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諾瓦拉戰役 (1849年)

指数 諾瓦拉戰役 (1849年)

諾瓦拉戰役或稱比可卡戰役 (比可卡是諾瓦拉的一區) 是第一次義大利獨立戰爭中一場重要的戰役,交戰的雙方為奧地利帝國與薩丁尼亞王國。戰役時間包括1849年3月22日整天,並持續到隔天拂曉才結束,最終以皮埃蒙特(薩丁尼亞)軍隊遭受重大挫敗並撤退告終。 奧薩雙方於1848年才達成一不穩定的停戰僅持續不到七個月,薩丁尼亞國王卡洛·阿爾貝托就於1849年3月12日宣布廢止協議。奧軍便於倫巴底地區發起攻勢,並在約瑟夫·拉德茨基元帥的率領下攻占了莫尔塔拉的要塞。 奧軍攻佔了莫爾塔拉後,與皮軍在位於米蘭西方的諾瓦拉地區交戰。遠比四萬五千名皮軍更有紀律的七萬名奧軍,又如同前一年的庫斯托扎戰役那樣徹底擊潰對方。皮軍同時未能得到其他義大利諸邦的協助。將軍被指控在諾瓦拉戰役中違抗命令,並於同年被處決。 皮軍隨後被迫退至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博尔戈马内罗,同時奧軍也佔領了諾瓦拉、韦尔切利、特里诺,並打開了通往薩丁尼亞首都都靈的道路。 奧地利將軍男爵,卡洛·阿爾貝托被迫退位給兒子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他未來成為義大利統一後的第一位國王)。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寫道「在這場挫敗之後,一場革命與成立共和國的期望在都靈被散播開來,然而卻因卡洛·阿爾貝托傳位於長子而被澆熄。」 儘管羅馬共和國於2月宣布成立,以及威尼斯共和國也存在,皮埃蒙特共和國最終未能誕生。卡洛·阿爾貝托將自己放逐到葡萄牙的波爾圖,不久便死於當地。 8月9日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皮埃蒙特被迫賠償6500萬法郎給奧地利。每年都會有該場戰役的。 奧地利的巡防艦就是得名於奧軍此場勝利之後,該艦還曾於1857年及1859年進行環遊世界的科學遠征。.

18 关系: 博尔戈马内罗卡洛·阿尔贝托奧地利帝國威尼斯共和国庫斯托扎戰役 (1848年)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约瑟夫·拉德茨基·冯·拉德茨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罗马共和国 (19世纪)特里诺韦尔切利莫尔塔拉諾瓦拉都灵阿尔卑斯山薩丁尼亞王國波爾圖意大利

博尔戈马内罗

博尔戈马内罗(Borgomanero),是意大利诺瓦拉省的一个市镇。总面积32.36平方公里,人口21362人,人口密度660.1人/平方公里(2009年)。ISTAT代码为003024。.

新!!: 諾瓦拉戰役 (1849年)和博尔戈马内罗 · 查看更多 »

卡洛·阿尔贝托

卡洛·阿尔贝托(義大利語:Carlo Alberto Amedeo,),本名卡洛·阿尔贝托·阿梅迪奥,薩丁尼亞-皮埃蒙特王國國王(1831~1849)。萨伏伊王朝旁系,卡洛·埃曼努埃萊一世的幼子卡里尼亞諾親王的七世孫。 1831年查理·費利切去世,由卡洛·阿尔贝托繼位。後來於1849年3月因為第一次意大利獨立戰爭被奧地利打敗後,卡洛·阿爾貝托宣布退位以利兒子维托里奥·伊曼纽尔二世即位,其後流亡葡萄牙,並於同年7月去世。 Category:義大利君主 A A Category:意大利王室.

新!!: 諾瓦拉戰役 (1849年)和卡洛·阿尔贝托 · 查看更多 »

奧地利帝國

奧地利帝國(Kaisertum Österreich)是當時歐洲列強之一,而且為歐洲面積第三大國、人口第二大國和外交第一大國。中文中所說的奧國、奧帝國等就是指奧地利歷史上的帝國時期。該國是1804-1867年間,地跨中欧、南歐和東歐的一個強國。領土包括現在的奧地利、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克羅地亞、北意大利、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和波蘭的加利西亚等廣大地區,首都位於今奧地利皇室轄地內的維也納。 因為奧地利皇帝直接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所以在德意志地區有著絕對支配權;在國際地位上一直代表著整個德意志地區、其在國際事務的影響力遠遠凌駕於德意志第二強國普魯士之上,直到普奧戰爭被普魯士打敗後才永遠與德國分離。奧地利帝國為神聖同盟的積極推動者、發起者和最主要的成員國,在神聖羅馬帝國還沒解體的七年戰爭中、和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後的拿破崙戰爭中代表著舊歐洲的封建勢力和至高無上的皇權,並身兼德意志邦聯的永久主席國,為現代奧地利共和國的前身。奧地利帝國這個名稱亦是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奧地利和其他領地的統稱,在1867年後,奧地利帝國成為奧匈帝國的主體。 因為都是由哈布斯堡家族統治、地域遼闊的大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和西班牙殖民帝國三者合起來又通稱為哈布斯堡帝國。.

新!!: 諾瓦拉戰役 (1849年)和奧地利帝國 · 查看更多 »

威尼斯共和国

威尼斯共和国(威尼斯语:Serenìsima Repùblica Vèneta;意大利语:Serenissima Repubblica di Venezia)是意大利北部威尼斯人的城邦,以威尼斯为中心。它存在于8世纪至1797年。拉丁语称其为Serenissima,意思是“最尊贵的”,聖馬爾谷獅子為其國徽象徵。.

新!!: 諾瓦拉戰役 (1849年)和威尼斯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庫斯托扎戰役 (1848年)

庫斯托扎戰役發生於1848年7月24日及25日,是第一次義大利獨立戰爭的一部份,交戰雙方分別是約瑟夫·拉德茨基元帥率領的奧地利軍隊,以及薩丁尼亞國王卡洛·阿爾貝托指揮的部隊。.

新!!: 諾瓦拉戰役 (1849年)和庫斯托扎戰役 (1848年)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德國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其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新!!: 諾瓦拉戰役 (1849年)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拉德茨基·冯·拉德茨

约翰·约瑟夫·文策尔·拉德茨基·冯·拉德茨伯爵(Johann Josef Wenzel Graf Radetzky von Radetz,英语:Count John Joseph Wenceslaus Radetzky of Radetz,捷克语:Jan Josef Václav hrabě Radecký z Radče),波希米亚贵族和奥地利军事将领,民族英雄。拉德茨基元帅在军事生涯逾70年,直到他去世时91岁,他赢得1849年3月23日著名的诺瓦拉战役的胜利。 老约翰·斯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即是题献给拉德茨基的。 Category:奥地利人 Category:捷克人 Category:奥地利陆军元帅.

新!!: 諾瓦拉戰役 (1849年)和约瑟夫·拉德茨基·冯·拉德茨 · 查看更多 »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

維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或譯作維托里奥·伊曼紐二世)()薩丁尼亞-皮埃蒙特國王(1849年~1861年在位),義大利統一後的第一個國王(1861年~1878年)。.

新!!: 諾瓦拉戰役 (1849年)和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 · 查看更多 »

罗马共和国 (19世纪)

羅馬共和國是一個僅存在四個月的國家,建立於1849年2月,當時的教皇国被、朱塞佩·马志尼和推翻。 先前在教皇国的統治下,猶太教雖具合法地位,同時猶太人可實行猶太教的傳統,但在眾多方面卻受歧視和反對;而除天主教和猶太教外之宗教則遭禁止。於羅馬共和國成立後,其憲法保障宗教自由,而教皇有治理天主教教會的權力;此外,羅馬共和國憲法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廢除死刑的憲法。.

新!!: 諾瓦拉戰役 (1849年)和罗马共和国 (19世纪) · 查看更多 »

特里诺

特里诺(Trino),是意大利韦尔切利省的一个市镇。总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7669人,人口密度109.6人/平方公里(2009年)。ISTAT代码为002148。.

新!!: 諾瓦拉戰役 (1849年)和特里诺 · 查看更多 »

韦尔切利

韦尔切利(Vercelli),意大利北部皮埃蒙特大区韦尔切利省城市,为韦尔切利省省会。人口约4.7万。该城市大约建于公元前600年左右。.

新!!: 諾瓦拉戰役 (1849年)和韦尔切利 · 查看更多 »

莫尔塔拉

莫尔塔拉(Mortara),是意大利帕维亚省的一个市镇。总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15638人,人口密度300.7人/平方公里(2009年)。国家统计(ISTAT)代码为018102。.

新!!: 諾瓦拉戰役 (1849年)和莫尔塔拉 · 查看更多 »

諾瓦拉

諾瓦拉(義大利語:Novara)是位於義大利西北部皮埃蒙特大區諾瓦拉省的一個城市,諾瓦拉省的首府所在地。諾瓦拉是從米蘭到都靈和熱那亞到瑞士的商業路線上重要的交通樞紐。 该市的制高点为诺瓦拉圣高登扎奥大殿的钟楼,高121米。.

新!!: 諾瓦拉戰役 (1849年)和諾瓦拉 · 查看更多 »

都灵

都灵(Torino ;皮埃蒙特語:Turin ;Augusta Taurinorum),中国大陆和港澳地区稱為都--靈,台湾稱為--,是位于意大利北部的重要城市,皮埃蒙特大区和都灵廣域市的首府。它坐落在波河的左岸,距離米蘭大約,阿尔卑斯山环绕在城市的西北。都灵中心区有面积130.17km²,人口911,534,是意大利人口第四多的城市;都灵城市区有面积1,126.6 km²,人口1,745,221;都灵都市圈有面积1,977 km²,人口2,200,000(占意大利总人口的3.4%)。 都灵是一国际化的欧洲城市, 都灵有时被称为“意大利自由的摇篮”、、“阿尔卑斯之都”、“萨沃亚之都”。它拥有众多的文化設施和其他名胜。都灵因为它的巴洛克、洛可可和新古典主义法式建筑而举世闻名。它的很多广场、城堡、庭园和宫殿(如贵妇宫),都是由西西里建筑师菲利波·尤瓦拉建造的,他在设计时借鉴了法国经典建筑凡尔赛宫。 这些法式建筑的典范包括:王宫、斯杜皮尼吉行宫和苏佩尔加大教堂。許多意大利高等教育機構位於此地,如都灵大学、都灵理工大学、都灵美术学院等。还有许多重要和著名的博物馆,如埃及博物馆 和安托内利尖塔。 都灵曾经是欧洲重要的政治中心。1563年,它成为了萨伏依公国的首都,随后是萨伏依王室统治下的萨丁尼亚王国的首都,最后是意大利统一之后的第一个首都(1861年—1865年)。 同时,它也是萨沃亚王室(意大利王室)的故乡。 虽然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它的大部分政治意义和重要性都丢失了,它还是在战后成为了欧洲重要的工业、商业和贸易的集散地。它现在是意大利的工业中心之一,和米兰、热那亚组成了“工业铁三角”。从经济上来说,都灵紧随罗马和米兰之后,是意大利第三大城市。 它的GDP高达58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78位。 虽然不像罗马、米兰那样是“世界级城市”,GaWC评其为“适合发展”级别。 都灵是意大利汽车制造业的摇篮,被称为“意大利汽车之都”或者“意大利的底特律”。是汽车品牌菲亚特、蓝旗亚和阿尔法·罗密欧的总部所在地。 都灵还拥有足球俱乐部尤文图斯和都灵,举办过200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一些国际空间站设备,如和谐号节点舱和哥伦布实验舱,也是在都灵制造的。.

新!!: 諾瓦拉戰役 (1849年)和都灵 · 查看更多 »

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Alpen;Alpes;Alpi;Alpe)是一座位於歐洲中心的山脈,它覆蓋了意大利北部邊界、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文尼亞。它可以被细分為三個部分,從地中海到白朗峰的西阿爾卑斯山,從瓦莱达奥斯塔到布伦纳山口(奥地利和意大利交界處)的中阿爾卑斯山,從布伦纳山口到斯洛文尼亞的東阿爾卑斯山。歐洲許多大河都發源於此,水力資源豐富,為旅遊、度假、療養勝地。 阿爾卑斯山共有128座海拔超過4000公尺的山峰,其中最高峰白朗峰海拔4810.45公尺,位於法國和意大利的交界處。山脈呈弧形,長1200公里,寬130~260公里,平均海拔约3000公尺,總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北邊是水氣較多的氣候,而南邊則較為乾燥,雨量很少。.

新!!: 諾瓦拉戰役 (1849年)和阿尔卑斯山 · 查看更多 »

薩丁尼亞王國

撒丁王国()是意大利过去的一个王国。後來的義大利於薩丁尼亞王國的基礎上統一。.

新!!: 諾瓦拉戰役 (1849年)和薩丁尼亞王國 · 查看更多 »

波爾圖

波尔图(Porto),是葡萄牙北部一個面向大西洋的港口城市,2011年人口为130万,城市面积为389平方千米,, March 2010是葡萄牙第二大城市(次于里斯本)和第一大港,兼波尔图区省會及北部大區的行政、經濟與文化中心。市內擁有葡萄牙國內著名的足球會-zh-cn:波尔图;zh-hk:波圖;zh-mo:波爾圖;zh-tw:波爾圖;-與知名建築波尔图音乐厅。 波爾圖市由十五個子分區組成,北部接壤馬杜辛紐什、和麥雅衛星都市,東部與貢多馬爾市接壤;市區南部流有源自西班牙的北部第一大河杜羅河,對岸遙望加亞新城(Vila Nova de Gaia),西面則向大西洋。 葡萄牙的國名與波酒都源於這城市。其舊城區與周圍產酒區是世界文化遺產。.

新!!: 諾瓦拉戰役 (1849年)和波爾圖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諾瓦拉戰役 (1849年)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