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公孫般師

指数 公孫般師

公孙般师,姬姓,名般師,或作班师、斑师,為春秋諸侯國衞國君主之一,是衞襄公的孙子。 廢太子蒯聵與其子衛出公爭位,衛出公出奔,蒯聵即位,是為卫后庄公,而後與晋国交戰,晋將赵鞅立公孙般师為衛君,莊公出逃。 齊國討伐衞國,俘虜了般師,改立公子起為君,是為衛君起。.

12 关系: 卫后庄公卫国公子起衞後莊公衛出公衛襄公诸侯趙簡子齐国蒯聵春秋晋国

卫后庄公

#重定向 衛莊公 (蒯聵).

新!!: 公孫般師和卫后庄公 · 查看更多 »

卫国

衞國,中国周朝諸侯國,姬姓,周武王弟康叔後裔。先後建都於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一带。 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其同母少弟康叔於衛。康叔初封在康國(今河南禹縣西北),康叔封此國號曰衛,即取舊地為名。金文中常見的康侯、康公都是指叔封及其子嗣。 周初衛康叔遵守周公教誨,「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政治來貫徹周法,治理得很成功。衛國成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任司寇。這樣,衛國實際上就交由其子庸伯統治。周厲王之前,衛國的歷史少見記述。周平王遷都時,衛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衛武公時一度強盛,為諸侯首領之一。 進入東周時期後由于内乱頻繁而衰弱,前661年被狄人所破,荒淫奢侈的衛懿公被狄人所殺,衛也失國,僅剩五千遺民在宋國、鄭國等國的資助下寄居於曹國。依賴齊桓公的援助,前659年遷衛於楚丘(河南滑縣東),重新建國,方才得以續存,從此淪為小国。衛文公時,國力有所恢復。衛成公元年(前629年),衛為避狄人侵擾,又遷帝丘(河南濮陽),經百年休養生息,經濟始現繁榮。 春秋晚期,衛國孫氏、宁氏專權,君臣關係不和。在孙氏投晋、宁氏被灭之后,卫国又出现了衛後莊公与卫出公父子争国的事件,国力进一步削弱。進入戰國,衛已衰敗,夾在趙、魏、齊、楚之間茍延殘喘。 前343年,魏廢姬姓衛君改立衛靈公的別支後裔子南氏為衛君。前254年,衛終於被魏國兼併,成為其附庸。前252年,魏安禧王改立其駙馬衞元君為衛君。衞元君只是一個封君,是诸侯国國內拥有爵位和封地的人,他不再是诸侯,因此其领地也不能称之为国。前241年,秦攻魏,把衛國原有的濮陽一帶歸入東郡,立姬姓後代衛君角為衞君,並將把他移到野王(河南沁陽),衛又成了秦的附庸。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國滅亡。衛國是周諸侯國中最後一個被秦滅亡的國家。 另一種說法是衛國並非被秦二世廢滅,日本史學家認為因春秋戰國的「立年改元」或「逾年改元」的紀年系統造成的混亂,導致司馬遷誤認衛國多出十二年國祚,也就是衛國是亡於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前221年。這種見解為周振鶴所贊同。.

新!!: 公孫般師和卫国 · 查看更多 »

公子起

公子起,姬姓,名起,為春秋諸侯國衞國君主之一,是衞灵公之子。 衛後莊公與晉國交戰,晉國趙簡子打敗莊公,立衞襄公的孫子公孫班師為衛君,莊公出逃。不久班师與齊國交戰,被打敗,齊國改立公子起為君,故稱衞君起,在位時期為前477年,在位1年。 衞君起元年(前477)時,大夫石曼尃(fū,夫)驅趕衞君起到齊國。衛後莊公之子衞出公又從齊國返回衞國,擔任國君。.

新!!: 公孫般師和公子起 · 查看更多 »

衞後莊公

#重定向 衛莊公 (蒯聵).

新!!: 公孫般師和衞後莊公 · 查看更多 »

衛出公

衞出公(),即姬輒,為春秋諸侯國衞國君主之一,衞靈公之孫,為靈公長子蒯聵之子。蒯聵谋害灵公正妻南子事败,出奔,輒於是承襲祖父衞靈公擔任該國君主,上任期間為前492年。 前481年,蒯聵奪位復辟,是為衞後莊公,衞出公不得不出走齊國。晉國趙簡子驅逐了衞後莊公,立公孫般師為衛君。齊國攻衛,改立公子起為君,是為衛君起。 前477年衞大夫石曼尃(尃,音fū,夫)把衞君起流放。衞出公又返回衞國為君。當初,出公即位十二年(前481年)後逃亡,在外四年才得返回、復位。 前470年,大夫褚聲子與出公因細故爭執,驅逐出公,出公逃亡,公子黔自立为君,是为衞悼公。.

新!!: 公孫般師和衛出公 · 查看更多 »

衛襄公

衞襄公,即姬惡,為春秋諸侯國衞國君主之一,他為衞獻公兒子,承襲衞獻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期間為前543年-前535年(在位9年)。.

新!!: 公孫般師和衛襄公 · 查看更多 »

诸侯

诸侯国中文狭义上主要是指中国历史周朝時分封制之下,由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封地君主最高统治者被赐与“诸侯”的封号。现代多数情况,“诸侯”和“诸侯国”混淆使用。 诸侯国,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封建社会)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直至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取消世爵。 少数时期,与中原朝廷对抗的軍閥割据势力,也被稱為諸侯。如東漢末年的袁紹、袁術、張魯、張繡、劉表、劉焉、馬騰、韓遂等地方將領,晚唐以武力自居,不理會朝廷的軍事藩鎮河北三鎮,五代十国南方的吳越、南吳、閩國、南唐、荊南、南楚、前蜀、後蜀、南漢和北漢等政權,或者元朝末年的陳友諒、張士誠羣雄等。.

新!!: 公孫般師和诸侯 · 查看更多 »

趙簡子

趙簡子()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趙氏的領袖,原名趙鞅,又名志父,亦稱趙孟。《趙氏孤兒》中的孤兒趙武之孫。晉昭公時,公族弱,大夫勢力強,趙簡子為大夫,專國事,致力于改革,为后世魏文侯李悝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和赵武灵王改革,首开先河。 公元前519年,周王子朝为乱,佔領王城,自稱周王。周敬王匄流寓于外,退往王城東面的狄泉,人稱「東王」,雙方混戰了三年之久。 公元前516年,赵鞅请命于晋顷公,大合諸侯,前往支持周敬王。隨後趙鞅和荀躒率晉軍入周,佔領王城,迎周敬王入城,平定了持續三年的王子朝之乱。 公元前513年(魯昭公29年),赵鞅和中行寅用鐵铸刑鼎,把范宣子制定的刑书铸在铁鼎上。不過孔子认为,这样做就会「贵贱无序」,破坏等级制度,不由得发出了「晋其亡乎!失其度矣」的感叹。 公元前497年,赵鞅(趙簡子)欲将邯郸五百户迁往晋阳,其族弟赵午在进攻齐国后才把五百户人家迁到晋阳,趙鞅於是殺死趙午,赵午之子赵稷據邯郸发动叛乱。范氏家主士吉射與中行氏家主中行寅,則協助趙稷反抗趙氏。趙鞅寡不敌众,退守封邑晋阳。後來智躒聯合魏侈(魏襄子)、韓不信(韓簡子),奉晉定公之命幫助趙鞅,反擊范氏、中行氏。士吉射與中行寅失敗,逃至朝歌。此后,荀跞坐朝,赵鞅出征,随即清剿范氏、中行氏的残余势力。公元前493年,赵鞅领兵战于铁(今河南濮阳),以少胜多,大败范氏及中行氏。不久荀跞去世,赵鞅执政。公元前492年,再次败二卿于朝歌(今河南淇县),徹底清除范氏及中行氏在晉國的勢力。 荀躒想立士皋夷繼承范氏、寵臣梁嬰父繼承中行氏,被赵鞅拒絕。赵鞅乘機將晉國本來的三军六卿格局,裁減为二军四卿。 公元前476年,趙簡子有疾,昏迷了五天,扁鵲替他把過脈。晉定公三十六年(公元前476年)卒。他舍弃嫡长子赵伯鲁而傳位才能出众的庶子趙毋卹,臨終前告訴趙毋卹,他日赵氏有难,晋阳足以依靠。.

新!!: 公孫般師和趙簡子 · 查看更多 »

齐国

國是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分為姜齊和田齊兩個時代。其疆域主要位於今山東省大部、河北省東南部及河南省東北部,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姜尚。齊國是周代重要的封國,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原称营丘,齊胡公時曾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為戰國七雄之一,于周显王十七年(齐威王五年,前352年)始称王,前221年為秦國所滅。.

新!!: 公孫般師和齐国 · 查看更多 »

蒯聵

#重定向 衛莊公 (蒯聵).

新!!: 公孫般師和蒯聵 · 查看更多 »

春秋

春秋可以指:.

新!!: 公孫般師和春秋 · 查看更多 »

晋国

晋国,是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原名唐,领地在今山西省,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晉是重要的封國,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一個。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说太原西南),晋獻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晉景公時遷都新田,稱之為新絳,遗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因為春秋初年晉國發生過小宗曲沃篡奪大宗的曲沃克晉,以及晋献公時的骊姬之乱兩件宗室內鬥事件,為避免歷史重演,晉文公開始除太子以外,國君其他兒子及兄弟皆要遷離晉國,《左传》称“晋无公族”,有別於其他國家。晉靈公時,晉的卿大夫勢力開始壯大,成公即位後,封異姓卿大夫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漸成為晉國政權的主導力量。晉平公以後,六卿的實力凌駕於國君之上,形成了六卿執政。晉定公時,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卿族的平衡被打破。到晉出公時,魏氏、韓氏反戈一擊聯合趙氏滅掉最強大的知氏,晉國名存實亡。終於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从晋国中分裂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而晋国仅剩两城,苟延残喘80年后被韩、赵完全瓜分。 三家分晋被視為戰國時期的開始,宋代司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將此事作為開篇。以血緣關係來看,韩国王室是晉國君主的後裔。.

新!!: 公孫般師和晋国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卫中后废公姬斑師姬般師公孙斑师衞中後廢公衛中後廢公衛君斑師衛君般師衛斑師衛般師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