人的思想憑空創造的,而是取決於實在的本質、只不過是被人的思想所發現。蘭德選用了「客觀主義」一詞,是因為她原本想用的詞「存在主義」已經被其他哲學家用了。.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客觀主義 · 查看更多 »

个人主义

個人主義是一種道德的、政治的、和社會的哲學,認為個人利益應是決定行為的最主要因素,強調個人的自由和個人權利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獨立的美德」、「個人獨立」。個人主義反抗威權以及所有試圖束縛個人的行動,尤其是那些由國家或社會施加的強迫力量。因此個人主義反抗將個人地位置於社會或共同體之下的集體主義。個人主義經常被與利己主義相混淆,但事實上個人主義與利己主義不相同。個人主義是古典自由主義的構成要素之一。.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个人主义 · 查看更多 »

亚拉巴马州

阿拉巴马州(Alabama,,又译作--)是美國東南部地區一個聯邦州。北接田納西州,東鄰喬治亞州,南至佛羅里達州和墨西哥灣,西臨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馬州是各州當中面積第30大以及人口第24大的州。阿拉巴馬州的全長1500英哩,是所有州份當中最長的。 阿拉巴馬州譽為「金色啄木鳥之州」,其名來自州鳥。同時阿拉巴馬州亦以「迪克西的心臟」和「棉花之州」為人所知。州樹是長葉松,而州花是山茶花。阿拉巴馬州的州府位於蒙哥馬利,按人口計算最大城市是伯明翰,該城長期都是州內最工業化的城市;按面積計算最大城市是亨茨維爾。最老的城市是莫比爾,1702年由法國殖民者建立,作為法屬路易斯安那的首府。 自南北戰爭起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止,阿拉巴馬州與其他美國南部州份一樣遭遇經濟困難,其中一個原因是長期依賴農產品。與其他南部州份一樣,阿拉巴馬州議員在進入二十世紀時以及許多貧窮的白人。雖然工業和都市中心快速發展,白人自1901年起到1960年代一直壟斷郊區利益,市區利益和非裔美國人的代表性嚴重不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阿拉巴馬州將經濟由主產農業變得多元化。21世紀的州經濟是基於管理、汽車、金融、製造業、航天、提煉礦產、醫療、教育、零售以及科技。.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亚拉巴马州 · 查看更多 »

亨利·赫茲利特

亨利·赫茲利特(英語:Henry Hazlitt,)是自由意志主義哲學家、經濟學家,也曾擔任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報刊的記者。赫茲利特生於一個貧窮的家庭,他的父親在他還是嬰兒時便去世了,他在免學費的紐約市立學院就讀了一年半後便中途退學,成為一名記者,並於21歲時完成第一本書Thinking as a Science。奧地利經濟學派之所以能在英語國家發展,很大一部分是他的功勞。赫茲利特著作相當豐富,一生中寫下了25本書。 赫茲利特最知名的著作是Economics in One Lesson一書,簡單闡述了奧地利經濟學派的主要理論。但他也在其他領域如倫理學有許多著作,主要包括了The Foundations of Morality,他在The Failure of the New Economics一書中大力抨擊凯恩斯的理論,一個段落接著一個段落的批評通論一書(赫茲利特寫道,在這本書中「沒有任何一個理論是真實而原創的。書中原創的理論沒有一個是真的,而書中真的理論沒有一個是原創的」)。 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早期,赫茲利特還曾經與艾茵·兰德的客觀主義哲學運動有所牽連。 赫茲利特對於自由意志主義和客觀主義的發展都有極大貢獻,在他資助下路德維希·馮·米塞斯才得以獲得在紐約大學的教授職位(當時米塞斯剛流亡美國),也是他讓艾茵·兰德接觸到自由市場的經濟理論。在1997年至2002年間有一個名為亨利·赫茲利特基金會的組織創建以紀念他。.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亨利·赫茲利特 · 查看更多 »

人類行為

《人類行為的经济学分析》(Human Action: A Treatise on Economics)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經濟學家路德維希·馮·米塞斯所著的鉅作(全書將近900頁)。米塞斯在這本書中詳細闡述了經濟學的運作,堅定支持一個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體制—亦即純粹的資本主義。米塞斯排斥經濟學裡的實證主義,支持一個先驗的知識論系統,並且提出了一種名為「人類行為學」(Praxeology)的研究方式,以方法論的個人主義作為研究的基礎。米塞斯在書中強力的主張自由市場機制不但可以完全取代任何政府計畫的體制,更重要的,自由市場本身就是人類文明的根基。.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人類行為 · 查看更多 »

人類行為學

人類行為學(Praxeology)是一種研究人類行為的學科。意指人對於環境及他人有所反應而表現出來的行為。這一詞最先在1890年被Alfred Espinas提出,但真正為人所知的則是奧地利經濟學派學者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稍後所提出的理論。.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人類行為學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CH(又譯為--,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是奥地利出生的英國知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學家。以坚持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反对社会主义、凱恩斯主義和集體主義而著称。 哈耶克是20世紀的主要政治思想家,他所提出的價格信號在協助經濟裡的個體協調經濟活動上的角色一理論,被認為是經濟學的重大突破。哈耶克被廣泛視為是奧地利經濟學派最重要的成員之一,他對於法学、系統思維、思想史、认知科学領域也有相當重要的貢獻。 哈耶克在1974年和他理論的對手贡纳尔·默达尔一同獲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揚他們在货币政策和商業週期上的開創性研究,以及他們對於經濟、社會和制度互動影響的敏銳分析。」在1991年,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頒給哈耶克美國總統自由勛章,以表揚他「終身的高瞻遠矚」。.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國家主義

國家主義()在政治学中是一種提倡政府(或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主導及控制经济或/和社会政策的意识形态,可以以很多形式存在。国家主义反对自由主义及國際主义。 由於國家主義意識的凝聚,使國家政府認為其國力凌駕於其他國家之上,並且將主要重心放在宣揚自身文化及追求自身利益,而非其他國家或超國家組織的文化與利益。如果是指一人對國家的熱愛以及為國家利益所付出的奉獻,則稱為「愛國主義」。經濟國家主義则鼓吹國家在經濟運行中佔有主要和指揮地位,其方式包括通過國有企業或其他政府機構直接參與,或通過計畫經濟間接實現。 國家主義的兩個高潮是採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的法西斯主義、納粹德國的納粹主義和蘇聯為代表的共產主義,但在世界各國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許多欧洲國家採用了混合經濟體制(10-45%的公有制),在新加坡,60%的國內生產總值來自於政府相關企業。在中國大陸,80%的國內生產總值來自於国有企業。.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國家主義 · 查看更多 »

哲学

哲學(philosophy)是研究普遍的、根本的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心灵、语言等领域。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是其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统化的方法,并以理性论证為基礎。在日常用语中,其也可被引申为个人或团体的最基本信仰、概念或态度。.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哲学 · 查看更多 »

凱恩斯主義

#重定向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凱恩斯主義 · 查看更多 »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communism;communismus)是一种共享經濟結合集體主義的政治思想,主張消滅生产资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進行集體生產),而且主张一种沒有階級制度、國家、政府和家庭的社会。在此一體系下,土地和資本財產為人民共同所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7~638页:“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面这个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因为这个原理是仅就狭义的消费而言——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在科學共產主義(馬克思主义以及其各流派)的理論中,它在发展上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即没收私有制财产为国有化并为公有制社会的起步铺垫基础;中期阶段是公有制社会战胜私有制世界的阶段,由于公有制社会体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优势,能够极大地吸引了私有制社会里的广大中下层人民,使得公有制社会能够在私有制世界的包围圈里得到蔓延与扩展,并不断的突破、战胜私有制世界后,最终公有制世界完全代替私有制世界;高级阶段是在公有制社会更加稳定、成熟的基础上开始步入自由发展的阶段,即迈入自由世界的阶段,当公有制世界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后,自由世界形成雏形,也就是世界上不再有阶级、国家和政府,政府的职能几乎被消耗到社会的各领域里。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自由世界。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歷史唯物主義),资本主义必将为共產主义所取代,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因隨著工業革命後各種機械自動化生產所帶來的高生產力,長期而言經濟生產所需的人力將愈來愈少,在私有財產制度下絕大多數人口將會失業,因此社會若想繼續和平發展就必須進入共產主義,將愈來愈少的工作量分配給各工作人口,除了為興趣而自願長期工作的人之外,基本上多數人可減少許多工作時間后,每个人都有机会自我发展个人素质。共产主义思想在实行上,需要人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达到充分的发展和极度的发达。.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共产主义 · 查看更多 »

先驗

#重定向 先驗與後驗.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先驗 · 查看更多 »

知識論

#重定向 知识论.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知識論 · 查看更多 »

社会主义

會主義(Socialism)是一系列经济体系,,其特点为、民主控制的生产资料(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这个词也指代与这类体系相关的政治理论。"2.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社会主义 · 查看更多 »

私立学校

私立学校或稱民办学校,一般指非由地方政府或者中央政府管理,全部或者部分的經費依靠学生的学费来维持学校经营而非公共资金,且校方有权自主选择生源的学校,与私立学校相对应的為公立學校。私立学校包含各层次的教育,如有私立大学、私立中学和私立小学等。也可能有其它课程,如宗教教育。 私立学校在美国非常普遍,几乎所有的顶尖大学都是私立,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等。在英国等欧洲国家,私立的大学则较少见,而且教学质量也不如公立大学,但是私立的中小学却非常多,一些学校也非常著名,例如英国的公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办学校直到1990年代中后期才被官方允许设立,但规模都不大;其中最大的南洋教育集团于2005年底倒闭。.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私立学校 · 查看更多 »

(又稱税赋、稅負、稅捐、租稅等)是指政府(或与政府等价的实体,如教会、部落首领)向纳税人(个人或企業法人)强制征收的貨幣或資源。税由法律强制力保证,抗拒或延遲纳税的人会受到法律惩罚。税收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或所得稅和財產稅和消費稅,税收的形式可以是货币或劳动。少數國家完全不用納稅,像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依稅法繳納的金額稱為「稅金」。依據不同課稅對象、或是不同法律授權、或是不同納稅人可劃分為不同的分類,稱為税种或稅目。政府依法對民間收取稅收的行為稱為課稅;個人或企業向政府繳納稅金的行為稱為納稅。政府要求納稅人在繳稅期限後繳足應納稅金稱為補稅,政府退還溢收稅金稱為退稅。.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稅 · 查看更多 »

穆瑞·羅斯巴德

·牛顿·羅斯巴德(Murray Newton Rothbard,)是美國犹太裔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自然法理論家、政治理论家,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知名學者,他的著作大量介绍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工作,對於現代的自由意志主義和無政府資本主義理論的发展和传播有著極大貢獻。 罗斯巴德认为收税就是抢劫,而政府就是一群盗贼。他称国家为“系统地抢劫和奴役大众的组织”。国家在任何社会中都是最无耻、贪婪和不择手段的人群中的当之无愧冠军。他主张政府提供的所有的服务都能被私人部门所提供的服务替代而且效率更高。而一切政府声称的为保护“公共利益”而订立的法律规定都是为了政府自己的利益。政府提供的服务效率低下,应该让私人部门来提供这些服务。 罗斯巴德批评那些意图影响立法和政策制定的商业机构,认为这是为了它们自己的利益而阻碍竞争对手。 罗斯巴德认为央行和存款准备金组成的法定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欺诈,有违自由主义的原则和伦理。他反对对别国进行军事、政治和经济干预。, excerpts from a 1973 Reason Magazine article and other materials, published at Antiwar.com, undated.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穆瑞·羅斯巴德 · 查看更多 »

網誌

網誌(Blog)是一種由个人管理、張貼新的文章、圖片或影片的網站或線上日記,用來紀錄、抒發情感或分享資訊林東清,管理資訊系統,。網誌上的文章通常根據張貼時間,以倒序方式由新到舊排列。 许多博客作者專注评论特定的--或新闻,其他則作为個人日记。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其他博客或网站的超連結、及其它與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是许多博客的重要要素。大部分的博客內容以文字为主,也有一些博客專注艺术、攝影、视频、音乐、播客等各種主題。網誌是社会媒体网络的一部分。.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網誌 · 查看更多 »

經濟大恐慌

#重定向 大萧条.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經濟大恐慌 · 查看更多 »

经济学

經濟學是一門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进行研究的社會科學。西方语言中的“经济学”一词源於古希臘的Marshall, Alfred, and Mary Paley Marshall (1879).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经济学 · 查看更多 »

维吉尔

普布利乌斯·维吉利乌斯·马罗(Publius Vergilius Maro,),英語化為维吉尔(Vergil或Virgil),是奥古斯都时代的古罗马诗人。其作品有《牧歌集》(Eclogues)、《农事诗》(Georgics)、史詩《埃涅阿斯纪》(Aeneid)三部傑作。《维吉尔附录》可能也是他的作品。 维吉尔被奉为罗马的国民诗人、被当代及后世广泛认为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因在《牧歌集》中预言耶稣诞生被基督教奉为圣人。其《埃涅阿斯纪》影响了包括贺拉斯、但丁和莎士比亚等许多当代与后世的诗人与作家。《埃涅阿斯纪》在中世纪被当作占卜的圣书,由此衍生出“维吉尔卦”。在但丁的《神曲》中,维吉尔也曾作为但丁的保护者和老师出现。.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维吉尔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羅馬尼亞

罗马尼亞(România),位於東歐洲。羅馬尼亞國境西方分別為匈牙利與塞爾維亞接壤,保加利亞在南,北邊與东北則是乌克兰與摩尔多瓦共和國。羅馬尼亞有一小段位於黑海邊的海岸線,多瑙河幾乎佔了南邊與保加利亞之間的國界大半,並且從該國东邊海岸流入黑海的西岸。 羅馬尼亞的首都為布加勒斯特,位於該國南部多瑙河支流登博维察河所流經的平原地帶上,是羅馬尼亞第一大城與工商業城市。值得提到的是,羅馬尼亞的女子組體操曾经相當強,與美國、俄羅斯、中國並駕齊驅,到目前為止獲得過70個世界冠軍。.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羅馬尼亞 · 查看更多 »

瓦特·布拉克

特·布拉克(Walter Block, ),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美國經濟學家。.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瓦特·布拉克 · 查看更多 »

盧埃林·羅克維爾

盧埃林·羅克維爾(Llewellyn H. Rockwell, Jr., 1944年生於波士頓),也常簡稱為盧·羅克維爾(Lew Rockwell),是美國的自由意志主義經濟學家和政治評論員。 羅克維爾是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協會的創辦人和會長、以及加利福尼亞州的自由意志主義研究中心(Center for Libertarian Studies)的副所長,同時他也是著名的政治部落格網站的經營者。羅克維爾是穆瑞·羅斯巴德的重要學生和同僚之一,師徒兩人的情誼一直維持至羅斯巴德於1995年去世為止。和羅斯巴德相同的是,羅克維爾在政治意識形態上也抱持著自由意志主義的無政府資本主義思想,同時也支持文化保守主義和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經濟理論。在支持政治概念上的聯邦主義的同時,羅克維爾也支持地方州分離的權利、並支持政治權力的分散。在宗教信仰上羅克維爾是一個天主教徒。.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盧埃林·羅克維爾 · 查看更多 »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

路德維希·海因里希·艾德勒·馮·米塞斯(Ludwig Heinrich Edler von Mises, ),奥地利裔美国人,知名的經濟學家,历史学家,哲学家,作家,現代自由意志主義運動的主要领导人,也是古典自由主義第一把交椅。他還被譽為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的院長」。他的理論也影響了之後的經濟學家如弗里德里克·哈耶克、穆瑞·羅斯巴德等人。对20世纪中期自由意志主义思潮有重大影响。 1982年,米塞斯研究所成立,成为研究和推广自由意志主义的机构。.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路德維希·馮·米塞斯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

阿根廷共和国(República Argentina、),通称阿根廷,是由23个省和布宜诺斯艾利斯自治市组成的联邦共和国,位于南美洲南部,占有南锥体的大部分,北邻玻利维亚与巴拉圭,东北与巴西接壤,东临乌拉圭与南大西洋,西接智利,南濒德雷克海峡。领土面积达2,780,4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八,拉丁美洲第二,西班牙语诸国之首,横跨多个气候带。阿根廷主张对南极洲的一部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拥有主权。 與大多數拉美國家相當不同,永久住民数超过4,100万的阿根廷,其種族組成和智利相似,欧洲裔占人口比例超过90%,非洲裔較少,使文化上国家呈現深度欧化,例如首都文化幾乎是歐洲城市文化的延伸。而社會素質、教育文化、市場經濟與法規上的發達,使阿根廷今日在民主和人權上有很大發展,也是南美唯一掌握人造衛星操作技術的國家。长久以来,阿根廷是一个中等强国和拉丁美洲的地域大国,它也是联合国、世行集团、世贸组织、南共市、南美洲国家联盟、拉共体和的创始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阿根廷是20国集团成员和拉美第三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中高水平,与智利和乌拉圭同属拉美第一集团,與東南歐相同,人类发展指数处于极高级。收入不平等程度虽高,但低于拉美国家平均水平。 这一地区已知最早的人类活动发生在旧石器时代。西班牙殖民始于1512年。在1810年至1825年的独立战争中,阿根廷以拉普拉塔联合省的国名于1816年发表《》,继承了原西班牙拉普拉塔总督辖区的大部分地区,在之后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战争中,联合省政府继而失去乌拉圭、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区。其后多年的最终在1861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邦击败了邦联政府,与当时其它八个省重新统一为阿根廷共和国。至此,大规模的欧洲移民潮架起了阿根廷与欧洲之桥,无与伦比的发展使阿根廷于20世纪早期跻身世界第七富国。然而在1930年代軍事政變以后,政局不稳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使其陷入衰退。.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阿根廷 · 查看更多 »

自由党 (美国)

#重定向 自由意志党.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自由党 (美国) · 查看更多 »

自由意志主義

自由意志主義(Libertarianism),又常被譯為自由人主義、放任自由主義、自由意志論、自由至上主義、自由至上論。自由意志主義是一種主張只要個人不侵犯他人的同等自由,個人應該享有絕對的自由以其自身和財產從事任何活動的政治哲学。自由意志主義者的基本準則為:任何人類的互動行為都應該出於雙方的自願和同意,任何利用暴力或詐欺手段侵犯他人權利和財產的舉動都是違反了這種準則。因此除了對付他人先行侵略的反擊外,自由意志主義者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行為。“自由意志主义”肯定的不是自由本身,而是某种类型的自由,其范围是由自我所有论(the thesis of self-ownership)所界定的。.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自由意志主義 · 查看更多 »

自然权利

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s)和法定权利(legal rights)是两种在理论上不同类型的权利。自然权利源于拉丁文「jus natural」,中文习惯译为「天赋人权」,或称为不可剥夺的权利,是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由法律、信仰、习俗、文化或政府来赋予或改变,是不证自明并有普遍性。法定权利是由特定的政府给予其统治下之人民,由国家的立法机构逐条订立并编纂成为法律条文。.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自然权利 · 查看更多 »

自然法

自然法,为独立于政治上的实在法而存在的正义体系。对它的诠释与使用在历史上千差万别。通常而言,自然法的意义包括道德理论与法学理论。根据自然法的道德学说,在某种意义上,支配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起源于人类的自然本性或和谐的宇宙真理;而依照自然法的法学理论,法律准则的权威则至少部分来自针对那些准则所具道德优势的思量。 “自然法”的语义颇丰,它既是一类道德理论,又是一种法理学说,而这两种社会科学的核心却是截然不同的。在自然法的哲学体系中,法律与道德的概念时有交会,这种理念称作“交叠命题(overlap thesis)”。自然法的学派可谓百花齐放,其主要差异在于,在法律规范的确定方面,道德究竟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自然法 · 查看更多 »

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权利受到集体权利的限制,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在極權主義的國家集团里面,這種意識會被用于對精神領袖或政黨的絕對忠誠,集体中的非核心个体也因此而丧失了与集体相等的权利。集体自卫权是集体主义在军事事务运作上面的典型体现,是军事獨裁政權的性質。.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集体主义 · 查看更多 »

通货膨胀

通货膨脹(inflation,在臺灣簡稱--,香港和中國大陆簡稱通--胀)本意為貨幣流通數量增加,但也指向因貨幣流通數量增加,而使得物價水準在某一時期內,連續性地以相當的幅度上漲,也就是物價上升,貨幣購買力下降的現象。「通貨」意指流通的貨幣,通貨膨胀指貨幣發行數量上升,而物價上漲是因需求增加或供給減少,兩者關聯為貨幣發行數量上升投入消費,「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而使得物價上漲,而現在人們經常直接使用「通貨膨胀」一詞來表示「物價上升」的現象。而貨幣發行數量上升,不一定使物價上升,因為可能尚未投入消費,或是被更多的商品(服務)生產或科技進步所抵消,而某些情況,比如說,若新發行的貨幣是流向生產端擴充產能,反而可能造成供過於求,物價反而會下跌,形成貨幣發行數量增加但物價卻下跌,與常識相悖的經濟現象。 通货膨脹與貨幣貶值不同,整體通貨膨脹為特定經濟體內之貨幣購買力的下降,而貨幣貶値為貨幣在不同經濟體之間相對價値的降低。前者影響此貨幣在國內市場上的價値,而後者影響此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値,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 因為不同物價影響不同人,通貨膨脹有許多不同的衡量方式,最常見兩種衡量指數為衡量帳面消費者物價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和衡量新出現的商品和服務的通貨膨脹的GDP平减指数。 主流經濟學家對於通貨膨脹起因的看法可大略分為兩派,「貨幣主義者」相信貨幣是通脹率數值最主要的影響,「凱因斯主義者」相信貨幣、利率和產出間的相互作用才是最主要的影響,凱因斯主義者也傾向除了一般標準消費性商品物價通脹外再另附上生產性商品(資本)通脹。其他理論,例如奧地利經濟學派,相信通膨是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給導致。簡單地說,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貨幣貶値,物價上升。 相關概念包括:.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通货膨胀 · 查看更多 »

RSS

RSS(簡易資訊聚合)是一種消息來源格式規範,用以聚合經常發佈更新資料的網站,例如部落格文章、新聞、音訊或視訊的網摘。RSS文件(或稱做摘要、網路摘要、或頻更新,提供到頻道)包含全文或是節錄的文字,再加上發佈者所訂閱之網摘資料和授權的元數據。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簡易資訊聚合”就是RSS的英文原意。把新闻标题、摘要(Feed)、内容按照用户的要求,“送”到用户的桌面就是RSS的目的。RSS一詞有時候大體上意為社會性書籤,包括各種RSS的不同格式。例如,Blogspace對使用網摘於一整合器內之動作標為RSS info和RSS reader。雖然它的第一個句子就包含明確的Atom格式:「RSS和Atom檔案能夠用簡單的格式從網站更新訊息至你的電腦!」 RSS摘要可以藉由RSS閱讀器、feed reader或是aggregator等網頁或以桌面為架構的軟體來閱讀。標準的XML檔式可允許資訊在一次發佈後透過不同的程式閱覽。使用者藉由將網摘輸入RSS閱讀器或是用滑鼠點取瀏覽器上指向訂閱程序的RSS小圖示之URI(非通常稱為URL)來訂閱網摘。RSS閱讀器定期檢閱是否有更新,然後下載給監看使用者介面。 RSS可以是以下三種解釋中任一種的縮寫,但其實這三者都是指同一種不聯合供稿(Syndication)的技術:.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RSS · 查看更多 »

YouTube

YouTube(非官方中文名:油管、優兔、优图)是源自美國的影片分享網站,讓使用者上載、觀看及分享及評論影片。公司於2005年2月15日註冊,網站的口號為「Broadcast Yourself」(表現你自己),網站的標誌意念來自早期電視顯示器(阴极射线管)。 2005年,YouTube由陳士駿、、賈德·卡林姆等人創立,賈德·卡林姆作为网站创始者亦是YouTube最早影片《我在動物園》的上传者。2006年11月,Google公司以16.5億美元收購YouTube,並把其當做一間子公司來經營。Google公司最初对于如何通过YouTube盈利,一直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被收購後的YouTube依然風靡全球網路使用者。花旗銀行分析師認爲,以2012年整年計算,Google可能从YouTube获得24亿美元的净收入。无Google账号的用户仍可以直接觀看YouTube中的视频,但无法上传视频及無法留言。註冊用戶則可以無限數量上傳影片。當影片多次被舉報,經過審查,核實後,含有暴力或裸露的内容可能會被定為“18歲以上註冊用户可以觀看”,而色情内容以及侵犯版权的内容(比如仍在上映或发行影碟的电影,电视剧或动画片)會被刪除,另外也禁止特定的買賣主題影片。 加利福尼亚州聖布里諾是YouTube總公司的所在,網站藉由HTML5 WebM影片 來播放各式各樣由上傳者製成的影片內容,包括電影剪輯、電視短片、预告片、音樂錄影帶等,以及其他上傳者自製的業餘影片,如VLOG、原創的影片等。大部分YouTube的上傳者為個人,但也有一些媒體公司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英國廣播公司、VEVO以及其他團體與YouTube有合作夥伴計劃,上傳自家公司所錄製的影片。 時至今日它已經成為影音網站的翹楚,不單在影音娛樂市場上吸引觀眾,又成功把龐大流量轉變為社群平台,並激發網上創作產業,例如每年YouTube名人的演出等收看人數與廣告收入都相當驚人,同時企業則申請官方帳號用作廣告與線上傳媒渠道、NGO的推廣公關等等,成為又一段矽谷文化新創成功的經營典範,當然也是因為Google的硬體支援,才能承受龐大的資訊量而發展起來,還有恰好的創業時機換來的知名度與其爆紅效應。儘管目前有大量用戶支持,但同類型網站激烈競爭下內容生產更變得重要,因此近幾年眼光開始轉向網上知名製作者,YouTube對這些擁有數百萬訂閱的人十分器重,並聯繫博主來提供獎盃回饋與官方聚會活動邀請、以及更高的薪資分紅等等(這類職業化的博客經營者被稱為Youtuber),追求高點擊率已經成為許多人獲取財富的方式之一,第一個突破十億點閱率的男歌手是PSY(Gangnam Style),第一個突破十億點閱率的女歌手是姬蒂·佩芮。2015年9月,PewDiePie成为第一个观看次数超过100亿次的YouTube频道。 2015年7月17日,谷歌发布截至6月30日的201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现在YouTube有超过10亿用户,世界上所有上网的人群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人每天在YouTube合计消费几亿个小时的时间观看视频,现在YouTube的观看时间同比增长60%,这是几年来最高增长水平。 2017年6月6日,《2017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公布,YouTube名列第65位。.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YouTube · 查看更多 »

榮·保羅

羅納德·歐內斯特·「榮」·保羅(英语:Ronald Ernest "Ron" Paul,)是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醫師、眾議員、以及總統候選人,隸屬共和黨籍。從1997年起至2013年止他一直擔任德州第14國會選區的眾議員,之前也曾於1976及1979—1985年間擔任第22選區的眾議員。 在1984年,保羅曾角逐德州參議員選舉的共和黨提名,但最後並沒有成功。保羅在1988年獲得自由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在總統選戰結束後,保羅於1997年返回國會。德州的共和黨黨部高層原先反對他重新競選,但保羅最後成功當選眾議員。保羅在2007年1月11日宣布投入2008年總統選舉,組成競選考察小組。他在2007年3月17日正式宣布了他的候選人身分。.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榮·保羅 · 查看更多 »

歐根·博姆-巴維克

歐根·博姆-巴維克(Eugen von Böhm-Bawerk,)是奧地利的經濟學家,他對奧地利經濟學派有著重要的貢獻。博姆-巴維克前往维也纳大学就讀法律學,在那裡他閱讀了卡爾·門格爾所著的《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一書,雖然他從不曾親自被門格爾教導過,但他很快便成為了門格爾理論的忠實支持者。约瑟夫·熊彼特描述博姆-巴維克「徹底熱衷於門格爾的理論,以致於他根本不需要研究其他的理論家。」在維也納大學就讀的歲月裡,他結識了另一名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克·馮·維塞爾,兩人後來還結為襟兄弟。 在完成學業後博姆-巴維克進入了奧地利政府的財政部門任職。他在1880年代擔任教職,也是在這段時間他發表了他的巨作Capital and Interest。 在1889年他受命前往維也納的財政部,以起草一份直接稅稅制的改革計畫。當時奧地利的稅賦體制對於經濟生產課與重稅,尤其是在戰時,這對奧地利經濟的投資活動造成極大障礙。博姆-巴維克的提議為設立現代的所得稅制,這項改革很快被通過,並在接下來幾年裡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博姆-巴維克在1895年成為了奧地利的財政部長。他斷斷續續的擔任了幾屆財政部長,最長的是第三次—從1900年直至1904年。在財政部長任內他嚴格的保持穩定的金本位以及預算的平衡。在1902年他取消了政府對製糖業的補貼—儘管製糖業在兩個世紀以來一直是奧地利的經濟特色。他最後在1904年辭職,因為當時奧地利軍方的開支不斷增加,造成他無法在平衡預算了。經濟歷史學家Alexander Gerschenkron曾批評博姆-巴維克奉行的「一便士也不多花」的政策,並批評當時奧地利的經濟發展遲緩便是因為博姆-巴維克不願在公共建設計畫上投入大量開支所造成的。不過,约瑟夫·熊彼特則讚美博姆-巴維克在任內對於奧地利財政穩定的貢獻。博姆-巴維克的肖像曾在1984年至2002年間出現於一百元的先令鈔票上,直到被歐元取代為止。 博姆-巴維克在1904年重掌教職,擔任維也納大學的教授。他教授過的學生包括了约瑟夫·熊彼特、路德維希·馮·米塞斯。他在1914年去世。 雖然博姆-巴維克是一名自由主義者,但他卻不是當代激進的自由意志主義者,儘管奧地利經濟學派的聲名經常讓這兩者互相連結。他擔心毫無約束的自由競爭會導致「無政府的生產和消費」。他在1880年代和1890年代寫下了大量批判卡尔·马克思經濟學的著作,不過幾名突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也在1905年-1906年之間參加了巴維克主持的大學研討班。.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歐根·博姆-巴維克 · 查看更多 »

歐本 (阿拉巴馬州)

奧本(Auburn)是一個位於阿拉巴馬州李郡的城市,它是阿拉巴馬州東部最大的城市,截至2012年為止人口有56,908人。阿拉巴馬州知名的奧本大學、以及一些研究機構如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也位於此地。 奧本是一座以奧本大學為主的大學城。近年來是阿拉巴馬州發展最快的城市。.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歐本 (阿拉巴馬州) · 查看更多 »

比利时

比利時王國(Koninkrijk België;法語:Royaume de Belgique;德語:Königreich Belgien),是一個西歐國家。它是歐洲聯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大型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比利時自北起順時針分別與荷蘭、德國、盧森堡和法國接壤,西面則濱臨北海。 比利時的名稱,源自羅馬時代,當時此地稱為比利時高盧(Gallia Belgica),字面意為貝爾蓋人的高盧。「比利時」這個中文譯名,源自1849年徐繼畬所編纂的《瀛寰志略》。.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比利时 · 查看更多 »

波兰

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位於中欧的共和制国家,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63萬人,位居歐洲第九。目前為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贸组织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波兰 · 查看更多 »

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Fascism;Faschismus;民國初年又譯作棒喝主義),字源為束棒(法西斯,一種古羅馬的象徵物),是一種極致國家民族主義的政治運動,強調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強人主導國家政治、國家專權集中於一黨專政(或一黨獨大配合弱勢並無法取代政府的反對派),對外漸進式侵略,對內剷除或打壓反對聲音,破壞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司法獨立等,缺乏權力制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法西斯意大利和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德國)建立法西斯政府後,於二战期間蔓延整個欧洲乃至世界的一套關於創造新民族性及新國民的意識型態及政治宗教。.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法西斯主义 · 查看更多 »

湯瑪斯·迪洛倫佐

湯瑪斯·迪洛倫佐(Thomas DiLorenzo, )是美國的經濟學教授,目前於馬里蘭州的洛約拉學院(Loyola College)任教。他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經濟學家,同時也是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的資深教職人員。 他出版了至少十本書,包括了The Real Lincoln(林肯的真面目)、How Capitalism Saved America: The Untold History of Our Country, From the Pilgrims to the Present(資本主義如何拯救美國:從五月花號到現在,我們國家的歷史所不為人知的一面)。他也直接的支持歷史上美利堅聯盟國的成立,主張南方州應該有權分離,在美國內戰問題上抱持著和廢奴主義者萊桑德·斯波納類似的立場。 他也大肆批評根本不該把大萧条的結束歸功至新政上,主張新政其實是惡化並延長了大萧条。.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湯瑪斯·迪洛倫佐 · 查看更多 »

漢斯-赫爾曼·霍普

漢斯-赫爾曼·霍普(Hans-Hermann Hoppe,)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經濟學家,自由意志主義哲学家,以及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的教授。他被許多人認為是目前在世的最知名而又最重要的無政府資本主義哲學家。.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漢斯-赫爾曼·霍普 · 查看更多 »

战争

戰爭是动物界普遍的行为,在人类社会,战争则与政治紧密关联,是多個組織和組織之間的有組織性的武裝衝突。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以武力为手段,目的是迫使一方服从另一方的意志(通常是政治意图),通过多次大规模对决使敌人失去抵抗的力量,这样的行为就是战争。兵法是在战争中作戰的方式,沒有战争的情形稱為和平。 一些学者不认同战争一定和政治有关,有些战争出现时间比政治、国家还要早。所以约翰·基根认为克劳塞维茨的定义有局限性,只适用于文明社会,他给出的定义是:「战争一向是文化的表现,往往是文化形态的一个决定因素,在某些社会是文化本身」。 若從開戰開始計算死亡人數,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約在6,000萬至8,500萬之間。若以人口比例來看,巴拉圭戰爭是近代歷史殺傷力最強的戰爭,殺死了巴拉圭60%以上的人口。依照史迪芬·平克的說法,理查德·斯莫利在2003年將戰爭列為接下來50年間人類10大問題中的第6個。.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战争 · 查看更多 »

播客

-- 播客(台灣和香港直接稱為「--」)是一種數碼媒體,指一系列的音訊、影片、或文字檔以列表形式經互聯網發佈,然後聽眾經由電子裝置訂閱該列表以下載或串流當中的電子檔案,從而接收內容。英語「--」一詞是「iPod」和「broadcast」(廣播)的混成詞。由於英文中的--、--(播客錄製者)及--等詞語相關,所以在中文中被統稱為「--」。 播客的分發者在他們的伺服器中把一系列的音訊檔或影片檔在RSS消息來源列出,或把新的集數放進列表中。然後,聽眾或觀眾則透過客戶端軟件存取該列表檢查更新,以下載系列中新的集數收聽。下載後的媒體檔則儲存在用戶的電腦或其他裝置內,以便在離線時聆聽或觀看,與在線收聽或收看的網上直播或串流不同。.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播客 · 查看更多 »

智庫

智庫(Think Tank)又稱智囊团,大多以「研究所」或「學會」為名稱,是對政治、商業或軍事政策進行調查、分析研究與研發策略,並致力於將學術研究與策略影響落實為政府政策的機構,一般由政府、政黨或商業公司出資組建,大部分的智庫是非營利組織,這種營運的型態在美國與加拿大等國家可以免繳稅金,有些智庫藉由諮詢顧問與研究報告賺取佣金。優良的智庫應該全面、完整且深度介紹主題,並確保內容基於事實與內容正確性。 依照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智庫與公民社會計畫統計,目前世界上有超過7,500個智庫,以下智庫的分類是以洲際大陸為最高層分類,再來是相對國家分類,並非完整的分類列表。.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和智庫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米塞斯研究所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協會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研究所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