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剑南西川节度使

指数 剑南西川节度使

剑南西川节度使,简称西川节度使,唐朝在今四川省西部设立的节度使。 至德二载(757年)分剑南节度使西部设置。治所在成都府,管辖成都府、彭州、蜀州、汉州、眉州、嘉州、邛州、简州、嶲州、戎州、维州、合州、文州、扶州、奉州、霸州、姚州、资州、茂州、黎州、雅州。763年,增加通州、巴州、蓬州、渠州,后归山南西道节度使。又增加松州、当州、悉州、柘州、翼州、恭州、真州、环州、静州。十二月,剑南西山地区被吐蕃占领,文州归山南西道节度使。764年,与东川节度使合并,下辖43州:成都府、彭州、蜀州、汉州、眉州、邛州、嘉州、嶲州、黎州、戎州、维州、茂州、雅州、合州、文州、扶州、奉州、霸州、松州、当州、悉州、柘州、翼州、恭州、真州、环州、静州、姚州、梓州、渝州、遂州、简州、资州、昌州、绵州、龙州、剑州、普州、荣州、陵州、阆州、泸州。767年,再分割,西川下辖成都府、彭州、蜀州、汉州、眉州、邛州、嘉州、嶲州、黎州、戎州、维州、茂州、雅州、合州、扶州、奉州、姚州、霸州、柘州、翼州、恭州、环州、静州、真州。768年增加静州。795年,增统押近界诸蛮及西山八国云南安抚使。805年增加古州。809年增加简州、资州。 西川节度使长期管辖成都府和彭州、汉州、眉州、嘉州、邛州、简州、资州、茂州、黎州、雅州以西各州,相当于今天成都平原及其以西以北和雅砻江以东的地区。 865年,南诏占领嶲州,868年嶲州、蜀州、雅州、眉州、邛州、嘉州、黎州设立定边节度使。870年,废除定边节度使。882年,眉州设保胜防御使,彭州、蜀州、汉州设立防御使。888年,蜀州、雅州、邛州、黎州设立永平军节度使,彭州、茂州设立威戎节度使。891年,废除永平节度使。892年,彭州归龙剑节度使。897年,合州归武信节度使。唐朝末年王建以此地为根据地建立五代十国前蜀。.

87 关系: 劉闢南诏古州吐蕃合州夏侯孜奉州姚州安抚使崔光远巴州巂州严武 (唐朝)五代十国彭州市当州嘉州唐朝前蜀剑南节度使剑州四川省王建 (前蜀)王播简州绵州翼州真州眉州牛丛白敏中节度使韦皋韋昭度遂州静州袁滋裴冕高崇文高駢高适魏谟路岩黎州龙州县霸州市茂州蜀州郭钊郭英乂...阆州资州邛州蓬州至德雅州雅砻江通州陵州柘州恭州李夷简李佶李德裕李回李固言李福 (唐朝)李茂貞松州杜鸿渐杜悰梓州楊嗣復武元衡段文昌汉州泸州市渝州渠州戎州成都平原成都府昌州文州悉州扶州普州 扩展索引 (37 更多) »

劉闢

刘闢(),字太初,唐代官员。 贞元进士及第,被韦皋招募,官至御史中丞。永贞元年(805年)八月,韦皋逝世之后,時劉闢為西川節度副史,上书请朝廷封他为西川节度使。唐宪宗封袁滋为节度使,改封刘闢为给事中。刘闢起兵抗旨,阻止袁滋进入西川,宪宗刚刚即位,实力不足,于是改封刘闢为检校工部尚书,领剑南西川节度使。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刘闢要求兼领三川,让同僚卢文若领东川节度使,被拒绝之后发兵进攻梓州。朝廷派御史大夫、左神策行营指揮使高崇文、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讨伐。正月末,刘闢攻陷梓州,擒节度使李康。二月,严砺破剑州,斩剑州刺史文德昭。三月,严砺收复梓州,刘闢送还李康求和,但是高崇文用作战不利的罪名将李康斩首。四月,宪宗封高崇文为东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六月,高崇文破江州、汉州。九月,阿跌光颜截断刘闢军粮道,锦江栅守将李文悦、鹿头关守将仇良辅先后献城投降。二十一日高崇文攻成都,刘闢、卢文若逃走投奔吐蕃,在羊灌田两人被追上,刘闢投岷江自杀未遂,被高霞寓骑将鸝定捕获,“擒于涌湍之中”。卢文若杀死妻儿后投江身亡。刘闢后来被判处斩,子刘超郎等九人也一并处斩。 唐宪宗评论为“生于士族,敢蓄枭心,驱劫蜀人,拒扞王命。肆其狂逆,诖误一州,俾我黎元,肝脑涂地,咸宜伏辜,以正刑典。”劉闢割據被滅,是元和中興中央攻略的第一步。 全唐诗中录有两首刘闢的登楼望月诗。.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劉闢 · 查看更多 »

南诏

南诏(738年-902年/937年),吐蕃人称之为姜域(),是8世紀时興起的位於中國西南部的古国,其国民主要由乌蛮和白蛮组成,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738年建立,从748年开始扩张至今雲南全境和贵州西部,到860年代极盛时的统治范围包括今中國的雲南全境、四川南部、貴州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以及緬甸北部、老挝北部、泰國北部地區和越南西北部地區。902年鄭買嗣自立為帝,灭亡南诏,建立大長和国。史学界有时将902年至937年大理国成立前的历史亦算作南诏。.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南诏 · 查看更多 »

古州

古州,唐朝时设置的州。曾改名乐兴郡。 下州。贞观十二年(638年),李弘节开夷獠置。土贡:蜡。二百八十五户。管辖三县:乐预县(宝应元年(762年)更名乐山县)、古书县、乐兴县。地望在今贵州省黎平县。.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古州 · 查看更多 »

吐蕃

吐蕃(,拉薩話:,意为“大蕃”)是历史上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藏人政权,由松赞干布到朗達瑪延续两百多年。.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吐蕃 · 查看更多 »

合州

合州,中国古代的州。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置合州,治所在石镜县(今重庆市合川区)。因涪江、嘉陵江在合州南合流得名。隋文帝开皇末年,改为涪州。隋炀帝大业初年,改为涪陵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为合州。天宝、至德时一度曾改巴川郡。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武胜县和重庆市合川区、铜梁县、大足区等区县地。宋朝改州治石镜县为石照县。属潼川府路。因受元军围攻,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移治钓鱼山(今合川市东)。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蒙哥汗死于此。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南宋安抚使王立以城降。二十年(1283年),为散郡,并录事司、赤水入石照县。二十二年(1285年),改为州,隶重庆路。领三县: 铜梁县、定远县、石照县。明朝时,属重庆府。洪武时,省石照县入合州。清朝仍属重庆府,为不辖县的散州。1913年废合州改为合川县。.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合州 · 查看更多 »

夏侯孜

夏侯孜(),字好学,爵封谯郡开国公,唐朝官员。在唐宣宗和唐懿宗年间拜宰相。.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夏侯孜 · 查看更多 »

奉州

奉州,可以指:.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奉州 · 查看更多 »

姚州

姚州可以指:.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姚州 · 查看更多 »

安抚使

#重定向 經略安撫使.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安抚使 · 查看更多 »

崔光远

崔光远(),出身博陵崔氏,唐朝将领。 祖父崔敬嗣在武则天时曾任房州刺史。崔悦之子,史稱“虽无学术,颇有祖风,勇决任气”,开元末年为蜀州唐安令,与杨国忠是赌友,官职累迁至左赞善大夫。天宝十一载(752年),京兆尹鲜于仲通推举崔光远为长安令。十四载(755年),迁任京兆少尹,同年吐蕃赞普去世,出使吐蕃吊祭。十五载五月,出使回来,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往四川成都,下诏留光远为京兆尹、兼御史中丞,充西京留守采访使。安禄山进入长安后,任命他继续任京兆尹。八月,回纥同罗部与安禄山军发生内讧,崔光远乘机逃离长安,前往灵武拜见唐肃宗。唐肃宗大悦,擢拜他御史大夫,仍然兼任京兆尹,派他去渭北召集归顺官吏。 唐军收复长安后,崔光远以功拜为特进,行礼部尚书,封鄴国公,食实封三百户。乾元元年(758年),兼御史大夫。五月,为河南节度使。八月,代张镐为汴州刺史,兼本州防御使。十二月,代萧华为魏州刺史,充魏州节度使。受安军离间,冤杀手下善战勇将李处崟,守不住魏州城,连夜突围过河跑回京城,肃宗以他是功臣,不之罪,除太子少保。 襄州将士康楚元、张嘉延率众为乱,攻陷荆、襄、澧、朗等州,唐朝廷以光远兼御史大夫,持节荆襄招讨,仍充山南东道处置兵马都使,率军围剿。乾元三年,除凤翔尹,充本府及秦陇观察使。崔光远在任时好玩樗蒲赌酒,将军国大事放置不理,境内土贼郭愔等勾结党项人及奴剌人、突厥人,掳掠州县,杀死监军使,围攻黄戍。唐肃宗将他召还,以李鼎代替。 上元二年(761年)四月,东川节度使李奂奏请撤换剑南节度使段子璋,由此招来段子璋报复,段子璋举兵反唐,袭李奂于绵州,唐朝廷以崔光远继任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仍兼御史大夫。同年五月,崔光远率部將花敬定協助李奂攻克绵州,擒杀段子璋。花敬定卻纵兵大肆掳掠,妇女有金银臂钏,兵士皆砍断其手腕掠夺财物,殘殺了數千人。崔光远由于不能禁止,唐肅宗以高適代崔光遠為節度使,并将崔光遠下獄,卒於獄中。子崔千齡、崔搆、成都少尹崔據。.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崔光远 · 查看更多 »

巴州

#重定向 巴州区.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巴州 · 查看更多 »

巂州

巂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武陵王萧纪置。北周天和五年(570年),改为西宁州,旋又改严州。隋朝开皇六年(586年)复为西宁州,十八年又改为巂州。治所在越巂县(今四川省西昌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冕宁、越西、美姑以南,金沙江以西以北,盐源、盐井以东地区。大业初年,又改为越巂郡。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巂州。旋置都督府,都督十六羁縻州。至德二载(757年)陷于吐蕃。贞元十三年(797年)收复。太和五年(831年)州治为南诏所据,六年移治台登县(今四川省冕宁县南)。咸通后全境入南诏,改置建昌府。 Category:南梁的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凉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3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9世纪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巂州 · 查看更多 »

严武 (唐朝)

嚴武(),字季鷹,華州華陰人。唐朝中书侍郎嚴挺之之子。唐朝將領,曾大破吐蕃,以功进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他与杜甫交好,但因为个人性情暴躁,多次想要杀死杜甫。.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严武 (唐朝) · 查看更多 »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五代十国 · 查看更多 »

彭州市

彭州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中部,是成都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成都西北36公里,面积1420平方公里,人口77万。.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彭州市 · 查看更多 »

当州

当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置,治所在通轨县(今四川省黑水县北)。属剑南道。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黑水县。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江原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当州。元朝时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阿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黑水县 Category:64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当州 · 查看更多 »

嘉州

#重定向 嘉州 (北周).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嘉州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前蜀

前蜀(907年—9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由王建建立的政权,十国之一。前蜀疆域辽阔,东控荆襄,南通南诏,西达维州(今四川理县),北过秦州(今甘肃天水),占领了今天四川、湖北、陕西以及甘肃大部,贵州全部以及云南部分地区,方圆数千里。 前蜀是唐朝的“蜀王”、西川节度使王建在成都建立的,早在891年,王建就开始统辖全川。903年,唐昭宗封王建为蜀王。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王建不服后梁统治,建国号“蜀”,史称“前蜀”,定都成都。917年,行刘备在成都称汉故事,改国号为汉,次年又恢复国号蜀。 王氏父子共统治两川35年。前蜀初年,王建励精图治,开拓疆土,兴修水利,注重农桑,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在拥有沃地千里、丰饶五谷的成都平原的情况下,前蜀的经济、文化、军事大大的发展,成为了当时的一个强国。可是王建死后,继承人王衍奢侈无度,残暴昏庸,后唐趁机伐蜀,蜀军溃败,成都沦陷,前蜀灭亡。 今日成都前蜀永陵(王建墓)規模頗可觀。.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前蜀 · 查看更多 »

剑南节度使

剑南节度使,开元七年(719年)升剑南度支营田处置兵马经略使设置剑南节度使,为天宝十节度之一。 治所在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主要辖区是益州、彭州、蜀州、汉州、眉州、绵州、梓州、遂州、邛州、剑州、荣州、陵州、嘉州、普州、资州、巂州、黎州、戎州、维州、茂州、简州、龙州、雅州、泸州、合州25州和昆明军。相当于今四川省中部。后来辖境有所扩大,增加翼州、当州、柘州、松州、恭州、姚州、悉州、奉州、霸州、保宁都护府。统辖天宝军、平戎军、昆明军、宁远军、江南军、澄川军。至德二载(757年)分割为东川节度使、西川节度使。.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剑南节度使 · 查看更多 »

剑州

剑州,可能指:.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剑州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四川省 · 查看更多 »

王建 (前蜀)

前蜀高祖王建(),字光圖,五代十國时期前蜀開國皇帝(907年—918年在位),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王建 (前蜀) · 查看更多 »

王播

王播(),字明敭,太原(今山西太原)人。进士出身。宪宗、文宗时,历官剑南西川节度使、淮南节度使、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等职,又长期任盐铁转度使。在职期间,善于聚敛搜刮,加重铜、盐等税,虽正税不足,反而每月能以钱物供奉皇帝,名为“羡余”。在淮南任所,虽遇大旱,扔搜刮不已,致使民怨沸腾。自淮南还京,进银碗三千四百、绫绢二十万匹,被封为太原郡公。卒,谥曰敬。工书,尝书唐凤翔尹李晟为国修寺碑。 B Category:唐朝宰相 Category:唐朝郡公 Category:唐朝軍事人物 Category:西川节度使 Category:淮南节度使.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王播 · 查看更多 »

简州

州,可以指:.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简州 · 查看更多 »

绵州

绵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五年(585年)改潼州置,治所在巴西县(今四川省绵阳市东)。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绵阳、江油、安县等市县地。大业初年,改为金山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绵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巴西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绵州。户六万五千六十六,口二十六万三千三百五十二。下辖八县:巴西县、昌明县、魏城县、罗江县、神泉县、盐泉县、龙安县、西昌县。 宋、元辖境略有变化。宋朝时属成都府路,元朝时属潼川府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巴西县入本州。明朝时属成都府。清朝时,绵州境相当今绵阳、安县、北川、绵竹、梓潼、德阳市县地。雍正五年(1727年),升为綿州直隸州。1913年废,改为绵阳县。盛产井盐和丝绵织物。.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绵州 · 查看更多 »

翼州

翼州,可以指:.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翼州 · 查看更多 »

真州

真州,可以指:.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真州 · 查看更多 »

眉州

眉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平蜀,次年改青州为眉州,治所在通义县(北周改安乐县,后改齐通县,隋复名通义,宋改眉山县。今四川省眉山市)。隋朝大业初年废。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复置。天宝、乾元时曾改通义郡。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眉山、彭山、丹棱、洪雅、青神等县地。 宋朝时,属成都府路。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州治眉山县入州。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降为县,十三年(1380年)复升为州,治据今眉山县。直隶四川布政司。清朝时,属四川省。1913年废州为眉山县。.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眉州 · 查看更多 »

牛丛

#重定向 牛藂.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牛丛 · 查看更多 »

白敏中

白敏中(),字用晦。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詩人白居易從弟。 少孤,與賀拔甚友好,唐穆宗長慶(821年—824年)初中進士,義成節度使李聽聘為幕僚。入朝為右拾遺,高元裕引薦為侍御史、左司員外郎。宣宗立,以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李德裕往來密切,被視為李(德裕)黨。大中元年(847年),李德裕遭貶,出為荊南節度使,白敏中詆毀李德裕,將李黨中人全部貶謫到朱崖州(今海南)。後任尚書右仆射,封太原郡公,“自員外,凡五年十三遷”。 大中二年(848年),唐宣宗令敏中為萬壽公主選佳婿,敏中推薦鄭顥,當時鄭顥已定親於盧氏,硬是被迫娶公主,婚後不幸福,鄭顥恨之,多次彈劾白敏中。大中五年(851年),被崔鉉、鄭顥排擠,出任邠寧行營都統。咸通二年,出爲鳳翔節度使,以年老再三辭任,除東都留守,以太傅致仕。谥丑(白敏中致仕的那一年病逝,但是唐懿宗同意白敏中退休的正式詔書卻遲遲未到。太常博士曹鄴稱白敏中“病不堅退,驅逐諫臣,怙威肆行”,所以給白敏中定了一個諡號為“丑”,這是個惡諡。)。 三子:白順求,字幾聖;白崇嗣,字光祚;白傅規,字慶餘。.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白敏中 · 查看更多 »

节度使

节度使,中國、越南、朝鮮古代軍事將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後來在中國和越南成為地方军政长官,簡稱節度、節使、節帥。唐代驻守於各道的武将称为都督,都督带使持節的称為节度使。一般情況下也時常稱持節的各鎮守軍官,如觀察使、招討使和安撫使等為節度使。.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节度使 · 查看更多 »

韦皋

韦皋(),字城武,京兆万年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境)人,唐朝官员。.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韦皋 · 查看更多 »

韋昭度

韋昭度(),字正紀,京兆人。唐朝官员。.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韋昭度 · 查看更多 »

遂州

遂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周闵帝元年(557年)置,治所在方义县(今四川省遂宁市)。隋朝大业初年,改遂宁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改遂州。天宝初年又改遂宁郡,乾元初年仍改遂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遂宁、蓬溪,重庆市潼南等市县。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升遂宁府。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重庆的州 Category:遂宁行政区划史.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遂州 · 查看更多 »

静州

静州,可以指:.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静州 · 查看更多 »

袁滋

袁滋(),字德深,蔡州郎山县人,祖籍陈郡汝南县(今河南汝南)。唐朝官员,书法家。 元结内弟,经荐引入仕,授试校书郞,曾拜相,官终湖南观察使。 工书法,《旧唐书》称其“工篆籀书,雅有古法”。书迹传世极少。曾奉命出使南诏,在昭通盐津有其摩崖题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子袁郊。.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袁滋 · 查看更多 »

裴冕

裴冕(),字章甫,河东(今山西永济蒲州)人。河东裴氏东眷裴出身。 世代為河东冠族。天宝初年,以门荫迁升為渭南县尉。御史中丞王鉷充任京畿采访使,表为判官。历官殿中侍御史。又官河西行军司马。天寶十五載(756年),奉詔入京為御史中丞,後至灵武,与杜鸿渐、崔漪等请太子李亨即位,七月十二日,太子在灵武城南楼即位,改元為至德元年,裴冕跪稱“臣稽首上千萬歲壽。”以裴冕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肅宗移幸鳳翔,为尚书右仆射。兩京平定後,以功封冀國公。 裴冕性豪侈,喜好车服、美食、名马,自创巾子,其状新奇,人争效之,号为“僕射樣”。他在代替杜鸿渐为宰相后,小吏以俸钱文簿呈献给他看,他见自己的俸钱每月有二千余贯,当着家中子弟的面,就喜笑颜开。.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裴冕 · 查看更多 »

高崇文

崇文(),唐代名將,幽州人。先祖是渤海郡(今河北省沧州市)人。崇文不識字,樸實莊重、沈默寡言。曾大破吐蕃、收復西川,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南平郡王,贈司徒。.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高崇文 · 查看更多 »

高駢

駢()中国唐朝後期名將,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孫,先世為渤海郡人,遷居幽州。后封渤海郡王。.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高駢 · 查看更多 »

高适

適(),字达夫,沧州渤海人(今河北景县)。唐朝邊塞诗人,詩詞語言質樸,風格雄渾,與岑參並稱“高岑”。.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高适 · 查看更多 »

魏谟

魏--《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六,一作魏谟《新唐书》卷九十七:徵五世孙谟。(),字申之,唐朝官员,唐宣宗年间拜为宰相。.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魏谟 · 查看更多 »

路岩

路岩(),字鲁瞻,魏州冠氏(今山东冠县)人。 其父路群,字正夫,能寫文章。唐代大中年間进士,歷官屯田员外郎、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左仆射等。唐懿宗很看重他,咸通五年以翰林學士、兵部侍郎銜拜相,三十六歲即居相位。咸通十一年,与駙馬韦保衡以同昌公主病死之事逼害劉瞻。不久即与韦保衡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人稱之“牛头阿旁”。咸通十二年(871年),与韦保衡不和,罢相,为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僖宗即位,贬为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刺史。路岩出城時,路人紛紛向他投擲瓦礫。京兆尹薛能是路岩在相位时所拔擢,路岩告訴薛能道:“临行,烦以瓦砾相饯!”薛能举笏答称:“向来宰相出任,京兆府无发兵防卫先例。”路岩感到惭愧。走到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改流放儋州(今海南省),途中再令自杀,并割取喉骨,交回復命。 路岩任宰相时,有人编歌谣《嘲四相》:“确确无论事,钱财总被收。商人都不管,货赂(路)几时休?”说的就是当朝宰相曹确、杨收、徐商、路岩。 有子路德延,字昌遠;路延規,字希聖。.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路岩 · 查看更多 »

黎州

黎州,可以指:.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黎州 · 查看更多 »

龙州县

龙州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辖县。位于广西西南边境,东部和南部与广西大新县、崇左市江州区、宁明县、凭祥市接壤,西部是越南高平省,边境线长184千米,面积2317.8平方千米。.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龙州县 · 查看更多 »

霸州市

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的一个县级市,由廊坊市代管,位于冀中平原东部,位于京、津、保三角地带中心,属环京津、环渤海城市群。.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霸州市 · 查看更多 »

茂州

茂州,唐朝到清朝的州。 贞观八年(634年),改南会州为茂州,治所在汶山县(今四川省茂县),相当于今四川省茂县、北川羌族自治县、汶川县。明朝初年废汶山县入茂州,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升为茂州直隶州。1913年,废除茂州。改为茂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阿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绵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3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2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茂州 · 查看更多 »

蜀州

蜀州,可以指:.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蜀州 · 查看更多 »

郭钊

郭钊(),唐朝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郭子仪之孙,父郭暧,母升平公主。唐代宗的外孙。 郭钊开始为太常寺奉礼郎。唐德宗时官至太子右庶子。唐宪宗时,因为身為郭贵妃的哥哥,历任邠宁节度使、司农卿。郭钊待人谦恭,不自恃自己是勋戚而骄奢淫逸。外甥唐穆宗即位后,历任河阳三城、晋绛慈隰节度使。唐敬宗时,召为兵部尚书、太常卿、司空。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南诏攻陷巂州,侵扰成都、梓州,又兼领西川节度使。他致书修好,使南诏退兵。次年,因病入朝,在途中去世。其妻是姑母长林公主的女儿沈素,生子郭仲文、郭仲武、郭仲恭、郭仲詞。 長子仲文娶扶風馬推的次女,生兩子三女,長孫名郭行章。.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郭钊 · 查看更多 »

郭英乂

郭英乂(),瓜州常乐人。陇右节度使、左羽林军将军郭知运第五子。安史之乱后掌管禁军,唐代宗时任剑南节度使,在成都横行不法,无所忌惮。因屡次抑压西山兵马使崔旰,崔旰出兵攻打成都,郭英乂军法严苛,部下皆叛,反攻英乂。他逃至简州,被普州刺史韩澄所杀,妻儿也被崔旰屠灭。.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郭英乂 · 查看更多 »

阆州

阆州,位于今四川省东北部,唐朝、宋朝时期设置的州。元朝时,升格为保宁府。.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阆州 · 查看更多 »

资州

资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置,治所在阳安县(今四川省简阳市西北),北周武成二年(560年)移治资阳县(今资阳市),隋朝开皇七年(587年),移治盘石县(今资中县)。“取资水为名”(《元和郡县志》)。大业初改为资阳郡。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资州,同年析置荣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资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资州。土贡:麸金、柑。户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口十万四千七百七十五。治所本在盘石县,咸通六年(865年)徙治内江县,七年复治盘石县。下领八县:盘石县、资阳县、清溪县、内江县、月山县、龙水县、银山县、丹山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内江、资阳、资中等市县地。 宋朝时,先后属梓州路、潼川府路。元朝废。至正末明玉珍复置。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降为资县。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复置,属四川省。辖境扩大,有今内江、资中、资阳、仁寿、井研等市县地。1913年废,改本州为资中县。.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资州 · 查看更多 »

邛州

邛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南朝梁设置邛州。唐朝初年,治所在仪政县(今四川省邛崃市东南),显庆年间治所迁至临邛县(今四川省邛崃市)。相当于今四川省邛崃市、大邑县、蒲江县。唐朝时,曾改邛州为臨邛郡。明朝初年降为邛县,成化年间为邛州直隸州。清朝相沿。1913年,废除邛州。改为邛崃县。.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邛州 · 查看更多 »

蓬州

蓬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周天和四年(569年)分巴、隆二州置。“因蓬山以为名”(《太平寰宇记》)。治所在安固县(今四川省营山县东北)。隋朝大业初废。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又分巴、渠、隆三州复置。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移治大寅县(广德初改名蓬池县,今仪陇县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咸安郡,至德二载(757年)改为蓬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蓬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仪陇县及营山、渠县两县部分地区。 宋朝时属利州路。元朝时属顺庆路。至元中移治相如县(今蓬安县)。明朝时属顺庆府。洪武四年(1371年),废相如县入州。清朝时不领县。1913年改为蓬安县。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南充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达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6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蓬州 · 查看更多 »

至德

至德有以下含义.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至德 · 查看更多 »

雅州

雅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雅州 · 查看更多 »

雅砻江

雅砻江(藏语:ཉག་ཆུ་ nyag-chu),古称若水、泸水,是长江宜宾市以上最大支流,也是长江上最长的支流。雅砻江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南麓,至四川省攀枝花市倮果注入金沙江(长江)。雅砻江干流全长1637千米,流域地跨四川省、青海省、云南省三省29个县市,是以藏、汉、彝为主的多民族地区。流域内水量丰沛,落差集中,水能蕴藏量大,为中国水电“富矿”之一,进入1990年代后逐步开发,并引起诸多争议。.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雅砻江 · 查看更多 »

通州

通州,中国古代的州:.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通州 · 查看更多 »

陵州

陵州,可以指:.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陵州 · 查看更多 »

柘州

柘州,中国唐朝时设置的州。 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开置柘州。下设柘县和乔珠县。以山多柘木为名,治所在柘县。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蓬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柘州。广德后陷落吐蕃,故治在今四川省松潘县叠溪营西。.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柘州 · 查看更多 »

恭州

恭州,可以指:.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恭州 · 查看更多 »

李夷简

李夷简(),字易之。唐朝政治人物。郑惠王李元懿四世孙。.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李夷简 · 查看更多 »

李佶

李佶,唐朝皇子,是唐懿宗的第三子,生母不详。 咸通三年(862年),李佶被他父亲唐懿宗封为蜀王,与魏王李佾、凉王李侹同封,十年(869年)五月受任为开府仪同三司、兼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不出阁。其后史书中没有记载他的情况。 后来宣武军节度使从事李振曾言“懿皇初升遐,韩中尉(韩文约)杀长立幼”,可能韩文约在拥立唐僖宗时杀害年长皇子,未详是否即李佶。   .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李佶 · 查看更多 »

李德裕

李德裕(),字文饒,趙州贊皇縣(今属河北省)人,唐朝宰相、詩人,爵至衛國公,因此又號李衛公。唐憲宗元和宰相李吉甫之子。中晚唐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領袖人物。.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李德裕 · 查看更多 »

李回

李回(),本名李躔,本字昭回,后改昭度,封陇西郡公,谥文懿,唐朝官员,唐武宗年间为宰相。.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李回 · 查看更多 »

李固言

李固言(),字仲樞,趙郡(今河北趙縣)人。唐朝官员,追赠太尉。 生於唐德宗建中二年(782年),元和六年(811年)首次科舉未中,在洛陽時有算命師告之:“紗籠中人,不用相問。”元和七年(812年)壬辰科狀元。太和初年,累官至户部郎中、知台杂。太和四年,李宗闵为宰相,任命他为给事中。六年,李固言迁工部侍郎,七年四月,转为尚书左丞(或作尚书右丞《新唐书· 列传第一百七》),奉诏定左右仆射上事仪注。 太和八年,李德裕辅政,李固言贬为华州刺史。不久李宗闵复用,召为吏部侍郎。第二年五月,进御史大夫。六月,李宗闵获罪,李训选李固言为门下侍郎、平章事(或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加崇文馆大学士。李训实际上厌恶李固言与李宗闵为朋党。九月,以兵部尚书出为兴元节度使(即山南西道节度使)。甘露之变后,唐文宗复召为平章事,仍判户部事。 开成二年(837年),寻进阶金紫光禄大夫,判户部事。其年十月,以门下侍郎、平章事出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代杨嗣复。唐文宗下令李固言复官门下侍郎。上表辞去门下侍郎,乃检校尚书左仆射。 840年,唐武宗登基,授尚书右仆射,当时崔珙、陈夷行以仆射的官职为宰相。所以李固言改检校司空兼太子少师,领河中节度使。以旧疾复发为少师,迁东都留守。武宗一朝,又任兵部、户部尚书。唐宣宗初年,还任尚书右仆射。累授检校司徒、东都留守、东畿汝都防御使。后以太子太傅官职分司东都。卒於唐懿宗大中十四年(860年),年七十八,追赠太尉。 二子:李懽,河南功曹參軍;李悦。.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李固言 · 查看更多 »

李福 (唐朝)

#重定向 李福.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李福 (唐朝) · 查看更多 »

李茂貞

李茂貞(),原名宋文通,深州博野(今河北蠡縣)人。唐末藩鎮之一,五代時期岐國君主。.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李茂貞 · 查看更多 »

松州

松州,可以指:.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松州 · 查看更多 »

杜鸿渐

杜鸿渐(),唐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人,字之选。进士及第,因安史之乱中迎立肃宗,受封卫国公,至代宗朝官至宰相。大历四年(769年)辞宰相职,三日后卒,年六十一岁。赠太尉,谥文宪。.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杜鸿渐 · 查看更多 »

杜悰

杜悰(),杜佑之孫,封爵邠国公,與李商隱是表兄弟,杜牧的堂兄。 父杜式方是杜佑次子,以門蔭入仕。元和九年娶唐憲宗第十一女岐陽公主為妻,授予從四品上階的殿中少監,加封銀青光祿大夫銜。長慶五年(826年),公主隨駙馬澧州刺史杜悰居澧州三年。開成初年,入為工部尚書、判度支。會昌初年,詔拜檢校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咸通年間第二度入相。游走在李宗闵、李德裕之间,《资治通鉴》称他为“宗闵党也”,宋代孫光憲又言:“无他才,未尝延接寒素,甘食窃位而已”。.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杜悰 · 查看更多 »

梓州

梓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末年,改新州置,治所在昌城县(大业初年改郪县,今四川省三台县)。“因梓潼水为名”《元和郡县志》)。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三台、盐亭、射洪等县地。大业初改为新城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梓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梓潼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梓州。辖境扩大至今中江县。北宋时,为梓州路治。重和元年(1118年)升为潼川府。州城“左带涪水,右挟中江;居水陆冲要”(《元和郡县志》)。唐朝乾元后,分蜀为东、西川,梓州常为东川节度使治。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绵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遂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德阳行政区划史.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梓州 · 查看更多 »

楊嗣復

楊嗣復(),字繼之,又字慶門,虢州弘農(今河南省靈寶縣)人。 楊於陵次子,與楊虞卿為族兄弟。八歲能文,主考官權德輿錄為進士,二十歲登博學宏詞科,受到宰相武元衡賞識,“皆權德輿門生,情義相得,進退取捨,多與之同”。累遷中書舍人。由戶部侍郎擢尚書右丞,封爵弘農伯。李德裕輔政,被黜為湖南觀察使。會昌元年(841年)三月被貶潮州。唐宣宗大中初,召為吏部尚書。卒諡孝穆。.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楊嗣復 · 查看更多 »

武元衡

武元衡(),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唐朝名相與詩人。.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武元衡 · 查看更多 »

段文昌

段文昌(),字墨卿,一字景初,唐朝鄒平(今屬山東濱州)人。生於荊州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唐代政治人物,曾拜宰相,後除節度使,歷轉各軍。卒赠太尉。娶武元衡女。子段成式,為太常少卿。.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段文昌 · 查看更多 »

汉州

汉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垂拱二年(686年)析益州置,治所在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市)。曾改为德阳郡。户六万九千五,口三十万八千二百三。下领五县:雒县、德阳县、什邡县、绵竹县、金堂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广汉、德阳、绵竹、什邡等市地。宋朝时属成都府路。南宋端平中废。元朝中统元年(1260年)复置,省雒县入州。属成都路。明、清属成都府。清朝时不领县,1913年改为广汉县。.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汉州 · 查看更多 »

泸州市

泸州市(四川话拼音:Lu2zou1;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古称江阳。市境东北临重庆市,西北界内江市、自贡市,西毗宜宾市,西南接云南省昭通市,南邻贵州省毕节市,东达贵州省遵义市。地处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四川盆地南端,北部为川中丘陵区,南部为大娄山区。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市境北部,于城区与沱江汇合。赤水河为南部与贵州省的界河,并折向北流于合江县注入长江。总面积1.22万平方公里,人口428.52万。泸州是中国著名的“酒城”,出产闻名遐尔的名酒泸州老窖和郎酒,亦特产热带水果桂圆和荔枝。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泸州市 · 查看更多 »

渝州

渝州是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元年(581年)改楚州置,治所在巴县(今重庆市)。“因渝水为名”(《元和郡县志》)。辖境相当今重庆市江北、涪陵、长寿、巴南区及璧山、永川、江津、南川、武隆等市县地。大业初年,改为巴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渝州,并分置涪州,辖境缩小。仅有今重庆市江北巴南区和江津、璧山、永川等市县地。天宝初改为南平郡,乾元初复为渝州。北宋时属夔州路。崇宁元年(1102年)改为恭州。 今天重庆市的简称“渝”正是由此而来。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重庆的州 Category:58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10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渝州 · 查看更多 »

渠州

渠州,中国古代的州。 梁大同三年(537年)置(《太平寰宇记》);一说大通三年(529年)置(《太平御览》引《舆地志》)。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为宕渠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渠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潾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渠州。治所在流江县(今四川省渠县)。辖境相当今四川渠县、大竹、邻水、广安等县市地。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分置广安军,辖境略小。南宋辖境又增大。两宋先后属梓州路及潼川府路。元属顺庆路。明朝洪武初年,废流江县入州,九年(1376年)降为县。.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渠州 · 查看更多 »

戎州

戎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南朝梁大同十年(544年)置戎州,治僰道县(今四川宜宾市西南。北周改名外江县,隋朝复故名,并移治今宜宾市)。隋炀帝大业初改为犍为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为戎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宜宾、南溪、屏山等市县地。贞观四年(630年)置都督府。天宝时曾一改名南溪郡。天宝以后,今金沙江以南所属羁縻州县地入南诏。是巴蜀通往云贵的门户,是唐朝和南诏交通的枢纽。 唐代州治屡迁,武德治南溪县(今四川宜宾市东李庄镇),贞观复治僰道县,长庆又治南溪县,贞元再治僰道县。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改为叙州。 Category:南梁的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宜宾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4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11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戎州 · 查看更多 »

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又名川西平原,四川话称为川西坝子(四川话拼音:Cuan1xi1 Ba4zi3),位于今中国四川省四川盆地西部,是整个中国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平原。.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成都平原 · 查看更多 »

成都府

成都府,是一個唐朝时開始设置的府,沿用至1913年,是使用时间最长的府名。 唐至德二年(757年),以蜀郡为唐玄宗幸蜀驻跸之地升为成都府,建号南京;上元元年(760年)罢京号;其治所位在成都县、蜀县,並有剑南西川节度使駐紮,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成都、新都、郫县、温江、双流等市县級地方行政單位。1255年前後,蒙古入蜀,改为成都路。明洪武四年(1371年)恢復为成都府;辖境东起今四川省绵阳、德阳、简阳、资阳等市級地方行政單位,西至邛崃山、及仁寿、崇州等县市級地方行政單位,北至安县、茂县等县,南达内江、井研等市县級地方行政單位。 其在明清時期为四川省会。辛亥革命后,因全中国废府州厅,于1913年废。.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成都府 · 查看更多 »

昌州

昌州,中国古代的州:.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昌州 · 查看更多 »

文州

文州可以指:.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文州 · 查看更多 »

悉州

悉州,中国古代的州。 唐朝显庆元年(656年),析当州置,治所在悉唐县(今四川省茂县西北)。“在悉唐川,因以为名”(《元和郡县志》)。咸亨元年(670年)徙治左封县(今黑水县东南)。仪凤元年(676年),以悉唐县另置南和州(后改静州)。仪凤二年(677年),侨治当州城(今黑水县东),俄徙治左封县。载初元年(689年),移治匪平川(唐左封县东南),后复移治左封县。辖境约当今四川省茂县西北部和黑水县东南部。属剑南道。广德后入于吐蕃。.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悉州 · 查看更多 »

扶州

扶州,南北朝到唐朝和元朝的州,在今九寨沟附近。 北周保定五年(565年),設置龙涸防(今四川省松潘县)。天和元年(566年),吐谷渾龙涸王莫昌内属北周,設置扶州。管理龙涸郡一郡,嘉城县、金崖县、交川县、江潭县四县。隋開皇七年(587年),废扶州,嘉城县、金崖县归邓州,交川县及江潭县归会州管辖。同年邓州改称扶州(治所在今四川省九寨沟县)。邓州原为北魏設置的寧州。西魏改为邓州。大業二年(606年),废芳州,轄地域归扶州。大業三年,郡制施行,改称同昌郡,下管轄7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在嘉城县设置松州,治所在嘉诚(今四川省松潘县)。广德年间被吐蕃占领。元朝在文州设置文扶州万户府,管理扶州。明朝废除,地属松潘卫。 F F F F.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扶州 · 查看更多 »

普州

普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周建德四年(575年)置,治所在安岳县(今县北。宋初移今治)。隋朝大业初废。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复置。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安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普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安岳、遂宁、乐至三县及重庆市潼南县部分地区。宋先后属梓州路及潼川府路。宝祐后废。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复置。九年(1376年)又废。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重庆的州 Category:资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遂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潼南区 Category:575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7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剑南西川节度使和普州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劍南西川剑南军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西川军西川节度使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