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谢翱

指数 谢翱

謝翱(),字皋羽,一字皋父,號晞髮子,原籍福安县穆阳樟南坂(今福安市穆云乡咸福村人)。 生於南宋末年。元兵南下時,文天祥在劍南州開府,謝翱率鄉兵數百人參加文天祥部隊,任諮議參軍。後因事在文天祥移兵龍巖時,離開了部隊。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就義,謝翱悲不能禁,常暗中祭拜。今浙江富春山西臺留有“謝翱哭臺”。入元不仕,漫遊於浙東山水之間。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杨琏真伽挖掘绍兴宋故六陵,將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六代帝王的骨骸运回杭州,埋於“镇南塔”,谢翱與唐钰、林景熙等人偽裝成乞丐,暗中取回骸骨,葬於兰亭附近的天童寺北坡。 至元二十三年與吳渭、吳思齊組織“月泉吟社”,其詩多寄寓對宋室淪亡的悲痛。至元二十五年夏,因浙东宋陵换遗骸事,遷居吴渭家中,教授吴渭之子,成立“汐社”。元贞元年(1295年)夏,至杭州,因病客死他乡。諡樂耕公。.

9 关系: 南宋吳渭福安市穆云畲族乡謝翱紀念館林景熙汉族月泉吟社文天祥

南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中国宋朝的其中一个時期,與北宋合稱「兩宋」。北宋以开封被金人攻入及佔領而结束,1127年6月12日,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因宋朝的五行德運為「火」,改元「建炎」意味著重建王朝的火德。 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称南宋,以别于北宋。绍兴和议后,大部分時間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国、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元朝为并存政权,直至1279年亡于元朝,共152年。 南宋由于军事实力始终不敌金国,统治范围被迫限于秦岭淮河線以南地区,與金国长期军事对峙,但是亦刺激了南宋發展经济、手工业、航運贸易、武器制造及科技。.

新!!: 谢翱和南宋 · 查看更多 »

吳渭

#重定向 吳謂.

新!!: 谢翱和吳渭 · 查看更多 »

福安市

福安市是中国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现由地级市宁德市代管。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 福安市地理座標為北緯26°41′—27°24′,東經119°23′—119°51′,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北与浙江省泰顺县毗邻,東鄰柘榮縣和霞浦縣,属闽东。全市面积1880.1平方千米,人口约60万。福安市区为旧韩阳镇发展而来,因此亦称韩城。市人民政府驻城北街道中兴西路16号。 福安地区的建制史可追溯到南宋年间。宋嘉定十年(1217年),因长溪西北乡地偏难治,乡人郑子化上书请求析县。淳祐五年(1245年),宋理宗御批“敷赐五福,以安一县。”划出长溪县西北二乡、九里建福安县。 明清两代福安的统县政区为福宁州、府。虽然福宁的治所一直在沿海的霞浦县,但福安地处山海交汇要道,从而超越了政治中心霞浦,成为闽东地区经济文化中心。民国时,福安又成为了闽东地区的政治中心,直到1970年才被迁往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

新!!: 谢翱和福安市 · 查看更多 »

穆云畲族乡

是下辖的一个民族乡。.

新!!: 谢翱和穆云畲族乡 · 查看更多 »

謝翱紀念館

謝翱紀念館位於中國广东省揭阳市,毗鄰黄岐山森林公园岐泽湖畔,爲紀念南宋詩人謝翱而立。由謝翱裔孙捐资,於1997年開始興建。共佔地二十八畝,主體建築爲謝翱紀念堂。.

新!!: 谢翱和謝翱紀念館 · 查看更多 »

林景熙

林景熙(1242年~1310年),字德阳,一作德暘,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 世代居住在平阳林坳,曾為临安太学生,咸淳七年(1271年),以“上舍释褐”等同進士,历官泉州教授、礼部架阁。官至从政郎。景炎二年(1277年),应会稽王英孙之邀,至越中。宋亡後,歸隱平阳县城白石巷,探研经史。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楊璉真伽挖掘紹興宋故六陵,將高宗、孝宗、光宗、寧宗、理宗、度宗六代帝王的骨骸運回杭州,埋於「鎮南塔」,林景熙與謝翱、唐鈺等人偽裝成乞丐,暗中取回骸骨,葬於蘭亭附近的天童寺北坡,又植冬青树以為標誌。至大元年(1308年),北上杭州,学者称霁山先生。方逢辰称:“宛然六义之遗音,非湖海啸吟风月而已,于诗家门户,当放一头”。胡应麟《诗薮》称:“林德暘七言劲逸雄迈,《读文山集》可谓元初绝唱”。至大三年(1310年)卒,葬于腾蛟镇青芝山南麓。乾隆二十四年,徐恕重修且親撰墓碑。著有《蜃说》,是寫海市蜃樓的文章。著《霁山集》5卷。.

新!!: 谢翱和林景熙 · 查看更多 »

汉族

漢族,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民族,種族上屬於東亞黃種人,是數個現代國家和地區的主体民族。佔中国大陆人口《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問題的論辯》漢民族形成問題的爭鳴 第129頁92%,佔臺灣人口97%,佔新加坡人口74%,佔馬來西亞人口23.4%。漢族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總人口约为1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或五分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作為民族的称呼,是在中国的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确立的。中國上古史學專家許倬雲認為,魏晋南北朝以后,“华夏人”开始出现“汉人”自称谓,在此之前,“汉人”、“汉民”多为周边国家对汉朝国民的称呼見p.33, p.67 。漢族自稱“漢人”,其他民族称之“唐人”、“華人”、“秦人”、“桃花石”。 19世纪末開始用「汉族」一詞做為漢民族的稱呼,受漢民族主義和共產主义運動等多重影响,这一称呼逐步广泛使用,并于官方固定下来,在此之前,“華夏”(起源於中國黄河中下流域的遠古部落名稱)較常被使用為漢民族的別稱,民族政治认同根据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对華夏、汉人的定义都具有差异。汉族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的主體民族。 另外,中國古代没有现代称谓“民族”而加“族”的概念,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漢族这一民族,用于民族之间区别的“满”、“蒙”、“汉”,都是古代的民族概念,故现代学界尤其史学界称历史上的汉人为汉族。 漢族自古以來就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九州」,同時認為非漢民族主要聚居地區在九州之外或“漢地”,而非漢民族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漢地」。 漢族通常被认为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黃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國民党及中國共產黨用來做為“汉族”的代称或另稱。 漢族之內因地域、語言、文化及社會多樣性上可分出不少漢族民系;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西晉以前漢族人口主要分佈於中国北方,隨後北方人口因永嘉之禍大舉向南遷徙,歷史上汉族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佈密度。.

新!!: 谢翱和汉族 · 查看更多 »

月泉吟社

月泉吟社是南宋遗民创立的的诗社。 政和三年,浦江知县吴潮筑有月泉亭,朱熹、吕祖谦、陈亮等曾在此讲学。至元二十三年,前南宋浦阳江源縣令吴渭於十月十五日創立月泉吟社,由方凤、谢翱、吴思齐等主持大會,累積有詩篇二千七百三十五卷,並收集前六十名作品,所选诗作皆“清新尖刻,别自一家”,編成《月泉吟社诗》詩集,多述及亡國之痛。.

新!!: 谢翱和月泉吟社 · 查看更多 »

文天祥

文天祥(),南宋末期官員、抗元英雄。南宋末期吉州廬陵富川(今江西吉安縣)人,漢族江右民系,初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祐四年(1256年)在殿試中被宋理宗拔為第一後(狀元),後再改字宋瑞,後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在宋朝最後被封為信國公。 宋亡後,被俘到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對他提出做官或处死的條件,希望文天祥考慮,文天祥卻提出希望隐居深山的条件。最終,文天祥选择处死,與陸秀夫和張世傑當時被並稱為「宋末三傑」。 明景泰七年,追諡忠烈(一稱文正)。.

新!!: 谢翱和文天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謝翱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