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

指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是由扎格拉金(Загладин, В.В.),前苏联政治人物,著有《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等书。和创建的活动,每年举办一次。由前苏联总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戈尔巴乔夫任主持,罗马前市长瓦尔特·韦尔特罗尼任共同主持。峰会吸引了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备受瞩目的领导者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组织参与。目前该峰会由“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常设秘书处”组织(这是一家创建于2006年、总部设在罗马和莫斯科的非营利机构)。 首届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于1999年召开。.

59 关系: 华沙卡洛斯·菲利普·西门内斯·贝洛南非吉米·卡特奥斯卡·阿里亚斯·桑切斯官方语言巴黎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希蒙·佩雷斯希林·伊巴迪帕格沃什科学和世界事务会议乔迪·威廉斯亚特兰大廣島弗雷德里克·威廉·戴克拉克國際勞工組織國際特赦組織國際法研究院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反地雷组织国际和平局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国际防止核战争医生组织穆罕默德·尤纳斯穆罕默德·巴拉迪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約翰·休姆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约瑟夫·罗特布拉特纳尔逊·曼德拉罗马美国公谊服务委员会瓦尔特·韦尔特罗尼無國界醫生芝加哥莫斯科莱赫·瓦文萨联合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部联合国难民署诺贝尔和平奖貝蒂·威廉斯胡安·索马维亚阿道弗·佩雷斯·埃斯基维尔阿拉伯语蘇聯總統開普敦里戈韦塔·门楚...金大中若泽·拉莫斯·奥尔塔柏林梅里德·科里根·麥奎爾欧洲联盟戴维·特林布尔戈尔巴乔夫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扩展索引 (9 更多) »

华沙

華沙(Warszawa )是波蘭首都及最大城市,位於維斯拉河兩岸,距波羅的海和喀爾巴阡山脈大約350公里。2008年人口數字爲1,707,983人,都市圈人口大約2,785,000人。城市面積512平方公里,都市圈面積12266平方公里。冷戰時期著名的華沙公約就是於此簽署的。 该市也是马佐夫舍省的省会,拥有许多工业企业(制造、钢铁、电气工程、自动工业),66所高等学府(包括华沙大学),和超过30家剧院。.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华沙 · 查看更多 »

卡洛斯·菲利普·西门内斯·贝洛

卡洛斯·菲利普·西門內斯·貝洛(葡萄牙語:Carlos Filipe Ximenes Belo,)是東帝汶藉天主教主教,慈幼會會士,帝力教區榮休宗座署理。.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卡洛斯·菲利普·西门内斯·贝洛 · 查看更多 »

南非

南非共和国(南非語:Republiek van Suid-Afrika),簡稱南非,是位於非洲南端的共和國。它西部毗鄰納米比亞(1005公里長邊界),北部接壤博茨瓦納(1969公里長邊界)和津巴布韋(230公里長邊界),在東北部則與莫桑比克(496公里長邊界)和斯威士蘭(438公里長邊界)相鄰。“國中之國”萊索托(1106公里長邊界)在南非境內形成一個內飛地。此外,南非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三个首都的国家: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茨瓦内,立法首都(國會所在地)为开普敦,而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則为布隆方丹。 南非是非洲種族最多元化的國家之一,歐洲移民、印度人和有色人的數量及比例都是非洲國家中最多的。多種族和種族鬥爭一直是南非歷史和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非發展較其他非洲國家良好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該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别是金礦和鑽石。南非的經濟是非洲大陸上經濟規模最大、最發達的國家,並且擁有全非洲最現代化的基礎設施。 佔少數的白人與佔多數的黑人之間的種族衝突一直主宰了近代南非的歷史、政治等。自1990年以來,白人純粹基於自己的種族發展的法律在與黑人負責的種族隔離進行了漫長而有時激烈的鬥爭,之後1948年國民黨執政後,白人根據自己的種族發展建立了各種種族隔離制度。種族衝突和鬥爭在20世紀1948年到1990年代的種族隔離中達到了頂峰。然而,雖然大部分白人支持種族隔離制度,但仍然有20%的白人不支持種族隔離制度,而外來壓力是種族隔離最終結束的一個重要因素。從1990年起,種族隔離制度被廢除。 但是,政治制度的巨大變化是以相對和平地實現的,這是神奇的方式。南非是非洲少數幾個沒有發生政變的國家(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之一。多方會談導致新南非政府實施和制定了具有堅實的人權保護的。 今天,南非經常被譽為“彩虹之国”,這是最初由南非開普敦的聖公會前任大主教德斯蒙德·杜圖的構思和後來被當時的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所推廣的一個術語,作為終止南非由種族隔離思想帶來的分離並對新發現文化多樣性的隱喻。稱南非為彩虹之國,寓意不同種族的人們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和平國度。南非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核武器後自願摧毀核武器的國家。.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南非 · 查看更多 »

吉米·卡特

小詹姆斯·厄尔·“吉米”·卡特(James Earl "Jimmy" Carter, Jr.,),是美国的第39任总统。他早年一直在军队中服役,曾任喬治亞州州长。1976年代表民主黨当选总统,在任期间,卡特創建了兩個新的內閣部門,能源部和教育部。外交方面,卡特积极调停以色列和埃及之间的战争,美国和共产主义国家的关係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並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卡特跟其他国家外交时注重人权保障,曾施壓當時由軍事強人朴正熙執政的韓國政府改善人权。任內面對持續性的“滯脹” ,高通膨,高失業率和經濟緩慢成長的組合,他为了阻止通货膨胀,曾将利息增加到最高20%,引起了部分民眾的反对。1979年他签署移交巴拿馬運河主權移議,同年蘇聯進兵阿富汗,卡特下令對蘇聯採取糧食禁運,抵制1980年莫斯科夏季奧運會,並撤銷雙方所簽署的限制戰略武器條約。1980年,伊朗霍梅尼政权绑架人质,卡特派遣部隊救援但失败,因此他同年在竞选連任时输给了罗纳德·里根,人質危機經444天後直至他卸任當天才解決。 卸任后,卡特積極參與调停各种战争及人質危機的斡旋工作,反对美国小布什政府攻打伊拉克。200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吉米·卡特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阿里亚斯·桑切斯

奥斯卡·拉斐尔·德·赫苏斯·阿里亚斯·桑切斯(Óscar Rafael de Jesús Arias Sánchez,),前哥斯达黎加共和国总统。.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奥斯卡·阿里亚斯·桑切斯 · 查看更多 »

官方语言

官方语言(Official language)是經由國家、政府或其他具有管轄權的組織所認定具備法定地位的語言。一個國家的官方語言通常就是政府機構中使用的正式語言,是其公民与其政府机关通讯时使用的语言。.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官方语言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

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Rita Levi-Montalcini,),意大利神经生物学家及醫生。与同事史丹利·科恩获得198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 · 查看更多 »

希蒙·佩雷斯

希蒙·佩雷斯(;שמעון פרס;),出生名西蒙·佩尔斯基(Szymon Perski),以色列政治家,2007年至2014年担任以色列总统,两次担任以色列总理,两次担任代理总理,曾在十二个内阁中担任职务,其政治生涯长达近70年。1959年11月佩雷斯当选议会议员,持续任职(除2006年年初三个月)直至2007年当选总统,并任总统一职七年。2014年佩雷斯宣布退休,时为世界最为年长的国家元首。其亦被认为是以色列建国一代的最后一人。 年轻时的佩雷斯即以其演说才华而闻名,由此以色列国父戴维·本-古里安将其招致麾下。1940年代末佩雷斯开始其政治生涯,在以色列独立战争后担任多个外交及军事职位。1952年佩雷斯成为国防部副主任,时年仅28岁,次年成为国防部主任,任职至1959年。1956年,佩雷斯参与了《》的谈判, Peter Hercombe and Arnaud Hamelin, France 5/Sunset Presse/Transparence, 2006,为英国首相安东尼·艾登赞为“最高水平的政治成就”Eden, By Peter Wilby, Haus Publishing, 2006。 1963年,佩雷斯同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进行谈判,以色列由此得以购置鹰式防空导弹,这亦是美国出售给以色列的第一笔军备Political Leaders of the Contemporary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by Bernard Reich,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1990, page 406。1994年10月26日,在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及时任国防部长佩雷斯推动之下,约旦与以色列正式签订。1994年前任外交部长佩雷斯、拉宾及亚西尔·阿拉法特因奥斯陆协议的达成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其政治生涯中,佩雷斯在以色列议会中代表五个不同政党:工人党、工人名单党、联盟党、工党及前进党,前三個政黨為工黨的前身。1996年佩雷斯建立佩雷斯和平中心,旨在通过推动宽容、经济与科技发展及合作和幸福,促进中东地区长期的和平及发展。 佩雷斯能操波兰语、法语、英语、俄语、意第绪语和希伯来语,但其希伯来语仍带波兰口音 by Lawrence Joffe, Wednesday 28 September 2016。其亦是一名诗人和作曲家,在内阁会议时创作诗节,其一些诗作后被转录为歌曲并收入专辑 AP, updated 8/17/2009 7:55:07 PM ET。佩雷斯对文学兴趣浓厚,时常引用先知书、法国文学及中国哲学中的片段。 2016年9月28日,在中风两周之后,佩雷斯于特拉维夫附近过世,享耆壽93岁。.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希蒙·佩雷斯 · 查看更多 »

希林·伊巴迪

希林·伊巴迪(شيرين عبادى,Širin Ebādi,Shirin Ebadi,)是一位伊朗女性律师和人权活动者,的创始人。2003年10月10日因她为民主和人权,特别是为妇女和儿童的权益和庇護權所作出的努力而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成为第一位获奖的伊朗人和穆斯林女性。 2009年11月26日希林·伊巴迪突遭伊朗政府強制沒收其諾貝爾和平獎,該舉動是諾貝爾和平獎頒發以來從未有的事,顯示伊朗政府打擊反對言論的人士。 伊巴迪在德黑兰居住,但由于伊朗对批评现行政权的公民迫害的增加,2009年6月以来她一直流亡在英国。2004年,她入选《福布斯》杂志的“世界百名权威女性”名单。她还入选“100个最具影响力女性”名单。.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希林·伊巴迪 · 查看更多 »

帕格沃什科学和世界事务会议

帕格沃什科学和世界事务会议(Pugwash Conferences on Science and World Affairs)是一个学者和公共人物的国际组织,目的是减少武装冲突带来的危险,寻求解决全球安全威胁的途径。1955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布,之后不久的1957年,该组织成立,创建人为约瑟夫·罗特布拉特和伯特兰·罗素,创立地点为加拿大帕格沃什。罗特布拉特与帕格沃什科学和世界事务会议因在核裁军上的努力而获得了1995年诺贝尔和平奖。.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帕格沃什科学和世界事务会议 · 查看更多 »

乔迪·威廉斯

乔迪·威廉斯(Jody Williams,),是一位美国教师和社会活动家,也是199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72年威廉斯在佛蒙特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几年她先后在墨西哥和英国教授英语,并积极投身于国际社会活动中。1997年渥太华公约签署后,她因为积极参与国际禁止地雷运动(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Ban Landmines 、ICBL)并推动公约的签订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乔迪·威廉斯 · 查看更多 »

亚特兰大

亚特兰大(Atlanta)是美国佐治亚州首府及最大城市,也是富尔顿县的县政府驻地。人口456,002人(2014年),而正在快速发展的亚特兰大都會区拥有人口5,522,942人,是美国第9大都市区。 作为一个铁路枢纽,亚特兰大的发展始于19世纪早期,在南北战争时被摧毁,但在當选为州府后迅速重建。20世纪,它是美国民权运动的中心,并举办了199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亚特兰大 · 查看更多 »

廣島

廣島可指:.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廣島 · 查看更多 »

弗雷德里克·威廉·戴克拉克

弗雷德里克·威廉·戴克拉克(Frederik Willem de Klerk,),南非共和國政治家,该國迄今为止的最後一任白人總統,也是廢除種族隔離制度的推手。.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弗雷德里克·威廉·戴克拉克 · 查看更多 »

國際勞工組織

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縮寫:ILO)是一个以追求社會正義為目標的聯合國專門機構。制定國際勞動公約以規範勞動關係以及勞動相關問題。該組織總部設於瑞士日内瓦。其秘書處(工作人員)稱為國際勞工局。 该组织曾在196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国际劳工组织的训練中心位於意大利都靈。.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國際勞工組織 · 查看更多 »

國際特赦組織

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縮寫为AI;又稱大赦國際),是一个国际非政府组织,总部位于英国伦敦,致力于推动全球人权事业的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大约七百万成员及支持者。该组织的工作方针是对人权状况进行调研,采取相应行动,寻求终结各种侵犯人权的行为,并且为那些遭受迫害的人们伸张正义。 国际特赦组织于1961年由彼得·本南森在英国伦敦宣告成立,同年5月28日在英国《观察家报》发表了题为《被遗忘的囚犯》的文章Benenson, Peter,, The Observer, 28 May 1961.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國際特赦組織 · 查看更多 »

國際法研究院

國際法研究院(Institut de droit international,又譯國際法學會)是為國際法研究和發展貢獻的組織。它是私人組織,由準會員、會員和榮譽會員組成。其會員是由組織邀請加入,都是在國際法方面有學術成就者,並必須不受政治壓力所左右。其會員遍布全球。 它舉行雙年會議,並會通過建議修改國際法的議案。它不會評論特定事件。 1873年9月8日在比利時成立。1904年獲諾貝爾和平獎。其格言是iustitia et pace。 截止2005年,這個組織仍很活躍,八月曾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會議。現在它的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現時的成員包括著名律師、法學權威和國際刑事法庭的法官。近來組織的決議有州長豁免被起訴的建議以及國家政府對環境破壞的責任。.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國際法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国际原子能机构

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成立於1957年7月29日,是一個的國際組織,致力推廣以和平方式使用核能,並禁止將其用於任何軍事目的,包括核武器。國際原子能機構是1957年7月29日成立的一個自治組織。雖然是通過自己的國際條約《國際原子能機構規約》(the IAEA Statute),獨立於聯合國而設立的,但是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给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 該機構在2005年10月6日因“防止核能被用于军事目的,并确保最安全的和平利用核能”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 · 查看更多 »

国际反地雷组织

国际反地雷组织(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Ban Landmines,简称ICBL),是一个由反对制造和使用反单兵地雷的非政府组织组成的国际性联盟。 1992年,六个有相同意愿的组织共同成立了这个组织。此組織活躍在100個以上的國家,跛腳椅是此組織的標示。 組織成員包括婦女、兒童、退伍軍人、宗教團體、人權團體以及各個領域的退休或在職人士,其中最有名的支持者是黛安娜王妃。 此組織也是國際禁雷條約的主要推動者。 1997年,该组织及其发言人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国际反地雷组织 · 查看更多 »

国际和平局

国际和平局成立于1891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国际和平组织,191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国际和平局 · 查看更多 »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International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Movement;Internationle Rotkreuz- und Rothalbmond-Bewegung)是國際性的人道主义運動,在世界各地拥有大约9,700万名志愿者及工作人員,这一国际人道运动致力于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尊严,并减轻人类疾苦,不因国籍、种族、宗教信仰、阶级和政治观念而加以任何歧视。 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有三个组成部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以及各国'''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中文簡稱紅會)。这三个组成部分相对独立,但拥有共同的基本原则、目标、标志和章程。.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 · 查看更多 »

国际防止核战争医生组织

国际防止核战争医生组织(International Physicia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Nuclear War,缩写IPPNW),又譯為國際醫生防止核戰聯盟,是一个由60多个国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国际组织。IPPNW致力于研究防止核战争的发生,并且鼓励销毁所有核武器。1980年代中期,IPPNW大约有145,000位成员,到1990年代早期大约有200,000位成员。组织的总部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 IPPNW成立于1980年12月,创建人为哈佛公共健康学院心脏病学家Bernard Lown医生和苏联心脏病学院的Evgueni Chazov医生。他们正对核战争的医疗和环境的危险发布了《对人类的医疗警告》(Medical Warning to Humanity)。组织发行了书籍,并在专业期刊和大众媒体发表文章。IPPNW于1984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教育奖,于1985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国际防止核战争医生组织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尤纳斯

罕默德·尤努斯,(孟加拉语:মুহাম্মদ ইউনুস,英语:Muhammad Yunus,),孟加拉国银行家、经济学家,教授,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作为经济学教授,尤努斯发展了“小额贷款”和“小额金融”的理论和实践,创建了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也译作格拉明银行),给贫穷而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创业者贷款。2006年,诺贝尔奖委员会授予他与孟加拉乡村银行诺贝尔和平奖,表彰“他们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尤努斯也曾获得过包括世界粮食奖在内的多个国际荣誉。 2008年,他被外交政策杂志列为“世界百大思想者”,排名第二。尤努斯也是联合国基金会委员。, additional text.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穆罕默德·尤纳斯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巴拉迪

罕默德·巴拉迪(محمد البرادعي,),埃及人,曾為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於2005年獲諾貝爾和平獎。他通曉阿拉伯語、英語和法語,育有一子一女。.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穆罕默德·巴拉迪 · 查看更多 »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丹增嘉措(;),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出生于中华民国青海省湟中县,两年后被认定为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继任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先後由五世熱振活佛、三世達札活佛攝政。1959年3月17日,达赖喇嘛出逃印度。在达兰萨拉建立西藏流亡政府,并且在全世界各地宣传涉及藏人权益的话题,同時本寂天菩薩“乃至有虛空,以及眾生住,願吾住世間,盡除終生苦”的精神,致力於為世界各地民眾,包括漢族,講解藏傳佛教。2011年宣佈将一切政治权力移交由流亡藏人投票产生的噶伦赤巴洛桑森格。藏传佛教格鲁派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於1989年获諾貝爾和平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视其为藏独分裂势力领袖与旧西藏上层反动势力的代表。.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 查看更多 »

約翰·休姆

約翰·休姆()是一名來自於北愛爾蘭倫敦德里的愛爾蘭裔政治家。他是社會民主及勞工黨的創黨成員,並在西元1998年和大衛·特林布爾共同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約翰·休姆是社會民主及勞工黨(SDLP)任期從1979年自2001年的第二任黨主席。他也是自北愛爾蘭福伊爾郡選出的歐洲議會議員、福伊爾郡議會議員,同時亦是北愛爾蘭議會議員。 約翰·休姆被認為是北愛爾蘭近代歷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並且他也是北愛爾蘭和平協議的締建者。他共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甘地和平獎與马丁·路德·金獎。在愛爾蘭國家廣播電台所做一項愛爾蘭百大傑出人物民意調查,約翰·休姆名列其中。.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約翰·休姆 · 查看更多 »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 IFRC;阿拉伯语:)(初创时名为红十字会联盟,League of Red Cross Societies)是一个国际人道主义组织,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各国家协会(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共同组成了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该组织成立于1919年,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它负责协调各国家协会的活动,以“通过动员人道力量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在国际层面上,该联合会与国家协会密切合作,领导和组织大规模紧急救援。 一般而言,依照七项基本原则(见下文)中的「普遍」原則,幾乎所有國家都有国家协会(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而在「統一」原則下,一個國家只有一個国家协会。由亨利·杜南創立的「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依照《日內瓦公約》及相關議定書的規定,提供戰俘人道協助、監察戰俘待遇。「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联合会」則負責協調国家协会,跨國救援和平时期的受害者。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及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現在都是聯合國的觀察員。.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 查看更多 »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Comité International de la Croix Rouge, CICR;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ICRC)是一个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的人道主义机构。根据《日内瓦公约》以及习惯国际法的规定,国际社会赋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特权和法律豁免权,保护国内武装冲突和国际性武装冲突的受难者。这些受难者包括战伤者、战俘、难民、平民和其他非战斗员。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委员只能是瑞士公民,而且新委员由委员会推选。长期以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雇员只能是瑞士公民,并特别强调以日内瓦市民、白人、男性、新教徒为主。但自1990年代初以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开始聘用非瑞士籍员工。长期以来,瑞士官方认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私人机构。1993年3月19日,瑞士政府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签署了一份正式协议,保护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瑞士的财产豁免权、委员及其员工的法律豁免权,免除各项税费,提供与外国使馆同等级别的安全通讯特权并简化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瑞士的出入境手续。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下文简称“联合会”)以及共同组成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根据1997年的塞维利亚协议,在武装冲突中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佔主导地位的红十字组织;在非冲突情况下,联合会为运动的领导机关。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运动中历史最为悠久且最负盛誉的组织,它也是世界上获得最广泛认可的组织之一,并在1917年、1944年和1963年三次荣获诺贝尔和平奖。而紅十字會的創辦人亨利·杜南則於1901年榮獲首屆諾貝爾和平獎。.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罗特布拉特

约瑟夫·罗特布拉特(Joseph Rotblat,),波兰裔英国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约瑟夫·罗特布拉特 · 查看更多 »

纳尔逊·曼德拉

納爾遜·羅利拉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科薩語發音:;.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纳尔逊·曼德拉 · 查看更多 »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罗马 · 查看更多 »

美国公谊服务委员会

#重定向 美国教友会.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美国公谊服务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瓦尔特·韦尔特罗尼

尔特·韦尔特罗尼(Walter Veltroni,,罗马市),意大利作家、记者、政治家,意大利民主党成员,曾任意大利副总理(1996年-1998年)、意大利文化部长(1996年-1998年)、罗马市长(2001年-2008年)。 2008年意大利國會選舉,他領導的中間偏左聯盟在大選中敗予貝盧斯科尼的中間偏右聯盟。.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瓦尔特·韦尔特罗尼 · 查看更多 »

無國界醫生

無國界醫生(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发音,Doctors Without Borders,简称:MSF),是一个獨立的、从事人道救援的非政府组织,以在飽受戰爭摧殘的地區和貧窮國家致力協助抵抗地方疾病的計畫聞名。.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無國界醫生 · 查看更多 »

芝加哥

芝加哥(Chicago)位于美国中西部,属伊利诺伊州,為库克县縣治,东临密歇根湖,辖区内人口约290万。芝加哥及其郊区组成的大芝加哥地区,人口超过900万,是美国仅次于紐約、洛杉矶的第三大都会区。芝加哥的奥黑尔国际机场也是美國第二繁忙的机场。芝加哥地处北美大陆的中心地带,為美国最重要的铁路、航空樞紐。芝加哥同時也是美国主要的金融、期货和商品交易中心之一。自1837年建市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都市之一。芝加哥常见的别名包括:“风城”等。 2014年全球城市排名中排名第7位。.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芝加哥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

莫斯科(a)是俄羅斯首都與最大都市、以及莫斯科州首府,為俄羅斯全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的中心。面積2,510平方公里,與莫斯科州和卡盧加州接壤。城区人口约1200万,是欧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伊斯坦布尔,佔俄羅斯總人口的1/10。 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由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在沙皇俄国、蘇聯及今日的俄羅斯聯邦時代,都一直擔任著國家首都的角色。它是歷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宮所在地,並做為上述政權的總部,是俄羅斯數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建築群之一。.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莫斯科 · 查看更多 »

莱赫·瓦文萨

莱赫·瓦文萨(Lech Wałęsa,)是現代波兰政治家、人權運動家、前团结工会领导人,前波兰总统。.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莱赫·瓦文萨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Fonds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Enfance;The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舊称聯合國國際兒童緊急救援基金會,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简称UNICEF)是聯合國一個專門機構,於1946年12月11日在联合国大会上成立,总部設於美國纽约,对发展中国家的母亲和孩子进行长期的人道主义和发展援助。作为一个志愿性的基金机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依靠政府和私人的捐助。他的项目着重于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以提高儿童的健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965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而本會亦於1985至87年間成立香港跑馬地分會。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Carol Bellamy到期以后,2005年5月由美国前农业部部长担任执行主任,将加速新千年的发展目标提上了议事日程。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促进建立一个实现儿童权利世界的主要推动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全球决策者及基层各类合作伙伴的影响力可将一些富有创意的想法变为现实。这个特性使其有别于其他世界组织和从事儿童工作的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相信抚养和关爱儿童是人类发展的基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创立的—与其他机构协力克服贫困、暴力、疾病和歧视给儿童成长之路带来的障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认为我们能够携手推进这一人道主义事业。 作为联合国主管儿童问题的机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56个发展中和转型中国家开展工作,保障儿童的生存和发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世界上最大的为贫穷国家提供疫苗的机构,为确保儿童的健康和达到营养标准,它通过为所有男女孩童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安全净水和卫生设施以及努力保护儿童免遭暴力、剥削和艾滋病的影响来推进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 注意名稱相似的世界兒童基金會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或聯合國並無關係。.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部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部(维和部)致力于协助会员国和秘书长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部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难民署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Le Haut Commissariat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es réfugiés; Office of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縮寫为HCR; UNHCR),简称联合国难民署(Agence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es réfugiés; UN Refugee Agency)是一個負責保護和支持难民的聯合國機構,宗旨是领导和协调世界范围内保护难民和解决难民问题的国际行动。在當地政府或聯合國本身的要求下,难民署會向當地難民提供援助。本署的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並且是的成員。本署于1950年12月14日成立,並於1954年和1981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联合国难民署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和平奖

諾貝爾和平獎(Nobels fredspris),是由瑞典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於1895年所創立的諾貝爾獎中之一,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選出得主,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頒發。與其他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發四個獎項不同,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是在挪威首都奥斯陸舉行,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頒獎,挪威國王監禮。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則是由五位評審委員組成,成員由挪威議會任命。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的宗旨是表彰「為促進民族國家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軍備以及為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不过该奖项也可以授予符合获奖条件的机构与组织。第一屆諾貝爾和平獎於1901年舉行,得主是瓊·亨利·杜南與弗雷德里克·帕西。 和平獎的得主可以獲得一枚勳章、一張獎狀及一筆獎金。1901年,瓊·亨利·杜南與弗雷德里克·帕西共同獲得了150,782瑞典克朗的獎金,直到2008年頒發給芬蘭人馬爾蒂·阿赫蒂薩里時,獎金調整為1000萬克朗(略多於100萬歐元或140萬美元)。 各界對諾貝爾和平獎一直有爭議。詳見以下得主主條目“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列表”以及大事記。.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诺贝尔和平奖 · 查看更多 »

貝蒂·威廉斯

貝蒂·威廉斯(Betty Williams,)曾因与梅里德·科里根一起创立和平人社团而於1977年獲得1976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该组织致力于和平解决北爱尔兰问题。现任全球儿童基金会及世界儿童慈善中心主席。同时,她还是华盛顿亚洲民主协会主席、新东南大学客座教授。2006年,她与多人发起了诺贝尔妇女倡议。 Category: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Category:女性諾貝爾獎獲得者 Category:英国诺贝尔奖获得者 Category:北愛爾蘭諾貝爾獎獲得者 Category:和平主義者 Category:北愛爾蘭女性政治人物 Category:北愛爾蘭天主教徒 Category:贝尔法斯特人.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貝蒂·威廉斯 · 查看更多 »

胡安·索马维亚

胡安·索馬維亞(Juan Somavía,),是國際勞工組織(ILO)前總幹事。1998年3月23日他當選為第九屆國際勞工組織的總幹事,於1999年3月4日開始其首個任期,成為該組織首位來自南半球的總幹事,並於2003年3月和2008年11月獲得兩次連任。2013年11月7日,他被任命為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國際政策合作方面的特別顧問。.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胡安·索马维亚 · 查看更多 »

阿道弗·佩雷斯·埃斯基维尔

阿道弗·佩雷斯·埃斯基维尔(Adolfo Pérez Esquivel,),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雕刻家、建筑家、和平主义者。他曾于198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最出名的活动是领导反对美洲自由贸易区的示威、以及引起世人对阿根廷政府将儿童编入准军事部队的关注,他将阿根廷政府的这个行为与纳粹党组建希特勒青年团相提并论。 E E E E E E.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阿道弗·佩雷斯·埃斯基维尔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语

阿拉伯语( al-ʻarabīyah 或者 ʻarabī )是除了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之外最多國家使用的官方語言。阿拉伯語源自公元6世纪的古典阿拉伯语。它包括书面语及流通于中东、北非和非洲之角(即索马里半岛)的各种口语。阿拉伯语属于亚非语系。 阿拉伯语的书面语称为“现代标准阿拉伯语”或“书面阿拉伯语”。书面阿拉伯语是目前唯一在官方及正式场合使用的阿拉伯语,用于大多数书面文件和讲座、新闻广播等正式讲话。但这亦因国家而异。1912年,在摩洛哥加入阿拉伯国家联盟之前,曾在正式场合使用过一段时间。 阿拉伯语属于,与亚拉姆语、希伯来语、乌加里特语和腓尼基语相近。阿拉伯语书面语不同于其所有地方的口语,且更为传统和保守。两者是双层语言的关系,用于不同的场合。 一些地方的阿拉伯语无论是书写还是口头形式,都无法互通。而所有地方的阿拉伯语被当作是一个整体。即是说,纯粹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它们是不同的语言;但是从政治及民族的角度来说,他们又是一个整体。如果阿拉伯语被当作一个整体,则世界上估计有4.22亿人以其为母语。如果各地的阿拉伯语当作是不同的语言,则很难估计到底有多少种,因为它们是方言连续体,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其中埃及阿拉伯语的使用人数最多,大约五千四百万人以其为母语——多于其他任何一种闪米特语言。 阿拉伯语是美国使用人数第12多的语言。 现代的书面语(现代标准阿拉伯语)源于古兰经的语言(即古典阿拉伯语),用于学校教学及工作、政府、媒体等场合。两者合起来被称为书面阿拉伯语,是伊斯兰教的。现代标准阿拉伯语的语法与古典阿拉伯语大体相同,词汇也有相同之处。但古典阿拉伯语的一些语法结构在现代标准阿拉伯语中不再使用,在口语中不使用的词汇也不在现代书面语中使用。而且现代书面语从口语中借入了一些词汇和语法现象。新的词汇大多用来表达近现代出现的概念。 阿拉伯语用阿拉伯字母从右往左书写。有时在非正式场合也可用拉丁字母从左往右书写,但没有统一的形式。 阿拉伯语往伊斯兰世界的语言(如波斯语、土耳其语、索马里语、波斯尼亞語、哈萨克语、孟加拉语、乌尔都语、马来语和豪萨语)輸出了大量词汇。中世纪时期,书面阿拉伯语成了欧洲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科学、数学和哲学领域。这导致许多欧洲语言也从阿拉伯语中借入了大量词汇。阿拉伯语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对羅曼語族的语言(特别是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加泰羅尼亞語和西西里語)影响很大。 阿拉伯语也从其他语言中借入了大量词汇,如早期从希伯来语、希腊语、波斯语、叙利亚语,中期从土耳其语,当代从欧洲语言(主要是英语和法语)。.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阿拉伯语 · 查看更多 »

蘇聯總統

蘇聯總統(俄語:Президент СССР)是苏联自1990年3月15日至1991年12月25日正式解體前的國家元首稱謂。苏联共产党總書記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是首任蘇聯總統,亦是唯一一任蘇聯總統。 戈巴卓夫1985年上臺接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擔任總書記期間致力于經濟自由化改革和政治民主化改革。蘇聯在政治上由一黨執政下的社會主義制度逐步向西方國家的多黨制、总统制轉變。1990年,蘇聯集體國家元首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轉變成單一國家元首的蘇聯總統,戈巴卓夫順利被民選為第一任總統。 但是随著共产主义制度的崩潰,各加盟共和國的纷纷獨立,戈尔巴乔夫對蘇聯國內的政治控制力不斷減弱。特別是1991年八一九事件期間,戈尔巴乔夫被保守派的副總統根纳季·伊万诺维奇·亚纳耶夫軟禁,亞納耶夫自任為代總統。但是政變在三天之后宣告失敗,戈尔巴乔夫回任總統,不過辭去了蘇共中央總書記職務,實權落到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手中。 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辭去蘇聯總統職務,隨即蘇聯紅旗在克里姆林宮落下,升上俄羅斯三色旗,象徵蘇聯正式解體。.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蘇聯總統 · 查看更多 »

開普敦

開普敦(英语:Cape Town;南非荷蘭語:Kaapstad /ˈkɑːpstɑt/;科萨语:iKapa)是南非人口排名第二大城市,也是開普敦都會城區組成部分、西開普省省会,開普敦為南非立法首都,因此國會及很多政府部門亦座落於該市。開普敦以其美麗的自然景觀及碼頭聞名,知名的地標有被譽為“上帝之餐桌”的桌山,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匯點好望角。因其美麗的自然及地理環境,開普敦被稱為世界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亦成為南非其中一處旅遊勝地。 開普敦最初環繞碼頭發展,因為由荷兰開往東非、印度和亚洲的商船都會路經此地作補給,久而久之便成為欧洲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第一個長期聚居點。其後歐洲人亦建立了他們的第一所軍事基地好望堡,亦即good hope castle,在約翰內斯堡的建立及在德兰士瓦發現大量的黃金和鑽石之前,開普敦是非洲南部最大的城市。 開普敦擁有南非第二繁忙的機場开普敦国际机场,是世界旅客到南非的主要渠道之一。 根據2007年南非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開普敦共有350多萬人口。陸地面積為2,499平方公里,相對其他南非城市來說面積較大,人口密度較小(1,158/平方公里)。.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開普敦 · 查看更多 »

里戈韦塔·门楚

里戈韦塔·门楚·图姆(Rigoberta Menchú Tum;,)是一位危地马拉土著女性,属基切族。门楚一直致力于宣传危地马拉内战期间(1960-1996年)期间和之后危地马拉土著的困境,并促进国内土著的权利。她获得了1992年诺贝尔和平奖和1998年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她曾写了自传性作品《跨越国界》,并是《我,里戈韦塔·门楚》(1983)的主题。 门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亲善大使。她还是土著政党温纳克政治运动的一名领导人,并在2007年和2011年竞选危地马拉总统。 里戈韦塔·门楚也是希拉克基金会荣誉委员会成员,基金会成立于2008年,是法国前总统雅克·希拉克为促进世界的和平发起的。.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里戈韦塔·门楚 · 查看更多 »

金大中

金大中(,),号后广(후광),別名忍冬草(인동초),本贯金海金氏,韩国政治家,大韩民国第15任总统,在朴正熙、全斗焕独裁政权期间多次因民主斗争入狱,被称为“亚洲的曼德拉”,200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年轻时的金大中原本是个成功的南韩企业家,但他从小就对政治感兴趣。在朝鲜战争停火后不久,他便弃商从政。长期以来,他作为在野党领袖致力于发展韩国民主事业。为此,他曾五次死里逃生,经历了六年狱中生活和十年的软禁、流亡生涯,屡次遭到韩国当局囚禁、流放、车祸谋杀、判处死刑等迫害。在其四十多年的政治竞选和民主斗争中,金大中屡败屡战,最终于1997年当选为韩国第十五任总统,被韩国舆论称为“巨木”。1998年2月25日,金大中正式宣誓就任韩国总统,入主青瓦台,成功实现了韩国现代史上朝野政党首次政权和平交替。 金大中执政期间致力复苏遭受亚洲金融风暴打击的韩国经济,改革韩国的经济体制,使韩国成功完成企业民营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在对北问题上,他采取“阳光政策”,曾在2000年成功进行首次南北双边会谈,并在同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另外,他通过协调发展与美国、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有效维护了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提升了韩国的国际地位与威望。 金大中1956年由天主教漢城總教區卢基南总主教付洗成为一位天主教徒,圣名为托馬斯·摩爾(Thomas More),代父是当时韩国副总统张勉 。金大中的座右铭是“敬天爱人”,也是他一生奉行的理念。.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金大中 · 查看更多 »

若泽·拉莫斯·奥尔塔

若泽·曼努埃尔·拉莫斯·奥尔塔(José Manuel Ramos-Horta,),东帝汶政治家,先后担任过東帝汶外交部長、东帝汶总理、東帝汶總統,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奥尔塔在2008年2月11日的一次东帝汶叛军袭击中严重受伤,在澳大利亚接受治疗。2008年3月19日恢復良好已出院。.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若泽·拉莫斯·奥尔塔 · 查看更多 »

柏林

柏林(Berlin,)是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人。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柏林也是德国十六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僅有的三個城市州份。 柏林是欧盟區內人口第3多的城市(歐盟區人口最多的都市是法國的巴黎,其次是英國的倫敦)以及城市面积第8大的城市。它是柏林-勃兰登堡都会区的中心,有来自超过190个国家的5百万人口。地理上位于欧洲平原,受温带季节性气候影响。城市周围三分之一的土地由森林、公园、花园、河流和湖泊组成。据有关统数据统计,柏林总人口共有3,405,259人。 该根據考古发掘,柏林地區在八萬年前( 舊石器时代晚期市)已经有人類活動。該第一次有文字记载是在13世纪,柏林连续的成为以下这些国家的首都:普鲁士王国(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在19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3大自治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东柏林成为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飛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该市重新获得全德国首都的地位,驻有147个。 柏林无论是从文化、政治、传媒还是科学上讲都称的上是世界级城市。该市经济主要基于服务业,包括多种多样的创造性产业、传媒集团、议会举办地点。柏林扮演欧洲大陆上航空与铁路运输交通枢纽的角色,同时它也是欧盟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主要的产业包括信息技术、制药、生物工程、生物科技、光学电子、交通工程和可再生能源。 柏林都会区有知名大学、研究院、体育赛事、管弦乐队、博物馆和知名人士。城市的历史遗存使该市成为国际电影产品的交流中心。该市在节日活动、建筑的多样化、夜生活、当代艺术、公共交通网络以及高质量生活方面得到广泛认可。柏林已经发展成一个全球焦点城市,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现代精神的年轻人和艺术家而闻名。.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柏林 · 查看更多 »

梅里德·科里根·麥奎爾

梅里德·科里根·麥奎爾(Mairead Corrigan Maguire ,)是一名北爱尔兰社会活动家。她与贝蒂·威廉斯一起创立了和平人社团组织,该组织致力于和平解决北爱尔兰问题。1977年,两人同获1976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科里根还获得了一些其他奖项。 迈入21世纪后,科里根成为以色列对待巴勒斯坦及巴勒斯坦人政策的批评者,她反对对加沙的封锁,提倡非暴力的解决巴勒斯坦问题。.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梅里德·科里根·麥奎爾 · 查看更多 »

欧洲联盟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Union européenne;Europäische Union),简称欧盟(EU;UE;EU),是根据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也称《欧洲联盟条约》)所建立的政治经济联盟,現拥有28個成员国,正式官方语言有24种。規範歐盟的條約經過多次修訂,目前歐盟的運作方式依照《里斯本條約》。政治上所有成員國均為議會民主國家(2008年《經濟學人》民主狀態調查);经济上為仅次于以美国為首的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德国、法国及意大利為歐盟三大核心成員國;軍事上絕大多數歐盟成員國均為北大西洋公約组织成員。 歐盟的歷史可追溯至1952年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當時只有六個成員國。1958年又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統合在歐洲各共同體之下,1993年又統合在歐洲聯盟之下,欧盟已经漸漸地从贸易实体转变成经济和政治联盟。同時,歐洲經濟共同體和後來的歐盟在1973年至2013年期間進行了八次擴大,成員國從6個增至28個。起初推動歐盟建立的動機,是渴望重建二戰后损失惨重的欧洲,以及擔憂欧洲會再度陷入战争泥潭。 歐盟的主要機構有歐洲理事會(成員國家首腦組成)、欧盟理事会(成員國家部長組成的欧盟的上議院)、欧盟委员会(欧盟的行政机构)、歐洲議會(欧盟的眾議院,唯一的直接民選機構)、歐洲法院、歐洲中央銀行等。此外,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也在歐洲共同體的管轄範圍之內,但在法律上是獨立於歐盟的國際組織。 歐元由28個成員國中的19個採納為流通貨幣;《申根條約》取消了部分成員國之間的邊境管制,目前已有22個歐盟成員國和4個非成員國實施。 目前欧盟的主要议题有英國脫歐、欧盟的扩大、落實《里斯本條約》、全球暖化問題、非歐元區成員國加入欧元区、主權債務危機、移民危機等。 2012年10月12日,歐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欧洲联盟 · 查看更多 »

戴维·特林布尔

威廉·戴维·特林布尔男爵(),英国政治家,1998至2002年任首任北爱尔兰第一部长,1995至2005年任北爱尔兰统一党领袖。1998年,因为“为结束北爱尔兰造成3500人丧生的宗教和社会冲突做出了贡献”,与约翰·休姆同获诺贝尔和平奖。.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戴维·特林布尔 · 查看更多 »

戈尔巴乔夫

#重定向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戈尔巴乔夫 · 查看更多 »

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

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英語名稱:Japan Confederation of A- and H-Bomb Sufferers Organizations,簡稱日本被團協),成立於1956年8月10日,是日本唯一的原爆「被爆者」全國組織。 被團協的成立旨在防止核戰爆發,亦主張日本政府釀成原爆死傷。除了爭取東京當局國家賠償,也致力於國際核武裁軍運動。.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 · 查看更多 »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缩写IPCC;又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跨政府氣候變化委員會等;)是一個附屬於聯合國之下的跨政府組織,在1988年由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環境署合作成立,專責研究由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氣候變遷。該會會員限於世界氣象組織及聯合國環境署之會員國。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本身並不進行研究工作,也不會對氣候或其相關現象進行監察。其主要工作是發表與執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有關的專題報告。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主要根據成員互相審查對方報告及已發表的科學文獻來撰寫評核。 IPCC協助各國於1997年在日本京都草擬了《京都议定书》,協議目標是要在2010年時,讓全球碳排放量比1990年時減少5.2%,目前已有170多國核准該協議。 IPCC已分別在1990、1995、2001、2007年及2013年發表五次正式的「氣候變遷評估報告」,同時IPCC主席帕卓里博士在2008年時公開呼籲:「假如在2012年前沒任何行動的話,就太晚了。接下來的兩、三年是決定我們未來的關鍵時刻.

新!!: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峰会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