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趙光遠 (唐朝)

指数 趙光遠 (唐朝)

趙光遠,唐朝詩人。 华州刺史趙騭之子,趙隱之侄。工於詩,不拘小節,与權贵子弟恣游长安北里。与妓杨莱儿等人交往情密,多有题咏之作。久困科場,不中而卒。光化年間,韦庄奏赠官補闕。.

目录

  1. 6 关系: 唐摭言光化韦庄趙光逢长安旧唐书

唐摭言

《唐摭言》,唐末五代南昌人王定保(870年—940年)撰,凡十五卷。 《唐摭言》的書名含有謙意,摭字本身是“摘取”之意,是專記唐代科舉之筆記小說。全书15卷,分103门,記述大量唐代科舉取士之文化、詩人雅士之遺聞佚事,多記正史所不詳述者,例如卷一載「貢舉釐革并行鄉飲酒」,提到鄉飲酒禮,卷二「恚恨」載:“聖唐有天下,垂二百年,登進士科者,三千餘人。”李慈銘指出:“唐人登科記等盡佚,僅存此書,故為考科名者所不可少。”徐松之《登科记考》多引用此書,但也有一些失誤,例如徐松據《唐摭言》考定孟啟於乾符元年登進士,後孟二冬補正為乾符二年。四庫館臣認為《唐摭言》一書“成於周世宗顯德元年以後”,乃定保“暮年所作”。並評價本書富有教育意義:“是書述有唐一代貢舉之制特詳,多史志所未及。其一切雜事,亦足以覘名場之風氣,驗士習之淳澆。法戒兼陳,可為永鑑。”岑仲勉有《跋唐摭言》。.

查看 趙光遠 (唐朝)和唐摭言

光化

光化(898年八月至901年三月)是唐昭宗的年號。.

查看 趙光遠 (唐朝)和光化

韦庄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诗人。.

查看 趙光遠 (唐朝)和韦庄

趙光逢

赵光逢(),字延吉。京兆府奉天县(今陕西省乾縣)人,唐朝末年和后梁时官员。 右仆射趙隐之長子。曾祖父趙植,官岭南节度使。祖父趙存约,官兴元府推官。趙光逢与其弟趙光裔皆有文名。赵光逢自幼嗜书如命,時人稱“玉界尺”,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登进士第,释褐凤翔推官,入京擔任监察御史。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隨帝至華州,拜御史中丞,改任禮部侍郎。後梁時,官至宰辅,两次辞官。封齐国公。.

查看 趙光遠 (唐朝)和趙光逢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查看 趙光遠 (唐朝)和长安

旧唐书

《旧唐书》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張昭遠、賈緯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後晉開運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昫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原名《李氏書》,《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藝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歐陽脩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旧唐书》长庆(唐穆宗年号)以前的内容多依吴兢、韦述、柳芳、于休烈、令狐峘等人所撰写的唐代旧史,资料比较充实。但长庆以后的内容较为简略疏漏,内容也比较芜杂。 《旧唐书》修撰时间短促,北宋人嚴厲地批評《舊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甚至有並列兩傳的情況,如卷一O一、一八七《忠义传》都有王求礼,卷五九丘和附传、卷一八六上《酷吏传》都有丘神勣,列传第七十二和列传第九十四都有杨朝晟、卷一O二韦述附传、卷一九O下《文苑传》都有萧颖士,又如卷九九附传、卷一七一都有张仲方,卷一九八上曹憲附传、卷一九O中李邕傳裡都有李善。基本上,《舊唐書》只是抄錄現成的唐史有关文献,照抄《國史》、《实录》及唐末文书档案,许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样仍然保留;唐武宗以後的宣、懿、僖、昭、哀五代,因無《實錄》存下,則雜采各家傳聞和《唐年補錄》和《唐末三朝聞見錄》諸書。《舊唐書》另一缺失是记事有所讳饰,清人趙翼已指出:“《褚遂良传》不载其倾陷刘洎之事,《李世勳传》不载其瞻徇立武后之事,《辛云京传》不载其激变僕固怀恩之事,《田神功传》不载其先为贼将之事。” 《舊唐書》在保存史料上有一定的價值。例如李密〈讨隋炀帝檄文〉在《隋书》和《新唐书》的《李密传》均不載,只有在《旧唐书》中得以保留。因為《旧唐书》前期文献资料完整,材料翔实,叙事详明,文字簡潔有力,頗受後世重視,如《郭子儀傳》,“首尾整潔,無一釀詞,因此可知唐史官之老於文學也”。《賈耽傳》裡收錄的《隴右山南圖》和《海內華夷圖》等,是中國地理上極為珍貴的資料。《舊唐書》裡更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史料,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跡,以及突厥、回紇、吐蕃、契丹等多民族的歷史。 從南宋紹興以後,《舊唐書》一直沒有重刻,湮沒不聞,以至於“鬱絕不傳,無所考覓”。明嘉靖年間,聞人詮自王延喆、張汴處收集殘稿,重刻《舊唐書》。清朝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命沈德潛等人校勘兩《唐書》,《新、旧唐书》同時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一。道光年間,岑建功參照《太平御覽》和《冊府元龜》的內容,重新整理《舊唐書》。 顾炎武稱:“《旧唐书》虽颇涉繁芜,然事迹明白,首尾该赡,亦自可观。”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稱《旧唐书》“论、赞极有佳者”。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時,反多以《旧唐书》为主,在史料完整性的考量,《新唐書》並不能取代《舊唐書》。.

查看 趙光遠 (唐朝)和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