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卫国
衞國,中国周朝諸侯國,姬姓,周武王弟康叔後裔。先後建都於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一带。 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其同母少弟康叔於衛。康叔初封在康國(今河南禹縣西北),康叔封此國號曰衛,即取舊地為名。金文中常見的康侯、康公都是指叔封及其子嗣。 周初衛康叔遵守周公教誨,「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政治來貫徹周法,治理得很成功。衛國成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任司寇。這樣,衛國實際上就交由其子庸伯統治。周厲王之前,衛國的歷史少見記述。周平王遷都時,衛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衛武公時一度強盛,為諸侯首領之一。 進入東周時期後由于内乱頻繁而衰弱,前661年被狄人所破,荒淫奢侈的衛懿公被狄人所殺,衛也失國,僅剩五千遺民在宋國、鄭國等國的資助下寄居於曹國。依賴齊桓公的援助,前659年遷衛於楚丘(河南滑縣東),重新建國,方才得以續存,從此淪為小国。衛文公時,國力有所恢復。衛成公元年(前629年),衛為避狄人侵擾,又遷帝丘(河南濮陽),經百年休養生息,經濟始現繁榮。 春秋晚期,衛國孫氏、宁氏專權,君臣關係不和。在孙氏投晋、宁氏被灭之后,卫国又出现了衛後莊公与卫出公父子争国的事件,国力进一步削弱。進入戰國,衛已衰敗,夾在趙、魏、齊、楚之間茍延殘喘。 前343年,魏廢姬姓衛君改立衛靈公的別支後裔子南氏為衛君。前254年,衛終於被魏國兼併,成為其附庸。前252年,魏安禧王改立其駙馬衞元君為衛君。衞元君只是一個封君,是诸侯国國內拥有爵位和封地的人,他不再是诸侯,因此其领地也不能称之为国。前241年,秦攻魏,把衛國原有的濮陽一帶歸入東郡,立姬姓後代衛君角為衞君,並將把他移到野王(河南沁陽),衛又成了秦的附庸。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國滅亡。衛國是周諸侯國中最後一個被秦滅亡的國家。 另一種說法是衛國並非被秦二世廢滅,日本史學家認為因春秋戰國的「立年改元」或「逾年改元」的紀年系統造成的混亂,導致司馬遷誤認衛國多出十二年國祚,也就是衛國是亡於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前221年。這種見解為周振鶴所贊同。.
查看 解揚和卫国
宋国
宋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國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和安徽淮北一带。.
查看 解揚和宋国
宋文公
宋文公(),本名子鮑,宋前昭公之庶弟。 宋前昭公七年(前611年),宋襄公夫人使人殺死宋前昭公於孟諸之藪,改立公子鮑,是為宋文公。隔年,晉靈公即派大將荀林父與諸侯出兵伐宋,追究此事。但因宋文公得民心,又賄諸侯,諸侯反承認其地位合法,此事遂不了了之。 前589年,宋文公去世。开始厚葬并用活人殉葬。《左传》这样说:“宋国的大臣华元、乐举有失为臣之道。臣子,是为国君去掉烦乱解除迷惑的,因此要冒死去谏诤。现在这两个人,国君活着的时候就由他去放纵作恶,死了以后又增加他的奢侈,这是把国君推入邪恶里去,这不能算是臣子。”.
查看 解揚和宋文公
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漢族先民所著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十三經中篇幅最長,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內傳》,《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穀梁傳》合称“春秋三传”。.
查看 解揚和左传
伯宗
伯宗,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 前594年,伯宗劝晋景公,不要以攻打楚国救援宋国,引用了一句明言:“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其含义为“虽然晋国强大,也无力战胜楚国”。现代汉语的成语“鞭长莫及”由此而来。其后,被三郤(郤至、郤犨、郤錡)以讒言誣賴而被杀,其子伯州犁投奔楚国,伯州犁的孙子伯否在楚国内乱後,又投奔吴国。.
查看 解揚和伯宗
利益
利益是能滿足人物或團體需求的事物。.
查看 解揚和利益
衛成公
衞成公,姬姓,名鄭,是衞文公之子,是衛君瑕之兄,在位二年後,大夫元咺攻衞成公,成公因此出奔。晉文公重耳討伐衛國,分其地予宋國,討前過路時對他無禮及晉欲假道於衛救宋被拒之罪。衛成公遂出奔陳國。兩年後,趁衛成公被晉國囚禁在周都期間,立其弟公子瑕為君。不久,後遭政變,公子瑕奔逃不及,連同元咺遭衛國大夫周顓、治廑所殺。 不久,晉文公攻衛君瑕,卫成公复位,再在位三十二年後死。.
查看 解揚和衛成公
賄賂
賄賂、受賄罪是指個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而這些利益并不能從正常的合法途徑中得到。此為貪污犯罪之一。.
查看 解揚和賄賂
赵盾
赵盾,又称赵宣子、赵孟。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衰之子,赵同、赵括、赵婴齐之兄。.
查看 解揚和赵盾
蔿賈
蔿賈(),中国春秋時期楚国将軍、政治人物。羋姓、蔿氏、諱賈、字伯嬴。蔿章之孫、蔿呂臣之子、据说是孫叔敖之父。辅佐楚成王、楚穆王、楚庄王三代。 前611年,他领兵平定庸国,前608年,晋国趙盾会盟陳国、宋国攻打郑国。蔿賈受命,救援郑国,北林之战大破晋、陳、宋合軍,擒获晋大夫解揚。 子文去世后,子文之子子揚为令尹,子越为司馬、蔿賈为工正。之後,他诬陷子揚,子揚被杀。子越为令尹,蔿賈任司马。前605年,蔿賈被子越杀死。.
查看 解揚和蔿賈
鄭國
鄭国,别名为奠国,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姬姓,伯爵。.
查看 解揚和鄭國
金融信用
金融信用(Credit),即提供贷款和产生债务。在许多场合,金融信用也可以指借债方偿还债务的信誉和能力。信用意指一個人能夠先取得金錢或是商品,日後再行付款的限度。 信用产生的另一种方式是商品交易过程中的延迟付款。在延遲期限前還清欠款,就是正面的信用紀錄,所以時常欠款又還清的人反而比不曾借錢動用信用的人有更好紀錄「成績」,信用額度也更容易擴大。 如果過時限借錢不還稱為违约。對象是金融機構的話,個人违约状况會被在信用資訊的数据库(例如台灣的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註記,各家金融機構於承作借款業務前都會先查詢。在多數國家,违约严重时再次向合法金融機構借款会很困难,直到协议或法庭作出判決后得到解决。而即使已還款,違約記錄的註記也可能會揭露數年的時間。。.
查看 解揚和金融信用
陳靈公
陳靈公(?-前599年),媯姓,名平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陳國的第十九任國君,在位期間是前613年-前599年。 他在位期間,陳國與楚國有幾次戰爭,後來和睦。但是他最有名的,卻莫過於與夏姬之間的醜聞。靈公與其臣子孔寧、儀行父都與大夫夏徵舒的母親夏姬私通,三人甚至在上朝時都拿出夏姬的內衣互相嬉戲。另一個臣子泄冶看不過去,便進言靈公,希望他能做好人民的榜樣。靈公將此事告訴孔寧與儀行父,兩人要求殺死泄冶,靈公便把泄冶殺了。他們的醜聞傳遍全國,陳國百姓甚至作詩諷刺他們的醜行。有一天君臣三人又去夏姬家中,靈公向兩位臣子說:「徵舒長得很像你們啊。」兩位臣子也回稱:「也很像國君您啊。」聽聞此話的夏徵舒,極為憤怒,便在靈公喝完酒離開夏家時,在門外將靈公射殺。 靈公死後,孔寧與儀行父逃往楚國,而陳國太子陈午逃往晉國,夏徵舒自立為陳侯。第二年,楚莊王討伐夏徵舒並殺之,迎回媯午,立為陳成公。直到陳國平亂後的成公二年,才正式將靈公下葬。.
查看 解揚和陳靈公
陈国
陳,出 土金文資料作敶,是中國歷史上西周至春秋時代的一個媯(汉语拼音 guī 注音:ㄍㄨㄟ 廣東話:gwai1 读如“归”)姓諸侯國,是帝舜後裔,為三恪和春秋十二諸侯之一。建國君主為担任周文王的陶正一職(也就是掌管製作陶器的官),的遏父(又稱閼父)之子胡公满。根据胙土命氏的规定,赐命为陈氏,遂名陈滿,《說文解字》陳 段玉裁注在位60年,薨于公元前986年,谥號胡公,史稱陳胡公,為陳氏与胡氏的得姓始祖。周武王並將長女大姬嫁給他,備以三恪,奉祀舜帝《禮記·樂記》所述:“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車,封帝舜之後於陳。”。 陳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城關一帶),轄地最大时达十四座城邑,大致為現在的河南東部和安徽部分。從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殺陳湣公為止,陳國共歷二十五世,延續五百六十多年。陳亡後,陳的分支——仕齊的公子陳完的後裔於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
查看 解揚和陈国
楚庄王
楚莊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吕、侣),楚穆王之子。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一作荆莊王,是東周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之一,名列春秋五霸。.
查看 解揚和楚庄王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前403年),简称春秋, 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當時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併」(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於表面上仍獲尊重。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平王東遷到洛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傳》記載之終(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諸侯國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餘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查看 解揚和春秋时期
曹文公
曹文公,即姬壽,為春秋諸侯國曹國君主之一,他為曹昭公兒子,承襲曹昭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23年。.
查看 解揚和曹文公
晋国
晋国,是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原名唐,领地在今山西省,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晉是重要的封國,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一個。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说太原西南),晋獻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晉景公時遷都新田,稱之為新絳,遗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因為春秋初年晉國發生過小宗曲沃篡奪大宗的曲沃克晉,以及晋献公時的骊姬之乱兩件宗室內鬥事件,為避免歷史重演,晉文公開始除太子以外,國君其他兒子及兄弟皆要遷離晉國,《左传》称“晋无公族”,有別於其他國家。晉靈公時,晉的卿大夫勢力開始壯大,成公即位後,封異姓卿大夫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漸成為晉國政權的主導力量。晉平公以後,六卿的實力凌駕於國君之上,形成了六卿執政。晉定公時,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卿族的平衡被打破。到晉出公時,魏氏、韓氏反戈一擊聯合趙氏滅掉最強大的知氏,晉國名存實亡。終於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从晋国中分裂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而晋国仅剩两城,苟延残喘80年后被韩、赵完全瓜分。 三家分晋被視為戰國時期的開始,宋代司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將此事作為開篇。以血緣關係來看,韩国王室是晉國君主的後裔。.
查看 解揚和晋国
晋灵公
#重定向 晉靈公.
查看 解揚和晋灵公
晋景公
晋景公,姬姓,名獳,一名據,是中国春秋時代諸侯國晋国的一位君主。為晉文公之孫、晉成公之子。於前599年繼其父晉成公在位,至前581年去世,共計十九年,之後由其子晉厲公繼位。晋景公曾被楚国打败,使楚庄王成为霸主,不过晋景公亦曾攻败齐国。晉景公在晚年將國都由絳遷往新田(今山西侯馬),並改稱新絳。之後又發兵消除專政的趙氏家族,取得了公室對卿族的第一次勝利。.
查看 解揚和晋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