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趙師民

指数 趙師民

赵师民(),字周翰,青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 幼年喪父,九歲能寫文章。天圣五年進士及第,孙奭聘為兖州说书,擔任諸城主簿。四十四歲結婚。景祐四年(1037年),五十歲游京城,由近臣張觀、宋郊、王堯臣、龐籍、韓琦等推荐為国子监直讲。庆历二年(1041年)以著作佐郎轉任宗正寺主簿,加崇文院检讨,負責崇政殿说书,再升迁為宗正丞。累迁天章阁待制,同判宗正寺。皇祐五年(1053年),任兵部员外郎、除龙图阁直学士,长於论政,以《诗经》諷喻時政。是年離京任耀州(今陕西耀县)知州,仁宗贈他親筆御詩,有“儒林舊德,出守近藩”之語。任内有百姓私售鹽鐵,師民認為:“障其利而罪之,是罔民也。”一切罪刑皆不過問。再升迁為刑部郎中,嘉祐元年(1056年)兼任宗正,次年去世。有集三十卷,已佚。有子赵彦若。.

20 关系: 天圣孙奭宗正寺宋史宋郊山东省皇祐石介王堯臣韩琦诗经龐籍耀州区陕西省折獄龜鑑東都事略欧阳修淄博市慶曆1053年

天圣

天圣(1023年-1032年十一月)是宋仁宗趙禎的年号,北宋使用该年号共计10年,指天之聖者也就是真命天子。也有一說是“天”為“二人”的組合,指年幼的仁宗皇帝與章獻太后共掌權力。。.

新!!: 趙師民和天圣 · 查看更多 »

孙奭

孫奭(),字宗古,宋代经学家。北宋博州博平(今山東茌平)人,后迁居须城(今山东东平)。 幼年師從王彻,学习五经。王彻死後,其门人数百。孙奭精通经术,有问经的人,都为他们解析微旨,众人惊服,年轻时在家乡讲授诸经。端拱二年(989年)九經及第,授莒縣(今山东莒县)主簿,升遷為大理評事、國子監直講。宋太宗親临国子监,召孙奭讲《尚书·说命》,讲到“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时,引经讽劝。太宗褒赏,赐五品服。宋真宗時任諸王府侍讀,再擢拔為工部郎中、龍圖閣待制。贬至河阳知县。孙奭生性方直,守道自处。据事理,陈己见,深得皇帝器重,也为时人所敬佩。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皇上将迎“天书”,奭对曰:“臣愚,所闻‘天何言哉’,岂有书也?”多次劝阻真宗祀汾阴。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判國子監。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真宗欲祀太清宫,孙奭又上疏反对,指出明皇之迹不可效,并作《解疑论》。孙奭继承了“夫民,神之主也”的重民轻神的传统,对“劳民事神”的迷信活动进行批判,并建议“抑损虚华,斥远邪佞,罢兴土木”。于是出知密州。二年後,迁左谏议大夫。后任給事中。天禧年间,朱能献《乾祐天书》,他复上书力斥其妄。宋仁宗即位,择名儒为侍读,命孫奭擔任翰林侍講學士,每讲至君昏国亡之事,必反复规讽。参与修《真宗实录》。孙奭奉敕与邢昺等校定诸经正义,考正《尚书》、《论语》、《孝经》、《庄子》、《尔雅》等书的谬误,用以补充陆德明《经典释文》的不足。天圣四年(1026年)宋仁宗命孙奭等人详校唐代律疏,天圣七年(1029年)校毕刊行。孙奭等曾撰《律音义》一卷与律文并行。知審官院,判国子监。丁父忧起复以后,累遷兵部侍郎兼龍圖閣學士。後改禮部尚書,以太子少傅致仕。明道二年(1033年)六月卒於家,得年七十二。有《賡載集》,已佚。有子孙瑜。 曾在宫中讲学二十余年,奉敕校定赵岐《孟子注》。今本《孟子正义》即孙奭所著。朱熹《朱子语录》则谓邵武士人假託,非奭所注。《四库全书总目题要》从之,后收入《十三经注疏》,是诸注疏最劣的一种。平生著作有《经典征言》五十卷、《崇祀录》、《乐记图》、《五经节解》、《五服制度》、《解疑论》、《真宗实录》。另著《孟子音义》、《尔雅释文》等书。 对法律有所研究,著有《律文音义》1卷,《律令释文》1卷。《孟子正义》十四卷、《律文音义》一卷,今存。《尔雅释文》一卷,佚。.

新!!: 趙師民和孙奭 · 查看更多 »

宗正寺

宗正寺,中国古代官署。 北齐设立宗正寺,宗正改称宗正寺卿或宗正卿,副官称宗正少卿,掌管皇族事务。管理皇族、宗族、外戚的谱牒、守护皇族陵庙,因为唐代道教是国教,所以宗正寺还管理道士、僧侣。隋唐两宋相沿,为九寺之一。宋代設大宗正司,司训导,纠违失,凡宗族之政令,皆关掌奏,事毋得专达,先详视可否以闻, 元丰改制,诏大宗正司不隶于中央六曹体系之内,此後各朝代宗人府亦不纳入尚书省六部及九寺五监。宋亦有宗正寺,與大宗正司為兩個獨立的機關,宗正寺則由外臣擔任,權責較少。辽朝为特里衮,金朝为判大宗正事,元朝为大宗正府,明清为宗人府,不再属于九寺。 * Category:中國皇室.

新!!: 趙師民和宗正寺 · 查看更多 »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新!!: 趙師民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宋郊

#重定向 宋庠.

新!!: 趙師民和宋郊 · 查看更多 »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新!!: 趙師民和山东省 · 查看更多 »

皇祐

皇祐(1049年-1054年三月)是宋仁宗趙禎的年号,北宋使用该年号共计6年,“皇”指“神話傳說中的神明”,“祐”指“保祐”,全部便指神明保祐。 《宋史·本纪第十一》:(慶曆八年)“十二月乙丑朔,以霖雨为灾,颁德音,改明年元”。.

新!!: 趙師民和皇祐 · 查看更多 »

石介

石介(),字守道,北宋兗州奉符(今山東泰安縣東南)人。師從於孫復,讀書於徂徠山(泰安城東南),世稱徂徠先生。著有《徂徠先生全集》、《怪說》。 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與歐陽修、蔡襄等同年登科,歷任鄆州觀察推官、南京留守推官等職。因好議時政,作《慶曆聖德頌》,斥權臣夏竦為“大奸”,此诗既出,孙复闻之曰:“介祸始于此矣。”夏竦为之切齿,於是唆使女婢暗中臨摹石介的字跡,偽造石介写给富弼的信,诬告石介私撰废立诏書。石介矢口否認,富弼未及辯誣,先惶恐不已。宋仁宗虽不信此事,但是富弼、范仲淹等皆不自安,先后请求外任。石介自求外放濮州通判,末赴任而卒。當時,徐州孔直溫謀反,事敗被抄家,搜出石介過去與孔直溫的來往書信。夏竦謊說石介詐死,被富弼派往契丹借兵,請開棺验尸。杜衍、呂居簡等數百人保證石介已死,乃免於此難,但累及妻子。 歐陽修說他的文章“博辯雄偉,懮思深遠”。石介推崇韓愈的「道統論」,稱堯、舜、禹、文、武、周、孔之道統,才是“三才九疇五常之道”。其著作《中國論》,是古代中國第一篇專以“中國”為題的著名政治論文,在文章中石介将“夷夏之争”、“儒释之辩”等问题系统化,對文化、道統發出激烈言辭,民族情緒非常激烈,富有内憂外患的意識,顯示了宋代士人思想上對文化思想以及華夷觀念的變化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焦慮。《怪說》中,以詩詞中缺乏真情實感,指斥當時以楊億為首的西崑體詩詞。.

新!!: 趙師民和石介 · 查看更多 »

王堯臣

王堯臣(),字伯庸,諡文安,應天府虞城(今河南商丘)人。 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舉進士第一,當時人才鼎盛,号称是“宰执榜”,韩琦、吴育、赵概、文彦博等先后荣登东西两府。授將作監丞,通判湖州。歷任擢知制誥、翰林學士、權三司使等職。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王堯臣與王洙、歐陽修等,審定三館及秘閣藏書,校正之前張觀、李淑、宋祁等初定的條目,討論撰次。又仿唐代《開元群書四部錄》,編列書目。經過七年補寫編目,至慶曆元年(1041年)成書,由王堯臣奏上,皇帝賜名「崇文總目」。慶曆五年(1045年)五月,任編修官,重修《唐書》。嘉祐元年三月,拜戶部侍郎、參知政事。嘉祐三年(1058年)八月二十一日卒。《宋史》卷二百九十二有傳。 W Category:天聖五年丁卯科進士 W W王 Y Category:河南状元.

新!!: 趙師民和王堯臣 · 查看更多 »

韩琦

韓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大臣。南宋北伐統帥韓侂冑曾祖。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生,出身世宦之家,父韩国华累官至右谏议大夫。韩琦3岁父母去世,由诸兄扶养,“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 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一甲第二名。在馆阁,同馆王拱辰、葉定基时有喧争,韩琦坐在幕室中阅卷,就像没有听见。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迁开封府推官。二年十二月,迁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三年八月,拜右司谏。 康定元年(1040年)官陕西帅臣,主张集中兵力进攻西夏,然而败于六盘山(宁夏隆德)下好水川(甜水河),損失一萬餘人。隔年(1042年)与范仲淹一起抗御西夏,时称“韩范”。韩琦范仲淹两人守边疆时间长,又名重一时,時边区民有歌唱:「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庆曆三年(1043年),官枢密副使。贊成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 嘉祐二年(1057年),蘇轍進士及第,不久就給樞密使韓琦寫信,希望得到他的提攜,這封信也就是後來著名的《上樞密韓太尉書》。 嘉祐三年(1058年),出任宰相。英宗即位后,封为魏国公。神宗赵顼即位以后,出判相州。作为元老重臣,他一直反对王安石变法,宋神宗一度有所感悟:“琦真忠臣,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害民如此。且坊郭安得青苗?而使者亦强与之。”。 熙宁八年(1075年),病死,终年67岁。贈尚書令,諡忠獻,配享英宗廟庭。后遗作编为《安阳集》。 《河朔訪古記》中记载:「按:公薨於相之府治,神宗震悼,命陪葬山陵,其家懇辭,乃命入內都知張茂則,敕葬公於安陽縣西北三十裏豐安鄉。天子禦製碑文,題曰:“兩朝顧命定策元勳之碑”,命龍圖閣學士宋敏求,即墳所書。冊賜守墳寺曰“傅孝報先之寺”雲。」——其中,“安阳县西北三十里丰安乡”即今之丰安村北的皇甫屯村,原墓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占地,于2010年整体就近搬迁。.

新!!: 趙師民和韩琦 · 查看更多 »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溯自西元前11到前6世纪,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题目分别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和由仪),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遂也称之谓《诗经》,而正式使用《诗经》一名,应该起于南宋初年。早期诗经版本众多,其中最为著名也是流传至今的,是汉朝毛亨、毛苌注释的《诗经》,因此该版本又称为《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向南也远及江汉流域。.

新!!: 趙師民和诗经 · 查看更多 »

龐籍

庞籍(),字醇之,單州成武(今山東省成武縣伯樂鎮龐樓村)人。其父龐格是國子監博士。 大中祥符八年進士及第,任黃州司理參軍,後任開封府兵曹參軍,知開封府事薛奎薦為法曹參軍,知州事夏竦甚器重之。遷大理寺丞、知襄邑縣。景祐三年為侍御史,被誉为“天子御史”,累進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 元昊反,他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今陕西西安),修筑寨堡,募民耕种,严肃军令,加强防御。宋夏媾和后,召还任枢密副使。皇祐三年为中書門下平章事,五年罢知郓州,以太子太保退休,封颖國公。庞籍通晓律令,擅长吏事。“持法深峭,军中有犯,或断斩刳磔,或累笞至死,以故士卒畏服。治民颇有惠爱,及为相,声望减于治郡时。”嘉佑八年三月卒,年七十六。同年六月葬于雍邱县(今河南杞县),追赠司空,加侍中,谥号“莊敏”。子庞元英,官拜朝散大夫。孙庞恭孙。 庞籍於司馬光知遇之恩,司馬光曾作《奉和始平公憶東平二首》。.

新!!: 趙師民和龐籍 · 查看更多 »

耀州区

耀州区是中国陕西省铜川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有“北山锁钥”,“关辅襟喉”之誉。农历每年二月初二举行为期十天的古庙会,以此纪念孙思邈。总面积为1617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30万人。.

新!!: 趙師民和耀州区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新!!: 趙師民和陕西省 · 查看更多 »

折獄龜鑑

《折狱龟鉴》又名《决狱龟鉴》,是南宋人郑克所著的案例集。 绍兴三年下诏恤刑,鄭克在五代时期和凝父子所著的《疑狱集》基础上创作完成《折狱龟鉴》。是書以《疑狱集》为底本,增加了很多条目,故事多见於正史,或出于墓志,更附益宋朝故事,辑录自春秋、战国,至北宋大观、政和年间有关断狱量刑的案例270余条,390余事,並逐条加以评述,许多条目之末,附有郑克的按语,分为〈释冤〉(上、下)、〈辨诬〉、〈鞫情〉、〈议罪〉、〈宥过〉、〈惩恶〉、〈察奸〉、〈核奸〉、〈擿奸〉、〈察慝〉、〈证慝〉、〈钩慝〉、〈察盗〉、〈迹盗〉、〈谲盗〉、〈察贼〉、〈迹贼〉、〈谲贼〉、〈严明〉、〈矜谨〉等20类。《郡斋读书志》称其“依刘向《晏子春秋》,举其纲要为之目录,体例井然”。《四库全書總目提要》亦称其“究悉物情,用于见闻而资触发,较和氏父子之书,特为赅备”。《折狱龟鉴》虽以《疑狱集》为基础,但文字上有所改动,甚至情节上也不尽相同,明顯有個人再創作的色彩。 该书提出了“情迹论”,情指案情真相,迹指痕迹、物证,主张通过物证来推断案情真相,並反对“深文峻法,务为苛刻”。“情迹论”是物证理论出现的标志。本書“所辑故事,务求广博”,故不免有迷信的思想,還有鼓吹因果报应之說。 明代《永乐大典》载有全书,但各卷界限已不可考。清代四库館臣曾加以校订,重新整理,分为8卷。清人胡文炳在该书基础上写成了《折狱龟鉴补》,計案情719則,約26萬字。.

新!!: 趙師民和折獄龜鑑 · 查看更多 »

東都事略

《東都事略》是記載北宋歷史的紀傳體書籍,為南宋宋孝宗時王稱所著。由於北宋建都汴梁(即今開封,又稱東京),所以被命名為《東都事略》。 全書共分一百三十卷。由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內容含蓋直到宋欽宗趙桓為止:.

新!!: 趙師民和東都事略 · 查看更多 »

欧阳修

歐陽修,又作歐陽脩(),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諡號文忠。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北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他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曾積極參與范仲淹所領導的慶曆新政政治改革。文學方面,歐陽脩成就斐然,是唐代韓愈、柳宗元所倡導之古文運動的繼承者及推動者,為古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其散文風格平易自然,韻味深美,詩歌風格平易清新,為宋詩奠下基礎,其辭賦創立文賦的新體裁,使中國辭賦有柳暗花明的新發展,所著兩部史書《新唐書》及《新五代史》列入廿四部正史之中,所定家譜格式為後世歷代沿用,經學上開創宋人直接解經、不依注疏的新風氣,易學上打破易傳的權威地位,在中國金石學、詩話及花譜撰作三方面,都是開山始祖。政治上文化上,皆屬當世最高領袖之一,在文學、史學、經學,俱有劃時代的成就。.

新!!: 趙師民和欧阳修 · 查看更多 »

淄博市

淄博市,简称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中部丘陵地区,西临济南市,西南与莱芜市、泰安市相邻,南部与临沂市,东部与潍坊市接壤;北部与滨州市、东营市相接。 淄博市是山东省第三大城市,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之一、是沟通中原地区和山东半岛的咽喉要道,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也是“齐国故都”、“陶瓷之都”、石油化工基地、全国文明城市、足球起源地。.

新!!: 趙師民和淄博市 · 查看更多 »

慶曆

慶曆(1041年十一月-1048年)是宋仁宗趙禎的年号,北宋使用该年号共计8年,意即美好的年代。 --在乾隆年間因避諱乾隆帝的名字“--”,而改寫為“--”。現在岳陽樓所保存的乾隆年間張照所書《岳陽樓記》,其中即避諱而改寫為--。,岳陽樓中由張照所書的《岳陽樓記》雕屏仿製品。.

新!!: 趙師民和慶曆 · 查看更多 »

1053年

没有描述。

新!!: 趙師民和1053年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