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5 关系: 古露镇,坐床,宋高宗,岡波巴,丹萨替寺,帕摩竹巴,准噶尔部,八廓,囊谦县,噶舉派,玉树藏族自治州,紹興 (南宋),青海省,西藏,西藏自治区,觉扎寺,转世灵童,达隆寺,藏傳佛教,藏语,藏曆,蒙古,那曲县,那曲地区,拉萨市。
古露镇
古露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查看 跋绒寺和古露镇
坐床
坐床是藏传佛教寺院中的重大宗教仪式,是活佛傳承過程中,轉世者由轉世靈童正式繼任活佛並改稱活佛名號的必要儀式。 坐床的主要内容是恭敬藏传佛教历代教派祖师以及松赞干布、唐朝文成公主、莲花生、白郎木女神。礼仪上,先由活佛、转世灵童向释迦牟尼像、松赞干布和宗喀巴等各教派传承祖师献哈达。身穿黄色法衣的达赖喇嘛,乘坐黄色来到拉萨,达赖喇嘛在大昭寺向释迦牟尼像、松赞干布、唐朝文成公主、莲花生、白郎木女神的塑像献哈达,并念《成就四业经》。念毕,在布达拉宫的日光殿上,达赖喇嘛与驻藏大臣交换哈达,并向驻藏大使赠送佛像、礼品等。接着即在日光殿上举行坐床礼仪庆祝大会。 坐床典禮是藏傳佛教的傳統法規,當小活佛被尋訪並確定其身份後,要進行隆重莊嚴的坐床儀式。「坐床」是指用來坐的床,只能坐而不能臥。故在佛典中的床與座,往往可以通用。坐床典禮根據活佛的地位各不相同,可以分為大、中、小。在確定「轉世靈童」之後,要將「轉世靈童」迎接到寺院,這時稱為「轉世靈童」,在舉行了坐床典禮以後,就不再稱為「轉世靈童」,而稱活佛的名號,如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等。.
查看 跋绒寺和坐床
宋高宗
宋高宗趙構(),字德基,中國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代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在位35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獲封為「康王」。 在位初期因為眼見金朝強勢,為了保持江山,起用主戰派李綱、岳飛等等。但恐懼將领权力过大,為了強化中央集權,採取求和政策,終於1141年(紹興十一年)達成紹興和議,重用主和派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並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雖然宋高宗之稱臣決策導致南宋偏安之局面,卻成功鞏固了南宋在中國南方的統治,並與金朝形成南北對峙之局面。.
查看 跋绒寺和宋高宗
岡波巴
岡波巴(,Gampopa,),法名索南仁钦(,Sonam Rinchen),出家前俗名达玛扎(藏语“法稱”之意),《红史》中记载其俗名为宁波贡嘎(藏语“眾悅心”之意),又人称达布拉吉。 他是噶举派密勒日巴的三大弟子之首,融合噶當派生起菩提心口訣,以及密宗大手印教授,顯密融通,為噶舉派傳承的建立者。达拉岗布寺即为其创建。李林辉等,西藏山南加查县达拉岗布寺的考古调查及清理,西藏研究2003年2期.
查看 跋绒寺和岡波巴
丹萨替寺
丹萨替寺()是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桑日县的一座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派寺院,是帕竹噶举派的第一座寺院,也是帕竹噶举派的早期主寺。.
查看 跋绒寺和丹萨替寺
帕摩竹巴
帕摩竹巴,全稱帕摩竹巴·多傑嘉波,為藏傳佛教噶舉派傳承祖師。帕摩竹巴曾經遍學諸派教義,且依止薩迦派貢噶寧波為師。後又師承岡波巴,廣傳出噶舉派「四大八小」的八小支派。 Category:噶舉派人物.
查看 跋绒寺和帕摩竹巴
准噶尔部
准噶尔( ,意为“左手”),是卫拉特蒙古的一支。17世纪到18世纪,准噶尔部控制天山南北,在西起巴尔喀什湖,北越阿尔泰山脉,东到吐鲁番,西南至楚河、塔拉斯河的广大地区,建立史上最后的游牧帝国--准噶尔汗国。宗教上他们信奉藏傳佛教,对西藏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过在18世纪与清帝國的战争中灭亡。.
查看 跋绒寺和准噶尔部
八廓
八廓(),是拉萨旧城的商业中心、最繁忙的街道。八廓环形路是由八廓东街、八廓南街、八廓西街、八廓北街组成。 八廓是拉萨最古老的街道,古代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率部迁徙到拉萨后,首先建造了大昭寺,藏传佛教的信徒们就开始围绕大昭寺转经,逐渐形成一条道路,成为拉萨三条转经道的中转经道(另两条为环绕包括布达拉宫在内的拉萨老城的外转经道“林廓”和大昭寺内的内转经道“囊廓”),藏族人称八廓为“圣路”,藏语“廓”的意思即为“转经道”。八廓是一条单行道,在八廓上行走,必须和转经筒的旋转方向一致,即顺时针行走。街上也有许多信徒在一步一长跪地转经。.
查看 跋绒寺和八廓
囊谦县
囊谦县(),古時又稱昂欠、南稱、或隆慶《玉树调查记》:「囊謙又稱昂欠,又稱南稱,又稱隆慶,皆一音之轉,川邊所以謂為隆慶二十五族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玉树州东南部,青海省最南端,东南、西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接壤。面积12741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6万,其中藏族占99%。邮政编码815200,县政府驻香达镇。.
查看 跋绒寺和囊谦县
噶舉派
噶举派()藏传佛教的一个派别,藏语“噶举”中的“噶”字本意指口,而“举”字则意为传。故“噶举派”一词可理解为口传宗派。另外,由于噶举派僧人的僧裙中加有白色条纹,又俗称“白教”。噶举派是后弘期西藏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由马尔巴创立,承传至今。是西藏历史上最早实行活佛(朱沽或祖古)转世制度的派别,最早的再來人(活佛)即噶玛噶举派的噶玛巴。 其在西藏以不重著述而重视实际的修行最具特色,强调刻苦的修行,造就了如密勒日巴等众多实践苦行修炼的高僧。 噶举派所最核心的修法是《那洛六法》与显、密两种大手印的教授,其中尤以大手印教授最为著名。.
查看 跋绒寺和噶舉派
玉树藏族自治州
玉树藏族自治州(),简称玉树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部,总面积为20.49万平方公里(不含由格尔木市代管的唐古拉山镇),总人口为40.17万人,其中藏族占97%,农牧业人口21.7万人,自治州首府驻玉树市结古镇。2010年4月14日上午7时起,玉树县(现玉树市)发生里氏7.1级地震(參見:2010年玉树地震)。 2010年10月17日15時14分,青海玉樹發生6.2級地震。.
查看 跋绒寺和玉树藏族自治州
紹興 (南宋)
紹興(1131年-1162年)是南宋皇帝宋高宗的第二个也是最後一個年号,共计32年,有承繼前業,振興昌盛又或是紹奕世之宏修,興百年之丕緒之意。 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宋孝宗即位沿用。.
查看 跋绒寺和紹興 (南宋)
青海省
青海省,简称青,为中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省会是西宁市。.
查看 跋绒寺和青海省
西藏
#重定向 西藏自治区.
查看 跋绒寺和西藏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區(),简称藏,通稱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边疆的一个藏族自治区(省级民族自治地方)。地理位于青藏高原上,首府拉萨市。.
查看 跋绒寺和西藏自治区
觉扎寺
觉扎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觉拉乡,是一座藏传佛教跋绒噶举派寺院,也是如今跋绒噶举派最大的寺院。.
查看 跋绒寺和觉扎寺
转世灵童
转世灵童(;蒙古语:xubilgan,汉语音译“呼毕勒罕”、“呼弼勒罕”、“呼必勒罕”),是藏传佛教活佛转世过程中的一个称谓,是藏傳佛教轉世修行者在正式成為祖古之前的稱謂。该称谓至“转世灵童”坐床完成时取消,自此该“转世灵童”正式繼任活佛並改称活佛名。贺其叶勒图,藏传佛教呼图克图职衔考释,中国藏学1997年第3期,第37-44页.
查看 跋绒寺和转世灵童
达隆寺
达隆寺,又译“达龙寺”,藏语称“达隆贡巴”()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旁多乡,是一座藏传佛教达隆噶举派寺院,也是达隆噶举派的祖寺。.
查看 跋绒寺和达隆寺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Төвөдийн Буддын шашин),或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藏区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与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歸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藏傳佛教並沒有南传佛教傳承,說一切有部及經量部對藏傳佛教的形成,雖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在佛教的修行方式與戒律上,兩者並不相同,也無直接必然的關係。 藏传佛教以卷帙浩繁,渊博深奥的藏文文献著称。有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藏语文与记录佛教原始经典使用的梵文有紧密的传承关系,从梵文翻译的内容,不论词意,藏语是唯一可以还原梵语的语言文字。藏语文也是唯一完整地记录自释迦牟尼佛诞辰两千多年来,形成和发展的佛教教义、佛教哲学,以及佛教科学的文字,包括那烂陀传承中,所有的显、密论典。特别是因明论典的教、学传承和方式,当今惟有在藏文中有完整记载和保存。國學大師章炳麟評價西藏學術傳統:“既有文明之學,不受他熏”。然而,聖嚴法師認為藏傳佛教的發展是西藏本土的苯教等民间宗教加上印度晚期混合婆羅門教的佛教密教思想而完成的,整體而言是印藏的合璧。 藏传佛教始於松贊干布時期,佛教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爾和唐朝文成公主自汉地傳入藏区。在赤松德贊時期古印度佛教僧侶寂護將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及隨瑜伽行自續派,莲花生来到藏区,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時,也接受西藏苯教等本土宗教的部分內容,逐渐建立了密教的基礎,此一时期称为前弘期。此后经朗达玛灭佛的波折,西藏佛教经过朗达玛時期灭佛运动的破坏后,约百年之久,到了中国宋朝初年,才又渐渐复兴起来,并逐渐形成了宁玛、噶举、噶当、萨迦、觉囊、格鲁等各派的传承,此一时期称为后弘期。 在宗喀巴創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後,藏密大盛,又因與中國政權關係密切,在西藏出现了政教合一,由兩位固定的轉世僧侶代中國政權統治西藏,分別稱作達賴與班禪。藏傳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藏区、尼泊尔、不丹、印度的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13世纪,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至今,蒙古、土、裕固、普米等民族,仍多信奉藏传佛教。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查看 跋绒寺和藏傳佛教
藏语
#重定向 藏語.
查看 跋绒寺和藏语
藏曆
藏历()藏族人民的传统曆法。现行藏历起源于公元1027年,藏历纪年和农历的干支纪年法基本一致,但用阴阳五行代替天干,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为阳水,癸为阴水。用十二生肖代替地支。也是60年一轮回,不过不叫甲子而称为绕迥,第一绕迥从公元1027年开始,当时农历正是丁卯年,藏历为阴火兔年。 藏历纪月和农历略有区别,不是以朔日为初一,而是以月圆的望日固定为十五,所以有时和农历相差一两天。 藏历置闰基本和农历一样,但闰月可能放置不同,所以在闰年有时和农历相差达一个月左右。如2009年藏历新年(洛萨,Losar)是公历2月25号,与农历春节相隔1个月。 星期: 在上古时代,古人就以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为七曜,亦作七耀。东晋范宁《榖梁传序》中就有七曜为之“盈宿”的记载。敦煌发现的藏文卷中,七曜的名称是藏族至今通用的藏文名称,依次是:日曜、月曜、火曜、水曜、木曜、金曜、土曜。.
查看 跋绒寺和藏曆
蒙古
#重定向 蒙古国.
查看 跋绒寺和蒙古
那曲县
#重定向 色尼区.
查看 跋绒寺和那曲县
那曲地区
#重定向 那曲市.
查看 跋绒寺和那曲地区
拉萨市
拉萨(;國際音標: 或 ),唐代譯作逻些、邏逤、邏娑,为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處海拔3,650米,拉萨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 拉萨历来是西藏全区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1960年正式设市,1982年又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查看 跋绒寺和拉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