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蜡梅科

指数 蜡梅科

蜡梅科(Calycanthaceae)是樟目中的一个小科,只有4属共11种,生长在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23 关系: 夏蜡梅属奇子树屬 (生物)东亚乔木北美洲灌木红色约翰·林德利热带物种白色花瓣蜡梅属植物樟目温带澳大利亚昆士蘭州

夏蜡梅属

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 (Cheng et S.Y. Chang) Cheng et S.Y. Chang隶属于蜡梅科Calycanthaceae夏蜡梅属,为第三纪孑遗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和天台县,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频危物种,在植物区系研究上有极大的科考价值,是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力佐证之一。灌木,茎丛生,花顶生、双子叶,芽无鳞片等特征。 Category:蜡梅科.

新!!: 蜡梅科和夏蜡梅属 · 查看更多 »

奇子树

奇子树是奇子树属(又名澳樟属)中的唯一种,生长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热带雨林中,一般为10-100株一起聚居在雨林中低洼潮湿区域,是1亿2千万年前出现的原始被子植物。 奇子树是常绿乔木,一般为20-30米高;单叶对生或3-4个螺旋排列,12-25厘米长,5-9厘米宽;花的直径为4-5厘米,花萼红色,虫媒,两性,但有半数的花没有雌蕊;果实为核果,直径8厘米,分为3-4瓣,有毒。 奇子树的种子可以生长3-4个子叶,一个种子可以出多个芽,种子对绝大多数动物都有巨毒,但澳大利亚的特有麝香小袋鼠可以食用它。 最早奇子树是19世纪被伐木工人发现的,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路德维格·丹尼尔(Ludwig Diels)将其分类到腊梅科,但原发现地已经被砍伐清理成甘蔗田了,所以被认为已经绝种了,直到1972年,由于当地牲畜被奇子树种子毒死,才重新被发现,澳大利亚植物学家S·T·布拉克将其单独分为一个科—奇子树科,属于樟目,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维持这种分类,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科,将本属划入腊梅科。.

新!!: 蜡梅科和奇子树 · 查看更多 »

属(genus,genus)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位于科和种之间。属名由拉丁词或希腊词或拉丁化的其他文字构成,首字母必須大寫。.

新!!: 蜡梅科和属 · 查看更多 »

屬 (生物)

#重定向 属.

新!!: 蜡梅科和屬 (生物) · 查看更多 »

东亚

东亚泛指亚洲東部,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列島、朝鮮半島和蒙古以及臺灣等地,面积约1170万平方千米,东亚总人口超过16亿。.

新!!: 蜡梅科和东亚 · 查看更多 »

乔木

乔木是有明顯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的总称,同低矮的灌木相对称。乔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 樹高在9公尺以下的稱為小喬木,樹高在18公尺以上的稱為大喬木。 在日常生活中,屬於喬木類的植物普遍稱為樹。 * Category:植物生活型 Category:木本植物 Category:草原.

新!!: 蜡梅科和乔木 · 查看更多 »

北美洲

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字源:亞美利哥·維斯普西),簡稱北美洲,位於西半球北部(或北半球)。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劃分。北美洲還包括加勒比海中眾多島嶼(主要為西印度群島)。北美洲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島嶼),約佔当今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3大洲。人口5億2872萬(2008年七月),居世界第4位。.

新!!: 蜡梅科和北美洲 · 查看更多 »

灌木

木是沒有明顯主幹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比較矮小,不會超過6米。從近地面的地方就開始叢生出橫生的枝幹。都是多年生。一般為闊葉植物,也有一些針葉植物是灌木,如刺柏。如果越冬時地面部分枯死,但根部仍然存活,第二年繼續萌生新枝,則稱為「半灌木」。如一些蒿類植物,也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但冬季枯死。.

新!!: 蜡梅科和灌木 · 查看更多 »

科可指:.

新!!: 蜡梅科和科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稻.

新!!: 蜡梅科和米 · 查看更多 »

红色

紅色,是以通過能量來激發觀察者的可見光譜中長波末端的顏色,波長大約為630到750納米,類似於新鲜血液的顏色,是三原色和心理原色之一。普通人是無法看到波長長過紅色的射線,而這類射線一般被稱為紅外線。.

新!!: 蜡梅科和红色 · 查看更多 »

约翰·林德利

约翰·林德利(John Lindley,),英国植物学家。.

新!!: 蜡梅科和约翰·林德利 · 查看更多 »

热带

热带,(Tropics)是地球上南、北回归线(南、北纬23度26分)之间的地区的总称,无极昼极夜现象。.

新!!: 蜡梅科和热带 · 查看更多 »

物种

种(Species)或稱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生物分类法中最後一级,在属之下。較為籠統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相同,並能够交配繁殖出具生殖能力後代的相关生物群体。以演化生物學家恩斯特·麥爾的定义来说,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昆虫学家陈世骧(1978)对物种所下定义为:「物种是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居群所组成;物种是进化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在分类学中,一个物种被赋予一个拉丁化的雙名法名称。该名称使用斜体印刷,手写时则加上底線;属名首字母大写,屬名之後紧跟一个唯一的形容词,這個詞稱為種小名或種加詞,其首字母不可大寫。只有完整的双名制名称才称为「种名」,而非仅仅是双名制名称的第二个部分。例如人的种名叫Homo sapiens(智人),而不是sapiens。 物种也是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新!!: 蜡梅科和物种 · 查看更多 »

白色

白色是一种包含光谱中所有颜色光的颜色,其明度最高,就如電腦程式設計領域就依照白色科學的定義而將參數值常定義成所有色彩的最大值,如白色=RGB(255,255,255)或#FFFFFF最大值(而不是將白色定義成像水H2O的無色=透明色或無色=null值)。可以将光谱中三原色的光:红色、蓝色和绿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白光。光谱中所有可见光的混合也是白光。.

新!!: 蜡梅科和白色 · 查看更多 »

花是被子植物(被子植物门植物,又称有花植物或開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其生物学功能的是结合雄性精细胞与雌性卵细胞以产生种子。这一进程始於传粉,然後是受精,从而形成种子并加以传播。对於高等植物而言,种子便是其下一代,而且是各物种在自然分布的主要手段。同一植物上着生的花的组合称为花序。 “花”在生活中亦常称为“花朵”或“花卉”。广义的花卉可指一切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或人工栽插的盆景),而狭义上则单指所有的開花植物。 花卉一直广受人们的喜爱和使用,主要用於觀賞,还能當食材或提煉原料。.

新!!: 蜡梅科和花 · 查看更多 »

花瓣

花瓣是花冠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花被的内部组成部分,是花无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花被的内部一般分花瓣和花萼,但有些花的花瓣和花萼非常相似而難以分辨,甚至於形態上完全相同,这时它们可稱為花被片,或統稱為花瓣。典型的花的花瓣的颜色和形状非常鲜艳,它们环绕植物的生殖器官。花瓣的数目往往是花的分类的一个标志:双子叶植物一般有四或五枚花瓣,而单子叶植物一般有三枚或三的倍数枚花瓣。 被子植物的花的花瓣的形状和颜色非常多,有些花的花瓣在其基部连在一起组成一个花筒,有些花的整个花被组成一个环绕着雌蕊群的花杯。 有些植物的花瓣退化了,或根本消失了。比如许多草就是这样的。 花瓣一般是一朵花最显眼的部分,花瓣的分布或整个花被的构局不是放射性的就是左右对称的。前者的花瓣的形状和大小基本相似,后者的花瓣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很不一样。兰花的花瓣就是左右对称的。 Category:被子植物.

新!!: 蜡梅科和花瓣 · 查看更多 »

蜡梅属

蠟梅屬(学名:Chimonanthus)是落葉灌木,植株較低矮,有美麗的花朵或果實。原產於中國中部。最著名的植物為蠟梅(Chimonanthus praecox) Category:蜡梅科 Category:蜡梅属.

新!!: 蜡梅科和蜡梅属 · 查看更多 »

植物

植物(Plantae)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並包含了如乔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據估計現存大約有350000個物種。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655個物種已被確認,有258650種開花植物15000種苔蘚植物(参见条目中表格)。綠色植物大部份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

新!!: 蜡梅科和植物 · 查看更多 »

樟目

樟目(学名:Laurales)在生物分类学上是被子植物分支木兰类植物中的一个目。共7科。.

新!!: 蜡梅科和樟目 · 查看更多 »

温带

溫帶(Temperate climate、Gemäßigte Zone、Climat tempéré),在地理學上,是位於亚熱帶和極圈之間的气候带。北半球溫帶區的範圍是從北緯23.5°的北回歸線到北緯66.5°的北極圈之間。南半球溫帶區的範圍是從南緯23.5°的南回歸線到南緯66.5°的南極圈之間。温带气候即包括比较温和多雨的海洋气候,也包括四季分明和比较干燥的大陆性气候。温带的大多数地区位于西风带内。.

新!!: 蜡梅科和温带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新!!: 蜡梅科和澳大利亚 · 查看更多 »

昆士蘭州

昆士蘭--(Queensland,縮寫:QLD,簡稱昆--),位於澳洲的東北部,論面積為澳洲的第二大州,人口則排名全澳第三。據2017年3月統計,昆士蘭人口已突破490萬人,约占全國總人口的20.0%。 昆士蘭第一大城為首府布里斯本,人口118.03萬(2016年9月數據),大都會區人口約236萬。第二大城是觀光重鎮黃金海岸,人口56.76萬(2016年數據)。澳大利亚前30大城市有個城市位于昆士蘭州。由於昆士蘭有相當廣大的地區位於熱帶、盛產礦物與蔬果,州民熱愛運動,素有“陽光之州”(Sunshine State)的美稱。 昆州以農業為主要貿易產品,為澳洲牛奶,咖啡、煙草、花生、木材、豆類、蘋果、香蕉、鳳梨、木瓜、荔枝、芒果、穀物、甘蔗、棉花等產品的主要產地。 州內礦產資源豐富,產量達全澳的24%。主要有鉛、鋅、銅、鈾、鋁礬土、錳、銀、金、鉬、煤、鐵礦石、石油、天然氣、磷酸鹽、红金石和蛋白石等。.

新!!: 蜡梅科和昆士蘭州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蠟梅科臘梅科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