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贾汗达尔·沙

指数 贾汗达尔·沙

賈汗達爾·沙(),统治印度次大陆的莫卧儿帝国的第八位皇帝,巴哈杜爾·沙一世的兒子,統治了一段短暫時期(1712-1713)。他的頭銜為Shahanshah-i-Ghazi Abu'l Fath Mu'izz-ud-Din Muhammad Jahandar Shah Sahib-i-Quran Padshah-i-Jahan (Khuld Aramgah)。1712年2月27日,父親巴哈杜爾·沙一世逝世,賈汗達爾·沙與弟弟爭相宣佈繼位。最後,賈汗達爾·沙在貴族首領的支持下於1712年3月17日殺死其弟而得到皇位。 在位短暫的十一個月中,賈汗達爾·沙過着很浮奢的生活方式,他在宮廷中享受舞蹈和娛樂節目。他又晉升一位舞孃成為皇后,此舉震驚了整個莫卧兒帝國及受到反對。 1713年1月10日,賈汗達爾·沙在阿格拉的戰役中被貴族支持的侄兒法魯克錫亞擊敗,並諸流放。1713年2月11日,賈汗達爾·沙被職業刺客殺死。.

13 关系: 印度次大陸巴哈都爾·沙一世帖木儿帝国伊斯兰教德干高原德里莫卧儿帝国阿拉姆吉爾二世暗杀法魯克錫亞法鲁克锡亚流亡拉合爾

印度次大陸

印度次大陆(又稱南亚次大陆或印巴孟次大陆)是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亞洲大陸的南延部分。大体位于北纬8-37度,东经61-97度。由于受喜马拉雅山阻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但面积又小于通常意义上的大陆,所以称为次大陆。总面积约为43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6亿。 印度次大陸的國家大體位於印澳板塊,也有一些位於南亞。當中,印度、印度河以東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和不丹位處大陸地殼上;島國斯里蘭卡位處大陸架;島國馬爾地夫位處海洋地殼。.

新!!: 贾汗达尔·沙和印度次大陸 · 查看更多 »

巴哈都爾·沙一世

巴哈都爾·沙一世(波斯文:;Bahādur Shāh,),原名為穆阿扎姆(Qutb ud-Din Muhammad Mu'azzam),巴哈都爾·沙是其父親奧朗則布為他改的。印度莫卧儿帝国在18世紀的一位君主,奥朗则布第三子。生於印度中部的巴哈都爾·沙於1707年-1712年統治印度次大陸,王朝規模約遍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地。.

新!!: 贾汗达尔·沙和巴哈都爾·沙一世 · 查看更多 »

帖木儿帝国

帖木兒帝國(1370年-1506年)是渴石地区的突厥化蒙古人巴鲁剌思氏之貴族帖木兒(1370年-1405年在位)所創之帝國,帖木兒為渴石地区的突厥巴鲁剌思氏的埃米尔后裔,后来迎娶了东察合台汗国王室黑的儿火者的女儿为妃。由於是黑的兒火者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所以帖木兒获得了政权的合法性,而後發動侵略戰爭,帖木儿征战在亞洲大陸總共造成1,700万人死亡。 帖木兒帝國征服了东察合台汗国、河中地区、花剌子模、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高加索和大伊朗地区,並與奧斯曼帝國交戰,企圖復興蒙古帝国,但最後因帖木儿於東征中国明朝的期間(1404年11月27日-1405年2月18日)逝世而被迫中斷。帝國的鼎盛時期橫亙從小亚细亚到印度德里的西亞、中亞和南亞和费尔干纳盆地,北起锡尔河和咸海,南及阿拉伯海和波斯湾的大帝国。首都原為撒馬爾罕,其子沙哈鲁即位后遷都到今阿富汗西北部的赫拉特。 帖木兒家族信仰伊斯蘭教,除武功顯赫,還特別注重文教建設。在首都撒馬爾罕創立大學,漸取代巴格達的文化地位,成為穆斯林的學術中心。 1506年,帝國亡於突厥烏茲別克人部落。其後裔巴卑尔轉而去印度次大陆開創了蒙兀兒帝国,至第六代皇帝奧朗则布去世后开始衰敗。1857年,末任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被東印度公司罷黜,蒙兀兒帝國滅亡。帖木兒帝國和蒙兀兒帝国皆由帖木儿王朝统治。.

新!!: 贾汗达尔·沙和帖木儿帝国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贾汗达尔·沙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德干高原

德干高原(Deccan Plateau)位于印度中部和南部,包括马哈拉施特拉邦、安得拉邦、卡纳塔克邦和泰米尔纳德邦的一部分,是有名的熔岩高原。海拔平均为500-600米,地质主要是白垩纪的玄武岩。德干高原东边以东高止山脉相连,西边与西高止山脉相接。 德干高原西北部是印度棉花的主要产区。 “德干”这个名称来自梵文“南边、右边”。.

新!!: 贾汗达尔·沙和德干高原 · 查看更多 »

德里

德里(दिल्ली;دہلی 或 دلّی;ਦਿੱਲੀ)是仅次于孟买的印度第二大城市,人口1675万,官方语言为印地语、旁遮普语和乌尔都语。该城市位于北印度,地处亚穆纳河沿岸。其政治地位为直属联邦政府的直辖区,全称为德里国家首都辖区(National Capital Territory of Delhi)。根据1991年印度议会的一项修正案,德里获得了本级议会有限的立法权限。德里大都会包括3个直辖市,即德里、新德里和德里坎登门,下辖214个村。 作为古印度历代首都和自北印度到恒河平原古老贸易路线的主要城市,德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古蹟、遺蹟和遺址。旧城区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莫臥兒帝國的首都,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以后新德里成为联邦首都,自此德里渐渐发展为大都会,汇集印度各族人民。德里也和世界其他大城市一样,随着城市的扩张,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印度独立以后德里城市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迅速提高,但随之而来就是使得德里丧失了原有文化特质。.

新!!: 贾汗达尔·沙和德里 · 查看更多 »

莫卧儿帝国

--帝国、又称为莫卧--儿王朝、蒙兀--兒王朝(شاهان گورکانی ;;英文:Mughal Empire,),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后裔──巴卑尔,自阿富汗南下入侵印度建立的帝国。“蒙兀兒”即波斯语中“蒙古”一词的转音。在帝國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印度次大陸,以及中亚的阿富汗等地。帝国的官方语言是波斯语,但是统治者是信奉伊斯兰教、有察合台汗国贵族血统、波斯化的蒙古人。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属于帖木儿王朝。帝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而基層则信仰婆羅門教,使用梵文等各種印度語言。 政權在第二代胡马雍时期曾一度衰落,后在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时期进入全盛时期。自第三任皇帝阿克巴一直到第六任奥朗则布统治时期是莫卧儿帝国的全盛时期,帝国的疆域经过逐步的扩张而达顶峰,经济繁荣。奥朗则布去世后,莫卧儿帝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逐步缓慢,处于不断衰退之中。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爆发之后,英国击败西帕衣团,并彻底廢除已经有名無實的帝国,直接統治印度。.

新!!: 贾汗达尔·沙和莫卧儿帝国 · 查看更多 »

阿拉姆吉爾二世

阿拉姆吉爾二世(Alamgir II,Azîz ud-Din Âlamgir,),统治印度次大陆的莫臥儿帝国後期(第十四任)的君主,在位期間則為1754年-1759年。阿拉姆吉爾二世的父親為帝國第八任君主賈汗達爾·沙(Jahandar Shah)。 就任君主時年已55歲的阿拉姆吉爾,是由數位朝中大臣擁戴繼位。阿拉姆吉爾二世受控於首相,費羅茲·姜格三世中飽私囊,又迫害阿拉姆吉爾二世長子沙·阿拉姆二世,因此,阿拉姆吉爾二世與費羅茲·姜格三世關係並不好。阿拉姆吉爾二世任內對西方各國要求多所退讓,尤其是東印度公司在他任內取得多項決定性的權利。 1757年,費羅茲·姜格三世串通馬拉地人軍隊圍攻德里。最後德里的軍餉及財政大臣納吉布汗出逃至納吉巴巴德,馬拉地人及費羅茲·姜格三世入主德里,撤換軍餉及財政大臣,又再迫害阿拉姆吉爾二世為首的皇室,阿拉姆吉爾二世成為傀儡皇帝。雖然失去德里,納吉布汗與他的盟友仍與馬拉地人在薩哈蘭普爾對抗。 1759年,沙·阿拉姆二世從德里逃亡出走,費羅茲·姜格三世惟恐阿拉姆吉爾二世推舉沙·阿拉姆二世登基,收回他的實權,所以他便策劃刺殺行動,殺死阿拉姆吉爾二世及其他重要皇室成員,擁立奧朗則布曾孫沙·賈汗三世登基。阿拉姆吉爾二世的女婿帖木兒沙·杜蘭尼為阿富汗國王艾哈邁德沙·杜蘭尼的兒子,當阿拉姆吉爾二世被刺殺後,阿富汗軍隊擁立沙·阿拉姆二世及打着復仇的旗幟與馬拉地人和錫克人作戰。1761年,阿富汗軍隊在第三次帕尼帕特戰役中取得大勝,徹底摧垮了對手。艾哈邁德沙扶植了沙·阿拉姆二世為皇帝後回師坎大哈。 Category:印度歷史 Category:1759年逝世 Category:蒙兀兒帝國皇帝.

新!!: 贾汗达尔·沙和阿拉姆吉爾二世 · 查看更多 »

暗杀

暗杀或称行刺,密裁指因為一些原因而进行的谋杀,常常是政治因素。执行暗杀的人被称为刺客。一些恐怖组织(最早为中世纪的阿萨辛派,其后则有近代的爱尔兰新芬党、意大利烧炭党、俄罗斯民意党和中国斧头帮等)常派出刺客謀刺各国元首、重要領袖。同樣地,许多国家的情报機構或秘密警察也都秘密地訓練刺客,例如美国的中央情报局(CIA)、俄國的國安會(KGB)、英國的軍情六處(MI6)、以色列的情報特勤局(Mossad)和中國的國安部(MSS)等,用以刺殺敵國或恐怖组织的高階领导人及持不同政見者。 在政治與軍事謀略上,暗殺的目的是藉由結束敵對勢力首腦的生命,以期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恫嚇或瓦解敵方士氣、混亂或癱瘓敵方指揮系統。在執行方法上,常見的有刺殺、射殺、毒殺、斬殺、自殺式炸彈攻擊等,但情报單位執行時,重要目標常以製造車禍、空難、疾病、火災、失足、溺水、電擊、食物中毒、親友互殘等方式,將景況安排為意外,且為安排該等景況,常造成目標親屬及其他不相干的人員傷亡,隱藏目標則以綁架至秘密處所執行,屍體銷毀後往往無法尋獲。查緝偵察人員最終多僅能以失蹤結案。另外有時為摧殺目標,常以誘餌誘引目標,誘餌往往藉由犧牲,使目標暴露蹤跡或共同毀滅,以達暗殺之目的。.

新!!: 贾汗达尔·沙和暗杀 · 查看更多 »

法魯克錫亞

#重定向 法鲁克锡亚.

新!!: 贾汗达尔·沙和法魯克錫亞 · 查看更多 »

法鲁克锡亚

法鲁克锡亚,(全名Abu'l Muzaffar Muin ud-din Muhammad Shah Farrukh-siyar Alim Akbar Sani Wala Shan Padshah-i-bahr-u-bar ,),莫卧儿帝国皇帝,在位时间(1713年-1719年)。法魯克錫亞是奧朗則布之曾孫,其父Azim-ush-Shan是巴哈杜爾·沙一世第三子,負責管理帝國東部。1712年,巴哈杜爾·沙一世逝世,Azim-ush-Shan與兄長賈汗達爾·沙爭位失敗於拉維河被殺。賽義德兄弟是莫臥兒帝國當時最有實力的將領。他們與賈汗達爾·沙不合,所以下令刺殺他。賈汗達爾·沙在阿格拉的戰役中被擊敗,並諸流放。賽義德兄弟擁立法魯克錫亞,開始他們造王者的歷史。 法魯克錫亞是一位英俊的統治者,但是他欠缺能力、知識及性格去統治國家,時常受身邊的謀士擺佈。繼位時,法魯克錫亞只有二十八歲,他首先鏟除在流放的伯父賈汗達爾·沙夫婦及他的首相。他任命賽義德兄弟為首相,自始法魯克錫亞變成了他們的傀儡。 1718年,法魯克錫亞開始不甘心為傀儡,他聚集了七萬大軍於德里,又邀請莫拉達巴德及比哈爾邦的首領加入對抗賽義德兄弟,但是被他們拒絕。最終於1719年2月,法魯克錫亞被賽義德兄弟打敗。賽義德兄弟立即將他廢黜,跟着囚禁法魯克錫亞、用針刺盲他並最後在賽義德兄弟命令下勒死他。 Category:蒙兀兒帝國皇帝.

新!!: 贾汗达尔·沙和法鲁克锡亚 · 查看更多 »

流亡

流亡或逃亡,指任何人或團體,因為自然災害、受到侵略、迫害或其他負面因素而離開出生或定居的國家、地區。流亡未必指在國外流亡,如唐玄宗幸蜀,也可以稱做流亡。 強迫他人流亡的刑罰稱為流放。世界各國都有流放的刑罰,流放地通常是離島或極為偏遠的地方,使被流放的人難以返回原定居或活動的地方。如大英帝國時常流放罪犯到澳大利亞、俄羅斯帝國則多將異議分子遷徙至西伯利亞,日本幕府將軍則多流放公卿、武士到北海道或佐渡島、隱岐島。中國,清初多流放罪人至東北盛京、寧古塔、尚陽堡,中葉以後則常常是伊犁或烏魯木齊。.

新!!: 贾汗达尔·沙和流亡 · 查看更多 »

拉合爾

拉合尔(لاہور、ਲਹੌਰ)是巴基斯坦的第二大城市(僅次於卡拉奇),旁遮普省的省会,人口約1000萬人,位於印度河上游平原。城中保留大量蒙兀兒王朝時代留下來的建築,包括拉合爾古堡、以及巴基斯坦境內最大清真寺-巴德夏希清真寺-等。此外,拉合爾博物館及沙利馬爾花園亦頗富盛名。 拉合爾約建於1世紀未至2世紀初。7世紀初葉,玄奘法師曾到訪該市。拉合爾亦是12世紀伽色尼王朝、13-14世纪前期德里蘇丹國及16-17世紀莫卧儿帝國的都城。1297年被察合台汗國占领,後收復該城。 1965年5月,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发生拉合尔保卫战。 拉合爾的人口在1998年的普查為6,318,745人,2009年中期政府的統計達到1000萬人,這使得拉合爾成為南亞第5大和世界第26大的城市,2008年,拉合爾被英國衛報選為第二屆巴基斯坦最適合旅行家旅遊的城市地點,拉合爾靠近印度非常近,僅32公里就可抵達印度的西部邊境城市阿姆利則,這使得拉合爾的戰略地位非常的重要。.

新!!: 贾汗达尔·沙和拉合爾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